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代小品文 > 《味水轩日记(之三)》 - 〔明〕李日华

《味水轩日记(之三)》 - 〔明〕李日华

〔明〕李日华

〔万历四十年壬子岁八月三十日〕 项于藩示余沈石田仿梅沙弥阔幅山水,验系临本。题云:“梅沙弥,梅沙弥,水墨真传世有谁?越水吴山开惨澹,墟烟云墅生淋漓。淋漓水无功,惨澹墨胡为?沙弥窃取造化巧,游戏三昧手不知。老夫年老鬓全秃,亦种梅花绕茅屋。五更忽梦见沙弥,急起敲冰写长幅。长幅虽穷意转豪,任渠楮颖日相嘲。沙弥化去不可作,槜里荒烟今寂寞。此图为匏庵先生配云林旧拙笔也,时正德丙寅秋八月三日。”

沈周此幅真者,为余亡友吴伯度购得,悬之堂中,大有气韵,余每见必袖手恣观嗟赏不已。伯度欲撤以赠,余固辞之,曰:“鄙性喜观古人翰墨,子室中所有将悉置目,焉能尽见与耶?”伯度笑而止。庚子春,伯度访余白苎,曰:“君诞日近矣,将以梅沙弥为寿,何如?”余胡卢应之。伯度既去,亦忘之矣。俄伯度病胸疽甚剧,余往视别去,忽一僮持画轴追余,且传主命曰:“此向所欲赠者,幸持去,恐负诺责于九原也。”时已暮色,语又酸甚,因不开视,抵舍展之,则他作极谬者。吴氏故多黠仆,余心知为所易,念伯度善怒,病中不可语,俟其愈日审之。越三日,而伯度绝矣。绝后所蓄书画,纷纷散落,独此不可物色。今对所临,真如活人影像,生气断矣。然念伯度,涕泪犹苏苏也。

——《味水轩日记》

〔注释〕 梅沙弥:即元四家之一的吴镇。 匏庵:即吴宽,明代长洲人,号匏庵。云林:即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 胡卢:喉间的笑声。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后亦泛指墓地。

这是一篇悼念亡友之作,感情极为真挚动人。

怀念一个已故的朋友,可追忆的事情自然很多。然而,作者的高明之处,便在于他能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紧紧地围绕着一幅“梅沙弥”写起。

作者不仅工于书画,擅长鉴别,并且喜欢收藏前人字画。遇有佳者,辄不惜以重金购之。观其日记,时有远路持字画者上门求售。而其亡友吴伯度,恰也是这样的一位文人雅士。因此,二人志趣爱好极为相投,关系十分密切。

吴镇是元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嘉兴人。擅画水墨山水,尤其善用湿墨表现山川林木郁茂的景色,笔力雄劲,墨气沉厚,是“元四家”之一。其生活的年代,距作者当时撰写此文已近三百年,存世真迹自然极难购求。即使是一幅百余年前同朝名家沈周的仿吴镇阔幅山水真迹,也属“得之不易”!因此,当“沈周此幅真者”被亡友吴伯度购得后,便“悬之堂中”观赏。作者时常去看望老友,每当他登门拜访,见到堂上这幅“大有气韵”的佳作,“必袖手恣观嗟赏不已”。伯度见状,“欲撤以赠”,作者却“固辞之”。伯度的“欲撤”,是因见到作者如此喜爱,便欲慷慨相赠;作者的“固辞”,则是深知此画得之不易,不愿夺人所好,遂以戏谑之语作托词。而作者的幽默谢绝,及伯度的“笑而止”,又反映出两人平日关系的无拘无束、举止潇洒。文字经济而传神,人物的声容笑貌跃然纸上,作者啧啧赞叹、赏玩不已的神情和戏谑的口吻,朋友的开怀笑语,莫不毕肖。

庚子年春,即作此文十二年前,伯度又去拜访作者。因深知作者心里实爱此画,却又不愿无由受此厚赠,便打算在作者生日时,以祝寿的名义相赠。征询作者意见,作者“胡卢应之”,事后也就忘了。然而,不久老友即得了重病。当作者探视后还家的途中,老友派家僮持画轴追赠作者。后作者明知画被家僮调换,却“念伯度善怒,病中不可语,俟其愈日审之”。对老友的一片深切情谊沛然流溢在字里行间。

赠“梅沙弥”的情节,一次比一次生动;两人的友情,展现得越来越充分;亡友的性格豪爽、深重然诺的形象,也描绘得越来越鲜明。不难理解,为什么老友“绝后”已经十二年,作者的怀念之情犹如此沉痛。当作者突然看到这样一幅临本时,尽管是没有“生气”如同“活人影像”的赝本,却又勾起了对老友的回忆。老友已无法同游,此画已不可物色,不得与老友再同观此画,得无恸乎?二人初以此画相交游,终以此画相绝别,忆及往事,作者不由悲伤抽泣而不能自已,读者也不能不为作者这种沉痛的感情所打动,久久感到心灵上的一种震颤。

这类文章,本应先写与亡友的当年交往,最后写见到临本,引起对老友的怀念。而作者却逆笔倒挽,先从见到临本写起,引起悬念,然后叙述事情的开端和经过,情致宛然,更扣人心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味水轩日记(之三)》 - 〔明〕李日华”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