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文化典故 > 少数民族的服装

少数民族的服装

        朝鲜族的衣服一般以素色、白色为主,据说为清洁、朴素的象征。男子多为白色服装,褂子的袖子很肥大,领窄以两长带结扎。外衣为黑、蓝黑、灰色坎肩。男裤亦肥大,腰间系带子,裤脚扎黑或白色布带,穿布袜子和草鞋。男子老人冬天戴礼帽和袖套。男子外出时再穿斜襟的布带纽扣长袍。青壮年男子即使不穿白色衣服,也要在衣襟边上镶上一道白布边,这种白布边可以随时拆洗,以便保持其清洁。朝鲜族衣服的特点是上衣短,裤子肥大。妇女衣服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粉红色、天蓝色、浅绿色,多为丝绸品制成。褂子很短,最长至腰上,有一个纽扣二条长布带在右肩下扎蝴蝶结。裙子有长短之分,长裙长至脚面,短裙过膝盖。已婚妇女多穿开风裙,长至脚面。老年妇女喜欢素白色衣裙,冬天加穿毛皮坎肩,裙多穿长裙,系宽腰带。有许多细褶,它长及脚跟,穿时将下身裹一遍。并将裙子的下端提上夹在腰带里。里面加素白色衬裙。
        黎族人的服饰,男子一般上身着无领对襟小褂,下身仅用两块布相围。妇女上身穿对襟无领上衣,下身穿花桶裙,裙仅过膝,随手携带红手巾。妇女出嫁时喜在脸上刺出虫蛾花卉等纹饰。
        土家族的服饰,男女基本一致,男女都穿短上衣,下着裙,椎发于头顶,肮足。清代男女服饰为之一变。妇女成年后都用素丝帕或蓝布帕缠头,帕长7尺至1丈4尺。青年妇女喜穿粉色和蓝色上衣,上衣分高领和短领两种,领高一寸。领上用三条花带镶边。谓之“三股筋”,托肩及襟边用三条花布条镶帖,胸前钩花,袖口贴小花边。下身有时着裤。也有时穿裙,裙褶长直,也有在裙上绣花者。裤以大筒裤为主,裤脚一般绣花或用五彩布条贴合。
        蒙古族的衣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男子为右衽、斜襟、高领、长袖、滚边、肥大、下不开叉的长袍,平日为布质,节日则为红黄或深蓝色绸缎,喜欢颜色鲜明,对比强烈,腰间喜欢扎红绿绸腰带。男子还喜欢在两边佩挂吃肉用的小刀,或挂火镛、鼻烟壶等。妇女都穿长袍,然而各地又有所不同。受满族影响较多的喀喇沁等地多为宽大直统至脚跟长袍,两侧开叉,袖口和领口贴有花边,腰间多不扎带。锡林郭勒等地则穿肥大、窄袖、不开叉的长袍,扎腰带、穿皮靴。布里亚特则穿裙式起肩长袍,上着紧身短坎肩,喜爱蓝、黑、古铜深暗的颜色。
        藏族男人的衣服主要是一件长袍。大领子,开右襟,袖子长于手四寸左右,下摆长出脚三寸左右,无扣,腰围束带。穿时以腰带为中心,长袍向上提集中于胸下。晚上睡觉时松开腰带,整个衣服可以遮盖头脚。藏族穿衣的特点是喜露右臂,将袖置臂后或扎在腰上,据说是仿释迦牟尼传法时袒右臂的作法。其衣料,牧民为羊皮、内毛外皮,农民为氆氇。妇女仍为长袍。衣服宽大,在领口、袖口、下摆镶有红、黑、绿色的边,袍很长,穿时将袍向上提折至后腰,用腰带紧束;有的妇女穿衬衣,外罩肥大的长氆氇坎肩,同长袍的穿法相同。不论何时,藏族妇女腰前系有颜色鲜艳的围裙。藏族妇女盛喜装饰。
        羌族的衣饰,虽受汉藏两族的影响甚大,但仍有自己的特点。过去羌族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苎麻,无论冬夏都穿自己织制的厚麻布衣。男衫长至膝盖之下,冬天则外面加羊皮衣或羊皮背心。他们很喜欢用牛羊毛捻织成的“毪子”衣褂,质地粗厚,但很暖和,如有小雨小雪亦不湿身,可以垫坐,亦可作被盖御寒。
        彝族的衣服总的差别不大,但因其地区而又有所异。如男人的裤子,分为大、中、小三种裤脚,穿大裤脚者裤脚甚大,需布二丈,远望如裙;穿中裤脚者为说“圣乍”方言区的男子,即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德昌、盐源、昭觉部分地区;穿小裤脚者为说“所地”方言区的男子,其裤脚甚小,只能伸进腿脚。男子头顶留发椎髻,称为“子尔”,汉语叫“天菩萨”。女子则穿镶有花边的上衣,下穿带色的布“百褶裙”。黑彝女子裙长及地,其他妇女之裙长至膝盖。在川滇大小凉山,不论男女老幼,经常身披羊毛织的形状如斗蓬的“瓦拉”,亦称“擦尔瓦”,汉语称“披氅”。下端缀有长穗,长可过膝。多为黑色。冬天,内套有褶子的羊毛披毡。无论任何季节,“瓦拉”不离身,白天用以遮挡风雨。夜间当作被盖。云南南部,男子穿对开襟上衣,宽大的裤子。有些人在衣裤外面还要穿长袍。女子穿右衽上衣,长及膝,腰间束带,裤子较长,其中年轻者上衣短,裤也较窄。在云贵等气候寒冷的彝区,一年四季在上衣外都穿有无领无袖的羊皮褂,多为整羊皮制成,不作任何加工,有的还保留了羊只的外形。在云南弥勒山区的青年男子,喜欢在短衣外穿上一件无领无袖的麻布或土布制作的坎肩,妇女则喜欢在外穿一件无领无袖右大襟外衣。彝族男女都很少穿鞋袜。
        苗族的手工业以蜡染为代表。早在唐代,五溪地区的苗族先民就从事“点蜡幔”。后来各地苗族都用蜡染布作衣料。蜡染作图既不用底稿,也不用各种画具,只凭自己的构思绘制,所绘纹样生动活泼,为世人所钟爱。苗族的刺绣也很有特色,其针法与汉族刺绣有明显的不同,它以手绣和堆绣为主,绣品以绸缎为主,布绣也不少,纹样可绘于绣料上,也可用剪纸贴于绣品上。不少苗族妇女衣裙头饰和鞋上都常用刺绣作装饰。苗族男女均喜欢戴银饰品。苗族服饰因地域和支系的不同而各异。妇女服饰多达100余种,它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衣服的色彩、衣裙长短、纹饰的部位。苗族妇女上身穿大领短衣,下着百褶裙,衣裙式样花色依地域不同而变化。而女服又有盛装便装之分,便装制作比较随便。而盛装则花样纹饰非常复杂,一套衣裙往往要花数月功夫才能完成。
        布依族都自己种棉,自纺自织自染棉布。尤其蜡染布和刺绣十分有名,不但自用,还外销,为布依族制衣提供了良好条件。布依族的服装喜用青、蓝色做罩衣,白色做衬衣。男子的服装各地基本相同,青壮年多用青布或花格布包头。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长裤,老人多穿大襟短衣或长衫。妇女服装各地不同。镇宁妇女上为大襟短衣,下为百褶长裙。上衣的袖、领口皆镶有花边裙底用白底蓝花蜡染布,或红布镶腊染布。还有同时穿几条裙子的习惯,腰系绣花黑色腰带。
        傣族妇女大都会纺线织布,他们的衣服大多为自做。傣族男子的服装多用白布或青布,衣服多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白色或黑色长管裤,天冷时披红色毯子,头上缠丈余长白布或青布,腰束青布。四季赤足。外出赶摆则背包打旱伞。傣族妇女的服装很漂亮。西双版纳的妇女穿白色、红色、天蓝色等紧身短内衣,穿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着花布长筒裙,筒裙上有花条若干,花条的多少,表明其所属的阶层,任何人不能违反这种等级制度。她们腰束银腰带。在德宏地区,不同年龄女子的服装是有区别的,姑娘们穿无领白色或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以小围裙。婚后则穿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傈僳族妇女服饰非常美观大方,由于穿的服装颜色不同,又分为白、黑、花傈僳三种。聚集在怒江一带的白、黑傈僳族妇女,普遍穿右衽上衣,麻布长裙;已婚的妇女耳戴大铜环,长可垂肩,头上以珊瑚、料珠为饰;有的还喜欢在胸前佩一串玛瑙、海贝或银币,傈僳语称这种胸饰为“拉伯里底”,有些贵重的胸饰可值一二头黄牛。沪水县一带的“黑傈僳”妇女不穿长裙,上衣右衽,腰间系一小围裙,长裤,青布包头,耳戴小珊瑚一类的饰品。永胜、德宏一带的“花傈僳”服饰较为鲜艳美观,妇女均喜在上衣及上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各地傈僳族男子的服饰都穿麻布长衫或短衫,普通裤长及膝。
        瑶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妇女无论老幼都喜穿五彩服,花样繁多,上衣普遍穿无领短衣,以带束腰。下穿蓝色、青色镶边花褶裙,有时裙长至膝。有时穿宽大镶边无领蓝色上衣,以五彩带束腰,裤子长短不一。男子喜穿青色、蓝色上衣,有些地方男子亦穿镶边裤。古代男子穿大围长襟上衣,近百年向对襟无领转化。裤子长短不一,有时长仅至膝,有时长则拖地。穿着除边角外,一般不加修饰。男子喜佩腰刀和银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少数民族的服装” 的相关文章

11个月前 (06-03)
梧桐11个月前 (06-03)
麒麟11个月前 (06-03)
苗家造芦笙11个月前 (06-03)
风筝的来名11个月前 (06-03)
苗族板凳舞的传说11个月前 (06-03)
京郊的花会传说11个月前 (06-03)
灶王11个月前 (06-03)
洗寨11个月前 (06-03)
汉族的服装11个月前 (06-03)
清明吃青团的由来11个月前 (06-03)
忌油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撒秧过后不吹笙11个月前 (06-03)
奶娃妇女不上桌11个月前 (06-03)
新郎从妻居11个月前 (06-03)
“千叟宴”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还娘头11个月前 (06-03)
喜酒办在女家的典故11个月前 (06-03)
赶“干洞”的由来11个月前 (06-03)
卯节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爬山节11个月前 (06-03)
舟溪芦笙节的传说11个月前 (06-03)
哈尼族的正月年11个月前 (06-03)
端午节挂葛藤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三月会的故事11个月前 (06-04)
吃“年”11个月前 (06-04)
茶神 茶文化的先祖11个月前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