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词语故事

《词语故事》

    收录163464

出点子

原指在古代殡葬礼仪中出任“点主”的人。“出点子”的由来与我们民族的风俗有关。 古代君王、诸侯死后要立神主牌位,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人们也立神主牌位以祭祀死者。刚写好的神主牌位上,“主”字上无点,说明人刚死亡,“亡灵”尚未找到依存之处,待到...

叱石成羊

叱: 呼喊。一声呼喊能把石头变成许多只羊。源自东晋·葛洪《神仙传·黄初平》。 相传晋人黄初平15岁时上山放羊,遇一道士,被收为门徒。道士把黄初平领到金华山一石屋里传授神奇的本领。几年后,他的兄长黄初起在山里遇见初平,便问他:“这些年你干什么了?...

出奇制胜

出奇兵或用奇计制服敌人,取得胜利。源自《孙子·兵势》:“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在《史记·田单列传》中,司马迁记叙了田单出奇制胜的故事。 田单,战国时齐国人,是齐国王室的一个远房亲族。公元前285年,燕国...

出言不逊

不逊: 不谦让,不礼貌。指说话时态度傲慢,言语很不客气。语出《三国志·魏志·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张郃,原来是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手下的一个将领。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展开激战。张郃明白粮草对大军的重要,建议多派一些部队增援乌巢...

尺布斗粟

旧指兄弟失和。典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刘长是刘邦的少子,与汉文帝刘恒为同父异母兄弟。文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与之关系最亲,骄横无度,不奉汉法。文帝也屡屡碍于兄弟之谊,不忍绳之以法。文帝三年(前177年),淮南王利用朝觐皇帝之机,用铁锤...

宠辱不惊

对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指把得失置之度外。源自西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宠辱不惊”始见于《新唐书·卢承庆传》。 卢承庆,字子余,唐初幽州人。由于他很有辩才,颇受唐太宗的器重,历任要职。在卢承庆担任考功员外郎期间,由...

愁眉苦脸

皱着双眉,哭丧着脸。“愁眉”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化妆术;“苦脸”则源于佛教的人生哲学。 据《后汉书·梁冀传》载,东汉有一个叫孙寿的美女,她总是把自己的眉毛画得细细的、弯弯的,号称“愁眉”;她还在眼睛下面涂上一层淡淡的红色,号称“啼妆”。“愁眉”...

赤地千里

赤地: 寸草不生的地面。源自《汉书·夏侯胜传》。 汉宣帝刘询即位不久,想表彰先帝孝武帝的功德,下诏给丞相、御史,要群臣拿出具体办法。群臣看了诏书后都说: 照诏书上写的办吧。但长信少府夏侯胜却说: 武帝虽然有安定四夷、开拓国土的功劳,却杀死了无...

出人头地

谓高人一等。源自北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又见于《宋史·苏轼传》:“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之地也。”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57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的...

吃醋拈酸

指为追求同一异性而产生的嫉妒情绪。明·王錂 《春芜记·宴赏》:“奴家生的好仪容,月殿姮娥也赛不过侬。 嘴儿搽得红,眉儿画得浓,只要吃醋拈酸打老公。”“吃醋”之说的来源说法不一: ① 唐朝人刘[[!GF8A8]]所撰《隋唐嘉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梁公(房...

惩前毖后

惩: 警戒。毖: 谨慎。谓把以往的错误或失败作为教训,使以后谨慎,不致重犯。源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孔颖达疏:“谓管、蔡误己,以为创艾,故慎彼在后,恐更有患难。” 周公(姓姬名旦)的哥哥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王,灭了商朝,建...

乘风破浪

船趁着风势,破浪前进。源自《宋书·宗悫传》。 南朝宋时,有一个名叫宗悫的人,小时候跟他的叔父宗少文读书。宗少文是一位大学问家,他见宗悫很机灵、有心计,而且学习刻苦,就问宗悫:“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小宗悫见叔父问自己,微微地昂起头,睁着两只明...

吃生米的

北京方言。指那种性格粗鲁、什么事情都敢干人的人。 传说,当初赵匡胤在销金桥遇险,适逢郑恩(郑子明)赶来搭救,而后,赵匡胤、郑恩与柴荣三人在黄土坡结为金兰之好。三人在独龙庄客店投宿时,由郑恩生火做饭。这黑大汉哪里会做什么饭!他只看着锅大,没看到...

吃不了兜着走

此语源于一家包子铺的故事。 从前,古运河岸边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村东头住着个60多岁的林老汉,老伴早亡,自己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儿子一起生活。林老汉从小在北京城里学了一招好手艺: 蒸三鲜馅包子。为了维持生计,他在家门前开了一家包子铺。铺子虽然不大...

程门立雪

程: 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 指站在雪中。冒着大雪站在程颐门前以求教。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

乘人之厄

见“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

乘: 趁。危: 危难。语出《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东汉灵帝时,武威太守倚仗着自己出自名门,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后来因为他的部下苏正和一案受到牵连,才将这位武威太守的罪行揭发出来。可处理这一案件的凉州刺史梁...

乘虚而入

趁着对方空虚或没有准备时,突然进入(或打进)。源自《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 唐朝安史之乱后,中央统治权力日趋削弱,藩镇一个个拥兵自重,形成了实际上的割据局面。唐宪宗即位后,便想逐个消灭这些割据势力。他曾几次派兵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但...

城下之盟

指敌国兵临城下,逼迫被侵略者与之签订屈辱性条约。语出《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公元前700年,楚国侵略比它弱小得多的绞国,很快打到了绞国的都城。绞国军队坚守都城,楚军难以攻下,就在南门外驻扎下来。楚国大将屈瑕说:“绞...

城市

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一词始见于《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序》:“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 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名词,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聚...

吃下乌鸦

在西方,“吃下乌鸦”是忍受侮辱的意思。 1812年,英美双方停战时,一个美国士兵误入英方警戒区打乌鸦。一个英国军官听到枪声,并看到这一情景,想惩罚一下这个美国兵。可是他没带枪,于是心生一计,夸奖这个士兵的枪法好,从而骗取到了枪;而当枪一到手,他...

乘龙快婿

乘龙: 好像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 称意的女婿。旧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誉称别人的女婿。语出《魏书·刘昞传》。 北魏时,年轻人刘昞跟随博士郭瑀求学。郭先生虽是“国师”,做事却挺开通。一天,他当众设一席位,对在场的所有高才弟子说:“吾有一女,...

秤砣虽小压千斤

源自明·俞弁《山樵暇语》:“尤延之极短小,寿皇尝问之:‘外廷谓卿为秤锤,有此语否?’对曰:‘秤锤虽小,斤两分明。’上颔之。” 南宋尤袤,字延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后来官居礼部尚书,颇有政声,《宋史》中有传。尤袤亦工诗,与杨万里、范成大...

吃大锅饭

人们常用“吃大锅饭”来形容在工作中“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人人有份”的现象。此语的由来与广东“庆云寺”有关。 广东七星岩有座建于明代的佛寺——庆云寺。由于佛殿建筑古朴雄伟,被人们誉为“岭南名刹”。寺中有一口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大铁锅,它被安放...

吃香

原指有权势的职位或职业,其意和“吃得开”“兜得转”相近,不少人认为“吃香”一词脱文于“吃香喝辣”这一成语,其实不然。“吃香”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人笔记《宋朝事实类苑》和《归田录》。 宋朝设置三班院负责官吏的调迁和分配,每年总有几百名尚未安排的...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兴: 兴致,高兴。原意为趁着一时高兴就来了,兴头一过便回去了。源自《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王羲之是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有个儿子叫王徽之,生性独特,做事不受约束。有一次,王徽之前往新的...

魑魅魍魉

指各种妖魔鬼怪。语出《左传·宣公三年》:“螭(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统率大军攻打陆浑戎族,并陈兵东周边界进行阅兵演习,以威胁周天子。周定王十分惶恐,急忙派遣大臣王孙满去慰劳楚军。 楚王因早就有颠覆周王室的野...

惩一警百

惩: 惩罚。警: 警告,告诫。惩办一个人以警告多数人。源自《汉书·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西汉尹翁归任东海(今山东省东南和江苏省东北一带)太守,办事认真,执法严明。他对东海郡内的官吏、良民、坏人的情况都调查得清清楚楚...

乘人之急

见“乘人之危”。...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鱼下沉,使飞雁降落,不敢与之比美;月亮躲藏起来,花儿见了感到羞愧。语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第三折:“我看此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相...

超伦轶群

见“绝伦逸群”。...

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螃蟹横爬,借来讽刺横行霸道的人。故《本草纲目》曰:“以其横行,则曰螃蟹。”这一谚语的意思是: 别看那些目空一切的人在得势时横行霸道,总有一天他是会垮台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京师人恶之,为语曰:‘可恨严介溪,作事忒心欺。常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殃: 灾祸。池: 护城河。现在我们一般理解为: 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说: 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

成败是萧何

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沉衣中流

将衣服沉入河中。典出《宋史·魏仁浦传》:“魏仁浦字道济,卫州汲人。幼孤贫,母为假(借)黄缣(细绢)制暑服。仁浦年十三,叹曰:‘为人子不克供养,乃使慈母求贷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辞母诣洛阳,济河沉衣中流,誓曰:‘不贵达,不复渡此!’晋末...

长驱直入

直: 径。不停地策马快跑,一直往前。指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挺进。语出《三国志·魏志·徐晃传》:“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 219年,刘备命令驻扎在荆州一带的关羽攻打曹操部将曹仁占据的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市)...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汉初,淮阴(今属江苏淮安)人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起义军。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一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一名小军官。一个偶然机会,韩信...

称王称霸

王: 帝王。霸: 霸主,诸侯联盟的首领。源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豪强割据。196年,曹操在战乱中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自封...

车载斗量

用车来载,用斗来量。语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孙权,孤立刘备,以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便写信封孙权为吴王。孙权虽然心中不想接受这个封号,但一时不敢得罪曹丕,...

超群绝伦

见“绝伦逸群”。...

钞票

即纸币。“钞”字来源甚早。 唐代,把卖田地的契约和经官府盖印的证据称作“田钞”,称官府的其他文件为“文钞”。宋代初年,“交子”(纸币)产生后,地方官吏有称“铁缗钞”的。宋代纸币除了称“交子”“会子”“关子”以外,称“钞”的也很多,如“河北见钱...

成由勤俭败由奢

谓勤俭使国家兴盛,奢侈使国家衰亡。 春秋时期,戎王派使者由余去见秦穆公。秦穆公听说由余是个贤士,就向他请教说:“我常常听人谈论圣人治国之道,但没亲眼见过。请问先生,古代君主使国家兴盛和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由余回答道:“臣尝闻之矣,常以俭得之...

丞相

我国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早在周朝时就有这样的官,称“地官司徒”。秦朝始有丞相之称,职责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商鞅、李斯就是当时秦国的名相。汉承秦制,也设丞相一职。“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意思是秉承皇帝的意旨,助理皇帝统治全...

成竹在胸

见“胸有成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语出唐·刘禹锡《酬乐天(白居易)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天,被贬在外22年的诗人刘禹锡调回洛阳任分司主客郎中。在北返洛阳经过扬州时,他和因病罢苏州刺史回洛阳的诗人白居易相逢。在相会的宴会上,白居易即席赋诗《醉赠刘二八(禹锡...

丞相问牛喘

见“丙吉问牛”。...

炒鱿鱼

原是一道广州菜的名称,后借为开除、解雇之义。 鱿鱼,又叫“枪乌贼”,也叫“柔鱼”,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软体动物。其肉味道鲜美,供鲜食或干制。新鲜鱿鱼一炒,就会卷曲起来,呈现出圆形,犹如“卷铺盖”一般。在旧中国,被老板解...

超世绝伦

见“绝伦逸群”。...

承运

即承受天命。旧时称颂帝王的套语。最早见于《文...

不知所措

措: 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语出《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个大臣叫诸葛恪,字元逊,年轻时便很有才名,被拜为骑都尉,为太子孙登讲道论艺。246年春,诸葛恪被拜为大将军,兼管荆州方面的军事。251...

差强人意

差: 尚,稍微。强: 振奋。原谓还能振奋人的意志。语出《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光武)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吴汉,字子颜,南阳(今属河南省)人。他为人耿直...

草菅人命

菅: 一种野草。把人命视作野草。指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源自《汉书·贾谊传》。 秦始皇在世时选赵高做其子胡亥的老师。赵高狠毒残忍,教胡亥的都是割鼻、断筋甚至夷灭三族等酷刑手段,致使胡亥产生了一种残酷暴虐的心理。赵高千方...

草包

原是一种残忍的刑罚。明初,实行剥皮酷刑,旨在惩贪。州县长官如有贪污,情节严重并经查证属实,即以此法处死。剥皮后,再纫缝复形,里边填满细软干草,俨然原状,悬挂在衙署门口示众。这种刑罚间或滥施于不肯臣服者,如明永乐帝朱棣对于建文帝故臣景清。 正...

不翼而飞

语出《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 春秋时期,齐桓公要到东部海边“芝罘”(罘读fú,今烟台市北)这个地方去看海潮,然后再从海路往南到琅玡山(今山东青岛黄岛区东南部海边)去玩。有人听到这个消息,便讽喻说:“桓公这次出游,可以与从前的贤君出巡...

不栉进士

栉: 梳头发(古代男子绾髻插簪)。进士: 隋唐以来科举的一种名目,应试的都是男子。不用栉簪束发的进士,指通晓经史,很有才学的女子。典出唐·刘讷言《谐噱录·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唐朝人关图有一个妹妹,...

布衣

原指古时庶人的服装。借指平民。语出《史记·李斯列传》:“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也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在我国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不但反映在政治和经济上,而且还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如穿...

布利丹之驴

法国《拉封丹寓言》中有一个著名的寓言叫“布利丹的毛驴”。相传,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利丹养了一头驴,这头驴和别的驴不同,它喜欢思考,凡事总要问个为什么。一次,主人在饥饿之极的毛驴前面放了两捆同样的干草,可是它却始终犹豫不决,竟不知道吃哪一捆...

采风

在我国古代,“采风”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民歌是个总称,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周易》中就有产生于商代的民间谣谚。公元前500多年前编写的《诗经》中,《国风》的绝大部分和《小雅》的一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可见...

书的计量单位。我国古代的书籍曾使用过各种各样的计量单位。 甲骨文时代,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用“片”来做单位的。周、秦时,文字大都刻在竹木的简策上,竹片称“简”,木条称“牍”或“札”,统称“简”。据《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长舌妇

民间指那些喜欢背地议论别人、搬弄是非的女人,书面语也偶有所见。南宋以来,人们大多以为这个词源于秦桧妻王氏的“东窗”故事,其实不然。这个形似俗语而实为“雅言”的“出典”,至少应该再往前推1600多年。 《诗经·大雅·瞻卬》把多心机而“言无善”的...

不自量力

量: 估量,估计。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源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春秋时期,在现在的河南省内有两个很小的诸侯国,一个叫郑国,一个叫息国。公元前712年,力...

草莽

莽: 密生的草。原指丛生的杂草或偏僻的乡间。出自《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春秋时期,有一年,楚灵王派兵包围了徐国,以此威胁吴国。灵王自己移兵进驻乾谿(xī),作为后援。 一位叫子革的官...

才高八斗

才: 文才。八斗: 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形容才华很高。 五代·李瀚《蒙求》:“谢灵运云:‘天下才共有一石,子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看得出,谢灵运对曹植的才华是极其推崇的,对自己的才学也是相...

不值分文

见“一钱不值”。...

豺狼当道

豺狼: 指坏人。当道: 横在路中间。语出《汉纪·平帝纪》:“宝问其次,文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西汉成帝年间,颍川(今属河南省许昌市)人孙宝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地区)刺史时,曾上书告发大司马王音的外甥广汉太守扈商居官失职,使扈商被捕下狱。后...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野草和树木都看成是敌人。典出《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时,前秦国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383年,苻坚率领80万军队,号称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列阵淝水,准备与晋军决战。东晋派大将谢石、谢玄等率精兵8万开到淝水东岸阻击。苻坚很骄傲,认为晋...

察言观色

色: 脸色,指表情。观察别人的言语和说话时脸上的表情,揣度对方的心意。语出《论语·颜渊》。 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张问老师,士怎样才可叫做通达。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反问子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意思是...

蝉联

意为连续不绝。一般人往往以为“蝉联”一定和“蝉”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蝉联”是个叠韵联绵词,意为连续不断。西晋·左思《吴都赋》:“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布濩皋泽,蝉联陵丘。”意思是这些江蓠海苔布满了皋泽,陵丘上也连接不断,到处...

侧目

本义是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不敢直视的样子。语出《战国策·秦策一》:“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战国时,秦国越来越强大,齐、楚、燕、韩、赵、魏这六国受到了严重威胁。当时产生了两种主张: 一种是主张六国都讨好秦国,这叫“连横”,代表人物是张仪;...

不是冤家不聚头

冤家: 仇人,对头。聚头: 聚合到一处。原意为: 不是前生的对头,今生也碰不到一起。有关这一俗语,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却被奸相秦桧夫妇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令国人心绪难平。故后人将秦桧和其妻王氏铸成铁像永远跪...

不遗余力

遗: 遗留。余: 剩余。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语出《战国策·赵策三》:“秦不遗余力矣,必且破赵军。”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将白起,在赵国的长平一举歼灭了由赵括率领的40万赵军。秦王乘机要挟赵王,要赵国割让6座城池给秦国,以此作为讲和的...

不识时务

指不认识时代的潮流和当前形势。语出《后汉书·张霸传》:“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东汉安帝时,外戚邓骘(zhì)执掌朝政,显贵已极。他听说刚升任侍中的张霸是个颇有名望的文人,便想同张霸结交。张霸因顾虑而不作答复,于是当时的人嘲笑张霸不认识时代的潮流...

不食人间烟火

原作“不吃烟火食”,道教谓神仙或修道的人不吃熟食,以示脱离尘世。源自《宋史·赵自然传》:“大中祥符中,又有郑荣者,本禁军,戍壁州还,夜遇神人谓曰:‘汝有道气,勿火食。’因授以医术救人。七年,赐名自清,度为道士,居上清宫。” 赵自然,本名王九...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语出北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上也颇负盛名。他博学多才,25岁便担任了京城馆阁校勘。当时,担任参知政事的范仲...

不为五斗米折腰

折腰: 弯腰行礼。原意为不屈从于黑暗的官...

不修边幅

边幅: 布帛的边缘,比喻仪容、衣着。源自《后汉书·马援传》:“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俑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王莽末年,四方...

不在话下

原指事属琐屑,无须多说的意思。 对“不在话下”的解释,关键是对“话”字的理解。“不在话下”是旧话本、小说中常用的套语,“话”,指说书人所讲的故事。《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意思是“这本故事说的是天下政权分合的故事”。我们现在说“...

不耐烦

指对不如意的事情心情烦躁,不能忍耐。语出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嵇康,三国时人,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曹魏时官中散大夫,并与曹魏宗室通婚。司马氏取代曹魏建立西晋时,嵇康的好友山涛(字巨源,亦为“竹林七贤”之一)由选曹郎升迁大司马...

不识大体

大体: 大局,或大道理。不知道照顾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时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源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不达大体。” 以上的两种说法虽与“不识大体”含义相近,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语出《后汉书·班超传》。 东汉明帝时,朝廷为了联络西域各国(今新疆一带)抗拒匈奴,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首先到达鄯善国。这时,匈奴也派人到了鄯善国。究竟对汉友好,还是对匈奴友好,鄯...

不学无术

原作“不学亡术”。“亡”,通“无”。原意是指学问不足,所以处理问题缺少办法。语出《汉书·霍光传》:“然光不学亡术,暗(àn)于大理。” 西汉时期,霍光跟随汉武帝20多年,深受汉武帝的信任。汉武帝死后,霍光辅佐8岁的刘弗陵继位,即汉昭帝。霍光总揽朝...

不名一钱

名: 占有。谓一个钱也没有,极贫穷。语出《汉书·佞幸传》和东汉·王充《论衡·骨相》。 邓通,西汉人,因善于划船,当上了黄头郎。有一天,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想上天,但怎么也上不去,这时忽然来了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把他推上了天。梦醒后,文帝立...

不知所适

见“不知所措”。...

不争民利

原是赞扬鲁国博士公仪休处理官民关系的一个典故,语出《史记·循吏列传》。 春秋时代的公仪休为鲁国丞相。他为官的信条是,凡享有国家俸禄的大夫,都不能跟百姓争利。有一次,一位宾客送鱼给他,公仪休拒不接受。宾客说:“我早已听说,你最喜欢吃鱼,为什么...

不求甚解

原意是指反对读书时死抠、钻牛角尖,注重深入领会书中的原意,强调意会的一种方法。语出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末年的著名诗人陶渊明,生活虽然贫困,但十分好学。由于喜爱自然,他给自己取了一个“...

不要到山中看虎,猫儿就是现成的师傅

意思是学习经验、技术,并不一定非要舍近求远,当地的经验由于更符合本地实际,往往更加实用,容易见效。此语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老虎从前没有什么本领,它看到猫会跑、会跳、会蹿高爬低、捕捉老鼠,非常羡慕,决定拜猫为师。猫看到老虎虚心求教的样...

不如意之事常八九

指不符合心愿的事情经常发生。语出《晋书·羊祜传》:“会秦、凉屡败,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而议者多不同。祜叹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 西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即位后,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仍占据长江下...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源自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的意思是: 高高的飞来峰上耸立着千丈高塔,听人说地上晨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这自然...

不善操守怨河曲

操: 驾驭。曲: 弯曲。语出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 宋朝有个人喜欢书法,但因功夫不到家,不论临摹唐代柳公权的字还是临摹欧阳询的字,总是写不好。谨严端庄、笔力遒劲的柳体经他的手一写,就显得不伦不类;温润中带遒劲的欧体也被他写得十分糟糕。...

不惑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认为他到了四十岁学识广博,精力旺盛,很有些坚强的意志和自信,丢掉了青年人的浮躁,还没有染上老年人的暮气,正是不惑而又美妙...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这一古俗谚在《北史·长孙平传》《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中都有引用。 唐代中期爆发了有名的“安史之乱”,以后又接连发生了回纥、突厥等少数民族入侵等事件,唐皇被逼几次逃难,国势危殆。后唐皇倚仗了一个名叫郭子仪的忠实可靠的大臣,多次打败乱军,...

不得要领

要领: 要点。原指衣服的腰身和领口。古时长袍,只要提起腰和领,襟袖自然舒展,所以用“要领”比喻关键之处。原谓得不到肯定的答复。源自《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西汉时,有一个民族叫“月氏”(Yuèzhī,旧读Ròuzhī...

不寒而栗

天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语出《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汉武帝时,有个叫义纵的人原是盗贼。因他姐姐义姁医术高超得宠于王太后,他也被太后荐入仕途。义纵“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任河内都尉时,斩杀了独霸一方...

不可同日而语

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事物相异,彼此不能相提并论。源自《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公元前333年,主张六国联合抗秦的苏秦,从燕国来到赵国,劝说赵肃侯参加抗秦的联盟。他说:“赵国具有...

不觉技痒

见“技痒”。...

不甘雌伏

雌伏: 像雌鸟趴在窝里那样。比喻屈居人下或无所作为。源自《后汉书·赵典传附赵温传》。 东汉末年,太尉赵谦的弟弟赵温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在他担任京兆丞的时候,他曾这样感慨道:“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意思是: 男子汉大丈夫要像雄鹰那样展翅高飞,...

不管三七二十一

谓不顾一切或不问是非情由的鲁莽行动。其语源说法众多,现一一列举: ① 源于原始时期先民的计数方法。那时人们像孩子一样掰着手指头数数,一个人有两只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两只手有十个手指。因此人们对“二”“五”“十”这三个数特别熟悉。口语中的“...

不胫而走

胫: 小腿。走: 跑。没有腿却能跑。源自东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东汉末年,孔融的好友盛孝章住在江东,不为孙策所喜。孔融怕他被杀害,便写信给曹操,劝他招用盛孝章。信中提醒曹操: 如果要实现自己...

不看僧面看佛面

意思是自己所求之人与某人交往颇深,以此为理由,希望所求之人看在某人的面上也给自己一个面子。典出元人笔记《拊掌录·士人》。 有一个曾任过参政(相当于宰相副职)的人叫赵阅道,他罢官闲居以后,每见僧人,接待甚恭。一天,有一个读书人拿着自己的文章去拜...

不教而诛

指事先不进行教育,不向人指明正误是非,一犯罪就处罚或杀戮。出自《论语·尧曰》。 有一天,子张向老师孔子请教如何处理政事的问题,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 子张问:“什么叫五种美德呢?” 孔子说:“君子给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