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

【注释】

选自《庄子·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庖丁解牛》为其中的一则寓言,题目系后人所加。

始:起初。

臣:庖丁自称。

解牛:肢解牛。

未尝见全牛:见到的不再是整个的牛了。

以神遇:用精神去感触。指对牛体结构了然于心。以,用。

官知:感官知觉。

神欲:指精神活动。

【赏析】

庄子借庖丁解牛19年不伤刀的寓言故事,解析“养生”的道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运刀自如,技艺娴熟,动作协调潇洒,瞬间骨肉分离。骨肉分离的声音、刀运行的节奏,轻重有致,起伏相间,声音优美,合于桑林之舞。文惠君看了,叹为观止。庖丁解释说: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意思是:我开始解牛时,看见的是一只整牛;三年之后,看到的不再是整牛,而是牛的筋腱骨节。而现在,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神与牛接触,感觉器官停止了活动,只有心神在自由运行。

庖丁解牛之初,看见的是一只全牛,三年之后,对牛体结构,筋骨间隙,关节之间的窍穴了如指掌,不再把牛视为一个整体了。这个时候,他是凭内在精神去体验牛体,顺应自然,择隙而进,劈向筋肉间隙,导向骨节空处,按照牛体自然结构解牛。庄子认为,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深谙“道”的原因,并由此说明求于“道”而精于“技”的道理。

庄子认为,“技”与“道”相通,但“道”高于“技”,“技”从属于“道”;只有“技”合于“道”,技艺才可以纯精。“道”的本质在于自然无为,“技”的至善亦在于自然无为。只有“以天合天”(《庄子·达生》),以人的内在自然去合外在自然,才能够达到“技”的最高境界。庖丁就是因为由“技”进于“道”,才成为了解牛中的佼佼者。

庄子以此喻养生之道,他强调养生方法就是:“顺乎天理”、“因其自然”、物我合一。

后来,“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成为成语,比喻纷繁复杂的事物,只要认识了它的内在规律,处理起来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 的相关文章

鼎折足,覆公餗。11个月前 (06-04)
居贤德,善俗。11个月前 (06-04)
六十而耳顺。11个月前 (06-05)
学而不思则罔。11个月前 (06-05)
仁者静。11个月前 (06-05)
无伐善,无施劳。11个月前 (06-05)
志于道。11个月前 (06-05)
诲人不倦。11个月前 (06-05)
以能问于不能。11个月前 (06-05)
居处恭。11个月前 (06-05)
必也正名乎!11个月前 (06-05)
虽多,亦奚以为?11个月前 (06-05)
以友辅仁。11个月前 (06-05)
为君难,为臣不易。11个月前 (06-05)
君子泰而不骄。11个月前 (06-05)
君子忧道不忧贫。11个月前 (06-05)
惠则足以使人。11个月前 (06-05)
尊贤而容众。11个月前 (06-05)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11个月前 (06-05)
教人以善,谓之忠。11个月前 (06-06)
恶醉而强酒。11个月前 (06-06)
位卑而言高,罪也。11个月前 (06-06)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11个月前 (06-06)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11个月前 (06-06)
谏于未形者上也。11个月前 (06-06)
之死矢靡他。11个月前 (06-06)
吴天有成命。11个月前 (06-07)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11个月前 (06-07)
(帝曰……)宽而栗。11个月前 (06-07)
去邪勿疑。11个月前 (06-07)
臣作朕股肱耳目。11个月前 (06-07)
恭行天之罚。11个月前 (06-07)
弗虑胡获。11个月前 (06-07)
有备无患。11个月前 (06-07)
知之曰明哲。11个月前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