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戴复古《江村晚眺》

戴复古《江村晚眺》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舠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在诗中创造“静”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要求作者要有一种空虚、宁静的心态,摆脱世俗物欲的干扰,对外部世界凝神观照,从寻常的自然景色中领略无限的情趣。其二,它要求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技巧,或“化静为动”,主体给客体以活动感,使静物显示出绰约的神态;或“以动写静”,抓住静中之动,把优美闲静的意境创造出来。

戴复古是南宋中叶以后江湖派的代表诗人,他受晚唐诗的影响,又搀杂了江西诗派的风格。戴复古一生不仕,长期浪游江湖,他的一部分指斥国事,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富有现实意义,他的写景诗也清新恬淡,极有妙趣。这首《江村晚眺》便是一首即景之作。

诗的一、二两句,诗人以平静的胸怀去拥抱自然,以心明神畅的笔调去描摹人们习见的、却又崇高的自然美:傍晚时分,举目眺望,江水之滨,万籁俱寂,落日的余辉映照着开阔而平缓的沙滩,潮水退落之后,小小的渔舟搁浅在岸边。这看似漫不经心的诗句,却是主观情意与客观事象的自然契合。江水、落日、沙滩、小船,这些浑然天成的静态的事物所构成的画面,正是诗人冲破了功利观念的束缚,平息了精神激动之后,全力追求的境界。清人洪亮吉说:“静者心多妙,体物之工,亦惟静者能之。”(《北江诗话》)卷二)试想,一个为功利所绊,耿耿于芥末琐事的人,是不会凝神专注地去发现大自然的真趣的。诗人们只有在一种虚静的心态中,自我才能与审美对象充分交融。诗的第三句,作者在静无生息的世界里发现了生命的存在——一对羽毛雪白的水鸟,静静地站立在水边。“临水立”三个字,十分简约而形象地描画出了水鸟瞬息间的神态。诗人为了同整个静的环境相和谐,不选择空中飞翔着的水鸟或水上戏游着的水鸟,而是用闲适而精细的笔触去表现静止的、休憩状态中的水禽,这便与前两句所描写的事物,构成了一幅格调统一的画面。诗的末句是全诗的传神之句,诗人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使静的画面顿时有了动感。由于水鸟的“见人”,亦即诗人的无意中的介入,打破了大自然的宁静,白鸟受惊,倏忽起飞。颇有兴味的是诗人让那一对白色的鸟儿,飞入了灰白的芦花丛中,这里像是随意写出眼前景色,并没有费什么力气去刻画或涂饰,但却给人留下了优美的悬想。有时在幽静沉寂的气氛中,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更静的效果。诗人善于转静为动,巧妙地通过白鸟的“惊飞”,反衬出了江村的宁静生活。这也许正是诗人浪迹江湖、布衣终老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戴复古《江村晚眺》”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韦庄《金陵图》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魏王堤》7个月前 (10-06)
于武陵《高楼》7个月前 (10-06)
李涉《润州听暮角》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司空曙《金陵怀古》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寒闺怨》7个月前 (10-06)
无名氏《送别诗》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临泷寺》7个月前 (10-06)
李白《苏台览古》7个月前 (10-06)
李白《长门怨二首》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花卿》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李白》7个月前 (10-06)
王维《相思》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钱珝《未展芭蕉》7个月前 (10-06)
唐彦谦《文惠宫人》7个月前 (10-06)
韦庄《梦入关》7个月前 (10-06)
曹邺《官仓鼠》7个月前 (10-06)
张籍《法雄寺东楼》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韩愈《湘中》7个月前 (10-06)
韦应物《登楼》7个月前 (10-06)
王士禛《江上》7个月前 (10-07)
龚自珍《漫感》7个月前 (10-07)
吴伟业《伍员》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怀家三首》7个月前 (10-07)
王安石《北山》7个月前 (10-07)
司马扎《宫怨》7个月前 (10-07)
高蟾《金陵晚望》7个月前 (10-07)
张文姬《溪口云》7个月前 (10-07)
郑谷《席上贻歌者》7个月前 (10-07)
薛涛《筹边楼》7个月前 (10-07)
郭震《米囊花》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
李益《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皇甫冉《送王司直》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怨》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张问陶《阳湖道中》7个月前 (10-07)
陈孚《博浪沙》7个月前 (10-07)
叶绍翁《田家三咏》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