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诗句出处:《个人三十韵》;是唐朝诗人吴融的作品。

袅袅复盈盈,何年坠玉京。见人还道姓,羞客不称名。
故事谙金谷,新居近石城。脸横秋水溢,眉拂远山晴。
粉薄涂云母,簪寒篸水晶。催来两桨送,怕起五丝萦。
髻学盘桓绾,床依宛转成。博山凝雾重,油壁隐车轻。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搔头邀顾遇,约指到平生。
鱼网徐徐襞,螺卮浅浅倾。芙蓉褥已展,豆蔻水休更。
赵女怜胶腻,丁娘爱烛明。炷香龙荐脑,辟魇虎输精。
管咽参差韵,弦嘈倰僜声。花残春寂寂,月落漏丁丁。
柳絮联章敏,椒花属思清。剪罗成彩字,销蜡脱珠缨。
邂逅当投珮,艰难莫拊楹。熨来身热定,舐得面痕平。
匣镜金螭怒,帘旌绣兽狞。颈长堪鹤并,腰细任蜂争。
滴泪泉饶竭,论心石未贞。必双成凤去,岂独化蝉鸣。
书远肠空断,楼高胆易惊。数钱红带结,斗草蒨裙盛。
袂柳阑干小,侵波略彴横。夜愁遥寄雁,晓梦半和莺。
翼只思鹣比,根长羡藕并。可怜衣带缓,休赋重行行。

【注释】:

额:

①额头;脑门;人的脸部眉上头发下的部分。李白《长干行》:“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剧:游戏。)《晋书·舆服志》:“汉元帝额有壮发。”②匾额。羊欣《笔阵图》:“为前殿成,覃(tán)思三月,以题其额。”(覃:深。)贯休《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寺额葛洪书。”③规定的数目。《旧唐书·崔衍传》:“旧额赋租,特望蠲减。”

点:

①细小斑痕。《晋书·袁宏传》:“如彼白珪,质无尘点。”②汉字的一种笔画,即“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③加点;标点句读。《宋史·儒林传·何基》:“凡所读无不加标点。”④向下微动或一触即离的动作。杜甫《曲江》:“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⑤一点一滴地落下。岑参《西掖省即事》:“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西掖:中书省的别称,简称西掖。)⑥引火;燃火。岑参《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火点伊阳村。”⑦指示;指点。《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这句话却点醒了贺小姐。”⑧查数;点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沙场秋点兵。”⑨征调。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⑩量词。表示时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元史·刑法志三》:“诸夜禁,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

花: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②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朵。杨万里《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③形状像花的东西。庾信《寒园即目》:“雪花深数尺。”④不只一种颜色,有花纹的。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白居易《霓裳羽衣曲》:“四幅花笺碧间红”。⑤模糊迷乱。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花样:

①花纹的式样。也泛指事物的式样或种类。《唐国史补》卷下:“密令北地娶织妇以归,岁得数百人,由是越俗大化,竞添~~,绫纱妙称江左矣。”②喻指时尚。侯克中《留别崔左丞》:“谁谓书生成事少?自知~~入时难。”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通:

①通向;通到。陈寿《隆中对》:“西通巴蜀。”《列子·汤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通行;通过。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贯通;没有阻碍的。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顺畅;畅通。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⑤疏通。《史记·秦始皇本纪》:“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北史·宇文恺传》:“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发明:阐明。)⑥流通;交换。薛福成《变法》:“环大地九万里之内,罔不通使互市。”(罔:无。)⑦交往;沟通。《左传 · 桓公七年》:“卫孙桓子来盟,始通。”周密《齐东野语》卷十:“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⑧四通八达的。《晋书·列女传》:“恨不得枭(xiāo)汝首于通逵,以塞大耻。”(枭:斩首悬挂。逵:大路。)⑨知晓;通晓。《吕氏春秋·谨听》:“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⑩开通;开明。《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11)传达;通知。《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12)全部;整个。曹植《与吴质书》:“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瞑:同“眠”。)(13)共同的;通常的。《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司马光《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臣闻量能授职者,人主之通术。”(14)(马)粪。《后汉书·戴就传》:“乃卧就覆船下,以马通熏之。”(15)量词。1. 用于文书,表示一份。《世说新语·文学》:“无不传写,各有一通。”2. 用于击鼓。相当于“阵”、“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传吏疑其伪,乃椎鼓三通。”

棘:

①酸枣树。《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薪。”(凯风:温和的风。棘薪:酸枣树长成薪柴。)②泛指有刺的草木。《诗经·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③刺伤。黄庭坚《龙眠操》之一:“为我直兮棘余趾。”④通“戟”。古代的一种兵器。《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挟辀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辀:车辕。走:跑。)⑤通“急”。迫切;紧迫。《诗经·小雅·出车》:“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刺:

(一)①用尖利的东西戳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树枳(zhǐ)棘者,成而刺人。”②暗杀。《史记·刺客列传》:“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③铲除。《荀子·富国》:“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殖:种植。)④用尖刻的话斥责、讥讽。《战国策·齐策一》:“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⑤侦察;打听。《汉书·丙吉传》:“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⑥尖利像针的东西。陆龟蒙《蔷薇》诗:“中含芒刺欲伤人。”⑦名帖;名片。王充《论衡·骨相》:“通刺倪宽。”⑧撑(船)。《庄子·渔父》:“乃刺船而去。”《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恐,乃解衣躶而佐刺船。”[刺促]忙碌的样子。《晋书·潘岳传》:“和峤刺促不得休。”(和峤:人名。)(二)cī 拟声词。

情:

①一般的情感或情绪。《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②特指爱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情根爱胎,何时消败?”③常理;常情。《孙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④情形;真实情况;实情。《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真实;真诚。《墨子·非攻上》:“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 的相关文章

桂水横烟不可涉。2年前 (2022-11-10)
又偷滴。2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倦鬓理还休。2年前 (2022-11-10)
休说。2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2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2年前 (2022-11-10)
清彻。2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2年前 (2022-11-10)
行云去无迹。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