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世名言》

    收录163464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名言: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注释: 政: 国家政权之意。 句意: 国家政权治理得兴旺发达, 就在于它要顺应人民的愿望。 出处: 《管子·牧民》...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名言: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句意: 官吏不尽职治理社会就要动乱, 农业生产不抓紧, 耽误了农事,国家就要贫穷。 出处: 《墨子·非儒下》...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名言: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句意: 治理国家难在要能发现赏识贤才而并不难在自己能不能做好。 出处: 《列子·说符》...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名言: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句意: 统治者着手治理时, 能了解下面情况的, 就能治理好; 不了解下情的就会产生种种混乱。 出处: 《墨子·尚同下》...

上以为政、下以为俗。

名言: 上以为政、下以为俗。 注释: 上: 指统治者。下: 指老百姓。 句意: 统治者制定成为政策法令后, 老百姓照着办就会成为一种风气。 出处: 《墨子·节葬下》...

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

名言: 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 注释: 五官: 相传商代以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为五官。这里可理解为各有职司的百官。 句意: 五官的职责各不相同, 君主(对他们) 没有偏私, (使他们各守其职), 因此国家能治理得很好。 出处: 《庄子·则阳》...

民有三患: 饥者不得食, 寒者不得衣, 劳者不得息。

名言: 民有三患: 饥者不得食, 寒者不得衣, 劳者不得息。 句意: 老百姓有三椿害怕的事: 饥饿而没有饭吃, 身上寒冷而没有衣服穿, 劳累过度而得不到休息。 出处: 《墨子· 非乐上》...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名言: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句意: 君臣之间不和谐一致, 表面上虽相安无事, 但最终必然要出现危机。 出处: 《管子·形势》...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名言: 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注释: 上下: 指君臣。 句意: 君臣之间不和谐一致, 所出的命令是无法贯彻执行的。 出处: 《管子·形势》...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名言: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句意: 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富足, 而动乱不安定的国家往往贫困。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 一定先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然后再治理。 出处: 《管子·治国》...

尚贤者,政之本。

名言: 尚贤者,政之本。 句意: 尊重有才有德的人, 是治国的根本方针。 为政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 有能则举之。(《墨子· 尚贤上》) 句意: 治理国家如果推崇道德并尊重有才干的人, 那么即使在农夫与作坊中工匠, 有能力的人也可以提拔他。 出...

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名言: 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注释: 谄谀(chan yu): 讨好、谄媚阿谀。 句意: 奉承讨好的人包围在(执政者) 的身边, 好的意见传达不到(执政者那儿), 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出处: 《墨子·亲士》...

授有德则国安。

名言: 授有德则国安。 句意: 授职于有德之人, 国家就安定。 国大而政小者, 国从其政; 国小而政大, 国益大。(《管子·霸言》) 注释: 政: 指政绩。 句意: 国家很大而政绩很差, 国家的地位也象它的政绩一样大不起来;国家小而政绩好, 国家的地位会比它...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后期也。

名言: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后期也。 注释: 宪: 法令。俗: 民情风俗。被: 服从之意。 句意: 有命令就能执行实施, 有禁令就能制止, 法令所到之处, 民情风俗就能服从法令, 就好象身体手足服从意志而动一样。这是...

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名言: 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注释: 饰: 通“饬”, 整顿。四维: 儒家曾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维, 本义为绳索, 这里当原则、准则讲。 句意: 治理国家的法则, 在于整饬好礼、义、廉、耻这四维。 出处: 《管子·牧民》...

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名言: 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句意: 你连自己的修养都不能完善, 怎么能够搞好治国大政? 出处: 《墨子·公孟》...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名言: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注释: 太上: 最上等的, 最好的。之: 代指统治者。 句意: 最好的统治者, 是让老百姓不知道有统治他们的人存在; 其次一等的统治者, 是老百姓愿意亲近、赞颂的; 再次一等的统治者, 是老...

其政,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名言: 其政,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注释: : 同紊。紊紊本有混乱之义, 这里作粗疏不严谨讲。缺: 谲字的假借。谲谲: 狡诈、狡滑之意。 句意: 为政随便宽松, 老百姓就纯朴; 为政严明有为, 百姓就变得诡谲狡诈。(这反映老子“无为”的思想)...

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名言: 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注释: 礼义: 指制度、伦理道德。 句意: 一切的制度、伦理和法律, 都是应时代而变化着的。 出处: 《庄子·天运》...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名言: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句意: 治理天下的人, 与那牧马的人又有什么差别, 同样不过是把“害马”除掉而已。(意思是治理天下的人兴利除弊就象牧马者养好良驹去掉害马一样。) 出处: 《庄子·徐无鬼》...

愚而自专、事不治。

名言: 愚而自专、事不治。 注释: 自专: 独断专行。事: 国事。 句意: 愚蠢而独断专行, 国家大事就不可治了。 出处: 《荀子·成相》...

以族论罪,以世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

名言: 以族论罪,以世举贤。虽欲无乱,得乎哉? 注释: 族: 家族。世: 家世。 句意: 论罪时要株连到同族中人, 推举要职只看他的家世出身, 这样,要想不搞乱国家, 能办得到吗? 出处: 《荀子·君子》...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

名言: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 注释: 诛: 本义为杀, 这里当惩罚讲。邪不胜(sheng): 邪恶的罪行极多。 句意: 不加以教育就去惩罚, 那么刑罚一定繁多而违法犯罪的事仍然多得不得了。 出处: 《荀子·富国》...

征暴诛悍,治之盛也。

名言: 征暴诛悍,治之盛也。 注释: 征: 征伐。诛: 杀灭。悍: 凶暴蛮横。盛: 极点。 句意: 征讨横暴诛杀凶蛮, 这是治理的最高境界。 出处: 《荀子·正论》...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名言: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句意: : 治国应当以正常的法则与手段, 用兵就可以用出奇不意的手段。 出处: 《老子·五十七章》...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名言: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 注释: 骇(hai): 马受惊。引申为受惊。舆: 车子。庶人: 平民, 老百姓。 句意: 马儿拉车而受惊, 坐在车上的人就感到车子不稳; 老百姓为政治统治而感...

川渊枯, 则鱼龙去之; 山林险, 则鸟兽去之; 国家失政, 则士民去之。

名言: 川渊枯, 则鱼龙去之; 山林险, 则鸟兽去之; 国家失政, 则士民去之。 注释: 失政: 治理失败。 句意: 江河深潭枯竭, 鱼龙就会离去; 山林之中有危险不安全, 那么鸟兽都会离开; 一个国家治理失败了, 那么各个阶层的人民都要逃离这个国家。 出处...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名言: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注释: 国人: 同一城里的人、路人。土芥: 泥土杂草。寇仇: 偏义复词, 仇人。 句意: 国君把臣下看作自己的手足, 那么臣下会把君王看成自己...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名言: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注释: 用国: 管理国家的人。 句意: 治理国家的人, 能使百姓为他尽力, 国家就会富足起来; 能使百姓为他效死牺牲, 国家就会强大起来; 能得到百姓对他的赞誉, 才算光荣。 出处: 《荀...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名言: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注释: 道: 方法。斯: 就、这就。恶(wu): 厌恶。施: 施行、给予。 句意: 得天下有办法, 只要得到百姓, 就可以得天下了; 得到百姓也...

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

名言: 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 注释: 表: 测量。 句意: 管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了解祸乱的起因, 这样才能使人不乱。 出处: 《荀子·大略》...

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

名言: 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矣。 注释: 如: 应当。 句意: 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 (这样的人) 当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了。 出处: 《老子·十三章》...

民事不可缓也。

名言: 民事不可缓也。 注释: 此语出《孟子》, 原文为”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句意: 老百姓的事, 不可怠慢。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教。

名言: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教。 注释: 反: 反躬自问, 反思。 句意: 我爱别人, 而别人不和我亲近, 我就应反问自己是否真的仁爱了? 治理百姓没有治理好, 就要反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才智? 我以礼待他人, 但人家却不以礼...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名言: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 注释: 要: 关键、要害。详: 周密、详细。 句意: 君主喜欢抓关键要害, 那么各种事情都能做得很细; 如果君主喜欢一样样的事儿都抓, 那么许多事情就会(根本无人过问) 而荒废。 出处: 《荀子·王霸》...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名言: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注释: 为: 做, 防止。 句意: 要在事情没有发生时就做好防止, 要在动乱尚未发生之时就作好治理工作。 出处: 《老子·六十四章》...

子为政,焉用杀。

名言: 子为政,焉用杀。 注释: 原句出《论语·颜渊· 问政》:“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 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你治理国家, 哪里一定要用杀人这个办...

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

名言: 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 注释: 罢: 罢黜。损: 减少, 不急之官: 可有可无的官职。私门: 徇私说情的门路。 句意: 罢免无能的官吏, 废除虚设的机构, 裁减可有可无的官职, 堵住行私请托的门路。 出处: 《战国策·秦策》...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名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注释: 王: 这里可指统治讲。 句意: 保护人民而行统治, 这样的政权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敌得过它的。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名言: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句意: 不在当政者的位置上, 就不必去考虑应该怎样当政。 出处: 《论语·泰伯》...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名言: 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注释: 患: 怕, 担忧。 句意: 我听说, 有国有家的主政者, 不怕人少物少而怕不平均; 不怕穷乏而怕不安定。 出处: 《论语·季氏》...

国家将败,必用奸人。

名言: 国家将败,必用奸人。 句意: 国家将要衰败的一个必然现象是奸人被重用。 出处: 《国语·楚语》...

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

名言: 民可近也,而不可上也。 注释: 近: (用恩德) 去亲近。上: 这里作凌驾于上的意思。 句意: 对于百姓, 只能用恩德去亲近, 而不可以高凌于他们之上。 出处: 《国语·周语》...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名言: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注释: 邑(yi): 众人聚居之处称为邑。室: 这里指人家。 句意: 只有十户人家的地方, 也一定会有忠诚信实可靠的人。 出处: 《论语·公冶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名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道: 引导。政: 政治、政令。齐: 规范划一。刑: 罚刑律。格: 纠正。 句意: 用政令来引导, 以刑罚来作为规范划一的手段, 老百姓只能求幸免犯法而不会有(觉得犯罪) 羞耻...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名言: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句意: 一国有了三个君主, 我究竟跟从哪一个好?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名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北辰: 北极星。 句意: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 他就象北极星一样, 稳当地居于一定的位置而其它众多的星辰都拱卫环绕着他。 出处: 《论语·为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名言: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注释: 入、出: 指国内、国外。法家: 执法秉公之臣。拂士: 拂, 通弼, 辅弼。 句意: 一个国家如国内没有严于执法之臣、辅弼的干才, 国外又没有敌国或种种外患, 这个国家总要灭亡。(意思是过分安乐...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名言: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举: 推举、选拔。错: 同“措”, 这里作处置讲。枉: 邪曲不正。 句意: 选拔推举正直的人, 处置那些邪曲的小人, 老百姓就信服; 选拔推举一些邪曲不正之人, 而处置那些正直公平的人, 老百姓...

众怒难犯, 专欲难成, 合二难以安国, 危之道也。

名言: 众怒难犯, 专欲难成, 合二难以安国, 危之道也。 注释: 专欲: 个人的欲望。 句意: 群众愤怒起来以后是难以抵抗的, 个人的欲望是难以成就大事业的, (假如) 以犯众怒和呈个人的专欲这两件讳忌的事来治理国家, 那是使国家走上危险的治国之道。...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

名言: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 注释: 闲暇: 这里当太平安定讲。 句意: 贤德之人在位上执政, 能干的人在各个职司上服务, 国家就太平安定。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

无欲速, 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名言: 无欲速, 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速: 速效。见: 这里当贪慕讲。 句意: 办事不要求速效, 不要贪慕小利。想求速效往往不能得到大的效果, 贪慕小利则成不了大事。 出处: 《论语·子路》...

观时而制法, 因事而制礼, 法度制令, 各顺其宜。

名言: 观时而制法, 因事而制礼, 法度制令, 各顺其宜。 注释: 礼: 指道德与行为的规范, 在很多地方也可作制度讲。 句意: 看所处的时代而制定法律, 因为事情的性质而制定制度, 法律与制度, 就都会很相宜。 出处: 《战国策· 赵策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名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句意: (执政的人) 只要他自己立身正直, 不用号令, 百姓也会照他的意志去做; 他自己立身不正直, 即使下了号令, 百姓也不会听从。 出处: 《论语·子路》...

伐木不自其本, 必复生; 塞水不自其源, 必复流, 灭祸不自其基, 必复乱。

名言: 伐木不自其本, 必复生; 塞水不自其源, 必复流, 灭祸不自其基, 必复乱。 注释: 本:树根。基: 开始。 句意: 伐木如果不从树根伐起, 树要复生; 堵水不堵源头, 水又要流消灭祸患如不从萌芽就灭起, 必定又要重新动乱。 出处: 《国语·晋语一...

制国有常, 而利民为本; 从政有经, 而令行为上。

名言: 制国有常, 而利民为本; 从政有经, 而令行为上。 注释: 常: 纲常、规律。经: 指常行的法则。 句意: 治理国家有规律, 而以有利于民众为根本; 从事政事也有规则,而以按法令办事为最重要。 出处: 《战国策· 赵策二》...

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荑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名言: 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荑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注释: 为国家者: 治理国家的人。芟荑 (shan yi): 削除。蕴崇(yun chong): 堆积。 句意: 治理国家的人, 见到恶就如农夫务必除草一样, 削除掉堆积起来当肥料, 挖出它的老根...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名言: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注释: 过: 过头。匡: 纠正。患: 危难。失: 过失、错误, 革: 更改。 句意: 好的就要嘉奖表扬, 过头的就及时纠正, 有危难就设法救助, 有错失就要改过。 出处: 《左传·襄公十四年》...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名言: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注释: 齐: 整饬。 句意: 想治理好国家的人, 必定先整饬好他的家庭。 出处: 《礼记·大学》...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名言: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注释: 立爱: 培养起爱心。家邦: 指诸侯、大夫的家与领地。 句意: 只有在亲人中培养起爱心, 在对长辈的相处中培养起敬老的道德, 在自己的家国实行, 才能慢慢地推及四海。 出处: 《尚书·伊训》...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名言: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注释: 宜: 使和顺。 句意: 能使他的家人安份守己, 然后才能教导国人。 出处: 《礼记·大学》...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名言: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注释: 为政者: 主持国政的人。 句意: 主持国政的人不赏赐那些对于他个人有功劳的人, 也不处罚那些和他个人有私怨的人。 出处: 《左传·昭公五年》...

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名言: 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国治而后天下平。 句意: 心术端正了才能做好自身的修养; 自身的修养好了才能使家庭和谐; 家庭和谐后才谈得上治理国家; 国家治理好了天下就安定了。 出处: 《礼记·大学》...

政贵有恒,

名言: 政贵有恒, 注释: 恒: 恒久, 不变。 句意: 政令政策贵在稳定不变。 出处: 《尚书·毕命》...

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名言: 制国用,量入以为出。 注释: 制: 规定。 句意: 规定国家的(财政) 开支, 应衡量收入作为支出的依据。 出处: 《礼记·王制》...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名言: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句意: 之所以说治国必先齐家, 是因为倘若一个人连自己家中的人都不能教育好, 倒能教好别的人, 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有德行的人不必走出家门, 而能影响教育全国。...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名言: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注释: 治: 这里作治理手段、教化讲。 句意: 从事治理教化应在乱未起之际, 保卫国家应在尚未发生危难之时就做起。 出处: 《尚书·周官》...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名言: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注释: 罔(wang): 没有。 句意: 与治理的原则一致, 天下没有不兴盛起来的; 如与动乱的行为一致, 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出处: 《尚书·太甲下》...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名言: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注释: 礼: 这里可当“制度”讲。耜(si): 一种以似揪的农具。 句意: 治理国家倘若不依靠制度的话, 就好象没有农具去耕地一样。 出处: 《礼记·礼运》...

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名言: 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注释: 为国: 治理国家。僭(jian): 超越本分。这里可作过分讲 句意: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赏赐不过分, 刑罚也不滥用。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

名言: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 句意: 君子在国家平安时期不忘危难的随时可至, 生存的时候不忘灭亡的可能, 大治之下不忘动乱可能发生, 这样就能够安身保国。 出处: 《周易·系下八》...

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 得贤者安存, 失贤者危亡。

名言: 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 得贤者安存, 失贤者危亡。 注释: 宜治: 治理方便。 句意: 没有一个永远是安定的国家, 也没有一批永远是管理方便的百姓。只有贤者来治理, 国家才得以安存; 没有贤者来治理, 那就会危亡。 出处: 《礼记· 保傅》)...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名言: 蓄疑败谋,怠忽荒政。 注释: 蓄疑: 疑虑重重, 不能决断。怠: 懈...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名言: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注释: 张: 本义为拉开弓。驰: 放松弓弦叫驰。文武: 指周文王和周武王。道: 这里指办法。 句意: 象张弓一样一会儿将弦绷紧, 一会儿又要放松, (使人民有劳有逸), 这才是周代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办法。 出处: 《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