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词语故事

《词语故事》

    收录163464

不敢越雷池一步

雷池: 古水名。古雷水流经今安徽宿松至望江东南,积而成池,称为“雷池”。典出东晋·庾亮《报温峤书》。 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起兵造反,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温峤急欲率兵东下保卫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中书令庾亮向来忌惮...

不谋而合

谋: 商量。源自《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事前没有商量而彼此的意见或行动却完全相合。“不谋而合”语出晋·干宝《搜神记》。 三国时,孙权之女鲁育公主被孙峻杀害。后来人们准备给鲁育公主改葬,但当初...

不可一世

可: 赞许。原意为不轻易赞许同时代的任何人。“不可一世”是由“不可一世士”缩写成的四字成语。语出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荆公即指王安石。“不可一世士”的关键词是“可”字。《说文...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源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蒲松龄(1640—1715)在该文中讲了一个叫徐远山的秀才歪打正着吓跑了妖怪的故事。故事最后蒲松龄以“异史氏”的名义发议论说:“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狸”的学...

不拘小节

指不注意生活小事。语出《后汉书》中的《虞延传》和《杨政传》。 《后汉书·虞延传》说虞延“长八尺六寸,要(同腰)带十围,力能扛鼎。性敦朴,不拘小节”。 《后汉书·杨政传》则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杨政曾向代郡(今山西省阳高地区)范升学习《易经》。后来...

不到黄河心不死

这是一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关于这一俗语的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 ① 这个俗语的来历据梁启超考证,应与古诗《公无渡河》有关。传说古时有个白发狂夫执意渡河,不顾妻子的劝止,最终溺水而亡。于是有人感叹此事,作诗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

不见棺材不落泪

源自《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诸葛亮以吊孝为名刺探军情的故事。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权鼎立。虽然蜀王刘备与东吴孙策常常联手对付曹操,但这两股势力之间也还是明争暗斗。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足智多谋,他与东吴大将周瑜三次较量三次得胜,气得周瑜口吐鲜血,气...

不教一日闲过

不让生活中的每一天白白过去。表示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此语为齐白石在画上的题句。 1945年,齐白石老人82岁,有一天,因气候不适未能握笔,闲过了一日,第二天上午,他立即“补课”,聚精会神地连续画了4张条幅。直至吃午饭,家人数次催促,他仍不肯休息...

不可救药

病重到无法用药来医治。语出《诗经·大雅·板》。 周厉王(姬胡)荒淫无道,并且残酷地压迫和剥削百姓,当时有一个名叫召伯虎的老臣忠心劝谏,但是被厉王宠信的那些奸臣所嘲笑。召伯虎十分着急,就写了一首诗警告他们:“匪我言耄(mào),尔用忧谑。多将熇熇(h...

别人偷牛,我拔橛子

别人已将便宜得去,当自己也要去占点便宜时,却惹来了灾祸,并且将他人之过一起算在自己的身上,这种情况俗语称为“别人偷牛,我拔橛子”。 清人翟灏在《通俗编》中说此语源自《周易》。《周易·无妄》篇载:“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较自己差的人请教为可耻。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ǔ)为人谦虚,又聪明好学。孔圉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

兵不厌诈

厌: 嫌恶,排斥。诈: 欺骗。作战时不排斥使用欺诈的战术。源自《韩非子·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春秋时期,...

瘪三

上海方言。有人认为是洋泾浜英语empty cents的音译,亦曾译作“毕的生司”或“毕的生”,词义是“一文钱也没有”。后来大概是考虑到这个译词洋味太浓,故又译作“瘪三”,这样既译音,又译意,并且合乎我们汉语双音节词的特征。这样一改,致使我们一点也看不...

不出门知天下事

足不出户而能了解天下大事。旧时常用来称羡知识阶层,谓具备书本知识,就可以推测并知晓世事的变迁。不过,这句话最早却并没有这个意思。语出《续传灯录》卷六:“若也道得,不出门知天下事。”这里所说的是禅理不可言说,如果能够言传,那就是不出门也知天...

伯仲之间

原指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后以“伯仲之间”比喻事物不相上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伊尹、吕尚)。”南宋·陆游《书愤》诗:“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

捕风捉影

原指事情像风和影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虚无缥缈,没有根据。典出《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景同“影”),终不可得。” 西汉成帝刘骜(ào),虽是壮年,但因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整日宣淫,身体虚弱,没有...

冰人

旧时的青年男女结成姻缘,总少不了媒人从中撮合。冰人即媒人。典出《晋书·索[[!GF8A5]](dǎn)传》。 索[[!GF8A5]]“少游京师,受业太学”,他“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候”,被时人视为通儒。后来,他归乡隐居,乡人还常常来求他“占梦”。 有一次,孝廉令狐...

宾至如归

宾: 宾客。至: 到。如: 就像。谓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 公元前542年夏,鲁襄公逝世。襄公逝世后的当月,郑国的子产陪同郑简公前往晋国。晋平公因鲁襄公死了,又...

别业/别墅

“别业”与“别墅”意义相同,都是指本宅外另建的供游息的住宅。“别业”一词是从产业家业引申而来,专指宅...

补代

江苏丹阳人把女婿称为“补代”。女婿称“补代”源于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丹阳有两户人家: 一户姓张,老母带着一儿一女;另一户姓王,夫妻俩带两个儿子。两家紧邻,非常要好。张家独根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实指望他将来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不料18岁那年,忽然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一俗谚,在汉代哲学家王充的《论衡·状留篇》中有相似的说法:“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斯须”是“一会儿”的意思。河水结成厚冰,不是一天骤然寒冷的结果;用泥土堆积成高山也不是短时间所能办到的。这两句话的原意都是比喻天下...

不才

意谓没有才能,它常用作第一人称“我”的谦称,是一种自谦的话。语出《左传》:“两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guó)。” 春秋时,晋楚两国在邲作战,双方都有伤亡。晋军射杀了楚国大将连尹襄老,并俘虏了楚国的公子谷臣。而晋军副帅荀首的儿子知[[...

伯牙移情

这是古代传说中著名琴师伯牙学习弹琴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孝行》。 相传,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学琴。但是,三年过去了,他弹出的曲子仍然不够精妙。成连经过认真分析,认为这是由于伯牙的性情没有经过陶冶,必须使他的感情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才能有所成...

波及/周旋

波及: 牵涉到、影响到。周旋: 本是拿起武器,追逐对抗的委婉说法。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ɡāojiàn),以与君周旋。” 春秋时,晋国内乱,晋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有的...

伯乐

相传春秋中期秦穆公时的相马专家姓孙名阳,时人以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伯乐”来称他。 伯乐以相马而著称,一生中识得良马无数。后来,伯乐老了,秦穆公对他说:“不知您家里还有没有人能接替您的工作?”伯乐回答说:“一般的好马是可以从外形来鉴别的,但...

不逞之徒

不逞: 欲望未得到满足。原指政治上失意而为非作歹的人。源自《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公元前565年,郑国的相国子驷派人杀了郑僖公,另立僖公5岁的儿子简公为君。这样,他就操纵了郑国的国政。有不少贵族的公子就联...

别无长物

长物: 多余的东西。除一身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外,没有别的多余之物了。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东晋时,有两个人在社会上都很有名气。一个叫王恭(字孝伯,曾历任大官),一个叫王大(即王忱,字元达,小字佛大,...

病入膏肓

古人认为在心之下有小块脂肪叫膏,膈之上有一片薄膜叫肓,认为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现代医学认为“膏肓”就是指心脏,“病入膏肓”即是冠心...

别来无恙

无恙: 指没有疾病和灾祸,古人常作问候语用。 在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野居露宿的生活。这种毫无防范能力的生存形态,使当时的人非常害怕一种藏在草丛里的名为“恙”(yàng)的虫子。这种虫子往往寄生在人或鼠等动物身上,吸取体液,还传染一种病毒。那...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原意谓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语出《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问:‘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造车即不问,汝作么生是辙?’”《续传灯录·端裕禅师》:“一法不堕尘缘,万法本无挂碍……直饶...

筚路蓝缕

筚: 通“荜”,柴。路: 同“辂”,即大车。蓝缕: 破衣。原意是指楚国的先君坐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fén)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不可谓骄。” 春秋时期,诸侯...

鞭长莫及

原作“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再长也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古人还有一种解释是: 策马,一般打马的臀部,马肚子不是挨鞭子的地方。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春...

鞭打芦花

典出民间故事。据《太平御览》卷三十四引《孝子传》记载: 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常受后母虐待,却怀“忠...

碧血

碧,本义是指青绿色的玉石。将红色的血称为碧血。典出《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成玄英疏:“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 春秋时期,周敬王的大夫苌弘忠于君王,因受人陷害...

髀肉复生

髀: 股部,大腿。原意指大腿上的肉又长出来了。语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刘)备住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建安六年(201年)九月,刘备在汝南(今属河南省)被曹操打败,走...

鄙人

鄙: 本义是小邑、边邑,也指郊外。因周代乡村500家为一鄙,于是“鄙”又指“乡村”“郊野”。鄙人就是“郊野”之人。《荀子·非相》中有:“楚之孙叔敖,期思之鄙人也。”《国语·齐语》韦昭注:“国,郊以内也;鄙,郊以外也。”“鄙”后来引申为鄙陋、浅薄...

彼岸

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脱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维摩诘经·佛国品》:“稽首已到于彼岸。”注:“彼岸,涅槃岸也。”按:“凡夫生死之境界,譬之此岸;烦恼惑业,譬之中流;证正果得涅槃,譬之彼岸。” 传说,有的佛国的说法,凡事业成功者...

壁上观

壁: 营垒。躲在营垒中观看事态的发展。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

敝帚自珍

见“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别裁

辨别、剔除的意思。源于杜诗。唐·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写道:“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认为对待前人的诗歌要分别裁定,加以取舍,故后来“别裁”被用作诗歌选本的名称。意在对于“伪体”,即形式主义诗歌要在“别”的基础上有所“裁”。...

彼一时,此一时

过去和现在情况有所不同,不能一样看待。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后见于西汉·东方朔《答客难》:“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西汉中期,东方朔富有才智,但官职低微,得不到重用,心中不...

编辑

原意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源出《南史·刘苞传》: 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筐盈满”。 当时印刷术尚未发明,“编辑”指对手抄本的补充校正和整理。后雕版印刷术发明,也就产生了出版事业。宋雍熙三年(986年)翰林学士宋白上...

别开生面

生面: 新的面目。意为重放光彩。原为唐代诗人杜甫对画家曹霸的画艺所作的品评。源出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赵次公注:“凌烟画像颜色已暗,而曹将军重为之画,故云开生面。” 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24位开国功臣...

标新立异

原意是独创新意,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新奇见解。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支道林,即支遁,晋代高僧,喜文学,好清谈。冯太常,指冯怀,字祖思,...

摽梅之候

摽: 落下来。源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jì,取)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用现在的话翻译,其意思如下:“树上梅子落纷纷,枝头还剩七成。哪个有心追...

陛下

“陛”本是台阶的意思,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也,五帝所不及。” 自秦始皇以后,臣属习惯称皇帝为“陛下”,就如同帝王自称“朕”一样,只能用于皇...

摽梅之年

见“摽梅之候”。...

变色龙

原指在自然界中能改变体色的动物。典出俄国契诃(hē)夫的小说《变色龙》。变色龙是蜥蜴类爬虫的变种,其皮肤会根据环境和光线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契诃夫小说中的“变色龙”,指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 奥楚蔑洛夫在巡查时,得知首饰匠赫留金的手指被狗咬伤后,...

闭门羹

本义是主人闭门不接客,只给点汤羹吃。语出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宣城妓史凤,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唐朝时,宣州城有个名妓叫史凤,慕名找她的人络绎不绝,使她身不得闲,难以应付。史凤自以为身价不凡,索性公开宣称,要按财...

鼻祖

原是始祖的形象说法。出自《汉书·扬雄传上》:“有周氏之蝉嫣兮,或鼻祖于汾隅。”蝉嫣: 连属,一脉相承。其意为: 与周氏相连的一支,其祖先可能在汾这个地方。金·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中有:“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 创始人称“鼻祖”,...

鼻息如雷

鼾声大作,好像打雷。语出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乘舆(真宗皇帝的车驾)方渡河(黄河),敌骑(辽国的骑兵)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暗中察看)准(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镇定人心),比之谢安。” 北宋前期,...

暴露

暴: 古音读pù,现读bào,是“曝”的本字,表示晒的意思。露: 露水,引申为潮湿、湿润。原是日晒雨淋的意思。语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 春秋后期,晋国与楚国争霸,郑国处在两个强国之间,非常为难。一次,子产陪着郑简公...

北堂

对母亲的代称。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后因以称“北堂”为主妇之居,以指母亲的居室。源自《诗经·卫风》中的《伯兮》篇。这首诗表现妻子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思念。原诗共16句,最后4句是:“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暴虎冯河

暴: 空手搏斗。冯河: 徒步涉水渡河。谓空着两手与虎搏斗,无船而蹚水过河。源自《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意思是:“不要赤手空拳去跟老虎搏斗;不要不准备船只、泅具,就赤脚蹚水渡河。” 《论语·述而》将此语简缩为“暴虎冯河”。...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意思是比上不行,比下还强。源自东汉·赵岐《三辅决录》:“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 崔子玉、杜伯度是前代有名的书法家,以草书著称于世。罗晖和赵袭两位书法家生活的时代比杜伯度生活的时代晚。一个叫张伯英的人与罗、赵同时代。他为人骄傲自满...

抱头鼠窜

原作“奉头鼠窜”。奉: 捧。捧着头像老鼠一样逃窜。语出《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泽(即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打败齐国后,自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劝韩信背弃刘邦,与...

抱薪救火

薪: 柴草。抱着柴草救火。语出《史记·魏世家》:“苏代谓魏王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战国时代,魏国在安釐(xī)王时期,连续遭到秦国的侵略。安釐王元年,秦军占领了魏国的两个城。第二年又夺取了两个城,并且进逼魏...

背诵

原意为背对原文,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词句。源自《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有一次,王粲同几位朋友散步,见路边一石碑上刻满碑文。有人问王粲:“你把这篇碑文读...

背城借一

背城: 脊背朝着自己的城池。借一: 借一战。背向自己的城池,面对入侵之敌,决一死战。语出《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杜预释曰:“欲于城下复借一战。” 公元前589年春,齐国出兵攻打鲁国。卫国和晋国出兵支援鲁国。晋军在...

碑碣

原来碑与碣是有区别的,宫庙门前拴牲口的大石,即碑的前身;古代引棺入墓穴之木称“楬(jié)”,后改为石字旁,与“碣”通用。 从汉代起,“碑”“碣”并称,碑上方穿孔,用以穿绳引棺入穴之用,西汉晚期又将其竖于墓道之口,称“神道碑”。那时,方的称碑,...

抱柱

典出《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名叫尾生,他与一位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桥下会见,谁知,女子失约没有来,大水却上涨了,尾生不离开约会地点,仍然在原地等待。水不断上升...

杯中风浪

指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典出自18世纪法国哲学家、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名言。 圣马力诺是一个小国,周围是意大利领土,全国人口不过一万,是欧洲最小的共和国。据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记述,有一次,圣马力诺发生了政治动乱,孟德斯鸠听说后,认为这个事件对于整...

杯蛇

见“杯弓蛇影”。...

抱冰

源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而求和,越王一心想报仇雪恨。他刻...

暴殄天物

暴: 暴露,引申为耗损。殄(tiǎn): 灭绝。天物: 原指草木鸟兽等自然生物。不按照礼制规矩打猎,滥加捕杀,古人称作“暴天物”。原指灭绝、耗尽人间一切天生之物。语出《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商朝末年,政治腐败。商纣王...

饱汉不知饿汉饥

指生活在舒适安乐之中的人,体会不到人在穷困患难之中的苦楚。典出《晏子春秋·谏上》:“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春秋齐景公时,天连续下雪,景公披上了白狐的皮裘。晏子跑进宫去,景公对晏子道:“真是奇...

杯水风波

见“杯中风浪”。...

爆冷门

本义指冷僻的、不引人注意的方面。此语最早来自江苏、上海一带,原来不说“爆冷”,叫做“出冷门”。 最早说“出冷门”的,是江苏吴县(在今苏州市)的达官显贵。书载,明成祖朱棣时,一次科举考试,本已确定了头名状元,名叫孙日恭,皇上朱棣复审时觉得,这状...

北方有佳人

语出《汉书·李夫人传》。 汉武帝非常宠爱能歌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能够被宠幸,和她哥哥李延年的一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有很大关系。 李延年原本因为犯法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来因为精通音律,颇得武帝喜爱。他的妹妹也能歌善舞,李延年一直...

半面妆

化妆时只画半边脸。语出《南史·后妃传》:“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 南朝梁代,元帝萧绎是独眼,妃子徐昭佩与别人私通,不愿意见到元帝。每当元帝临幸时,徐妃只作“半面妆”(半面化妆,半面未妆)来气元帝。元帝看到...

半截身子入土

感叹在世上的时光不多了。语出北宋·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二:“桃符仰观艾人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宋代有一个风俗,人...

半老徐娘

见“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半吊子

本义五百铜钱。旧时铜钱一千枚穿成一串,半吊是五百,不能满串。这是北方方言中讽刺挖苦人的话。 北方话中以“半”字打头的俗语很多。指某人不精明、能力低,或智商较低,或说话办事没准谱儿,都有个“半”字,用来表示不是整个儿的意思。如“半疯儿”,指不...

阪上走丸

阪: 同“坂”,斜坡。在斜坡上滚泥丸。语出《汉书·蒯通传》:“为君计者,莫若以黄屋朱轮迎范阳令,使驰骛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蒯通是汉初范阳(今属河北定兴县)人。一天,蒯通去见范阳县...

半部《论语》治天下

原意谓《论语》的实用价值极大。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典出南宋·林[[!GF8A6]]《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史》:“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在这段话下面,有小注云:“赵普曰:‘《论语》...

版版六十四

版: 旧时铸钱的模子,每版六十四文。源自宋代,原为贬义。 宋代铸钱的模子叫版,每块这样的“版”上开有8排铸孔,每排能浇铸8枚钱币,所以每铸一次,就可以出钱币64枚,不得私自增加。由于用“版”铸出的钱币大小一样,一成不变,共64枚。所以“版版六十四...

拜倒在石榴裙下

石榴裙: 石榴红的裙子,借指年轻女子。这句俗语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宫西绣岭、王母祠等地种了不少石榴供贵妃观赏。而唐明皇又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因此,常把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又因石榴是...

帮人帮到地头/送佛送到西天

这两句谚语意思一样,都是说做好事、帮助人不要半途而废,而要完全彻底。但它产生的背景却不一样。 帮人帮到地头,来自农业劳动。过去由于没有机械,农民的劳动全靠简单工具和繁重体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尤其收割季节,更是忙碌劳累。在共同收割...

板板六十四

见“版版六十四”。...

半面之交

意思是说仅仅看到半张脸的交情。典出《后汉书·应奉传》注:“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东汉时,南顿(今河南项城)有一位名叫应奉的文人,他自幼聪明,记忆力尤强,...

半妆

见“半面妆”。...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 虫名,又叫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 仆倒。原指马陆这种虫子死后仍不倒下。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语出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三国时魏国有一贤士名叫曹冏,为了巩固曹...

包藏祸心

祸心: 害人的心。谓表面和善而暗怀不良的企图。语出《左传·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公元前541年春天,楚国的令尹公子围,借娶亲为名,率兵前往郑国,阴谋吞并郑国。郑国发现公子围别有用心,便派子...

班房

旧时人们称衙门、监狱。这种叫法源于我国明清两代的“三班八房”。 自隋唐开始,统治者就在中央设置了“三省六部”来加强与地方政权的联系。到明清两代又从地方性的三十衙县署发展成“三班八房”。所谓“三班”是指皂班、壮班、快班,属于差役组织,分掌维系...

半斤对八两

意思是两个人不相上下。半斤、八两源于旧制一斤为十六两的秤,半斤就等于八两。 关于半斤八两的来由,据说在秤杆上刻的16颗星为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就代表16两。使用秤的买卖人售货给顾客时,如短秤1两则折福,缺2两则折禄,缺3两则折寿。后来...

半字师

因半个字的指点被拜为师。 清代学者龚炜一次出游东海,见一女子作蓝菊诗,有“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别染一枝花”两句。龚炜感到很新颖,但又觉得“别”字不太好,于是提笔把“别”字的右偏旁“刂”抹去,保留了左偏旁“另”。原诗“东篱别染一枝花”便成为“...

斑竹

竹子的一种,茎上有紫褐色的斑点。典出西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 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传说聪明美丽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时部落酋长尧的两个女儿。为了大力助舜,多为百姓做好事,尧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舜...

半途而废

本作“半涂而废”。涂: 通“途”,指道路。废: 停止。原意是半路上就停下来。语出《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涂(途)而废,吾弗能已矣。”意思是: (孔子说)君子从正道前行,走到半路停止,我是不能这样做的。 较《礼记·中庸》稍晚的《后汉书·列...

班门弄斧

班: 即公输般,系春秋时鲁国的巧匠,人称鲁班,后来被誉为木匠的祖师。语出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指楚国郢都的一位著名巧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同诗人梅尧臣通信中曾写道:“昨在真定(今河北正定),有诗七...

百折不磨

见“百折不挠”。...

白面书生

原谓年轻体弱脸色苍白的读书人。语出《宋书·沈庆之传》:“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南北朝时,南朝的宋文帝(424年—453年在位)和北朝的北魏太武帝(423年—452年在位),都是...

百炼成钢

铁经过多次锻炼,能炼成钢。古代以“百炼之钢”比喻久经锻炼、坚强不屈的优秀人物。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萧若百炼之钢,不可屈抑。”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铁器开始逐渐取代铜器和青铜器。钢铁作为金属材料的“元帅”赫然登上历史舞台,推动着历...

百感交集

百: 形容多。感: 感想,情感。集: 汇聚。指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

百官

我国古代史上官制,不论官职、官员数目多少,都冠以“百官”。“百官”之称始于唐尧时期。 据典籍记载: 尧在年老时,四岳之长推荐民间贤人舜接位。尧便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其德行。又使舜管理推行德教,民接受其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王德的...

百折不挠

折: 挫折。挠: 弯曲。不管受到多少挫折,意志绝不动...

白眉

原指眉毛中夹杂着一些白毛。语出《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刘备任荆州牧时,征召马良为从事。蜀汉时期,马良官至侍中。黄初二年(221...

摆龙门阵

四川土语。含有讲故事、聊天、侃大山、谈山海经之类的意思。且有谣谚云:“龙门阵,龙门阵,龙王老爷害了病,打发乌龟去捡药,乌龟儿子要听龙门阵。”这里把故事称作“龙门阵”是有根据的。 宋末元初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讲到薛仁贵摆阵的故事,后来《说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 高竿的顶端。佛教认为: 修行即便到了百丈竿头这样高的境界,也不应该满足,还要继续努力。这样就可以与整个宇宙浑然一体,达到无所不至的境界。语出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云:‘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

百货商店

百货指多种多样的货物。最早见于《管子·乘马》:“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百事治则百用节矣。”据民间传说,以“百货”命名商店,源于清代。 在清朝年间,有一家杂货铺,生意兴隆,铺里的货物样样都有,掌柜便起了个“万货全”的字号。...

百姓

出自《尚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里的“百姓”指“百官”。春秋战国以前的奴隶主贵族阶层,上自天子、公、侯、伯、子、男以及家臣、士,他们一有爵位,二有封地食邑,三能出去做官,当然也享有一定的俸禄,他们是统治阶级,享有政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