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世名言》

    收录163464

国之致治,在于审官。

名言: 国之致治,在于审官。 注释: 致治: 治理得最好的境界。 句意: 国家治理得最好的境界, 全在于官吏用得得当。 出处: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论风俗札子》...

为国家者,必先实而后文。

名言: 为国家者,必先实而后文。 注释: 文: 本义为文采, 花纹, 这里可以作虚文繁饰的种种形式讲。 句意: 治理国家的人, 一定先做些实事然后再留心到形式上。 出处: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务实》...

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末也。

名言: 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末也。 注释: 忧: 这里指造成忧患的祸害。 句意: 造成忧患之祸在国内,那才是最根本的祸害;造成忧患之祸在国外, 那不过是一些不伤根本的细枝末节而已。 出处: 宋·苏洵《审敌》...

智者虑乱于治, 愚者谓治不复乱。

名言: 智者虑乱于治, 愚者谓治不复乱。 句意: 智者在治世时就担心着动乱的可能, 而愚者在治世时就认为不会再产生动乱了。 出处: 宋·李觏《李觏集·庆历民言三十篇》...

教化, 国家之急务也。

名言: 教化, 国家之急务也。 注释: 教化: 教育, 由教育而形成一种风气称教化。务: 这里可当事情、任务讲。 句意: 教育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

治国莫先于公。

名言: 治国莫先于公。 注释: 公: 无私、公正。 句意: 治理国家没有比无私、公正更重要的。 出处: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为言治所先上殿札子》...

官吏愈多而万事益废。

名言: 官吏愈多而万事益废。 句意: 官吏愈多, 需要办的事情就越没人做。 出处: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乞分十二等以进退群臣上殿札子》...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名言: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 句意: 官吏不行, 那么即使有法律也不能按法行事; 法律不完善, 那么即使有钱有财也不能管理好。 出处: 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

名言: 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 注释: 刻: 苛刻。残: 伤害。 句意: 治理国家的关键在用法, 法太苛刻要伤害人, 太宽了又会放过那些有罪的人。 出处: 宋·欧阳修《新唐书·王义方列传》...

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

名言: 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 注释: 纲纪: 纲常道德。纪: 纪律。治: 制定。 句意: 君子治理国家, 整顿纲常纪律, 制定法令制度。 出处: 宋·苏辙《新论下》...

政之大本,在于刑赏,刑赏不明,政何以成!

名言: 政之大本,在于刑赏,刑赏不明,政何以成! 注释: 大本: 最根本的。 句意: 施政最根本的一条是刑罚与奖赏, 赏罚不明的话, 怎么能够施政呢?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九《晋纪一》...

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忧民以仁,交邻以信。

名言: 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忧民以仁,交邻以信。 注释: 礼: 指封建社会中的道德规范。 句意: 治理国家的人, 任用官员要根据他的才干, 施行政令要根据礼,对待百姓要仁爱, 与邻国交往要讲信誉。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赏善、罚恶而已。

名言: 为政之要,在于用人、赏善、罚恶而已。 注释: 要: 关键。 句意: 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用人, 赏善与罸恶。 出处: 宋·司马光《司马温公集·上皇帝疏》...

风俗, 天下之大事也。

名言: 风俗, 天下之大事也。 句意: 社会的风气,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

为治之要, 莫先于用人。

名言: 为治之要, 莫先于用人。 句意: 治理国家的关键, 没有比正确地任用人才更重要的事了。 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七三《魏纪五》...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名言: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注释: 使: 指使、领导。守国: 掌握政权。 句意: 没有信用, 就没法领导老百姓; 没有了老百姓, 就没法保住自己的政权。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二·显王十年》...

不可以边陲不耸,恬然便谓无事。

名言: 不可以边陲不耸,恬然便谓无事。 注释: 边陲(chui): 边境。耸: 惊动, 紧张。恬然: 安逸的样子。谓: 这里当认为讲。 句意: 不可以因为边境地方没有战事不紧张, 便安然以为无事了。 出处: 宋·包拯《论委任大臣》...

居安而念危, 则终不危, 操治而虑乱, 则终不乱。

名言: 居安而念危, 则终不危, 操治而虑乱, 则终不乱。 句意: 处于安定时而想到可能出现的危机, 那么危机可以避免; 治理得井然有秩时而想到可能出现的动乱, 那么动乱可以免除而不致发生。 出处: 宋·宋祁《直言对》...

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

名言: 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 注释: 急: 指急于用武。: 放松戒备。 句意: 不可以因为国家有变乱而急急于用武; 也不可以因为国家无变乱而放松戒备。 出处: 宋·苏洵《张益州画象记》...

矜弧养老,邦家之大政。

名言: 矜弧养老,邦家之大政。 注释: 矜: 怜悯、同情。邦: 国家。 句意: 照顾孤儿, 赡养老人, 这是国家政事中的大事。 出处: 宋·苏舜卿《论五事》...

上疑下欺,君臣乃离。

名言: 上疑下欺,君臣乃离。 注释: 上下: 指君臣。 句意: 君对臣下怀疑而臣又对君王欺骗, 君臣之间相离就远了。 出处: 宋·柳开《默书》...

苟利于民, 与资国何异。

名言: 苟利于民, 与资国何异。 注释: 苟: 假如。资: 帮助、支持。 句意: 假如能对人民有利, 与有利于国家有什么两样呢? 出处: 宋·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周书· 太祖纪》...

力可以得天下, 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名言: 力可以得天下, 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注释: 力: 指武力。匹夫匹妇: 平民。 句意: 用武力可以夺得天下, 但无法用武力来争取到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戴。 出处: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自古敌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

名言: 自古敌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 句意: 自古以来那些被祸乱灭亡的国家, 一定先是法制崩坏, 然后各种祸乱就接踵而来。 出处: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建立传·传论》...

以公灭私,以法夺恩者治;以私害公,以恩挠法者乱。

名言: 以公灭私,以法夺恩者治;以私害公,以恩挠法者乱。 注释: 夺: 改变、取代。挠: 歪曲。 句意: 大公无私, 以法律代替私恩的, 国家就治理得好; 以私损公, 以私恩来枉法的, 国家就会混乱。...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

名言: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 注释: 苟: 苟且, 只图眼前之意。 句意: 不贪图一时的赞誉, 要考虑到有利于后世乃至无穷长远。 出处: 宋·欧阳修《偃虹堤记》...

详其小,必废其大。

名言: 详其小,必废其大。 句意: 对于小事情周详关心, 必然对大的事情荒废疏忽。 出处: 宋·苏辙《宇文融》...

贬之不足,是为国之先务也。

名言: 贬之不足,是为国之先务也。 注释: 务: 从事、事务。 句意: 经济上的不富足, 这是治理国家首先要从事解决的事。 出处: 宋·苏辙《上皇帝书》...

救乱之世不语儒,求治之世不语战。

名言: 救乱之世不语儒,求治之世不语战。 注释: 儒: 指儒家“仁政”的那套理论。 句意: 挽救混乱的局面, 不会去用儒家的理论; 建设有秩序的安定社会, 也不会采用武力战争的办法。 出处: 宋·宋祁《杂说》...

拙制伤锦,迂政损国。

名言: 拙制伤锦,迂政损国。 注释: 迂: 迂腐, 不合时宜。 句意: 拙劣的剪裁做工使精美的锦缎受到损伤; 不合时宜的治国政策,使国家受到损害。 出处: 宋·宋祁《杂说》...

法者, 所以适变也, 不必尽同道者。

名言: 法者, 所以适变也, 不必尽同道者。 注释: 道: 是指孔孟推崇的“先王之道”。孔、孟认为“先王之意“是不可丢弃的。 句意: 法律, 是用以来适应时势的变化的。不必一切都要与“先王之道”一样。 出处: 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令频改则难从。

名言: 令频改则难从。 句意: 政令频频改动, 就难以遵从执行。 出处: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政产二门,下乃告勤。

名言: 政产二门,下乃告勤。 注释: 政: 政策、政令。告勤: 请假。 句意: 政策、政令不是同出一处, 下级就无法办事而只好请假了。 出处: 宋·宋祁《杂说》...

拨乱反正,承平百年。

名言: 拨乱反正,承平百年。 注释: 拨乱: 澄清混乱。反正: 回复正常。承平: 太平安稳。 句意: 澄清混乱走上正轨, 天下太平百年安稳。 出处: 宋·苏轼《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二首》...

法明则人信,法一则主尊。

名言: 法明则人信,法一则主尊。 注释: 信: 诚实, 规矩。 句意: 法律条款明确, 老百姓就诚信规矩, 国家法制统一, 执法划一君主的权威就会确立起来。 出处: 宋·王溥《唐会要·卷三十九》...

善救弊者,必寻其起病之源。

名言: 善救弊者,必寻其起病之源。 句意: 善于纠正时弊的人, 一定先找出形成这种时弊的原因。 出处: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思理不遑食,从谏如顺流。

名言: 思理不遑食,从谏如顺流。 注释: 遑: 闲暇。从: 依从。 句意: 考虑着治理的事连吃饭也顾不上, 接受臣下的批评, 象顺着下流的水那样毫无阻碍。 出处: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李绛传》...

大君子为政,当有权变。

名言: 大君子为政,当有权变。 注释: 大君子: 有很高德行的人。权变: 权宜变通。 句意: 德行很高的人治理国家, 应该有随机权宜通变的能力。 出处: 唐·韩愈《上留守郑相公书》...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名言: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注释: 理安: 政治清明, 治理得太太平平。得人: 得到人民拥护。不肖: 品行不好。 句意: 天下的一般规律是政治清明了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使贤人能在位上, 让坏人下台, 这样...

为政不欲过碎,碎则民烦。

名言: 为政不欲过碎,碎则民烦。 注释: 碎: 琐碎。 句意: 治理国家不要太过繁琐, 过于琐碎老百姓会感到心烦。 出处: 唐·令狐德棻《周书·苏绰列传》...

谠言则听,谄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名言: 谠言则听,谄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注释: 谠(dang): 正直的话。是然: 这样。 句意: 正直的话就听, 迎逢讨好的话就不听, 做君王的能这样, 就可以说是能明辨是非的人了。 出处: 唐·元结《至正》...

天下有正道,邪不可干,以邪干正者,国不治;天下有公议,私不可夺,以私夺公者,人不服。

名言: 天下有正道,邪不可干,以邪干正者,国不治;天下有公议,私不可夺,以私夺公者,人不服。 注释: 干: 冒犯、侵犯。夺: 改变、取代。 句意: 天下正气傲然, 邪气就不能干犯正气。以邪气干犯正气, 国家将不可治理; 天下有公正的论, 个人不能改变...

族盛卑邑,邦大下国。

名言: 族盛卑邑,邦大下国。 注释: 族: 家族。邑: 泛指地方政权。邦: 指国家较大的行政区域。下: 这里作贬低讲。 句意: 家族势力太盛了使地方政权的威信降低; 地区势力过大了, 国家的权威也会降低。 出处: 宋·柳开《时鉴》...

容直言,广视听而不理者,万无一焉。

名言: 容直言,广视听而不理者,万无一焉。 注释: 理: 治理。 句意: 能容纳各种直言, 广泛地观察并倾听意见, 但却治理不好国家的, 那是几乎没有的。 出处: 唐·元《献事表》...

君好则臣为,上行则下效。

名言: 君好则臣为,上行则下效。 注释: 好(hao): 喜欢。爱好。 句意: 君主喜欢什么, 臣下就照着做; 上面怎么做, 下面就怎样仿效。 出处: 唐·白居易《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

量才授职,则政成事举。

名言: 量才授职,则政成事举。 注释: 政: 这里作治理的手段讲。 句意: 根据他的才干授与他相宜的职位, 这样就能使治理成功, 事情也都能办得起来。 出处: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策林·审官》...

智者尽言,国家之利。

名言: 智者尽言,国家之利。 句意: 有见识的聪明人能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对国家是一大好处。 出处: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魏征传赞语》...

为国者,不以纤恶盖大善。

名言: 为国者,不以纤恶盖大善。 注释: 纤恶: 小的过错。大善: 大功业。 句意: 治理国家的人, 不因为手下人有小的过错而抹煞了他的大功业。 出处: 唐·吴武陵《遣吴元济书》,(见《唐宗文举要》)...

政不可宽,宽则人慢;刑不可急,急则人残。

名言: 政不可宽,宽则人慢;刑不可急,急则人残。 注释: 慢: 轻慢、侮慢。急: 匆促。残: 伤害。 句意: 政令不能太宽, 太宽了使人生轻慢政令之心; 刑罚不能匆促施行, 匆促施行会使人受到伤害。 出处: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策林·使人畏爱悦服》...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名言: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注释: 逸豫, 安闲游乐。 句意: 常怀忧患不辞劳苦, 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 只知享乐放纵, 就会导致国灭身亡。 出处: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用智者之谋,勇者之断,仁者之施,足以成治矣。

名言: 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用智者之谋,勇者之断,仁者之施,足以成治矣。 注释: 怒: 暴躁。施: 恩惠。 句意: 用人要用人的智慧而不要他的奸诈, 要用人的勇武而不要他的暴躁, 要用人的仁爱而不要他的贪心。用智者的谋略...

国不信道,工不信度,亡可待也。

名言: 国不信道,工不信度,亡可待也。 注释: 道:这里指封建社会中伦理的规范与行为准则。度: 尺子。 句意: 国家如果不信道, 就同工匠不用尺子一样失掉了规矩。亡国之祸马上就会来到。 出处: 唐·马总《意林·正论》)...

欲易风俗,必由上之所好。

名言: 欲易风俗,必由上之所好。 注释: 上: 指统治者。 句意: 社会风气的改变, 一定根据统治者的喜好而动。 出处: 唐·魏征《隋书·卷七五·儒林列传》...

贤必待用而后兴理。

名言: 贤必待用而后兴理。 句意: 贤能的人一定要在有人用他之后才从事治理。 出处: 唐·马总《意林·中论》...

不行道, 足以丧身; 不举贤, 足以亡国,

名言: 不行道, 足以丧身; 不举贤, 足以亡国, 句意: 不按道德行事, 足以丧命; 不举拔贤人,足以使国家灭亡。 出处: 唐·皮日休《皮子夕薮·鹿门隐书六十篇》...

十羊九牧,其事难行。

名言: 十羊九牧,其事难行。 句意: 十只羊倒有九个牧羊人,这样的事是很难办得好的。 出处: 五代·刘几知语,出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刘子玄传》...

崇大厦者,非一木之材;匡弊俗者,非一日之术。

名言: 崇大厦者,非一木之材;匡弊俗者,非一日之术。 注释: 崇: 加、盖。匡: 纠正。 句意: 盖高楼大厦, 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能成的; 纠正弊俗, 不是靠一天之内的办法能奏效的。 出处: 唐·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

善藏者, 藏于百姓。

名言: 善藏者, 藏于百姓。 注释: 前燕慕容皝奖励生产, 但所定田税很高, 记室参军封裕进谏认为“应薄赋而藏于百姓”。这是这句话的原型。 句意: 善于保藏财富的君主, 让财富藏在广大百姓手中。 出处: 北朝·封裕语, 出唐·房玄龄《晋书·慕容皝载记》...

惩劝不明,则风俗污浊。

名言: 惩劝不明,则风俗污浊。 注释: 惩: 惩戒, 惩罚。劝: 鼓励。 句意: 惩罚和奖励不公正, 那么社会风气就会混浊不清。 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刘毅传》...

百姓安乐, 便是甲仗。

名言: 百姓安乐, 便是甲仗。 注释: 甲仗: 铠甲兵器; 指国防力量。 句意: 老百姓安居乐业, 就是抵抗敌人的武器。 出处: 唐·房玄龄语, 出唐·吴兢《贞观政要·仁义》...

欲安时兴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无由。

名言: 欲安时兴化,不先富而教之,其道无由。 注释: 化: 指风俗、教化。 句意: 要想使社会安定, 振兴教化民风, 不采取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教育的办法, 就没有别的可以遵循的办法了。 出处: 晋·石苞语, 出唐·房玄龄《晋书·石苞传》...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名言: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句意: 治理国家就同栽树那样, 只要根深不摇, 那么枝叶自然会繁荣。(意思是抓住根本性大事, 其余一切自然会得以好起来) 出处: 唐·唐太宗语。出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

名言: 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 句意: 想到那之所以危亡的原因, (已作了准备), 就安全了; 想到那之所以动乱的原因, (已作了准备), 就安定了; 想到那之所以败亡的原因,(已有了对策) 就能够长存不亡了。 出处:...

为政知所先后。

名言: 为政知所先后。 句意: 治理国家应当知道事情的先后缓急。 出处: 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

政不以利淫,振雷霆之威。

名言: 政不以利淫,振雷霆之威。 注释: 淫: 这里作“迷惑”讲。 句意: 管理国家不能让私利迷惑, 这样, 当政者的言行就会发挥雷霆一样的威力。 出处: 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

兴国之君,先修人事,次尽地利。

名言: 兴国之君,先修人事,次尽地利。 注释: 修: 调整, 培养。地利: 土地带来的好处, 指自然资源。 句意: 一个能振兴国家的君主, 总是先调整好全国各种人际的关系, 其次才谈得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出处: 北朝·崔浩语,出语·李延寿《北史·崔宏...

御之良者,不在烦策;政之善者,无取严刑。

名言: 御之良者,不在烦策;政之善者,无取严刑。 注释: 御: 驾车的人。策: 马鞭。 句意: 好的赶车人, 并不靠不断地鞭打马匹; 善于治理国政的人, 不采取严厉的刑罚。 出处: 唐·魏征《隋书·酷吏传·传论》...

从谏兴,从佞亡。

名言: 从谏兴,从佞亡。 注释: 佞(ning): 谄媚; 逢迎拍马。 句意: 听从规劝, 国家就兴旺; 听取谄媚讨好的话, 国家就有灭亡的危险。 出处: 唐·白居易《去谄佞·从谠直》...

使官吏清廉, 在均其禄, 厚其俸。

名言: 使官吏清廉, 在均其禄, 厚其俸。 注释: 这句话是白居易一篇文章的题目。 句意: 要使官吏清廉, 办法在使他们的薪水平均,同时要使他们的薪水丰厚。(意思是这样才能使官吏不致因穷而生贪鄙之心。) 出处: 唐· 白居易...

政不欲烦,烦则数改,数改无定,人怀苟免之心。

名言: 政不欲烦,烦则数改,数改无定,人怀苟免之心。 注释: 烦: 细琐。数(shuo): 多次。苟: 凭侥幸之心。 句意: 政策法令不能太繁琐, 一繁琐就经常要有改动, 经常改动的法令就失去了稳定性, 这样人就会怀有侥幸暂免的心情去对待法令。 出处: 唐·...

强人之所不能,虽令不劝;禁人之所必犯,虽罚且违。

名言: 强人之所不能,虽令不劝;禁人之所必犯,虽罚且违。 注释: 劝: 勉励。且: 同时。 句意: 张迫人做他办不到的事, 即使有政令也无法促使他去做; 禁止人们做他们必然要作的事, 虽然有惩处的办法, 但一面惩办一面照样还是要犯。 出处: 唐·张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名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句意: 要求树木长高, 一定先要使树根长牢固; 要想使水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 一定要先开浚疏通那泉源; 要想国家安定, 就一定先要培养起社会的公德道义。 出处: 唐·魏征...

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

名言: 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 句意: 天下比较安定之际, 尤其需要兢兢业业小心谨慎, 倘若就此骄傲放纵, 就一定导致丧败。 出处: 唐·唐太宗语,出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人无常俗,政有治乱。

名言: 人无常俗,政有治乱。 句意: 老百姓没有固定不变的风气习俗, 它随着国家治理的好坏变好变坏。 出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仁义》...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斃。

名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斃。 注释: 奉: 奉养。啖(dan): 吃。 句意: 作君主的原则是, 必须先让老百姓生存。如果损害百姓来供奉自己,就象把大腿肉割下来填饱肚子一样,肚子饱了而生命也完了。 出处:...

善为政者,看人设教。

名言: 善为政者,看人设教。 句意: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因人而施教。 出处: 唐·令狐德棻等《晋书·卷三○·刑法志》...

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国富于上邪?

名言: 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国富于上邪? 注释: 务: 致力。 句意: 不先致力于使人民富足起来, 而只空论如何使国家获益, 难道下面老百姓十分贫穷而国家却能很富强吗? 出处: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武十七王传》...

无常乱之国, 无不理之民。

名言: 无常乱之国, 无不理之民。 句意: 没有一个国家永远会处于动乱状况下, 也没有不可管理的百姓。 出处: 唐· 魏征语, 出吴兢· 《贞观政要· 公平》...

无赦之国,其刑必平;多之国,其财必削。

名言: 无赦之国,其刑必平;多之国,其财必削。 注释: : 聚敛, 搜刮。削: 减少。 句意: 一个不需要赦免的国家, 它的刑罚一定比较平和宽大; 大量搜刮人民财物的国家, 它的财政收入一定会越来越少。 出处: 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王道》...

致治在于任贤, 兴国在于务农。

名言: 致治在于任贤, 兴国在于务农。 注释: 致: 极。务: 致力于。 句意: 治理国家最高的境界在于任用贤人, 振兴国家在于致力于农业。 出处: 晋· 陈寿· 《三国志·魏志· 杨阜传》...

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

名言: 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 句意: 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在他们治国的初期, 不可避免会受到指责非难。 出处: 魏·佚名《孔丛子·陈士仪》...

专己者弧,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名言: 专己者弧,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 注释: 专己: 固执己见, 独断独行。塞: 闭塞。 句意: 固执独断的人往往孤立, 不听从劝谏的往往消息闭塞。一个政权既孤立又闭塞, 是亡国的先兆。 出处: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申屠刚传》...

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术,在于丰财。

名言: 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术,在于丰财。 注释: 尚: 高于、超过。 句意: 管理国家的学问, 没有比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了, 使人民安居乐业的办法, 就在于使他们富足。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为国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法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赏。

名言: 为国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法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赏。 句意: 治理国家的法则, 关键有五条: 一是建立起好的道德风尚, 二是掌握武装, 三是健全法制, 四是加强国防, 五是赏罚分明。 出处: 北齐·魏收《魏书·游雅高闾列传》...

为政听民。

名言: 为政听民。 句意: 治理国家要听从老百姓的意志。 赏罚者, 不在乎必重, 而在于必行。(三国·魏·徐干《中论· 赏罚》) 句意: 奖赏与惩罚, 并不在乎分量一定要很重, 而在于一定要坚定地照章执行。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登传》...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

名言: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 注释: 质: 质朴, 这里指讲求实效, 不尚虚饰。文: 文饰, 华丽, 这里指讲求形式。 句意: 社会风尚崇尚实效, 官吏就设置得少; 社会世风讲究形式主义,就会出现许多闲冗的官吏。 出处: 晋·傅玄《傅子·官人》...

令行禁止,为国之关楗。

名言: 令行禁止,为国之关楗。 注释: 关楗: 同关键。 句意: 有命令就马上行动, 有禁令就立即停止, 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出处: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祖思传》...

邻国相亲,则长有国。

名言: 邻国相亲,则长有国。 句意: 邻国之间保持友好相亲的关系, 就能使国家长存久全。 出处: 魏·王肃《孔子家语·贤君》...

明君治难于其易,去恶于其微。

名言: 明君治难于其易,去恶于其微。 注释: 治难: 解决困难。 句意: 英明的君主解决困难, 在困难尚未形成时就着手。去掉坏事也从这刚刚萌芽时就开始。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

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

名言: 天下之务,当与天下共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 注释: 了: 了结、完成。 句意: 整个国家的事务,应当与全国的人一起努力来办好, 哪里是靠一个人的智力能够单独做好的。 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颜延之传》...

理国要道, 在于公平正直。

名言: 理国要道, 在于公平正直。 句意: 治理国家的好办法, 在于处事公平正直。 出处: 唐· 房玄龄语, 出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

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名言: 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注释: 俗: 社会风气。弊: 败坏。 句意: 官吏过多老百姓就会不胜其烦, 社会风气也因为官多而败坏。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暗于治者, 唱繁而和寡; 审乎物者, 力约而功峻。

名言: 暗于治者, 唱繁而和寡; 审乎物者, 力约而功峻。 注释: 暗: 不明白。审: 透彻了解。约: 少。峻: 高。 句意: 不明白治理之道的人, 尽管他说得多, 但支持拥护他的人不会多。能透彻了解客观事物的人, 办事就可以用较少的力收到较大的功效。...

法轻利重, 安能绝乎?

名言: 法轻利重, 安能绝乎? 句意: 法律规定的惩处很轻, 而犯法获得的利益又可以很大,象这样的事, 如何能杜绝人们犯法呢? 出处: 晋·葛洪· 《抱朴子·酒诫》)...

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

名言: 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 注释: 处: 居于。慢: 懈...

善政必简。

名言: 善政必简。 注释: 善政: 清明的政治。简: 不每琐。 句意: 清明的政治必然简要不烦。 出处: 魏·王肃《孔子家语·入官》...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名言: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注释: 考黜: 指对官员的考核升降。政: 这里作制度讲。 句意: 考黜的制度是一种让好的升级、坏的贬黜的制度。 出处: 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便宜十六策·考黜》...

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

名言: 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 句意: 国家有辅臣, 就像屋子有柱子; 柱子不能太细, 辅臣不可能太弱, 柱子细了就会有害(屋子的安全), 辅臣弱了国家就要倾复。 出处: 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便宜十六策·举...

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 诛罚为后。

名言: 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 诛罚为后。 注释: 教令: 教化、政令。道: 原则。 句意: 做君王的原则, 是以教化法令颁行于先而刑罚施行于后。 出处: 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便宜十六策·教令》...

为政之道, 务于多闻。

名言: 为政之道, 务于多闻。 句意: 治理国家的一条法则: 务求听取各种意见。 出处: 三国·诸葛亮《诸葛武侯集·便宜十六策·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