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何景明《竹枝词》

何景明《竹枝词》

何景明

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

在中国古典诗歌各体中,竹枝词是一种颇为特殊的体裁。它起于盛唐之前,本是流传于巴山楚水间的一种民间山歌。歌时人们手执竹枝翩翩起舞,故有“竹枝”之名。中唐前后,以刘禹锡为代表的一些喜爱民间文学的文人开始拟作民歌体的竹枝词,使之成为一种即景抒情、题材自由,而形式又比较工整的近乎七绝的诗体。这种诗体在宋代以后大受文人们的青睐,明代何景明所写的这首竹枝词,便是那成千上万篇同样题目的诗作中的一首。

很难说何氏的这首诗在同类作品中堪称一流,但它有自己的特色,则无可否认。唐代写竹枝词最有名的刘禹锡,他最出名的一首竹枝词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用词虽然含蓄,但明显地是首情歌。后代许多人写竹枝词,也都以情辞为主旨。例如元代的杨维桢写《西湖竹枝词》,唱的便是:“湖口楼船湖曰阴,湖中断桥湖水深。楼船无舵是郎意,断桥无柱是侬心。”何景明刚不同,他的这首竹枝词,咏叹的并不是那柔情万千的爱情,而是秋风萧疏中的行旅。“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起首之联便以凄楚低沉的笔调展现行旅的场景:十二峰也就是长江三峡中的巫山十二峰,时值深秋,放眼望去,群山间秋草荒凉,杳无生机。这一重秋景已让人觉得够沉重了,偏偏作者在这上又加了一重夜景,那压抑的气氛几乎让人难以承受:“冷烟寒月过瞿塘。”秋夜里,长江里弥漫着层层阴冷的烟雾,天穹上挂着一弯寒月,在这样的背景下孤独的行旅者却要冒险舟渡瞿塘峡,结局会是怎样呢?真是难以想象。但作者似乎关注于那行旅者的,并不是渡峡的险峻,而是水行的孤独。所以接下来后一联所写,便给人一种更为悲凉并且更为纤细的感觉:“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声亦断肠。”青枫江,又称青枫浦、双枫浦,在今天湖南浏阳县浏水之中。这个地名在古代多被借用来指遥远荒僻的水域,如唐代张若虚的名作《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便是。何氏这首描述长江风情的竹枝词里出现这一地名,自然也是借用,用以表现那孤舟中的行旅者处在一个非特定的荒凉之地;但由于这一地名的代代相传的特定含义,这种借用又给这首竹枝词添上了一层文字之外的悲寂色彩。正因为有了这层悲寂的色彩,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才不是无从着落的——虽然行旅之人没有听到三峡里那带有的凄苦无比的猿啼声,他的内心却早已受这秋夜之景的感染而愁肠欲断了。自然,作为一位喜欢摹古的诗人,何景明之所以构思这样的意象作为本诗的终结,也不是没有受到前代作品的影响,郦道元《水经注》中所引“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歌谣,可以说是这句诗的基本出发点,不同的是何氏能入也能出,最终稍反其道而行之罢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何景明《竹枝词》” 的相关文章

李涉《润州听暮角》7个月前 (10-06)
许浑《谢亭送别》7个月前 (10-06)
贾岛《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高适《别董大》7个月前 (10-06)
王维《相思》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吴隐之《酌贪泉诗》7个月前 (10-06)
荆叔《题慈恩塔》7个月前 (10-06)
钱珝《未展芭蕉》7个月前 (10-06)
张文姬《沙上鹭》7个月前 (10-06)
皮日休《汴河怀古》7个月前 (10-06)
张乔《宴边将》7个月前 (10-06)
韦庄《梦入关》7个月前 (10-06)
杜牧《途中一绝》7个月前 (10-06)
张籍《法雄寺东楼》7个月前 (10-06)
常建《落第长安》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卢纶《山店》7个月前 (10-06)
王勃《蜀中九日》7个月前 (10-06)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吴伟业《伍员》7个月前 (10-07)
于谦《石灰吟》7个月前 (10-07)
汤显祖《冯头滩》7个月前 (10-07)
陆龟蒙《雁》7个月前 (10-07)
葛鸦儿《怀良人》7个月前 (10-07)
唐彦谦《小院》7个月前 (10-07)
杜牧《题齐安城楼》7个月前 (10-07)
杜甫《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李端《拜新月》7个月前 (10-07)
皇甫冉《送王司直》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江村晚眺》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