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王又旦《太史公祠隔河望孤山》

王又旦《太史公祠隔河望孤山》

王又旦

绝巘连云出,秋风隔水多。

韩原中缺处,山翠压黄河。

太史公司马迁的祠堂,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东南二十里的黄河边上。“隔河望孤山”,即可看出这是一首写景诗。“孤山”,在山西临漪县,与韩城隔河相望。

全诗无一“望”字,却处处见出“望”中所见;无一“情”字,但句句都为情语。

前两句写山河风云,重在渲染雄浑开阔的意境。“绝巘”谓山之高,“连云”写峰之峭。悬崖峭壁,突兀而起;云连雾绕,时隐时显。虽是站在高处(太史公祠在山坡上),隔着黄河所见,但也是山势高耸,直插云天,给人以不平常之感。因隔着大河,秋风涌来,分外有劲,这不仅从感觉上感受得到,从视觉、听觉上说,也能想见黄河风打浪涌,奔腾咆哮的情景。这个“多”字,有风大、浪阔、声噪的多重语义,有“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意趣。情随景出,志由物显,这两句写的是山水风云,但开启的是诗人高远辽阔的心怀。

后两句又写历史故地,意在表现诗人积极向前看的情怀。韩原,是历史上秦晋激战过的地方(故址在今韩城附近)。如今诗人只看到古城墙已不全,缺口显露;在这“中缺处”,诗人更看到山色苍翠一片,远远望去,似压在黄河之上的奇特图景。这说明诗人目光深邃,思维活动异常活跃,既看到现实中的韩原,又看到历史上的古城;既看到黄河汹涌咆哮的图景,又看到翠色掩映山河明秀的前景。“压”字力敌千钧,有审视历史,气盖山河的气度。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熔历史与现实为一炉,显出诗人登高远望、积极奋发的高远情志。

体会这四句诗,可从感觉、意会上的“高、阔、远、深”四个字去把握、去理解。从全诗看,登临名祠,瞩目高远,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踔厉风发”的感人之处。特别是诗人高远的目光和志趣,在今天看来仍旧是十分可贵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王又旦《太史公祠隔河望孤山》” 的相关文章

韦庄《金陵图》7个月前 (10-06)
罗隐《炀帝陵》7个月前 (10-06)
于武陵《高楼》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华州西》7个月前 (10-06)
无名氏《送别诗》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李白》7个月前 (10-06)
高适《别董大》7个月前 (10-06)
薛道衡《人日思归》7个月前 (10-06)
高适《营州歌》7个月前 (10-06)
吴伟业《采石矶》7个月前 (10-06)
赵翼《论诗》7个月前 (10-06)
王维《相思》7个月前 (10-06)
陆游《示儿》7个月前 (10-06)
荆叔《题慈恩塔》7个月前 (10-06)
狄归昌《题马嵬驿》7个月前 (10-06)
韦庄《梦入关》7个月前 (10-06)
张籍《秋思》7个月前 (10-06)
徐凝《忆扬州》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卢纶《山店》7个月前 (10-06)
韩愈《湘中》7个月前 (10-06)
韦应物《登楼》7个月前 (10-06)
吴嘉纪《绝句》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怀家三首》7个月前 (10-07)
周紫芝《题湖上壁》7个月前 (10-07)
司马扎《宫怨》7个月前 (10-07)
郑谷《席上贻歌者》7个月前 (10-07)
张仲素《春闺思》7个月前 (10-07)
杜牧《兰溪》7个月前 (10-07)
许浑《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薛涛《筹边楼》7个月前 (10-07)
郭震《米囊花》7个月前 (10-07)
杜甫《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雪》7个月前 (10-07)
李益《从军北征》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
岑参《春梦》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