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苏轼《纵笔三首(其二)》

苏轼《纵笔三首(其二)》

苏轼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苏轼任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写过《纵笔》诗。据说,这首诗传至京师,被章惇看到,便再贬苏轼到儋耳(曾季狸《艇斋诗话》)。元符二年(1099),诗人被贬为琼州别驾,索居儋耳,时年六十四岁,他又作《纵笔三首》。“父老争看”一首,便是其中的第二首。

本诗抒写了诗人被贬荒远地区以后萧散寂寥的生活境遇和心理状态。“父老争看乌角中”句是说初到儋耳的情景。乌角巾,是隐士的服饰,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吴时张弘好学不仕,常著乌巾。”(《法书要录》卷一)别驾是个闲职,所以诗人常着隐士服,过萧散恬淡的生活。可是,由于他理民有惠政,为人重气节,文名又很大,所以遐迩闻名,初到儋耳时,当地父老都争着来观看这位被贬来海南的当代著名人物。尽管他微服出行,但他曾经穿过官服,现出过当官的身分,所以父老们还能认得他。“现宰官身”,用释家语,见《妙法莲华经·妙音品》:“妙音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众生说是经典。或现居士身,或现宰官身。”上二句写父老“看”我,下二句写我“看”路人。“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诗人站在溪边古道的三叉路口,独自闲立在斜阳里,默数着过路人。这二句通过外景和动态的描绘,袒露了自己百无聊赖、清闲澹泊的心态,将外物与内心,动态与静态,巧妙地融合起来。

这首绝句,熔铸佛典,自然贴切,了无痕迹。全诗二句一意,今昔比照,从人“看”我写到我“看”人,动作的主体有变化,而诗脉贯串始终,情趣闲适恬静,看似平淡,却富有极深的感愤,宛曲地抒写了诗人远贬海南时的真实情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苏轼《纵笔三首(其二)》” 的相关文章

子兰·《襄阳曲》7个月前 (10-06)
韦庄《金陵图》7个月前 (10-06)
曹邺《老圃堂》7个月前 (10-06)
罗隐《炀帝陵》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代赠二首》7个月前 (10-06)
于武陵《高楼》7个月前 (10-06)
贾岛《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李涉《竹枝词》7个月前 (10-06)
李华《春行寄兴》7个月前 (10-06)
司空曙《金陵怀古》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寒闺怨》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华州西》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临泷寺》7个月前 (10-06)
薛道衡《人日思归》7个月前 (10-06)
高适《营州歌》7个月前 (10-06)
秦观《邗沟》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祖咏《终南望余雪》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荆叔《题慈恩塔》7个月前 (10-06)
唐彦谦《文惠宫人》7个月前 (10-06)
王安石《夜直》7个月前 (10-06)
皮日休《汴河怀古》7个月前 (10-06)
张乔《宴边将》7个月前 (10-06)
来鹄《云》7个月前 (10-06)
徐凝《忆扬州》7个月前 (10-06)
裴潾《白牡丹》7个月前 (10-06)
施肩吾《幼女词》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韩愈《湘中》7个月前 (10-06)
王勃《蜀中九日》7个月前 (10-06)
吴嘉纪《绝句》7个月前 (10-07)
于谦《石灰吟》7个月前 (10-07)
汪藻《即事》7个月前 (10-07)
陆龟蒙《雁》7个月前 (10-07)
张仲素《春闺思》7个月前 (10-07)
许浑《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杨敬之《赠项斯》7个月前 (10-07)
杜牧《题齐安城楼》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雪》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
李益《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
厉鹗《春寒》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马君武《岚山观樱》7个月前 (10-07)
陈孚《博浪沙》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