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旧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

旧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

“旧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诗句出处:《风入松》;是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

橐泉梦断夜初长。别馆凄凉。细思二十年前事,叹人琴、已矣俱亡。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多年布被冷如霜。到处同床。箫声一去无消息,但回首、天海茫茫。 旧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

《风入松》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

【注释】:

旧:

①陈旧的;过时的。《论语·公冶长》:“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君。”王安石《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城旧鄘及桑林之门而守之。”(鄘:同“墉”。城垣。桑林:城门名。)刘兼《重阳感怀》之二:“张仪旧壁苍苔厚,诸葛荒祠古木寒。”②故交;旧相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③从前的;原来的。诸葛亮《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风:

(一)①空气流通的现象。《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②吹风;让风吹。《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③比喻快速如风。《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军到,风发相赴。”④气势;势头。《晋书·刘毅传》:“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⑤教化;教育。《周书·齐炀王宪传》:“宣风导礼。”⑥风气;风俗。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陆游《游山西村》:“衣冠简朴古风存。”⑦景象;景色。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⑧风度;风格。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⑨歌谣;民歌。《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骤:屡次。)⑩走失;散失。《尚书·费誓》:“马牛其风。”(11)病名。《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12)讽诵。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先须读《楚辞》,朝夕讽詠,以为之本。” (二)fěng 通“諷(fěng)”。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诫。《汉书·赵广汉传》:“广汉闻之,先风告(杜)建不改,于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审。)[风骚]《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合称。《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同祖风骚。”(祖:效法。)也泛指诗文。高适《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翰:笔。)

风烟:

①边防报警的烽烟。高适《信安王幕府》:“四郊增气象,万里绝~~。”②战乱。《桃花扇》出六:“不管~~家万里,五更怀里啭歌喉。”

烟:

(一)①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状物。《国语 · 鲁语上》:“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墟里上孤烟。”②泛指云气、雾霭等烟状之物。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③烟熏所积的灰。可制墨。简文帝《与湘东王书》:“烟墨不言,受其驱染。”晁贯之《墨经·松》:“墨取庐山松烟。”代指墨。庾肩吾《谢赉铜砚笔格启》:“烟磨青石。” (二)yīn [烟煴]1.古人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之气。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2. 为阴阳二气和合的样子。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3.云烟弥漫的样子。江淹《别赋》:“袭青气之烟煴。”

烟草:

①烟雾笼罩的草丛。陆游《小园》:“小园~~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②制烟的植物。《南越笔记·鼻烟》:“~~今在处有之。按熊人林《地纬》云:‘粤中有仁草,名金丝,醺可辟瘴气,多吸之能合人醉,亦曰烟酒。’”

草:

①草本植物的总称。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是岁大旱,野无草。”(是岁:这年。)②未开垦过的荒地。《韩非子·显学》:“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厚民产:增加人民的财产。)③粗劣。《史记·陈丞相世家》:“以恶草具进楚使。”④创始;起稿。《南史·蔡景历传》:“召令草檄,景历援笔立成。”⑤底稿;稿子。杜甫《晚出左掖》:“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⑥汉字形体的一种。陆游《作字》诗:“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⑦雌性的(家畜)。《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草草]忧虑劳神貌。《诗经·小雅·巷伯》:“劳人草草。”(劳:忧。)

树:

①树木。《礼记·祭义》:“树木以时伐焉。”(以时:按时,适时。)②种植。《诗经·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杞:一种树。)③培养人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吾闻子善树人。”④竖立;建立。《后汉书·桓彬传》:“乃共树碑而颂焉。”⑤量词。《齐民要术·序》:“种柑橘千树。”⑥门屏风。《礼记·郊特牲》:“台门而旅树。”

而:

①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左传·昭公二十年》:“余知而无罪也。”②连词。1.表示并列或联合关系,相当于“和”、“与”、“并且”。《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2.表示承接。连接两个谓语。a.动作前后相继。苏轼《喜雨亭记》:“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属:同“嘱”。)b.相当于“则”、“就”。《国语·楚语下》:“夫民心之愠也,若防大川焉,溃而所犯必多矣。”(溃:决堤。犯:危害。)3.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然而”。《荀子·劝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 表示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说苑·修文》:“情动于中,而形于声。”(中:心中。)5.连接分句,表示假设关系或引出进一层意思。《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嗣:继承。)6.将修饰语连接到动词上。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恂恂:紧张而担心。)③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语气。《诗经·齐风·著》:“俟我于堂乎而。”(俟:等候。)《论语·微子》:“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殆:危险。)④通“能”。能够。《庄子·逍遥游》:“德合一君,而征一国。”《淮南子·原道》:“行柔而刚,用弱而强。”[而已]助词,犹罢了。《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而今:

自今,现在。《论语·泰伯》:“~~而后,吾知免夫。”

今:

①此时;现在。《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战国策·赵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传·襄公二年》:“(崔子)今不来矣。”②现代。与“古”相对。《礼记·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违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诗经·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当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⑤将要;将会。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不久。《史记·申屠嘉列传》:“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总:

(一)①聚合;聚集。《尚书·盘庚下》:“无总于货宝。”《诗经·商颂·长发》:“不戁不竦,百禄是总。”(戁nǎn、竦:恐惧。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百禄”。)②束发。《吕氏春秋·审应》:“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总。”(蔺lìn、离石:地名。)③系结。屈原《离骚》:“总余辔兮扶桑。”(扶桑:传说中日出之处。)④总括。《荀子·不苟》:“总天下之要。”《史记·货殖列传》:“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希。”⑤统领;统率。《左传·僖公七年》:“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焉,何惧?”《周书·武帝纪下》:“帝总戎北伐。”⑥众;多。《吕氏春秋·季秋》:“寒气总至。”⑦全;都。杜甫《江头五咏·丽春》:“处处总能移。”朱熹《春日》:“万紫千红总是春。”[总角]古代儿童将发束为两结,似两角,称为“总角”。也以“总角”指少儿。《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安闲,快乐。晏晏:快乐的样子。) (二)zōng 量词。指丝的数量。《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断:

①断开;截断。《史记·文帝本纪》:“刑至断肢体,刻肌肤。”②断绝;隔开。乔宇《秋风亭下泛舟》:“山分秦晋群峰断,水入河汾两派通。”李白《大堤曲》:“天长音信断。”③尽;极。张羽《清口》:“行行重行行,目断双飞鸿。”④禁止;戒除;禁绝。王羲之《杂帖》:“此郡断酒一年,所省百余万斛米,乃过于租。”⑤判断;决定;决断。《国语·晋语九》:“及断狱之日,叔鱼抑邢侯。”⑥副词。绝对。柳宗元《封建论》:“周之事迹,断可见矣。”李商隐《无题》:“断无消息石榴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旧日风烟草树,而今总断人肠。” 的相关文章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2年前 (2022-11-10)
休说。2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2年前 (2022-11-10)
行云去无迹。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