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世名言》

    收录163464

天下之变万, 而要归于两端, 两端生于一致。

名言: 天下之变万, 而要归于两端, 两端生于一致。 句意: 天下的变化成万, 而归结于阴阳两端, 两端是从一个原始事物产生的。 出处: 清· 王夫之《老子衍》...

欲闭内而不外,使不得合,则圣人不能舍此而生知觉。

名言: 欲闭内而不外,使不得合,则圣人不能舍此而生知觉。 句意: 想关起门来思索而不接触外界事物, 使思索和实践不结合起来,那么圣人也是不可能有所感悟的。 出处: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乾称》...

天下之有无, 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名言: 天下之有无, 非思虑之所能起灭。 句意: 天下是有还是无, 不是思维能够生或灭的。 出处: 清· 王夫之《尚书引义·顾命中二》...

视听之明,可以摄物,心知之量,可以受物。

名言: 视听之明,可以摄物,心知之量,可以受物。 句意: 看和听都很清楚, 可以抓住事物; 感知到一定程度, 可以接受事物。 出处: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心》...

独阴不成,独阳不生。

名言: 独阴不成,独阳不生。 句意: 只有阴或阳都不能产生事物。 出处: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参两》...

多闻而择,多见而思,乃以启发其心思而归于一,又非徒恃存神而置格物穷理之学也。

名言: 多闻而择,多见而思,乃以启发其心思而归于一,又非徒恃存神而置格物穷理之学也。 句意: 多多地听取而有所选择, 多多地观察并经过思考, 就可以启发心思而使它们归于统一, 又不是单凭存在于精神之中, 放弃接触事物而探求道理的学问。 出处: 清·...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名言: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句意: 实践可以包括感知, 而感知不能包括实践。 出处: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说命中》...

天下之物无涯,吾之格也有涯,吾所知者有量,而及其致之也,不复拘于量。

名言: 天下之物无涯,吾之格也有涯,吾所知者有量,而及其致之也,不复拘于量。 句意: 天下的事物没有边际, 而我获得知识是有限的, 我所知道的是有一定数量的, 等到获得它, 就不再局限于数量。 出处: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无目而心不辨色,无耳而心不知声,无手足而心无能使。一官失用,而心之灵废矣。

名言: 无目而心不辨色,无耳而心不知声,无手足而心无能使。一官失用,而心之灵废矣。 句意: 没有眼睛心就不能辨认颜色, 没有耳朵心就不能感知声音, 没有手脚心就没有地方使用。一个感官失去了作用, 心的灵敏也就废弃了。 出处: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

无先后者天也……在我为先者,在物为后;在今日为后者,在他日为先。

名言: 无先后者天也……在我为先者,在物为后;在今日为后者,在他日为先。 句意: 没有终始的是天……对我来说在前的, 对别的事物来说是在后;对今日来说是在后的, 对将来某天来说是在前。 出处: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

人以天之理为理,而天非以人之理为理者也。

名言: 人以天之理为理,而天非以人之理为理者也。 句意: 人以自然之理为理, 而自然不用人的理为理。 出处: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序卦传》...

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言听不通,非无义也。

名言: 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言听不通,非无义也。 句意: 眼睛没有看见, 并不是没有颜色, 耳朵没有听见, 并不是没有声音; 语言不能表达, 并不是没有意义。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已迁——恶足以语日新之化哉!

名言: 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已迁——恶足以语日新之化哉! 注释: 恶: 何。 句意: 人看见事物的形体没有发生变化, 但不知道它的本质已经变化——怎么能够足以谈论每天都是新的变化呢?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其不见也,遂以为邃古之前有一物初生之始;将来之日,有万物皆尽之终。

名言: 其不见也,遂以为邃古之前有一物初生之始;将来之日,有万物皆尽之终。 注释: 邃古: 往古, 很久远。 句意: 道是看不见的, 于是就有人以为在很久远之前有一个原始的事物; 将来的某一天, 有万物都随着它结束。 出处: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

质日代而形如一,无恒器而有恒道也。

名言: 质日代而形如一,无恒器而有恒道也。 句意: 事物的质地一天天在变化而形体还是老样子, 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却有恒常不变的道。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

以天治人而知者不忧……以人造天而仁者能爱。

名言: 以天治人而知者不忧……以人造天而仁者能爱。 句意: 用自然规律来制约人则有识见的人不感到忧虑……用人来造就天则仁善的人能爱人。 出处: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名言: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句意: 天地的德性不会改变, 而天地的变化一天比一天新。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

方动即静,方静即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名言: 方动即静,方静即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句意: 刚刚运动就静止了, 刚刚静止就运动了; 静止里包含了运动, 运动离不开静止。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静之极而后动, 动之极而后静。

名言: 静之极而后动, 动之极而后静。 句意: 静到极点之后就运动, 运动到了极点之后就静止。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阳含静德,故方动而静;阴储动能,故方静而动。

名言: 阳含静德,故方动而静;阴储动能,故方静而动。 句意: 阳中包含有静的性质, 因此刚动就静了; 阴里面包含有动的能量, 因此刚静就动了。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

名言: 太极动而生阳,动之动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 句意: 太极运动并且产生了阳, 这是动中之动。静止而产生了阴, 这是动中之静。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虚以生其明,思以穷其隐,所谓致知也。

名言: 虚以生其明,思以穷其隐,所谓致知也。 句意: 虚静可以使人明察, 思考可以使人穷尽隐蔽的事理, 这就是所说的获得知识。 出处: 清·王夫之《尚书引义·说命中二》...

以知为首, 尊知而贱能, 则能废。

名言: 以知为首, 尊知而贱能, 则能废。 句意: 以感知为首, 尊重感知而轻视才能, 那才能就会废弃。 出处: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

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名言: 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 句意: 自然是天地, 主持它的是人。 出处: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

合二以一者, 即分一为二所固有矣。

名言: 合二以一者, 即分一为二所固有矣。 句意: 合二为一是一分为二所本来具有的。 出处: 清·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

天地之间至相反者,本同处于一原。

名言: 天地之间至相反者,本同处于一原。 句意: 天地间相反的事物, 本来是同一原始事物产生的。 出处: 明·方以智《东西均》...

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名言: 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 句意: 不是天生具有的, 名称是因为人而建立的。名称并不是自然造就的, 一定要与事实相符。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外篇》...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名言: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句意: 静止也是一种动, 不是不运动。 出处: 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

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明也;今岁之寒暑,非用昔日之气也……惟其日新,斯日月贞明而寒暑贞盛也。

名言: 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明也;今岁之寒暑,非用昔日之气也……惟其日新,斯日月贞明而寒暑贞盛也。 注释: 贞: 通“正”。 句意: 今日的日月, 不和昨日的一样明亮; 今年的冷热, 不用以前的气……一天天变新, 日月正明而寒暑正盛。 出处: 清·王夫...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名言: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句意: 阴和阳是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面。 出处: 明·张介宾《类经》...

赤子生而幽闭之,不接习于人间,壮而出之,不辨牛马矣。

名言: 赤子生而幽闭之,不接习于人间,壮而出之,不辨牛马矣。 注释: 幽闭: 囚禁起来不使他与外界接触。 句意: 把刚生下来的孩子囚禁起来, 不让他和外界接触, 等到他成年后再放出来, 他就连牛马也分不清了。 出处: 明·王廷相《石龙书院学辩》...

气有偏盛,遂为物主。

名言: 气有偏盛,遂为物主。 句意: 气有轻有重, 于是成为事物的主宰。 出处: 明·王廷相《答何柏斋造化论》...

气无终尽之时,形无不毁之理。

名言: 气无终尽之时,形无不毁之理。 句意: 气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 形体没有不毁灭的道理。 出处: 明·吕坤《与讲学诸友书》...

神性虽灵,必藉见闻思虑而知;积知之久,以类贯通,而上天入地,入于至细至精,而无不达矣。

名言: 神性虽灵,必藉见闻思虑而知;积知之久,以类贯通,而上天入地,入于至细至精,而无不达矣。 句意: 神性虽然很灵验, 也一定要借见闻和思虑而感知; 感知积累得久了, 同类事物可以举一反三, 而上天入地, 入于至细至精的境地而没有不通达的。 出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名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句意: 冰冻三尺, 不是一天的寒冷能够造成的。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九十二回...

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名言: 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 句意: 喜爱得太过分了反而会产生仇恨, 淡薄到极点反而成为喜欢的。 出处: 明·洪自诚《菜根谭》...

燎原之火,星星也;干霄之木,青葱也。

名言: 燎原之火,星星也;干霄之木,青葱也。 注释: 星星: 指一丁点火星。干霄: 高耸入云。青葱: 郁郁葱葱。 句意: 燃烧原野的大火, 起因是小火星; 冲入云霄的树木, 一定很茂盛。 出处: 明·彭汝让《木儿冗谈》...

格物只是至物,盖吾之知若不至物,则是空知,教人知个甚?

名言: 格物只是至物,盖吾之知若不至物,则是空知,教人知个甚? 句意: 接触事物是为了真正懂得事物, 我的感知如果不真正感知事物,那只是空知, 教人知道什么? 出处: 明·吴庭翰《吉斋漫录》卷下...

帆海者不知山,驾陆者不知水。

名言: 帆海者不知山,驾陆者不知水。 注释: 帆海: 在海上航行。驾陆: 在陆地上驾驶车马。 句意: 在海上航行的人不知道山, 在陆上驾车的人不知道水。 出处: 明·何贤明《赠林静之南归序》...

变化之道无处可逃也。

名言: 变化之道无处可逃也。 句意: 变化的规律无处不存在。 出处: 明·杨慎《藏舟于壑》...

天道发育万物者,人不得而与焉。然其情状变化,不能逃吾所感之通。

名言: 天道发育万物者,人不得而与焉。然其情状变化,不能逃吾所感之通。 句意: 天道生育万物, 人是不能参与的。但它的情况变化, 是不能逃过我的感悟而被认识的。 出处: 明·王廷相《慎言·作圣》...

有妍必有丑为之对。

名言: 有妍必有丑为之对。 注释: 妍(yan): 美。 句意: 有美就必然有丑和它相对。 出处: 明·洪自诚《菜根谭》...

举目方知宇宙宽。

名言: 举目方知宇宙宽。 句意: 接触实际才会了解宇宙是无穷的。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名言: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句意: 全部用孔子的是非作是非, 因此未曾有是非。 出处: 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天地,水火,万物皆以元气而化。

名言: 天地,水火,万物皆以元气而化。 句意: 天地、水火, 各种事物都依赖元气而化生。 出处: 明·王廷相《答何柏斋造化论》...

物, 贵极征贱, 贱极征贵, 凡事皆然。

名言: 物, 贵极征贱, 贱极征贵, 凡事皆然。 句意: 事物贵到极点就露出贱的迹象, 贱到极点就露出贵的迹象, 凡是事物都这样。 出处: 明·冯梦龙《智囊·上智部》...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变为朗月晴空。

名言: 霁日青天,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变为朗月晴空。 注释: 霁(ji) 日青天: 指阳光灿烂的晴天。倏(shu): 忽然。 句意: 天气的变化迅疾无比,不可预测。 出处: 明·洪自诚《菜根谭》...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

名言: 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 句意: 谈论一事之后就做这件事; 做了一件事后, 就可以了解这件事,这就是所说的真知。 出处: 明·王廷相《王氏家藏书》...

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 则无不二而一者。

名言: 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 则无不二而一者。 句意: 天地间的事物无论是古是今都是成对的。它们没有不相交合的没有不能合为一的。 出处: 明·方以智《东西均》...

天堂地狱由人造, 古人不肯分明道。

名言: 天堂地狱由人造, 古人不肯分明道。 句意: 是升入天堂还是下入地狱, 这是由个人所行的事决定的, 古代人不肯明白地说出这一点。 出处: 元· 邓玉宾《正宫叨叨令· 道情》...

天地之间, 一气生生, 而常而变, 万有不齐。

名言: 天地之间, 一气生生, 而常而变, 万有不齐。 句意: 天地之间, 气是长存不息的, 有时处于恒常的状态, 有时处于变化的状态, 各种事物是不一样的。 出处: 明·王廷相《雅述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名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句意: 各种准备工作都做好了, 只要等待时机即可。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四十九回...

尝一滴之咸,而知沧海之性;窥寸隙之光,而见日轮之体。

名言: 尝一滴之咸,而知沧海之性;窥寸隙之光,而见日轮之体。 注释: 咸: 咸水滴。日轮: 太阳。 句意: 尝一滴咸水就可以知道大海的特性, 窥视寸隙的光就可以看到整个太阳。 出处: 明·宋濂《松风阁记》...

经一蹶长一智。

名言: 经一蹶长一智。 注释: 蹶(jue): 跌倒。 句意: 跌倒一次就可以增长一次智慧。 出处: 明·王守仁《与薛尚谦》...

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名言: 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句意: 今日的损失, 不一定不是后日的获得。 出处: 明·王守仁《与薛尚谦》...

哲理(三)

名言: 哲理(三)...

睹一叶落知天下秋,见一花开知天下春。

名言: 睹一叶落知天下秋,见一花开知天下春。 句意: 看到一叶掉落了就可以推知天下是秋天了, 看见一朵花开放了就可以推知天下是春天了。 出处: 《华严演义钞》四十四回...

天行不息,日月运转不已,皆动物也。

名言: 天行不息,日月运转不已,皆动物也。 句意: 天的运行不停止, 日月的运转也不停止, 这些都是运动的事物。 出处: 宋·李复《答曹秀才书》...

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

名言: 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 句意: 不担忧话说出口难, 担忧的是按照说的去做才难。 出处: 元·苏天爵《元文集》...

天动而不息,其大体则静,观于星辰可知已;地静而有常,其大体则动,观于流泉可知已。

名言: 天动而不息,其大体则静,观于星辰可知已;地静而有常,其大体则动,观于流泉可知已。 句意: 天在不断地运动, 它的大体是静止的, 观察星辰可以知道这点;地静止而且有常态, 它的大体是运动的, 观察流动的泉水可以知道这一点。 出处: 明·王廷相...

尺薪不能温镬水;寸冰不足寒庖厨。

名言: 尺薪不能温镬水;寸冰不足寒庖厨。 注释: 温: 使……温暖。镬(huo): 锅子。寒: 使……寒冷。庖(pao) 厨: 厨房。 句意: 一尺长的柴草不能使一锅水变暖, 一寸大的冰不能使厨房变冷。 出处: 明·宋濂《演连珠》...

学者于道,贵精心以察之,验诸天人,参之事会,务得其实而行之。

名言: 学者于道,贵精心以察之,验诸天人,参之事会,务得其实而行之。 句意: 学者对于道, 贵在精心审察它, 用天和人的关系来检验, 用事情来参验, 一定要掌握实情才实行它。 出处: 明·王廷相《慎言·见闻》...

耳目之见,善用之足以广其心,不善用之适以狭其心。

名言: 耳目之见,善用之足以广其心,不善用之适以狭其心。 句意: 耳朵和眼睛所了解到的, 善于运用则足以开阔心胸, 不善于用则恰恰使心胸变狭。 出处: 明·王廷相《慎言·见闻》...

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名言: 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注释: 知行合一: 感知和行动是相统一的。一念发动: 突然感悟, 顿悟。 句意: 我现在说到知和行是统一的, 正是要使人懂得一下子明白过来这样一种状态就是行动了。 出处: 明·王守仁《传习录...

虎之跃也,必伏乃厉。

名言: 虎之跃也,必伏乃厉。 注释: 厉: 向上跃。 句意: 虎跳跃时, 一定先伏倒再跃起。 出处: 明·刘基《诚意伯文集·连珠》...

人不有所舍也,必无所成。

名言: 人不有所舍也,必无所成。 句意: 人不有所舍弃, 一定没有成就取得。 出处: 明·徐祯稷《耻言》...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名言: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句意: 眉头皱一下, 就有了主意。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

积微而著,由著复微。

名言: 积微而著,由著复微。 句意: 积聚微小的, 可以到达很显著的境地, 从显著又回复到微...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名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句意: 谋划事情依靠人, 能否成功依靠天。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一百零三回...

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

名言: 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 句意: 道在天下, 什么东西不是道呢? 出处: 宋·陈亮《与应仲实》...

化是渐化,变是顿变。

名言: 化是渐化,变是顿变。 注释: 渐: 逐渐, 渐渐。顿: 立即, 即刻。 句意: 化是逐渐化生, 变是突然改变。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

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

名言: 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 句意: 不能用事物来检验的言论是不合道的。 出处: 宋·叶适《叶适集·进卷·总义》...

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名言: 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 注释: 山瘦: 指山上草木稀疏。 句意: 水清则可以推知酿成的酒也很好, 山上草木稀疏则可知这里的老百姓也很贫穷。 出处: 宋·徐玑《黄碧》...

道之在天下,施于日用之间。

名言: 道之在天下,施于日用之间。 句意: 道到处都存在, 并且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 出处: 宋·陈亮《经书发微·诗经》...

守株待兔,枉费心神。

名言: 守株待兔,枉费心神。 句意: 守在树旁等待着兔子的到来, 这是白白浪费了精力。 出处: 宋·释道源《景德传灯录》...

君子不以须臾离物也。夫其若是,则知之至者,皆物格之验也。

名言: 君子不以须臾离物也。夫其若是,则知之至者,皆物格之验也。 句意: 君子一刻也不能离开事物。这样就能懂得透彻, 这都是接触事物的体验。 出处: 宋·叶适《水心别集·大学》...

凡物之变, 不惟月变, 日变, 时变, 但人不觉尔。

名言: 凡物之变, 不惟月变, 日变, 时变, 但人不觉尔。 句意: 大凡事物的变化, 不只是每月变化, 而且是每日变化、每时变化, 只是人没有觉察而已。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

善立国者以人成天而不以天败人。盖国之废兴短长者天也,而所以使其废兴短长者非天也,人也。

名言: 善立国者以人成天而不以天败人。盖国之废兴短长者天也,而所以使其废兴短长者非天也,人也。 句意: 善于建立国家的人用人来成就天意而不是用天来败坏人意。因为国家的兴衰治乱是自然现象, 因此使国家兴衰治乱的不是天而是人。 出处: 宋·杨万里《...

道原于一而成于两,古之言道者必以两。

名言: 道原于一而成于两,古之言道者必以两。 句意: 道起源于一而完成于两, 古人谈论道的一定是成双的。 出处: 宋·叶适《叶适集·进卷·皇极》...

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名言: 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句意: 这理在宇宙之间本来就不因为人是明白还是不明白, 是实行还是不实行而增加或减少。 出处: 宋·陆九渊《答朱元晦》...

凡物之形,阴阳、刚柔、逆顺、向背……皆两也。夫岂惟如此,凡天下之可言者皆两也,非一也。

名言: 凡物之形,阴阳、刚柔、逆顺、向背……皆两也。夫岂惟如此,凡天下之可言者皆两也,非一也。 句意: 大凡事物的形体, 阴阳、刚柔、逆顺、向背……都是成双的。不但如此, 大凡天下可以说得出的事物都是成双的, 不是单一的。 出处: 宋·叶适《叶适...

不可说道有个始, 他那有始之前, 毕竟是个什么?

名言: 不可说道有个始, 他那有始之前, 毕竟是个什么? 注释: 他: 同“它”, 指道。毕竟: 究竟。 句意: 不能说道有个开始, 在它开始之前, 究竟是个什么呢?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

一分为二, 节节如此, 以至无穷, 皆是一生两尔。

名言: 一分为二, 节节如此, 以至无穷, 皆是一生两尔。 注释: 一分为二: 一个事物分化为两个事物。节节: 每一个步骤。 句意: 一个事物分化为两个事物, 每一个步骤都是如此, 以至于无穷,都是一个事物产生两个事物。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

动极自然静,静极自然动。

名言: 动极自然静,静极自然动。 句意: 动到了极点自然变为静, 静到了极点自然变为动。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

人言快意难得时,世间乐事须生悲。

名言: 人言快意难得时,世间乐事须生悲。 句意: 有人说快乐的心情是很难得的, 世上的快乐事情一定会生出悲哀的来。 出处: 宋·刘过《古诗》...

道非出于形气之表, 而常行于事物之间也。

名言: 道非出于形气之表, 而常行于事物之间也。 句意: 道不是出在形和气的外表, 而是常常在事物之间运动。 出处: 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

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

名言: 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 句意: 变, 是化的渐进过程, 化, 是变的完成。 出处: 宋·蔡沈《洪范皇极·内篇》...

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

名言: 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 注释: 折衷: 取正。 句意: 想取正天下事物的义理, 一定得详细考察天下事物然后才能不出差错。 出处: 宋·叶适《题姚令威西溪集》...

穴壁而窥, 见不盈尺; 我登泰山巅, 洞视八极。

名言: 穴壁而窥, 见不盈尺; 我登泰山巅, 洞视八极。 注释: 穴壁: 在墙上打洞。洞视: 明察。八极: 指很高很远的地方。 句意: 在墙上打洞而窥视, 看见的不满一尺; 我登上泰山顶, 可以明察极高极远的地方。 出处: 宋· 张孝祥《吴春卿高远轩》...

天下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名言: 天下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句意: 天下万物的事理, 没有独自存在的, 一定是成对出现的。 出处: 宋·朱熹《近思录》...

极是道理之极至, 总天地万物之理, 便是太极。

名言: 极是道理之极至, 总天地万物之理, 便是太极。 句意: “极”是道理到极点的意思, 总括天地万物的理, 便是“太极”。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今学者亦多来求病根,某向他说,头痛灸头,脚痛灸脚,病在这上。

名言: 今学者亦多来求病根,某向他说,头痛灸头,脚痛灸脚,病在这上。 注释: 某: 口语中在人前自称, 指代“我”。灸(jiu): 灼, 烧, 中医中一种治疗方法。 句意: 现在有学习的人也多来寻求病根, 我对他说: 头痛就治头, 脚痛就治脚, 病就在这上面...

本心以穷理,而顺理以应物。

名言: 本心以穷理,而顺理以应物。 句意: 本心是用来穷尽事理的, 而顺从事理就解决了有关事物。 出处: 宋·朱熹《观心说》...

远途始觉乾坤大。

名言: 远途始觉乾坤大。 句意: 走过漫长的道路才觉得天地很大。 出处: 宋·陆游《柳村酒家小楼》...

滔滔天下,若动若植,是曾无一物息者矣。

名言: 滔滔天下,若动若植,是曾无一物息者矣。 注释: 滔滔: 连续不断的样子。曾: 竟。 句意: 天下事物非常繁盛, 象是动物象是植物, 竟然没有一种事物是静止不动的。 出处: 宋·胡宏《不息斋记》...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名言: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句意: 理和气是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的。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

心明始信原无佛,气佳何曾别有仙?

名言: 心明始信原无佛,气佳何曾别有仙? 句意: 心地明净才相信本来就没有佛, 气势很佳哪里还会另外有仙呢? 出处: 宋·陆游《仲秋书事》...

管中窥豹岂全斑?

名言: 管中窥豹岂全斑? 句意: 在竹管中窥视豹子怎么能够看到全部的花纹呢? 出处: 宋·陆游《江亭》...

阴阳,只是两端,而阴中自分阴阳,阳中亦有阴阳。

名言: 阴阳,只是两端,而阴中自分阴阳,阳中亦有阴阳。 句意: 阴阳虽然是两个极端, 但是在阴中又自分阴阳, 阳中也有阴阳。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

惟能有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名言: 惟能有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句意: 只有能够有所不做的, 才能够有所做的; 什么都做, 哪能够都作好呢? 出处: 宋·朱熹《四书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