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诗句出处:《相和歌辞·贾客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贾客无定游,所游惟利并。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心计析秋毫,摇钩侔悬衡。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邀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注释】:

大:

(一)①与“小”相对。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战国策·燕策二》:“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②特指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有长人巨无霸,长一丈,大十围。”③扩大;光大。《荀子·成相》:“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陈书·周弘正传》:“庶改浇竞之俗,以大吴国之风。”④程度深;声势大。晁错《削藩策》:“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⑤夸张;夸大。《史记·高祖本纪》:“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⑥尊贵的;重要的。《论语·颜渊》:“出门如敬大宾。”⑦尊崇;推重。《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若物畜而制之?”《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⑧敬词。《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⑨排行第一;辈分较长。古乐府《孤儿行》:“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⑩加在“父”“母”之前,用以称呼祖父、祖母。《史记·留侯世家》:“韩破,良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归有光《项脊轩志》:“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11)表示超过。《战国策·秦策》:“亦无大大王。”(12)不详细,不准确。《新书·数宁》:“故圣之起,大以五百为纪。”(五百:指五百年。)(13)副词。很;极。《史记·张丞相列传(附申屠嘉)》:“(邓)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夫]古代官职名。殷周时期,官分卿、大夫、士三级。秦汉时期,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光禄大夫、中大夫等。唐宋存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清代称高级文职阶官为大夫,并非实职(武官则称将军)。[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教:习。)[大方]专家内行。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三百年中,大方名笔,可与颉颃者不过二三而已。”(颉颃:相抗衡。) (二)dài 通“待”。要;打算。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安排香桌儿去,我大烧炷夜香咱。”[大夫]对医生的尊称。宋代医官设有大夫、郎、医效等。见洪迈《容斋三笔》卷十六。(三)tài ①同“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大上:德行最高者。)后一般写作“太”。②同“泰”。安泰;太平。《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使:行使,使用。功:成功,获得好结果。)

浮:

①漂在水面。与“沉”相对。《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载:则。)②行船。宋玉《高唐赋》:“若浮海而望碣石。”(碣石:山名。)③表面上的;空虚不实。《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乃于要道,深掘陷坑,将草蓐掩盖,上用浮土。”④虚浮;浮华。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必先淳朴而抑浮华。”⑤浮躁。《国语·楚语上》:“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⑥超过;多余。曾巩《故朝散大夫孙公行状》:“天下所以大困者,在浮费。”⑦罚人饮酒。《说苑·善说》:“饮不釂者,浮以大百。”[浮生]旧称短促虚空的人生。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浮图][浮屠]梵语译音。1.佛;佛陀。《后汉书·西域传·天竺》:“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2.和尚。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夫文畅,浮屠也。”3.佛塔。苏轼《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且造铁浮屠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

通:

①通向;通到。陈寿《隆中对》:“西通巴蜀。”《列子·汤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通行;通过。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贯通;没有阻碍的。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顺畅;畅通。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⑤疏通。《史记·秦始皇本纪》:“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北史·宇文恺传》:“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发明:阐明。)⑥流通;交换。薛福成《变法》:“环大地九万里之内,罔不通使互市。”(罔:无。)⑦交往;沟通。《左传 · 桓公七年》:“卫孙桓子来盟,始通。”周密《齐东野语》卷十:“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⑧四通八达的。《晋书·列女传》:“恨不得枭(xiāo)汝首于通逵,以塞大耻。”(枭:斩首悬挂。逵:大路。)⑨知晓;通晓。《吕氏春秋·谨听》:“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⑩开通;开明。《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11)传达;通知。《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12)全部;整个。曹植《与吴质书》:“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瞑:同“眠”。)(13)共同的;通常的。《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司马光《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臣闻量能授职者,人主之通术。”(14)(马)粪。《后汉书·戴就传》:“乃卧就覆船下,以马通熏之。”(15)量词。1. 用于文书,表示一份。《世说新语·文学》:“无不传写,各有一通。”2. 用于击鼓。相当于“阵”、“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传吏疑其伪,乃椎鼓三通。”

川:

水道;河流。《周礼·考工记·匠人》:“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商君书·弱民》:“济大川而无舡(xiāng)楫。”

高:

①高。与“低”相对。《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厚也。”杜荀鹤《春宫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重:重叠。)②指高度。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五首》之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③高级;上等;优良。《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④岁数大。《左传·昭公十五年》:“且昔而高祖孙伯黶,司晋之典籍。”⑤高超;高明的。《汉书·晁错传》:“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对策:对答写在简策上的考题。)⑥尊崇。《庄子· 盗跖》:“世之所高,莫若黄帝。”⑦高尚。《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楼:

①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屋。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②设在高处的建筑,多用作瞭望。《左传·宣公十五年》:“登诸楼车,使呼宋而告之。”

次:

①临时驻扎和住宿。《左传·僖公四年》:“师退,次于召陵。”《尚书·泰誓中》:“王次于河朔。”②指临时驻扎和住宿的地方。《周易·旅卦》:“旅即次。”王勃《饯韦兵曹》:“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③依次序排列。《荀子·王制》:“贤不能待次而举。”④第二。《孙子兵法· 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⑤量词。表示动作或事物出现的回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历险数次,遂达峰顶。”⑥中;中间。

旗:

①[名]旗帜。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②[名]比喻事物的标志。《左传· 闵公二年》:“佩,衷之~也。”

旗亭:

①建于集市之中指挥集市的市楼。张衡《西京赋》:“~~五重,俯察百隧。”②指酒楼。李贺《开愁歌》:“~~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亭:

①设在道旁供人停留食宿的处所。《世说新语·雅量》:“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②古代设在边塞供守望用的岗亭。《墨子·杂守》:“其甚害者,为筑三亭。”《汉书·匈奴传上》:“(单于)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③有顶无墙供入休息的亭子,多设在路旁或风景区、园林中。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记。)④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大率(shuài)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大率:大略。)⑤直;正。《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亭行六百里。”⑥调和。《淮南子·原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⑦养育。张九龄《奉和圣制喜雨》:“艰我稼穑,载育载亭。”(载: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的相关文章

桂水横烟不可涉。2年前 (2022-11-10)
又偷滴。2年前 (2022-11-10)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2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梅花知不知。2年前 (2022-11-10)
欢极。2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2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2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2年前 (2022-11-10)
去程浩渺空阔。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