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诗句出处:《姑苏台杂句》;是唐朝诗人李绅的作品。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
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江浦回看鸥鸟没,
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吴乡越国旧淹留,
草树烟霞昔遍游。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注释】:

如:

①顺从;依照。《左传·僖公十五年》:“唯所如之,无不如志。”李朝威《柳毅传》:“毅如其言,遂至其宫。”②往;到……去。《汉书·燕王传》:“田生如长安,不见(刘)泽。”③似;像;如同。《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及;赶得上。《论语·公冶长》:“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⑤奈。“如……何”,相当于“奈……何”,把……怎么样。《孟子·滕文公下》:“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薛居州:人名,宋臣。)《列子·汤问》:“其如土石何?”⑥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吕氏春秋·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渴。”⑦连词。1. 相当于“如果”,表示假设。《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2. 相当于“和”。表示并列。《仪礼·乡饮酒礼》:“公如大夫入。”(大夫:官名。)3. 相当于“而”。表示转折。至于;却。《论语·先进》:“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相当于“或者”。表示选择。《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怎。方六七十:指纵横六七十里。邦:诸侯封国。)⑧助词。形容词后缀,相当于“然”,表示“……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不如]也作“弗如”。比不上。岑参《石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伯禹:大禹。)

今:

①此时;现在。《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战国策·赵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传·襄公二年》:“(崔子)今不来矣。”②现代。与“古”相对。《礼记·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违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诗经·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当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⑤将要;将会。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不久。《史记·申屠嘉列传》:“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白:

①白色。《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辨:辨别。)②纯洁。《韩非子·说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洁;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彰明;显赫。《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⑤表明;陈述。《吕氏春秋·士节》:“吾将以死白之。”⑥禀告;报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词》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发:

①头发。《诗经·小雅·采绿》:“予发曲局。”(曲局:卷曲。)②古代长度单位。《新书·六术》:“十毫为发。”

星:

①星星。天空中能发光的天体。王勃《滕王阁序》:“物换星移几度秋。”②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成公绥《天地赋》:“朱鸟奋翼于星张。”③星象。沈彬《入塞》之二:“戍楼闲上望星文。”④零星。《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⑤称杆上记数的点。贾岛《赠牛山人》:“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

星星:

①指星辰。李贺《感讽》:“桂露对仙娥,~~下云逗。”②点点。皮日休《病孔雀》:“尽日春风吹不起,钿毫金镂一~~。”③鬓发花白的样子。左思《白发赋》:“~~白发,生于鬓垂。”

星:

①星星。天空中能发光的天体。王勃《滕王阁序》:“物换星移几度秋。”②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成公绥《天地赋》:“朱鸟奋翼于星张。”③星象。沈彬《入塞》之二:“戍楼闲上望星文。”④零星。《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⑤称杆上记数的点。贾岛《赠牛山人》:“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

却:

①退;使退却。《吕氏春秋·序意》:“马却不肯进。”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蒙恬:秦名将。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②避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勇士不却死而灭名。”③不前进,停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④拒绝;退还。《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也?”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⑤回;回转。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卷:收拾,收起。)⑥去;掉。多用在动词后表明动作了结,完成。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⑦副词。1. 表示强调。相当于“正”。李商隐《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词,却是襄王梦觉迟。”2. 表示重复。相当于“再”、“又”。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3. 表示相反,相当于“倒”、“反”。李白《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作:

①起;起立。《论语·先进》:“舍瑟而作。”②兴起;产生。《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一:统一。)又起身。《管子·弟子职》:“夜寐蚤作。”(寐:睡。蚤:通“早”。)《孟子·公孙丑上》:“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随。”③始。《尚书· 禹贡》:“莱夷作牧。”(莱夷:地名。牧:放牧。)④劳作;工作。《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⑤创作;写作。《孟子·梁惠王下》:“孔子惧,作《春秋》。”《吕氏春秋·勿躬》:“容成作历。”(容成:传说中黄帝臣,历法的创造者。)王充《论衡·定贤》:“譬犹工匠之作器也。”⑥名词,指作品。萧统《文选序》:“则有‘凭虚’、‘亡是’之作。”⑦事务。鲍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事:从事。)⑧担当;充任。《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假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槐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⑨当成;算做。罗公升《溪上》:“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一发:一根头发。)又成为。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⑩通“诅”。诅咒。《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侯:语气词。)(11)通“诈”。欺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严肃起来或发怒。《礼记·哀公问》:“孔子愀(qiǎo)然作色。”(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闲:

① 养马的圈。《周礼· 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有:又。)②一定的范围。《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③防止。《周易·文言》:“闲邪有其诚。”④清闲;空闲。李绅《惘农》之一:“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⑤安静。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轩:窗。)⑥通“娴。”1. 熟练;熟习。李白《豫章行》:“斩虏素不闲。”(虏:指敌人。)2. 文雅;闲静。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

官:

①官府;官署;办公的地方。《礼记·玉藻》:“在官不俟(sì)屦(jù),在外不俟车。”(俟:等候。屦:以麻葛制成的鞋。)柳宗元《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②政府的;公有的。《汉书·盖宽饶传》:“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③官职;官位。《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④官吏。《周易·系辞下》:“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论语·宪问》:“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⑤为官;做官。《晋书 · 王允之传》:“臣子尚少,不乐早官。”又使当官。曹操《论吏士行能令》:“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⑥感觉器官,指耳目口鼻心。《庄子·养生主》:“官知止而神欲行。”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闲:

① 养马的圈。《周礼· 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有:又。)②一定的范围。《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③防止。《周易·文言》:“闲邪有其诚。”④清闲;空闲。李绅《惘农》之一:“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⑤安静。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轩:窗。)⑥通“娴。”1. 熟练;熟习。李白《豫章行》:“斩虏素不闲。”(虏:指敌人。)2. 文雅;闲静。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

散:

(一)①离散;分散。《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野荒民散则削之。”(削:削减其土地。)②分发;散发。《尚书·武成》:“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王守仁《登泰山》:“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③排遣;抒发。《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④纷乱。《淮南子·原道》:“不与物散,粹之至也。” (二)sǎn ①没有约束;松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庸:平庸。劫:劫夺,引申为强制其除去。)《北史·序传》:“子孙散居诸国,或在赵,或在秦。”②闲散。《梁书·忠壮世子方传》:“性爱林泉,特好散逸。”③粉末状药物。《后汉书·方术传下 ·华佗》:“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的相关文章

又偷滴。2年前 (2022-11-10)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海棠风、蓦地寒峭。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梅花知不知。2年前 (2022-11-10)
欢极。2年前 (2022-11-10)
休说。2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2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2年前 (2022-11-10)
清彻。2年前 (2022-11-10)
行云去无迹。2年前 (2022-11-10)
去程浩渺空阔。2年前 (2022-11-10)
觉来罗帐空。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