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诗句出处:《和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次韵》;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卢子不须従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
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二虫君不见水马儿,步步逆流水。
大江东流日千里,此虫趯趯长在此。
君不见鷃滥堆,决起随冲风。
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注释】:

二:

①数词。一加一的和。《荀子·劝学》:“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②第二。聶夷中《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粜:卖粮食。)③不专一;不一致。魏徵《述怀》:“季布无二诺,侯嬴重一言。”(诺:许诺。)《汉书·王陵传》:“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虫:

(一)①古代对一切动物的通称。《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zhǎng);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庄子·应帝王》:“而曾二虫之无知。”②昆虫;虫子。《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hōng)。”《荀子·劝学》:“肉腐出虫。” (二)huǐ 毒蛇。后作“虺”。《山海经·南山经》:“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愚:

①愚笨;无知。《论语 ·为政》:“回也不愚。”(回:颜回。)柳宗元《愚溪诗序》:“余以愚触罪。”又指愚笨的人。《论语· 阳货》:“古之愚也直。”(直:直率。)②蒙蔽;欺骗。《孙子·九地》:“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黔首:百姓。)③自称谦词。《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智:

①聪明;智慧。《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②指智能之士。《列子·黄帝》:“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子华:人名。)③通“知”。知道。《墨子·耕柱》:“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智慧]聪明才智。《孟子·公孙丑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乘势:趁着时势。)

俱:

①在一起;偕同。《游褒禅山记》:“遂与之俱出。”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管子·大匡》:“入与父俱,出与师俱,上与君俱。”②一同;一齐。《后汉书·朱穆传》:“彼与草木俱朽。”③皆;都。《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吴均《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莫:

①(mu)[名]日落的时候。《礼记·聘义》:“日~人倦。”(“暮”的本字。)②[代]没有什么。《庄子·秋水》:“天下之水,~大于海。”③[副]不。《墨子·公输》:“杀臣,宋~能守,乃可攻也。”

测:

①度量水的深浅。《淮南子·说林》:“以篙测江。”②泛指测量、量度。晁补之《再上苏公书》:“夫九九之术,非可推天而测地。”③猜测;推想。《国语·晋语一》:“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

江:

①长江的专称。《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论衡·书虚》:“且投于江中,何江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临浙江,水波恶。”②江河的通称。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③指隐士的居处。陶潜《与殷晋安别》:“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王安石《和王胜之雪霁借马人省》:“超然遂有江湖意。”

边:

①侧畔;旁边。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②边缘。苏涣《毒蜂成一窠》诗:“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③边境。《盐铁论·利议》:“思念北边之未安。”④指边防。《宋书·裴松之传》:“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廊庙:指朝廷。尸:主管。)⑤靠近;接壤。《史记·高祖本纪》:“齐边楚。”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识:

(一)①知道;懂得。《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②认识。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③识别。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新妇识马声。”④知识;见识。《荀子·法行》:“怨天者无识。” (二)zhì ①记住。《论语·述而》:“默而识之。”②标记。曹植《宝刀赋序》:“以龙熊乌雀为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的相关文章

桂水横烟不可涉。2年前 (2022-11-10)
又偷滴。2年前 (2022-11-10)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2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2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2年前 (2022-11-10)
欢极。2年前 (2022-11-10)
休说。2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2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2年前 (2022-11-10)
清彻。2年前 (2022-11-10)
去程浩渺空阔。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