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文化典故 > 苗家造芦笙

苗家造芦笙

        现在苗家逢年过节、喜庆丰收,都要吹芦笙、踩歌塘。只要芦笙一响,后生坐不住,姑娘心发慌,正是“听到芦笙响,脚痒手也痒”。但如果哪个问:你晓得芦笙是怎么造出来的吗?有的人晓得,有的人就不一定晓得了。
        


        听老人们摆,在古时候,天下的人才有十二个。他们很勤劳很勇敢,但不会唱也不会跳,整天在山上打猎、在田地里干活。劳累了一天闲下来,唯一的乐趣就是听喜鹊唱歌、看蛤蟆跳舞。
        有一次,蛤蟆同蚱蜢在田坎上追赶打闹,跳累了,蛤蟆坐在田坎上喘气。忽然听见天上传来很好听的声音:“呜——呜呜……呜——呜呜”,它抬头一看,只见天上人在吹芦笙跳舞,就一跳一拐地进屋去同老祖公——固迪老人讲。固迪老人领着大家出门来看,都讲天上会想办法来解闷,要是我们也像他们那样才好咧!聪明的迪冬说:“我们派人上天接他们下凡来,吹给我们听,跳给我们看,然后我们就跟着唱,跟着跳,不就学会了吗?”固迪觉得有道理,就派喜鹊大姐去。喜鹊既欢喜又发愁。她说:“我愿意去,就是我连一件出门做客的衣裳都没有呐!”固迪就让一个叫务秀的连夜给她缝了一件花衣,喜鹊才高高兴兴地飞上天去。直到现在她还穿在身上哩!
        喜鹊飞到天上,看见天上的人们吹的吹,跳的跳,唱的唱,也跟着唱起来:
        咔咔咔,咔咔咔,
        天上的楼板太薄啦,
        灰尘落在凡人的碗里头,
        凡人多不高兴哇!
        你们大家下凡去,
        天上地下一起来跳吧。
        咔咔咔,咔咔咔。

        喜鹊嗓子唱哑了,也没有人理它,碰了一鼻子灰就飞回来了。它对固迪说:“天上在过年,后生吹芦笙,姑娘踩歌塘,热闹得很,我接他们,他们不肯来。”听了喜鹊的话,大家对天上更加喜爱,但又没有什么办法能把他们接下来,只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迪冬又说:“蝉姑娘唱歌唱得最好听,她去接一定能接来。”蝉说:“我的肚子大,肠子重,飞不到天上。”固迪说:“你先把肠子掏出来,拿石头压好,交给公鸡守着,回来再装进去。”蝉听了固迪的话,把肠子交送公鸡守着,就欢欢喜喜地往天上飞去。
        蝉到了天上,见那么多的人吹啊、跳啊、唱啊,没有哪个注意她,便不声不响地在一边休息,直到他们都累了,坐下来歇气时,才“哧溜”一声飞到一把最大的芦笙上,拖腔拖调地唱了起来:
        螂螂嘞,螂螂嘞,
        螂螂螂螂螂螂嘞,
        人间更比天上美。
        天上大河只一条,
        人间江河数不清哟,
        螂螂嘞,螂螂嘞,
        螂螂螂螂螂螂嘞……

        天上的人们听她唱得好听,又听她讲人间比天上还好,都想下凡来看看。他们拿出两把芦笙,叫蝉挑着先回去报信,要地上的人做好迎接的准备。天上人下凡,必须过天桥。那晓得他们个个抢着朝前挤,桥承不起,“咔嚓”一声断了。会造芦笙的师傅全都走在后头,没有一个来到人间。来到人间的都是些看热闹的人。地上的人不晓得,都以为天上来的都是芦笙师傅,于是,用大碗酒大块肉敬他们。
        蝉在一边看他们吃吃喝喝,嘴巴也馋起来。它去吃了一点点肥肉,就觉得胀得不得了,它这才想起肠子不在肚子里了。它跑去找公鸡要肠子,但公鸡早把蝉肠吃掉了。蝉火冒三丈,就去打公鸡。固迪出来解交,说:“公鸡已经错了,没有肠子你照样能吃东西,干脆不要肠子算了。”蝉无法,只得答应了。从那时起,她的肚子就是扁扁的,只有一根肠子通屁眼。
        固迪他们只顾陪天上客人喝酒,把芦笙丢在一边,不问不管,芦笙一生气,就转回天上去了。等固迪他们吃饱喝足,要吹芦笙踩歌塘热闹的时候,连芦笙影影都见不着了。天上来的客人说:“怪我们只顾吃酒吃肉,忘了祭芦笙,可惜我们都不是芦笙师傅,谁也不会造芦笙……”搞了半天得了个空欢喜,大家都感到闷闷不乐。迪冬就说:“山再高再陡,我们能爬上;蛇再恶再毒,我们也能把它打死;造芦笙再难,我们也要造出来。”
        “哪个会造?”固迪问。
        “我!”迪冬回答,“我把芦笙仔细看了,就是六根长短不齐的竹管插在一个把把上,没什么稀奇,叫木匠来,把芦笙样子告诉他,造一支就是了。”
        固迪请来固伞平、固外西、固外努,叫他们设法造芦笙。
        造芦笙要竹子,固迪派人翻山越岭去砍了一捆来,剔去枝桠,放起采备用。迪冬捉来一只鸭子,要固伞平用木头照样子做成芦笙把。鸭子脑壳这一头就是芦笙嘴,鸭子身上就是芦笙把。天上来的客人说:“要像鸭子尾巴翘点才好看。模子做好了,再凿上几个眼子插竹管子。”
        做好这些后,固伞平试着吹了吹,吹不响。大家都泄气了。迪冬把仿造的芦笙看了半天,才看出,“鸭子”嘴里忘了安“舌头”,怪不得吹不响哩!迪冬跑田里头捉来一只盖脸虫,固外西把它背上又硬又薄的壳壳剥下来当簧片,安在芦笙嘴上。就这样苗家的第一把芦笙便做成了。
        试吹芦笙的那天,热闹得很,大家都来围看。后生们穿上了新衣,姑娘们穿上了花裙,只等芦笙一响便跟着一起唱,一起跳。固迪拿起芦笙一吹再吹,像杀猪匠吹猪脚,腮帮鼓大了,脸吹红了,可还是吹不出一点声音来。大家都感到很不舒服。固外努说:“芦笙是天上的宝物,我们造芦笙要求天上的人送声音下来才行!”
        于是,固迪捉来一只白公鸡,地上放一碗米,又点燃三根柏香树枝,然后跪在地上,求天上的人送声音下来。固迪求完,只听雷声“轰隆隆、轰隆隆”的从东天滚到西天。固伞平马上把这声音捉住,放进芦笙管里,但管子太小放不进,他就随手放进一个大竹筒里。迪冬拿起竹筒一听,听见雷声在里面轰隆隆地响。他想,大竹管能装大声音,那么小竹管不就能装小声音么!他捉了一只公鹅放在芦笙旁边,等它“嘎——嘎——”一叫,就把声音装进大点的芦笙管里去。接着,他又请蝉姑娘来唱歌,把她的声音放进小点的芦笙管管里去。样样声音都配好了,固迪把芦笙嘴含在嘴皮上轻轻一吹,就吹出各种各样好听的声音来。大家跟着一起唱、一起跳,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有了白铜,芦笙嘴上的那片盖脸虫的薄壳就被白铜片取代了。所以,现在的芦笙吹起来比古时候的芦笙还好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苗家造芦笙” 的相关文章

锡伯人吹芦笛的传说11个月前 (06-03)
笛子的由来11个月前 (06-03)
熟猪头供土地菩萨11个月前 (06-03)
大肚弥勒11个月前 (06-03)
舞彩船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京郊的花会传说11个月前 (06-03)
新郎的衣服11个月前 (06-03)
腌汤菜的典故11个月前 (06-03)
“鱼叼箩圈”的由来11个月前 (06-03)
忌油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阿注婚的由来11个月前 (06-03)
白龙会11个月前 (06-03)
哈尼族的正月年11个月前 (06-03)
端午节挂葛藤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