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齿根日浮动,自与粱肉乖。

齿根日浮动,自与粱肉乖。

“齿根日浮动,自与粱肉乖。”诗句出处:《和陶下潠田舍获》;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

聚粪西垣下,凿泉东垣隈。
劳辱何时休,宴安不可怀。
天公岂相喜,雨霁与意谐。
黄菘养土膏,老楮生树鸡。
未忍便烹煮,绕观日百回。
跨海得远信,冰盘鸣玉哀。
茵蔯点脍缕,照坐如花开。
一与蜑叟醉,苍颜两摧颓。
齿根日浮动,自与粱肉乖。
食菜岂不足,呼儿拆鸡栖。

【注释】:

齿:

①门牙。后泛指牙齿。《韩非子·存韩》:“唇亡则齿寒。”苏辙《橄榄》:“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分甜。”(输:不及,赶不上。)②物体的齿形部分。贾思勰《齐民要术·耕田》:“耕荒毕,以铁齿��楱(lòuzòu)再遍杷(pá)之。”③年岁。《汉书·赵充国传》:“臣位至上卿……犬马之齿七十六。”④并列;同列;排列。《庄子·天下》:“百官以此相齿。”⑤说到;提起。⑥录用;选用。《三国志· 蜀书·诸葛亮传》:“循名责实,虚伪不齿。”[齿冷]久笑牙齿感到冷。谓贻笑于人而招致讥嘲。《南齐书·乐颐传》:“人笑褚公,至今齿冷。”[齿录]1.收录;叙用。《魏书·刘文晔传》:“以臣年小,不及齿录。”2.科举时代,凡同年登科者,各具姓名、年龄、籍贯、三代,汇刻成帙,称作“齿录”。也称“同年录”。

浮:

①漂在水面。与“沉”相对。《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载:则。)②行船。宋玉《高唐赋》:“若浮海而望碣石。”(碣石:山名。)③表面上的;空虚不实。《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乃于要道,深掘陷坑,将草蓐掩盖,上用浮土。”④虚浮;浮华。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必先淳朴而抑浮华。”⑤浮躁。《国语·楚语上》:“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⑥超过;多余。曾巩《故朝散大夫孙公行状》:“天下所以大困者,在浮费。”⑦罚人饮酒。《说苑·善说》:“饮不釂者,浮以大百。”[浮生]旧称短促虚空的人生。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浮图][浮屠]梵语译音。1.佛;佛陀。《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2.和尚。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文畅,浮屠也。”3.佛塔。苏轼《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且造铁浮屠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

浮动:

①飘浮,流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月黄昏。”②轻浮,浮躁。《宋书·临川王义庆传》:“镇息颓竞,奖勖~~。”

动:

①行动; 活动。《周易·系辞下》:“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利:利益。迁:变易。)《孙膑兵法·见威王》:“事备而后动。”②劳作;劳动。《孟子· 滕文公上》:“为民父母,使民盻盻(xì)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盻盻:恨视。)③震动;移动。《孙子兵法· 军争》:“悬权而动。”李商隐《瑶池》诗:“黄竹歌声动地哀。”④使用;动用。苏轼《辨黄庆基弹劾札子》:“若一一似此罗织人言,则天下之人更不敢开口动笔矣。”⑤发动;开动。《汉书·魏相传》:“今边郡困乏……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刘肃《大唐新语·极谏》:“今所幸宫去京二百余里,銮舆动轫,俄经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幸:旧指皇帝亲临。动轫:启动车辆。)⑥萌发;发生。《齐民要术·插刜》:“刜叶微动为上时,将欲开莩为下时。”(上时:最好的时间。开莩:叶子裂开。)⑦改变;变化。《后汉书·班固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⑧感动;触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动,改容式车。”⑨怀念。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乡关。”⑩引动;牵动。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谨以所示布露于闻人,罗列于坐隅,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闻人:有名望的人。坐:“座”本字,座位。)(11)指动物。归有光《二石说》:“至仁之泽,洋洋乎被动植矣。”(被:施加。)(12)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次数很多,相当于“常常”“动不动”。《汉书·食货志上》:“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

自:

①自己。《诗经·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言:通“焉”。配命:合乎天命。)《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②亲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史记·萧相国世家》:“高祖自将。”③自然。《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蹊:小径;小路。)④介词。1.从。《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神农:传说为古代造耒耜、兴农业的帝王。许行:当时的农学家。)《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2. 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汉书·灌夫传》:“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⑥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可译为即使。《汉书·高祖纪下》:“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又《杜周传》:“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与:

(一)①给予;授予。《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原思:孔子弟子。宰:官名。粟:指俸禄。)②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③赞许。《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④结交;亲附。《荀子·王霸》:“不欺其与。”(其与:指所结交的国家。)⑤盟国;友邦。《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之:其。人:指贤士。)⑥党与;共事人。《后汉书·寇荣传》:“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权宠:权臣;宠臣。)⑦介词。相当于“跟”。《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⑧连词。1. 相当于“和”。《汉书·贾谊传》:“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2.[与其]表示比较。《论语·八佾》:“与其奢也,宁俭。”⑨对付。《史记·燕召公世家》:“庞煖易与耳。”(二)yú 语气词。1.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文信侯:指吕不韦。专:专权。)2.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知:智。)以上意义后作“欤”。 (三)yù 参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师:军队。)

粱:

①谷子,也指小米。《诗经·小雅·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无:同“勿”。)②特指细粮。《管子·小匡》:“食必粱肉,衣必文绣。”《左传·哀公十三年》:“粱则无矣,粗则有之。”③精美的食物。《韩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

粱肉:

粟和肉,代指精美的膳食。《墨子·公输》:“舍其~~,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肉:

①禽兽的肉。《孟子·梁惠王上》:“庖(páo)有肥肉。”(庖:厨房。)②人的肌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体为肉。”③指蔬菜瓜果皮里核外可以吃的部分。蔡邕《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舅偃哀其羸劣,嚼枣肉以哺之。”④古代某些圆形物体如玉璧、钱币,中间有孔,孔内叫“好”,孔外四周叫“肉”。《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钱)背、面、肉、好(hào)皆有周郭。”(周郭:周围的边。)⑤声音洪亮悦耳。《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乖:

①背离;违背。《周易·序卦》:“家道穷必乖。”特指(性情、行为)反常。②分离;离别。《后汉书·灵思何皇后纪》:“死生路异兮从此乖。”③悖谬;不一致。《汉书·艺文志序》:“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仲尼:孔子字。微言:精微玄妙之言。七十子:孔子弟子。)④不顺利。元稹《遣悲怀》之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齿根日浮动,自与粱肉乖。” 的相关文章

桂水横烟不可涉。2年前 (2022-11-10)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海棠风、蓦地寒峭。2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梅花知不知。2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2年前 (2022-11-10)
欢极。2年前 (2022-11-10)
倦鬓理还休。2年前 (2022-11-10)
休说。2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2年前 (2022-11-10)
清彻。2年前 (2022-11-10)
行云去无迹。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