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诗词文章 > 篇章

篇章

凡为诗,须洞贯四阙始末,理道交驰、不失次序。诗有四 不: 不泥题目,不惑众议,不落诸病,不犯沉暗。(徐寅 《雅道机要》)

凡为诗,须能通变体格,模拟古意,不偷窃名人句,令体 面不同,不作贯鱼之乎。凡欲题咏物象,宜密布机情,求象外 杂体之意,不失讽咏,有含情久味之意,则真作者矣。 (同上)

凡为诗,须能分剖道理,各得其所,不可凝滞。至于一篇 之内,善能分剖,方为作者; 不能分剖,不识旨趣,自多凝 滞。或设彼人问,杜口无对,实堪伤之,岂非学无凭据,道不 通贯,不遇至公,不视奥论,逐浪随风,迷途昧理,焉可不次 择,泛然为之? (同上)

凡作文之道,构思为先,亟将用心,不可偏执。何者? 篇 章之内,事义甚弘,虽一言或通,而众理须会。若得于此而失 于彼,合于初而离于末,虽言之丽,固无所用之。故将发思之 时,先须惟诸事物,合于此者。既得所求,然后定其体分。必 使一篇之内,文义得成 (篇,谓从始至末,使有文义,可得连 接而成也); 一章之间,事理可结 (章者,若文章皆有科别, 叙义可得连接而成事,以为一章,使有事理,可结成义)。通 人用思,方得为之。大略而论: 建其首,则思下辞而可承; 陈 其末,则寻上义不相犯; 举其中,则先后须相附依: 此其大指 也。若文系于韵者,则量其韵之少多。若事不周圆,功必疏 阙; 与其终将致患,不若易之于初。然参会事情,推校声律, 动成病累,难悉安稳。如其理无配偶,音相犯忤,三思不得, 足以改张。或有文人昧于机变,以一言可取,殷勤恋之,劳于 用心,终是弃日。若斯之辈,亦胶柱之义也。又文思之来,苦 多纷杂,应机立断,须定一途。若空倦品量,不能取舍,心非 其决,功必难成。然文无定方,思容通变,下可易之于上,前 得回之于后 (若语在句末,得易之于句首; 或在前言,可移于 后句也)。研寻吟咏,足以安之; 守而不移,则多不合矣。然 心或蔽通,思时钝利,来不可遏,去不可留。若又情性烦劳, 事由寂寞,强自催逼,徒成辛苦。不若韬翰屏笔,以须后图, 待心虑更澄,方事连缉。非止作文之至术,抑亦养生之大方 耳。(遍照金刚 《文镜秘府论》 南卷)

诗有无头尾之体。凡诗头,或以物色为头,或以身为头, 或以身意为头,百般无定,任意以兴来安稳,即任为诗头也。 (同上)

诗有杰起险作,左穿右穴。如“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 薪”、“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 泉”,又“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 瘢”,此为例也。(同上)

诗不得一向把,须纵横而作。不得转韵,转韵即无力。落 句须令思常如未尽始好,如陈子昂诗落句云“蜀门自兹始,云 山方浩然”是也。(同上)

一、论破题。诗有五种破题: 一曰就题,二曰直致,三曰 离题,四曰粘题,五曰入玄。一曰就题,用题目便为首句是 也。周朴《湖州安吉县》诗:“湖州安吉县,门外与云齐。”周朴 《登灵岩寺上方》诗:“雨后灵岩寺上方,如何云者合思量。”张 祜《春游东林寺》诗: □到东林寺,春深景致芳。”禅月 《寄南 行客》诗:“见说南行客,迢迢有似无。”二曰直致,就题中通变 其事,以为首句是也。崔补阙 《咏边庭雪》:“万里一点白,长 空鸟不飞。”此用“白”一字,伤其雪体,故云直致。如周朴《登 福唐县楼》:“咸通五载后伏里,登此福唐县上楼。”又古人《早 行》诗:“早起赴前程,邻鸡尚未鸣。”三曰离题,外取其首句, 免有伤触是也。齐己 《渔父》诗:“湘潭春水满,湘岸草青青。” 曹松 《闻猿》 诗:“曾宿三巴路,今来愿不听。”禅月 《牡丹》 诗:“万计交人买,华轩保惜深。”崔补阙 《春闺》:“寒食月明 雨,落花香满泥。”林先辈 《登山》:“数歇未到顶,穿云势渐 孤。”四曰粘题,破题上下二句重用其字是也。禅月诗:“得力未 得力,苦吟夏又残。”此乃一句内粘二字也。方干诗 :“王业未得 力,至今犹苦吟。”此乃上下共粘二字也。《送僧》诗:“一衲与 一锡,一身索索轻。”此乃上下共粘三字也。《古诗》:“行行重行 行,与君生别离。”此乃一句粘四字也。《别友人》诗:“昔年相 别今又别,今别还将昔别同。”此乃两句粘四“别”字,又粘二 “今”、二“昔”字。大凡破题切详此例。五曰入玄,取其意句绵 密,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宣也。贾岛 《送人》:“半夜长安 雨,灯前越客心。”此乃上下句,不言送人而意在送人。郑谷 《题雁》:“八月悲风九月霜,蓼花红淡苇条黄。”此乃上下句,不 言雁而意就雁也。欧阳詹 《赠老僧》:“笑向何人谈古时,绳床 竹杖自扶持。”此乃上下句,不言老僧而意见老僧。以上五种惟 入玄最妙。

二,论颔联。亦名束题,束尽一篇是意。其意有四到: 一 曰句到意不到,二曰意到句不到,三曰意句俱到,四曰意句俱 不到。《中秋月》诗:“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是句到意不 到也。《咏扇》诗:“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秋便负心。”是意 到句不到也。《咏柳》 诗:“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 风。”是意句俱到也。《除夜》 诗:“高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是意句俱不到。

三,论诗腹。亦云颈联,与颔联相应,不得错用。《咏 菊》 诗:“晚成终有分,欲采未过时。”此两句是咏物而寄意。 《送人下第》:“晓楚山云满,春吴水树低。”此是送人所经之处, 失意可量。《别同志》:“天淡沧浪晚,风悲兰杜秋。”此两句别所 经之景,情绪可量。

四,论诗尾。亦云断句,亦云落句,须含蓄旨趣。《登 山》诗:“更登奇尽处,天际一仙家。”此句意俱未尽也。《别同 志》:“前程吟此景,为子上高楼。”此乃句尽意未尽也。《春闺》 诗:“欲寄回纹字,相思织不成。”此乃意句俱到也。(文彧 《文彧诗格》)

山谷言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 折。后予以此概考古人法度,如杜子美赠韦见素诗云:“纨绔不 饿死,儒冠多误身”,此一篇立意也,故使人静听而具陈之 耳。自“甫昔少年日”至“再使风俗淳”,皆儒冠事业也。自“此 意竟萧条”至“蹭蹬无纵鳞”,言误身如此也。则意举而文备, 故已有是诗矣; 然必言其所以见韦者,于是有厚愧真知之句。 所以真知者,谓传诵其诗也。然宰相职在荐贤,不当徒爱人而 已,士故不能无望,故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果不 能荐贤则去之可也,故曰:“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又将 入海而去秦也。然其去也,必有迟迟不忍之意,故曰:“尚怜终 南山,回首清渭滨”; 则所知不可以不别,故曰:“常拟报一 饭,况怀辞大臣”; 夫如此是可以相忘于江湖之外,虽见素亦 不得而见矣,故曰:“白鸥没浩汤,万里谁能驯”,终焉。此诗 前贤录为压卷,盖布置最得正体,如官府甲第厅堂房室,各有 定处,不可乱也。韩文公 《原道》,与 《书》之《尧典》盖如 此,其他皆谓之变体可也。盖变体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出 于精微,夺乎天造,不可以形器求矣。然要之以正体为本,自 然法度行乎其间。譬如用兵,奇正相生,初若不知正而径出于 奇,则纷然无复纲纪,终于败乱而已矣。(范温 《潜溪诗 眼》)

凡作诗,使人读第一句知有第二句,读第二句知有第三 句,次第终篇,.方为至妙。如老杜“莽莽天涯雨,江村独立 时。不愁巴道路,恐湿汉旌旗”是也。(韩驹、范季随 《陵阳室中语》)

大概作诗,要从首至尾,语脉联属,如有理词状。古诗 云:“唤婢打鸦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可为标准。(同上)

作大篇,尤当布置。首尾匀停,腰腹肥满。多见人前面有 余,后面不足; 前面极工,后面草草。不可不知也。(姜 夔 《白石道人诗说》)

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词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是 已; 意尽词不尽,如抟扶摇是已; 词尽意不尽,剡溪归棹是 已; 词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已。所谓词意俱尽者,急流中截 后语,非谓词穷理尽者也。所谓意尽词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 处,则词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如词尽意不尽 者,非遗意也,辞中已仿佛可见矣。词意俱不尽者,不尽之 中,固已深尽之矣。(同上)

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严羽 《沧浪诗话· 诗法》)

或又问作诗下手处,先生曰: 作诗成法有起承转合四字。 以绝句言之,第一句是起,第二句是承,第三句是转,第四句 是合。律诗第一联是起,第二联是承,第三联是转,第四联是 合。或一题而作两诗,则两诗通为起承转合。如子美诗中《八 月十五夜月》二首,“满目飞明镜”以下四句说客中对月,是 起;“水路疑霜雪”以下四句形容月明,是承;“稍下巫山峡”以下 四句言月出没晦明之地,就舍结句之意,是转;“刁斗皆催晓” 以下四句言兵乱对月之感,是合。如作三首以上,及作古诗、 长律,亦以此法求之。……大抵起处要平直,承处要从容,转 处要变化,合处要渊永。起处戒陡顿,承处戒促迫,转处戒落 魄,合处戒断送。起处若必突兀,则承处则不必优柔。转处必 至窘束,合处必至匮竭矣。又以一诗全首论之,须要有赋有比 有兴,或兴而兼比尤妙。《三百篇》 多以比兴重复,置之章 首,唐律多以比兴作景联,古诗则比兴或在起处,或在转处, 或在合处。长篇长律,则转处或有再转、三转方合者。或作三 四十韵以上,则先须布置,语意不可错陈。长篇则当先得起 句,绝句则当先得后两句,律句则当先得中四句。律句固以对 偶为工,然得意处则意对而语不对亦可。长篇古体,则参差中 时出整齐语,尤见笔力,最戒似对不对。但涉江湖闹热语,即 鄙俗; 但用通用门字无法,即软弱。软弱犹易疗,鄙俗最难 医。诗法虽不尽此,然大要亦不外此。至若升降开合,出没变 化之妙,又在自得,非教者所能与也。法度既立,须熟读《三 百篇》,而变化以李、杜,然后旁及诸家,而诗学成矣。 (傅若金 《诗法正论》)

唐人作诗,不紧要处,模写得直是精神。(方回 《瀛 奎律髓》 卷四七刘得仁 《冬日题邵公院》评语)

长篇中须有节奏,有操有纵,有正有变,若平铺稳布,虽 多无益。唐诗类有委曲可喜之处,唯杜子美顿挫起伏变化不 测,可骇可愕,盖其音响与格律正相称。回视诸作,皆在下 风。然学者不先得唐调,未可遽为杜学也。(李东阳 《怀 麓堂诗话》)

古人之作,其法虽多端,大抵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 细,一实者必一虚,叠景者意必二,此所谓圆规而方矩者也。 (李梦阳 《李空同全集》卷六一 《复何景明书》)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郑谷 《淮上别友》诗:“君向潇湘我向秦”,此结如爆竹而无余 音。予易为起句,足成一首,曰:“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 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外,落日空江不见春。” (谢榛《四 溟诗话》 卷一)

诗称发端之妙者,谢宣城而后,王右丞一人而已。 (王世懋《艺圃撷馀》)

诗一题一首,自为起合无论。其一题数首者,则合数首为 起合,易而置之便不可,盖起句在前首,而合句在后首故也。 (胡震亨 《唐音癸签》卷三引范德机语)

凡法妙在转。转入转深,转出转显,转搏转峻,转敷转 平。知之者谓之至正,不知者谓之至奇,误用者则为怪而已 矣。(陆时雍 《诗镜总论》)

起联如李远之“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太伤 平浅。刘禹锡之“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稍胜。而 少陵之“童雅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能使次联“更为 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倍添精彩,更胜之矣。至于义 山之“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则势如危峰矗天, 当面崛起,唐诗中所少者。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 堂东”,乃是具文见意之法。起联以引起下文而虚做者,常道 也。起联若实,次联反虚,是为定法。(吴乔 《围炉诗 话》卷一)

结句收束上文者,正法也; 宕开者,别法也。上官昭容之 评沈、宋,贵有余力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贵有远 神也。义山 《马嵬诗》一代杰作,惜于结句说破。绝句是合, 律及长诗是结。温飞卿 《五丈原》 诗以“谯周”结武侯,《春日 偶成》以“钓渚”结旅情。刘长卿之“白马翩翩春草绿,邵陵西 去猎平原”,宕开者也。子美《褥段》诗之“振我粗席尘,愧客 茹藜羹”,收上文者也。此法人用者多。(同上)

诗之繁于词者,七古、五排也。五排有间架,意易见; 七 古之顺叙者亦然。达夫此篇 (按指《燕歌行》),纵横出没如云 中龙,不以古文四宾主法制之,意难见也。四宾主法者,一主 中主,如一家唯一主翁也; 二主中宾,如主翁之妻妾儿孙奴 婢,即主翁之分身以主内事者也; 三宾中主,如主翁之朋友亲 戚,任主翁之外事者也; 四宾中宾,如朋友之朋友,与主翁无 涉者也。于四者中除却宾中宾,而主中主亦只一见,惟以宾中 主勾动主中宾而成文章,八大家无不然也。《燕歌行》之主中 主,在忆将军李牧善养士而能破敌。于达夫时,必有不恤士卒 之边将,故作此诗。而主中宾,则“壮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 下犹歌舞”、“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四语是也。其 余皆是宾中主。……王右丞之《燕支行》,正意只在“终知上将 先伐谋”,法与此同。右丞之《陇头吟》,却又不然,起手四句 是宾,“关西老将不胜愁”六句是主,主多于宾,乃是赋义。 (同上书卷二)

正意出过即须转。正意在次联者居多,故唐诗多在第五句 转。金圣叹以为定法,则固矣。昌黎《蓝关》诗,第三联方出 正意,第七句方转。(同上)

诗有极寻常语,以作发局无味,倒用作结方妙者。如郑谷 《淮上别故人》诗云:“扬子江头扬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 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盖题中正意,只“君向潇湘 我向秦”七字而已,若开头便说,则浅直无味,此却倒用作 结,悠然情深,令读者低回流连,觉尚有数十句在后未竟者。 唐人倒句之妙,往往如此,姑举其一为例。(贺贻孙《诗 筏》)

结句有承上意者,须蛛丝马迹乃佳。如杜 《八月十五夜 月》,六句“林栖见羽毛”,下又云:“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 毫。”《西阁雨望》,六句“秋林驻远情”,下又云“滴池朱槛湿, 万虑倚檐楹。”《茅堂检校收稻》,六句“尝新破旅颜”,下又 云:“红鳞终日有,玉粒未吾悭。”就事直结,毕竟犯复少味。 (施闰章 《蠖斋诗话》)

读唐人诗,须观其如何用意,如何用笔,如何装句,如何 成章,如何起,如何结,如何开,如何阖,如何截,如何联, 自有得处。(徐增 《而庵诗话》)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 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亲朋 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自然是登岳阳楼诗。尝试设身作杜 陵,凭轩远望观,则心目中二语居然出现,此亦情中景也。孟 浩然以“舟楫”、“垂钓”钩锁合题,却自全无干涉。(王夫 之 《薑斋诗话》 卷二)

起承转收,一法也。试取初盛唐律验之,谁必株守此法 者? 法莫要成于章; 立此四法,则不成章矣。且道“卢家少妇” 一诗作何解?是何章法? 又如“火树银花合”,浑然一气;“亦知 戌不返”,曲折无端。其他或平铺六句,以二语括之; 或六七 句意已无余,末句用飞白法扬开,义趣超远,起不必起,收不 必收,乃使生气灵通,成章而达。至若“故国平居有所思”,“有 所”二字,虚笼喝起,以下曲江、蓬莱、昆明、紫阁皆所思 者,此自 《大雅》来,谢客五言长篇用为章法,杜更藏锋不 露,抟合无垠: 何起何收,何承何转?陋人之法,鸟足展骐骥 之足哉?近世唯杨用修辨之甚悉。用修工于用法,唯其能破陋 人之法也。(同上)

起承转收以论诗,用教幕客作应酬或可; 其或可者,八句 自为一首尾也。塾师乃以此作经义法,一篇之中,四起四收, 非��虫相衔成青竹蛇而何?两间万物之生, 无有尻下出头, 枝 末生根之理。不谓之不通,其可得乎? (同上)

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俗论以比为宾,以 赋为主; 以反为宾,以正为主,皆塾师赚童子死法耳。立一主 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者,乃俱有情而相浹洽。若夫“秋风吹 渭水,落叶满长安”,于贾岛何与?“湘潭云尽暮烟出、巴蜀雪 消春水来”,与许浑奚涉? 皆乌合也。“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 前”,得主矣,尚有痕迹;“花迎剑佩星初落”,则宾主历然,熔 合一片。(同上)

杨升庵谓五言难于发端,唐人多以对偶起句,虽森严而乏 高古之致。因取柳吴兴《汀洲采白苹》诸句实之,皆平调也。 余按近体莫盛于唐。即以平调论,如李、杜、王、孟诸大家, 难更仆数。 次则如杨炯“��马铁连钱, 长安侠少年”, 宗楚客 “御辇出明光,乘流泛羽觞”,岑参“片雨过城头,黄鹂上层 楼”,储光羲“朝随秋云阴,乃至青松林”,张谔“半额画双蛾, 盈盈烛下歌”,卢纶“树老野泉清,幽人好独行”,李贺“春月夜 啼鸦,宫帘隔御花”,喻坦之“误入杏花尘,晴江一看春”,郑 谷“万仞白云端,经春雪末残”,许浑“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 红”。 略举数条, 以概其余。 要皆镗��, 掷地作金石声。 宁有让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雄压千古耶! (宋长 白 《柳亭诗话》卷三○)

局者,所以成篇也。局何以成? 其中有虚,有实,有实中 之虚,虚中之实,或前实而后虚,或前虚而后实,其道以参 差,间杂而成章。有宾主,或一联宾一联主,或一句宾一句 主,或以宾承宾、以主承主,或以宾承主、以主承宾,既贵清 楚,又须融洽。凡开合顺逆之法,即此可以类推。(毛张 健《唐体肤诠·丹黄余论》)

诗篇结局为难,七言古尤难。前路层波叠浪而来,略无收 应,成何章法? 支离其词,亦嫌烦碎。作手于两言或四言中, 层层照管,而又能作神龙掉尾之势,神乎技矣! (沈德潜 《说诗晬语》 卷上)

一首有一首章法; 一题数首,又合数首为章法,有起、有 结,有伦序、有照应,若阙一不得、增一不得,乃见体裁。陈 思《赠白马王》、谢家兄弟酬答、子美 《游何将军园》之类是 也。又有随所兴触,一章一意,分观错杂,总述累累。射洪 《感遇》、太白 《古风》、子美 《秦州杂诗》之类是也。 (同上书卷下)

诗有数章联合一篇者,如陈思《赠白马王》、颜延之《秋 胡诗》等类是已。此皆大小《雅》体裁,一气注成,不宜割 裂。……至如唐人律体,有每题数首或一二十首者,各自成 篇,似可分别采择。然杜老《诸将》、《秋兴》等篇,亦统共合 成,与古诗同揆,断不得意为去取。总之,杜集中几章联络, 即律体亦与古无异耳。(李重华《贞一斋诗说》)

杜诗云:“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最为诗家传灯衣 钵。大凡诗中好句,左瞻右顾,承前启后,不突不纤,不横溢 于别句之外,不气尽于一句之中: 是句法也。起须劈空,承宜 开拓; 一联蜿蜒,一联崒嵂; 景不雷同,事不疏忽; 去则辞楼 下殿,住则回龙顾祖; 意外有余意,味后有余味; 不落一路和 平,自有随手虚实: 是章法也。悟此句法、章法,然后读此二 句,益信杜公“毫发”字、“波澜”字非泛写,而实是一片婆心, 指点后人作诗之法。(薛雪 《一瓢诗话》)

诗之局势,非前张后歙,则前歙后张,古体律绝无以异 也。诗以离合为跌宕,故莫善于用远合近离。近离者,以离开 上句之意为接也。离后复转而与未离之前相合,即远合也。篇 意前后摩荡,则精神自出。如《豳风·东山》诗,种种景物, 种种情思,其摩荡只在“徂”、“归”二字耳。(刘熙载《艺 概·诗概》)

伏应、提顿、转接、藏见、倒顺、绾插、浅深、离合诸 法,篇中、段中、联中、句中均有取焉,然非浑然无迹,未善 也。(同上)

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 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一二字为眼者。 (同上)

古体篇法,犹之散文,在长篇中易于揣摩而得; 短篇亦有 篇法,则不易见。……短篇有咫尺万里之势,盖于小中见大 也。然篇短,其中虽亦有伏应、转接、开合以尽变,不能使用 长笔为之,必突兀逋峭,以行其笔,故别是一种篇法。虽可稍 夹议论,无地位可以夹叙。长篇如行文,然伏应转接之处,亦 自有诗篇方法,其过于显明者,谓之以文为诗。此类诗,必议 论多,风趣少也。……律诗篇法,亦有两种: 或如古诗之长 篇,或如古诗之短篇。如长篇者,一气流转; 如短篇者,潜气 内转。(玄修《刘融斋诗概诠说》)

古诗有先叙事后点题法,最易得势。如《送表侄王砅》诗 “次问最少年”一段,不知说谁,及至“秦王时在座,真气惊户 牖”,方知言太宗; 《丽人行》“后来鞍马”一段,亦不知说谁, 及至“慎莫近前丞相嗔 ”,方知言杨国忠,章法甚奇。(施 补华 《岘佣说诗》)

长篇必分段落; 每段必用提顿以见起,用结束以见止。提 顿结束,有明有暗,有重有轻; 段落有长有短,参差错落,以 救方板。少陵无法不备,学者可细揣摩也。(同上)

洋洋大篇,收场尤须完整。如《投赠哥舒》篇之“军事留 孙楚,行间识吕蒙。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结出投赠之 意。《谒先主》之“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缗。向来忧国泪,寂 寞洒衣巾”,结出怀古抒忱之意,皆精神饱满可法。(同 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声律

下一篇:题目

“篇章” 的相关文章

写渌水的诗词校考2年前 (2022-11-07)
写秋思的古诗词解析2年前 (2022-11-07)
诗人之间的名句摘抄2年前 (2022-11-07)
般若化意境与诗词创作2年前 (2022-11-07)
中国文化的诗与酒2年前 (2022-11-07)
春风不改旧时波2年前 (2022-11-07)
高歌取醉化茫然2年前 (2022-11-07)
唐朝茶诗有哪些?2年前 (2022-11-07)
原来古人也玩八卦2年前 (2022-11-07)
春风桃李花开日2年前 (2022-11-07)
古代诗歌教学初探2年前 (2022-11-07)
王杨卢骆当时体2年前 (2022-11-07)
沈宋诗派2年前 (2022-11-07)
白话诗派2年前 (2022-11-07)
唐代诗歌中的边塞诗派2年前 (2022-11-07)
田园山水诗派2年前 (2022-11-07)
唐代大历十才子2年前 (2022-11-07)
唐代诗歌中的元白诗派2年前 (2022-11-07)
晚唐山林隐逸诗派2年前 (2022-11-07)
唐代诗歌中的其他诗派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柏梁体?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近体诗?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赋体?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词?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诗话?2年前 (2022-11-07)
如何辨平仄?2年前 (2022-11-07)
如何平仄相配?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三平尾”?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三仄尾”?2年前 (2022-11-07)
如何识别入声字?2年前 (2022-11-07)
六言绝句有哪些特征?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仄韵诗?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大拗?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特拗?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押韵?2年前 (2022-11-07)
近体诗可以用新韵吗?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工对”?2年前 (2022-11-07)
什么是“宽对”?2年前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