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文化典故 > 谷陇芦笙会

谷陇芦笙会

        每年农历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在黄平县谷陇大寨举行的芦笙会,是最热闹的苗族芦笙会。谷陇九月芦笙会到底是怎么兴起的?这要从旺保垢雄杀水龙说起。
        传说,旺保垢雄是最先从江西迁到贵州来的苗家的一个老人,他家住在清水江边,靠打鱼为生。有一年开春,一连下了几场暴雨,清水江涨了大水。一涨水,江中就有大鱼。旺保垢雄同他的独崽趁着洪水,在江边打鱼。中午时分,他儿子见一条很大的鱼,在洪水中露出个脊背来,他慌忙举起鱼叉,一叉刺去,顿时,只见江水翻腾,接着“啪啦”一声巨响,翻起一条黄缸粗的水龙来。水龙大吼一声,张开大口,把旺保垢雄的儿子吸进肚子里去了。旺保垢雄惊呆了,好一阵才醒悟过来,心痛得不顾一切,抓起鱼叉和水龙拼命。水龙又张开大嘴一吸,旺保垢雄站立不稳,慌忙用鱼叉竖着一撑,撑住了水龙的喉咙和上膛。旺保垢雄趁机拔出腰刀,在龙口里乱戳乱砍。水龙疼痛难忍,用力一咬,鱼叉刺穿了它的喉咙。水龙死了,旺保垢雄也被咬死了。水龙死后,身上冒出一股黑烟,冲上天空,很快把天遮住,大地变得一片漆黑。
        天不亮,到处黑沉沉的,鸟雀不叫,草木不发,六畜发瘟;娃崽哭,大人叫,到处都听见叹息声。
        有位九十九岁的老人,名叫金木吊。他头发胡子全白了,但身子还硬朗。一天,金木吊点着火杆去山上捡枯柴烧,火杆被大风刮灭。他没带火镰,只好摸黑下山。谁知一脚踩空,掉进一个很深的洞里。不知过了多久,他迷迷糊糊地醒来,听见说话声:“水龙阴魂不散天就不亮,若不想法用巨响把水龙阴魂震散,天永远是黑的。”金木吊躺在洞里,受了凉,这时打了个喷嚏,只见一道寒光从眼前闪过,就再没有声音了。他坐起来。迷迷糊糊的,一时弄不清刚才听见的话是真还是假。他赶紧起身往上爬。爬了很久爬不出洞,幸好家里人来坡上找他,听见他的呼喊,才用绳子把他救出来。回到寨上,金木吊把洞里听见的话给大家一讲,众人高兴极了,立即推举了六位年长有威望的老人,到铁匠炉旁想办法,出主意。想了很久,谁也没想出好办法来。
        


        突然,一只蟋蟀跳到风箱上,叽哩叽哩叫起来,金木吊老人心想:蟋蟀这么小,叫的声音怎么那么响呢?他悄悄地勾下腰杆,借着炉火的光亮,仔细地观察了好一阵,才发现:蟋蟀的叫声是由小翅膀抖动发出来的。他一把捉住蟋蟀,拎着它的腿,对着它的翅膀轻轻一吹,竟然也吹出了响声。这个发现使老人顿时兴奋起来,正好这时铁匠又拉起了风箱,风箱“忽——哧”、“忽——哧”地响着,老人心里亮了:“办法有啦!”
        老人高兴地对大家说:“你们看,风箱只有一个出气孔,一推一拉声音很响;小蟋蟀凭两只小翅膀一抖动,发出的声音远近都听得见,如果照蟋蟀的翅膀做个大点的薄片子,放在风箱气孔上,不就可以发出大声响啦?”几个老人都认为可以试试。拿哪样当薄片呢?他们先用笋壳叶,后又用薄篾片,都不行。铁匠出了个主意:“拿铜来试!”于是,他们把破铜鼓找来打成薄片,又砍来竹筒,掏空竹节,装上铜片,但是,竹筒太大,铜片又厚,人吹不响。他们砍来小点的竹竿,再把铜片打薄,六个老人各做了一支小音管,吹响了。六个人合起一吹,声音很好听,只是声音不大,传不远。有人就做了个木吹孔,把六根音管连在一起,一人就吹响了。他们照这样子,做成了很多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的音管,配搭在一起吹,声音更好听了。金木吊想起打铜鼓要用回音筒接音,就将一根长音管放进竹筒里吹,声音变得很大。大家听了,也套上竹筒一试,发觉竹筒越大,声音越响。金木吊老人把音管放进风箱筒里吹,传出的声音竟像打雷一样,地都震动了。全寨人闻声而来,在六位老人的指点下,做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六音管,又套上大一点的竹筒当回音筒。还砍来很多节风箱那样粗的树干,掏空树心,做成一个个更大的回音筒。
        人们抬着这些六音管和回音筒,到寨外的山坡上去吹。六音管捧着吹,回音筒放在地上吹。那声音合在一起响天响地。吹了一天,星星出来了;吹了两天,月亮明了;吹了三天,太阳发光了,空中的黑烟全消散开了,人们头顶现出了明朗朗的天。六音管和回音筒给大家带来了光明和幸福,人们好高兴啊!他们从此把这些六音管和回音筒像神一样地祭供起来,每年都吹一次作纪念。很多年以后,六音管被喊成芦笙,回音筒被喊成莽筒,吹芦笙的场地也由减欧移到了施秉的双井。
        后来,人们发现:哪年不吹芦笙,哪年就天干,哪年吹了芦笙,哪年的雨水就好。这事一传开,各处苗寨都跟着吹起芦笙来。不料这里吹,那里吹,雨水反倒不好了。老人们觉得这样乱了套,必须商定好各地吹芦笙的时间,雨水才能均匀。于是,黄平、施秉等地的苗家头人决定:正月里的芦笙会在施秉双井开。从三月起,芦笙会由各地轮流办。黄平的苗陇、翁坪、加巴、白宝等地不富,粮食只能吃到春季,这几个地方定在三月里办会;旁海富,有粮吃,旁海的头人愿在青黄不接的七月里办会;谷陇穷,粮食不够吃,谷陇就定在秋收后的九月里办。直到现在仍按期举行。九月是闲月,又有吃的,这时候办芦笙会,来的人格外多,因此,也格外热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谷陇芦笙会” 的相关文章

榴开百子11个月前 (06-03)
傈僳族葫芦笙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合和二仙11个月前 (06-03)
对台书的传说11个月前 (06-03)
青狮舞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虎头鞋的来历11个月前 (06-03)
安灶风俗11个月前 (06-03)
姑娘梳小辫的由来11个月前 (06-03)
三箭射新娘11个月前 (06-03)
凿衣试才11个月前 (06-03)
隔船抛新娘11个月前 (06-03)
闹洞房11个月前 (06-03)
新娘头盖红帕11个月前 (06-03)
灶神的耳朵为什么聋11个月前 (06-03)
衣饭节的传说11个月前 (06-03)
龙船节11个月前 (06-03)
“克玛”的由来11个月前 (06-03)
梨园神 娱乐大众人生11个月前 (06-04)
树神 赐予树木生命11个月前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