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诗词名句注释翻译鉴赏 >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诗句出处:《相和歌辞·棹歌行》;是唐朝诗人徐坚的作品。

棹女饰银钩,新妆下翠楼。霜丝青桂楫,兰栧紫霞舟。
水落金陵曙,风起洞庭秋。扣船过曲浦,飞帆越回流。
影入桃花浪,香飘杜若洲。洲长殊未返,萧散云霞晚。
日下大江平,烟生归岸远。岸远闻潮波,争途游戏多。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注释】:

因:

①凭借;依靠。《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国语·郑语》:“(谢西)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②继续;沿袭。《论语·先进》:“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乘:一车四马。摄:夹处。饥馑:荒年。比:等到。方:义方。)《汉书·循吏传》:“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光:霍光。循:遵循。)③原因;缘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无因而至前也。”④因缘。寒山《诗三百五首》之二百三十八:“唯作地狱滓,不修正直因,忽然无常到,定知乱纷纷。”(无常:传说为阴曹索命的鬼。)⑤介词。1. 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相当于“因为”、“由于”。《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2. 表示行为的条件。相当于“通过”。《盐铁论·论儒》:“孔子适卫,因嬖(bì)臣弥子瑕以见卫夫人,子路不悦。”(嬖:被宠爱。)3.表示行为的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4. 表示顺应情势。《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因风吹火,用力不多。”⑥连词。连接短语或句子,表示顺承。“于是”。《史记·高祖本纪》:“秦军解,因大破之。”(解:松懈。)

声:

①乐音;音乐。《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指郑地的俗乐。雅乐:指庙堂音乐,正乐。)②声音;声响。《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③发出声音。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④口音。魏禧《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⑤声张;张扬。张溥《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zī)财以送其行。”(敛:聚集。赀:通“资”,财物。)⑥名誉;名声;声望。《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⑦声势。《战国策·齐策一》:“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威:震。)⑧指汉字的声母。《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⑨指声调,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权公:权德舆。)⑩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拔弦三两声。”

赵:

①疾行。《穆天子传》卷二:“己卯,天子北征,赵行□舍。”②周代诸侯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原是晋国的一部分。战国初赵烈侯与魏、韩三家分晋自立。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

津:

①渡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二隐者名。耦:并耕。)②人体内分泌出的液体。韩偓《无题(并序)》之一:“梅实引芳津。”《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③润泽;润湿。《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川泽……其民黑而津。”《西京杂记》卷五:“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郭璞《江赋》:“林无不溽,岸无不津。”[津津]1.形容有滋味。陈廷焯(zhuō)《白雨斋词话》卷四:“两君于词,皆属最下乘……而世顾津津称之,何也?”2.喜悦的样子。《新唐书·李林甫传》:“喜津津出眉宇间。”

女:

(一)①女性。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②少女。《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③女儿。白居易《长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男:儿子。)④小。《诗经·豳风·七月》:“猗(yī)彼女桑。”(猗:采摘。)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特指织女星。唐彦谦《夜泊东溪有怀》:“酒醒推篷坐,凄凉望女牛。”(牛:牵牛星。)(二)rǔ 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或“你们”。后作“汝”。《荀子·议兵》:“今女不求之于本,而索之于末,此世之所以乱也。” (三)nǜ 将女儿嫁人。《左传·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于郑庄公。”

来:

(一)①小麦。《诗经·周颂·思文》:“贻我来牟。”②由彼至此,由远到近。跟“去”、“往”相反。《孙子兵法·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③使……来;招致;招来。也作“徕”。司马迁《史记·文帝本纪》:“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④某一时间以后。《孟子·尽心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⑤将来;未来。陶潜《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谏:改正。追:追求。)《孟子·滕文公下》:“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斯:则。已:停止。)⑥句末助词。《庄子·人间世》:“尝以语我来。”《孟子·离娄上》:“盍归乎来!” (二)lài 慰劳。《诗经·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职:主管。劳lào:慰劳)

听:

①听。《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②听取;接受。《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③考察。《战国策·秦策一》:“且(陈)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去:离开。之:往。)④侦察;耳目;间谍。《荀子·议兵》:“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治理。)⑤治理;审理。《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⑥厅堂。后作“廳(厅)”。《世说新语·黜免》:“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大司马:官名。掌管国家军事。扶疏:枝叶茂盛。)⑦听凭;任凭。《汉书·薛宣传》:“卖买听任富吏。”《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

采:

(一)①采摘。《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②开采。《汉书·食货志下》:“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③收集。《论衡·自纪》:“非玉工珠师,莫能采得。”④选取。《史记·秦始皇本纪》:“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⑤精神;神色。李白《白马篇》:“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⑥同“彩”。彩色。李斯《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⑦彩色的绸缎。晁错《论贵粟疏》:“(商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⑧指美丽的词藻。《文心雕龙·情采》:“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经。”⑨博具的花色;彩头。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掷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变于双陆。”(握槊、双陆:古代博戏。)因指赌注。⑩幸运;运气。许棐《选官图》诗:“纵有黄金无好采,也难平白到公卿。”(11)叫好声。《水浒传》第十回:“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12)理会。后作“睬”。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倾山覆海晏然静,地动安眠岂采伊。”(13)木名。即栎,通称柞树。《史记·李斯列传》:“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斫。”(堂:屋基。) (二)cài 采地,古代卿大夫的封地。《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

菱歌:

采菱的歌谣。李德裕《灵泉赋》:“乘鹢舳以晨泛,听~~而夜起。”

歌:

①唱歌;歌唱。《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歌曲;歌谣以及能唱的诗。许浑《夜泊永乐有怀》:“吴娃齐唱采莲歌。”③赞颂;歌咏。班固《两都赋·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因声赵津女,来听采菱歌。” 的相关文章

化作相思一片愁。2年前 (2022-11-10)
海棠风、蓦地寒峭。2年前 (2022-11-10)
才百馀年又梦华。2年前 (2022-11-10)
卷却湘裙薄薄纱。2年前 (2022-11-10)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2年前 (2022-11-10)
梅花知不知。2年前 (2022-11-10)
尘缘误。2年前 (2022-11-10)
欢极。2年前 (2022-11-10)
宇宙正清幽。2年前 (2022-11-10)
孤馆昏还晓。2年前 (2022-11-10)
幽涧泉,鸣深林。2年前 (2022-11-10)
行云去无迹。2年前 (2022-11-10)
去程浩渺空阔。2年前 (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