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4页
吃二月蛋
从前,有对老夫妇,丈夫叫莫龙,妻子叫宝香。两个人的年纪加起来都有百把岁了,膝下还没有一男半女。老来吃得做不得谁来服侍?死了闭眼伸腿哪个来送终?他们越想越担忧,从早到晚都以泪洗脸。  ......
茫耶寻谷种
在很古老的时候,世间没有五谷,人们吃的是兽肉树皮。后来,听说很远的西边天脚有一个神洞,洞里藏着谷种,但轻易不能拿到手,要克服千难万险才能得到。于是,大家就决定选派一个聪明勇敢的人去取谷种。选派谁去呢?谁能......
二月翻鼓不吹笙
在黔东南丹寨四方山一带的苗家山寨,每年都要过两次翻鼓节。第一次是在春二月的猪场天;也有的在牛场天,第二次是秋九月,也是同样的日子过。翻鼓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是祭祖。春二月的翻鼓节,偏重于祈求祖宗保佑子孙百事......
吊颈鸡
在从江县加鸠一带地方,苗家打发贵客有一种奇特的礼仪:客人要走时,主人家提几只鸡,用绳子把鸡颈套好,拴在客人挑礼品来的扁担或木棒上,让客人挑回去。结果,挑回去的鸡没有一个不死的。主人家既然有心送鸡,为什么不......
奶娃妇女不上桌
“奶娃妇女不上桌。”这是一句方言,也是有些苗家的一种规矩。即乳的妇女无论是居家或走客,都不能与男人同桌吃饭;即使不得已要同桌,也必须用两双筷子。据说,不这样做的话,男人就会被奶腥气带累而误大事。&nb......
普米族“给羊子”的来历
普米族在丧葬时,要举行“给羊子”的隆重仪式:师毕(巫师)向死者交代归宗路线,并给一只绵羊为他带路,让死者回到祖先的故地。在举行仪式时,死者家属让羊子喝酒,然后师毕把羊子杀死,将羊心取出放在灵桌上,接着给死......
亡人未入棺要忌饭的来历
黔东南丹寨县一些村寨的杨姓苗家,至今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习惯:凡杨氏家族死了人,不论是大人小孩,在未装入棺材或火匣之前,一律不准吃本氏族的饭,这就叫做“忌饭”。它是怎样兴起的呢? ......
撒秧过后不吹笙
古时候,苗族先人和别的地方打仗,男人都去参加。冬天过去了,战争没有结束,就传来有些人战死的消息。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男人们没回来;桐子花打苞了,男人们也还没回来,田没人犁,谷种也没人选。季节不等人呀,寨子......
做九不做十
我国民间在举行祝寿活动时,往往有做“九”不做“十”、做虚(岁)不做实的习俗。本来遇到五十、六十、七十和八十、九十等整十岁寿辰时,是最值得庆贺和纪念的日子;但民间却往往将其提前到虚岁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
生育之神碧霞元君的传说
碧霞元君是道教女神,又叫泰山娘娘,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生育女神,也是北方娘娘庙中常供奉的送子女神。她的全名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信奉泰山娘娘为东岳大帝之女,认为她能使妇女多子,还能保护儿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朝鲜族的衣服一般以素色、白色为主,据说为清洁、朴素的象征。男子多为白色服装,褂子的袖子很肥大,领窄以两长带结扎。外衣为黑、蓝黑、灰色坎肩。男裤亦肥大,腰间系带子,裤脚扎黑或白色布带,穿布袜子和草鞋。男子老......
奶酪的由来
从前草原上的牧人挤牛羊奶子,就那么倒进铜锅里,烧开以后,你一碗我一碗地舀着喝了。不懂得用它们做成酸奶,更不用说奶酪和酥油了。后来,圣主成吉思汗的父亲耶速亥巴特尔死后成了神仙。有一回成吉思汗去天上探望他父亲......
“莼鲈之思”的典故
“莼鲈之思”的典故出于《晋书·张翰传》,南朝宋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也有记载。张翰是西晋的文学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在齐王司马冏手下做官。张翰见司马冏骄奢专横,又沉迷于酒色,很觉失望,将来必然失败,......
春节吃什么
春节食俗,可追溯到先秦,《诗经》即有过年喝“春酒”的记载。汉代崔的《四明月令》载:“正月元旦,是谓正日……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进屠苏酒,胶牙饧,......
腌汤菜的典故
凯里有个地方叫二龙,听名字就知道,有两条龙在这里相会。这真是个好地方。住在这里的苗家,虽然常常吃的是腌汤菜,但姑娘长得很漂亮:弯弯的眉毛,像晚上的月牙;亮亮的眼睛,像龙井水的水珠;红红的笑脸,像春天的桃花......
清明吃青团的由来
清明食俗是伴随着清明祭祀活动而展开的。是日家家要准备丰盛的食品前往本家祖坟上祭奠,祭祀完毕,所有上坟的人围坐在坟场附近食用各种食品。在江南水乡,尤其是江浙一带,每逢清明时节,老百姓总要做一种青团子,用它上......
竹筒酿酒
喝起独龙族人从竹筒里酿制出的水酒来,那味道比从土坛中酿制出的水酒还美,不仅香甜,而且会使人产生一种周身爽快的感觉。为什么独龙族人喜欢用竹筒酿酒呢?据说,很古以前,独龙江发了一次大水,把整个沿江地区的房屋、......
吃寿面
一碗热气腾腾的寿面,金灿灿,黄腾腾,吃在朋友的肚子里,喜在寿星的眉梢上。在我国,凡遇到生日,不论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也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更遑论是富贵还是贫贱,请亲戚朋友或者同事邻居,吃上一碗寿面,已是最......
七星披肩的来历
“七星披肩”,是纳西族妇女喜爱的一种服饰。每逢佳节盛会,纳西族姑娘们都披着“七星披肩”,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这精致美丽的“七星披肩”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 ......
新郎的衣服
朝鲜族姑娘出嫁的时候,总要自己亲手缝制许多嫁妆,有绣着松竹明月的遮衣单,有缝着“福”、“寿”的圆枕头,还有给公婆和小叔、小姑送的礼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给新郎做的一身颜色鲜艳、缝工精巧的衣服。 ......
蜡染
蜡染又称蜡防染,古称“蜡缬”。据考证,蜡染起源于我国古代,最迟在秦汉时期,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就已熟练地掌握了蜡可以防染的特点,利用蜂蜡和虫蜡作为防染的原料。在东汉时期,蜡染技术已相当成熟。到了......
汉族的服装
汉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辉煌灿烂。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连两种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
苗家花带的故事
苗家姑娘织的花带,花琅琅的,拴在腰上,好看得很。这种花带送给情人做信物,后生当宝贝;送给知心朋友作纪念,朋友心欢喜;送给尊贵的客人表心意,客人笑颜开……不过,在最初的时候,姑娘们织出的花带,怎么都不会拿去......
姑娘梳小辫的由来
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国家周围全是茫茫的大沙漠。人烟稀少,一年四季黄风四起,沙尘漫天,只有到了夏天才能看到几天晴日。居住在这儿的人们,主要是以打猎为生。粮食全靠家畜和猎物的皮毛到外地换回。 ......
白头巾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西双版纳还是一片可怕的森林。那时,傣族居住在遥远的东北方的大平原上,在一次和异族的残酷战争中,整个民族几乎被杀害光了,只有七位公主逃了出来,钻入茂密深邃的森林。 &n......
三尾螺银簪的故事
景洪回兴、回桑地方,山青水秀,幢幢竹楼掩映在森林竹篁中,片片茶园吐翠飘香。这里原本住着布朗族人,种植早稻、棉花。有个高戛滚年过半百,老两口只有一个姑娘,名叫亿英。这姑娘生性活泼,十七岁,像拔节的嫩竹,袅袅......
百褶裙
古老的年代,苗家妇女不兴穿裙子,穿的是粗布缝缀的裤子,裤脚很大,差不多一只裤脚装得下斗把米。那么,后来又怎么兴穿裙子了呢?裙子为什么会像伞呢?老人们说了个故事——古时候,有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森林,终年被绿......
发髻的来历
从前,在仫佬人住的地方,有个大山林,山林里住着一个大婆猕,它留着一条同仫佬族姑娘一样长的辫子。可是笨婆猕不会自己梳头,头发总是乱蓬蓬的,生了很多很多虱子。它每天都到山道口上等着,碰上寨子里进山做活路的姑娘......
筒裙的故事
一天有一个阿昌族男子,在路边挖菜园子。他挥动结实的双臂,挖得汗流浃背。一锅烟的工夫,一块园子挖了大半。这时,有一个做官的人,骑着马,带着卫兵从路上走过。他瞟了一眼,看见这个挖土的人。骑马的人认为,阿昌人嘛......
安灶风俗
民以食为天,灶是烹饪食物的专门场所,如《释名》所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生冷的食料要变成香浓的食品,离不开灶火的煎煮熏烤。我国很早就发明了炊事灶具,古史中“黄帝作釜甑”的传说在考古上也得到证实,乡村沿......
绣脸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户贫苦人家,生下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名叫乌娜。乌娜不满九个月的时候父亲便死去了,因此,母女俩相依为命,过着孤苦的生活。小乌娜很聪明,六岁就会绣花,八岁就会帮助母亲下田种地。乌娜唱的歌......
三脚架
在湘西一带的苗家,每栋木屋里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大火塘。火塘中间安放着一具生铁铸成的三脚架。这三脚架苗话叫做“果刚”。上面是一个圆形的铁圈,下面是三根微微外敞的铁脚。平时烧水、煮饭,鼎锅就放在这三脚架上。火塘......
满族妇女穿高底木鞋的由来
在早先,满族妇女讲究穿木底鞋,绣鞋底部当央镶块厚木底,形状像“马蹄”。所以,也叫“马蹄底”,也有叫“龙鱼底”或“四闪底”的。听老辈人讲,最早穿高底木鞋的,是一位名叫多罗甘珠的王。  ......
请燕子进家
天上飞的雀鸟,千种百样,苗家最喜欢的还是燕子。无论哪家立起新房,都要在堂屋中间的楼枕下,钉上一块小木板,请燕子衔泥来做窝,和人同屋住。老人们还特别招呼孩子,不要打燕子,也不要戳燕子窝。 &n......
畲族歌俗的来历
畲族人民非常喜爱唱山歌,不管是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或在枫叶红遍的秋季,在畲乡到处可以听到悠扬悦耳的歌声。特别是农历春节、二月二、三月三或畲族村寨有远方来客,男婚女嫁之夜都有通宵不眠的歌场。因此,随便到哪一个......
新疆地毯的传说
新疆地毯,以和田一带出产的最名贵,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古代起,人们就剪下羊毛,经过弹松,纺织成毛线,织成平纹、斜纹的毛织品,当时叫褐和缂毛。以后,又发展为用彩色毛线织成各式各样的地毯、挂毯,既可作生活......
洗寨
听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舟溪有个名叫阿曼的姑娘,才十三四岁就帮人家放牛。她很爱护她放的黄牛,黄牛也很听她的话。有一天,天气很冷,她还放牛到坡上去吃草。这天,坡上来了几个游方小伙子,他们一边吹木叶呼唤姑娘们......
金凤凰
水族人民往往把那些勤劳、美丽而又忠贞的妇女称作“金凤凰”。这不仅是因为她们的头帕裹缠得别致,就像那凤凰的美丽的头;也不单是因为她们袖口、裤口上那鲜艳的花边,就像凤凰那光艳夺目的羽毛,也不是看到那围腰上的凤......
新娘穿草鞋
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广西毗邻地区,多通汉语。善歌,以侗族大歌著称。恋爱充分自由,但结婚由父母决定。婚俗极其丰富多彩,如“行歌坐月”、“不落夫家”等等,“新娘穿草鞋”是其中的一种......
白马藏人酒歌的传说
老人们说,四川白马人从前的酒歌是一套一套的,从天上唱到地下,从高山唱到大海,从太阳唱到月亮。可是现在的酒歌都是即兴创作的,看到哪里唱到哪里,想到哪里唱到哪里,见了花儿唱个“密米谣”,见了兰花烟唱个“烟袋歌......
黎族人民为何住船形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皇帝。皇帝有一个女儿,叫做青青公主。青青公主长得又聪明又漂亮,朝廷的文武官员个个都称赞,个个都在青青公主的面前献殷勤,个个都想把青青公主娶为妻子。有的人私下给她送金器,有的人在公主面前......
赛龙舟
传说古时候,西双版纳有一个勐巴拉纳西国,这里的国王是一个残忍的暴君。他有七个女儿,其中六个已分别嫁给了邻国的王子。他想把长得最漂亮的七女儿许配给宰相的儿子,以便在将来继承他的王位。可是七女儿坚决不同意,她......
灶王
灶王是火神菩萨,相传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各户主掌饮食的神。在原始宗教时期,先民们在氏族驻地燃起一堆长明火,用以取暖、驱赶野兽和烤烧食物等。火对先民们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便产生了对火的崇拜,并幻化出许多神......
门俗的故事
在关中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憨憨都认得门哩!”这就说明,“门”和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假如以门为题搞次问卷测验,恐怕人人都能答出一两个由门字组成的词语来:门当户对、门高户大、门庭若市、门道户说......
山歌的来历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把全国的青壮年都抓去了,整天修啊修的,不晓得累死了多少人,这事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想:照这样下去,黎民百姓不都要累死吗?便传旨叫牛郎织女下去,搭救黎民百姓。 &......
挖地歌的由来
瑶族人原来住在富饶美丽的千家垌,后来官府派兵打进去,烧杀虏掠,弄得瑶族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剩下十二户人家,飘洋过海来到广西山区。有个叫冯顺来的青年,带着年老的父亲来到无坪山开荒谋生。这是一片古老的森林,......
苗族斗牛的由来
苗族人民喜爱斗牛。每逢大的节日,几乎都要举行斗牛活动。斗牛场上的斗牛,都是膘肥体壮的大水牯,这种水牯平时不耕田地,还得专人精心喂养。斗牛往往以自然村寨为单位,斗赢了是全寨的荣耀,因此喂养水牛的费用要由全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