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诗句出处:《六么令》;是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

日高春睡,唤起懒装束。年年落花时候,惯得娇眠足。学唱宫梅便好,更暖银笙逐。黛蛾低绿。堪教人恨,却似江南旧时曲。常记东楼夜雪,翠幕遮红烛。还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阴促。曾笑阳台梦短,无计怜香玉。此欢难续。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注释】:

乞:

(一)①求;讨;请求。《左传·定公四年》:“申包胥如秦乞师。”②乞讨;讨饭。《史记·豫让列传》:“行乞于市。”③乞丐。《列子·汤问》:“自此之后,范氏门徒路上遇乞儿马医,弗敢辱也。”袁宏道《山居小语》:“乞微笑。”④贫穷。《宋书 ·后妃传》:“外舍家寒乞。” (二)qì 给予。《汉书·朱买臣传》:“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乞求:

①请求,祈求。《三国志·蜀·张嶷传》:“屡~~还,乃征诣成都。”②期望,希望。《洛阳伽蓝记·闻义里》:“遂礼神塔,~~一验。”

求:

①寻觅。《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商君书·更法》:“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②追求。《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寤:睡醒。寐:睡着。思服:想念。)③乞求;请求。《战国策·赵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④要求;需求。《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⑤选择;选取。《论衡·讥日》:“作车不求良辰,裁衣独求吉日,俗人所重,失轻重之实也。”⑥证讨。《诗经·大雅·江汉》:“匪安匪游,淮夷来求。”⑦通“逑”。聚。《诗经·小雅·桑扈》:“万福来求。”

歌:

①唱歌;歌唱。《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歌曲;歌谣以及能唱的诗。许浑《夜泊永乐有怀》:“吴娃齐唱采莲歌。”③赞颂;歌咏。班固《两都赋·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

罢:

(一)①放遣罪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乃罢魏勃。”②免职。《晋书·魏舒传》:“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③废除;取消。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④停止。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⑤结束;完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及反,市罢。” (二)pí ①通“疲”。疲劳。《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罢于奔命。”②软弱无能。贾谊《陈政事疏》:“坐罢软不胜利者,不谓罢软,曰不官不职。”

借:

①向别人借取。《左传·定公九年》:“(阳虎)尽借邑人之车。”②借出。《论语·卫灵公》:“有马者,借人乘之。”③帮助。《史记·游侠列传》:“以躯借交报仇。”(交:指友人。)文天祥《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恨东风,不借世间英雄。”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之六十七:“风借帆方疾。”(疾:速。)④凭借;依靠。《史记·伍子胥列传》:“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雪:洗刷。)⑤嘉勉;推重。《隋书·刑法志》:“武帝敦睦九族,优借朝士。”司马光《答彭寂朝议书》:“辱书奖借太过,期待太厚,且愧且惧,殆无所容。”⑥连词。假使。常“借使”、“借如”、“借若”连用。也作“藉(jiè)”。《过秦论》:“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犹未有倾危之患也。”元稹《遣病》:“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

取:

①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取耳朵为记。《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获则取之,何有如二毛?”(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②斩获敌人首级。苏轼《阳关词·赠张继愿》:“恨君不取契丹首。”③捉拿;捕获。《谷梁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引而取之也。”(引:开弓。)④攻取;夺取。《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牙城:主将所居之城。)⑤拿。《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杀一牛,取一豆肉,馀以食士。”⑥得到;招致。《战国策·赵策三》:“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⑦寻求;求得。《淮南子·览冥》:“是以乞火不及取燧(suǐ),寄汲不若凿井。”(燧:古取火用具。寄:借。)⑧选择;采取;采用。《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⑨通“娶(qǔ)”。娶妻。《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⑩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司马光《训俭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归:

(一)①出嫁;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②返回。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兴:起来。)③送回;交还。《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假:借)④归依;归附。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⑤结局;归宿。《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殊:不同。途:路。)⑥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二)kuì ①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归孔子豚。”《史记·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②通“愧”。惭愧。《战国策·秦策一》:“状有归色。”

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

画:

①划分;划分界线。《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芒芒:辽远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②绘画;作画。《战国策·齐策二》:“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后汉书·宗室传·齐武王佖》:“使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皆画伯升像于塾,旦起射之。”(伯升:刘縯字。)③图画;画成的艺术品。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聊斋志异·促织》:“拾视之,非字而画。”④有彩画的;用彩画装饰的。韦应物《郡斋中雨与诸文士燕集》:“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⑤谋划;筹划。《史记·留侯世家》:“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商君书· 更法》:“孝公平画。”(平:评议。)⑥计策;计谋。《史记·淮阴侯列传》:“言不听,画不用。”⑦书法的横笔叫画;汉字的一笔叫一画。魏学洢《核舟记》:“细若纹足,钩画了了。”

画堂:

雕饰的厅堂。萧纲《饯庐陵内史王修应令》:“回池泻飞栋,浓云垂~~。”

堂:

①殿堂。《荀子·儒效》:“诸侯趋走堂下。”②正屋,即厅堂。杜甫《赠卫八处士》:“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③旧时官府议事或审案的地方。李商隐《行次西效作》:“巍巍政事堂。”④指某些有专门用途的房屋、厅堂或居室。柳宗元《盩厔(zhōu zhì)县新食堂记》:“新作食堂于县内之右。”⑤父系、母系同祖的亲属。《世说新语·赏誉》:“羊长和父繇与太傅祜同堂相善。”(羊长和:人名。)[堂堂]1.宏大。《晏子春秋·外篇重而异者二》:“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去:离开。)2. 光明正大。《法言·重黎》:“堂堂乎忠,难矣哉!”3. 容貌魁伟不凡。《后汉书·伏湛传》:“湛容貌堂堂。”4.公然;无顾虑的样子。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袁曹百战相持处,犬羊堂堂自来去。”

宿:

(一)①住宿;过夜。《诗经·邶风·泉水》:“出宿于泲。”《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止:留。)②住宿的地方;住所。《周礼·地官·遗人》:“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③夜。《战国策·赵策三》:“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④隔年的。屈原《离骚》:“夕揽洲之宿莽。”《汉书·武帝纪》:“劝有水灾郡种宿麦。”⑤素来;一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权:孙权。备:刘备。)⑥年老的;久于其事的。《战国策·魏第二》:“田朌,宿将也。”⑦有名望的人。《后汉书·朱浮传》:“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属。”(辟bì:征召。) (二)xiù星宿,特指二十八宿。《论衡·祀义》:“天有列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乞求歌罢,借取归云画堂宿。” 的相关文章

海棠风、蓦地寒峭。2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梅花知不知。2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2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2年前 (2022-11-10)
清彻。2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2年前 (2022-11-10)
去程浩渺空阔。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