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古代诗文名篇 > 诗歌·陆游诗《书愤》

诗歌·陆游诗《书愤》

诗歌·陆游诗《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作者六十二岁,家居山阴。诗篇追述壮岁心情及经历,抒发壮志未酬、鬓发先斑的愤慨之情,体现了强烈的报国愿望及深沉的忧患情思,不同于一般的言志诗。

首联说少年壮志。少年时期,面对中原沦陷的严酷现实,愤恨不平之气有如山涌。《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大怒”注引《江表传》云:“权怒曰:‘……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作者当时之所以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一方面是报国思想使然,另一方面也因为涉世不深,不知道世事多艰。“世事艰”,指恢复中原之事不易实现。二句虽显得十分有气势,但悲观忧郁情思却已隐含其中。

颔联结合国家大事叙说自己青壮年时期的经历。上句结合宋兵在东南抵抗金兵进犯事叙说。“楼船”,有叠层的船,指战船。瓜洲即瓜洲镇,在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长江滨,与镇江斜相对峙。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将刘锜、虞允文等在瓜洲、采石一带拒守,完颜亮为部下所杀,金兵溃退。其时,诗人初任镇江通判。这年闰十一月二十九日,曾与韩元吉等踏雪登焦山,“置酒上方,峰火未息,望风墙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焦山题名》)其时,金兵已渡淮,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淮安)失陷,江防紧张。这是作者青壮年时期颇值得追述的一段经历。下句结合宋兵在西北抵抗金兵进犯事叙说。大散关在今宝鸡市西南。宋金对峙,西以大散关为界。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宋金在大散关曾有一次争夺战。乾道八年(1172),作者四十八岁,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王炎与陆游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在大散关与金兵发生遭遇战。这也是作者青壮年时期很值得追述的一段经历。二句铺张叙说,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画卷。颈联说现状,由壮丽的昨天回到眼前,颇带伤感情绪。上句承接颔联所述往事,谓报国理想无法实现,志愿落空。少年时期,作者曾以六朝名将檀道济自许,决心像塞上长城,捍卫国土,抵御外敌,但这一切都已化为泡影,故着一“空”字。下句自伤迟暮,使“空”字表现得更加突出。二句侧重于对比: 一是塞上长城,是极大、极雄伟事物,另一是镜中衰鬓,是极小、极衰微事物,二者似不可调和,却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种矛盾与统一,进一步导致了人物的悲剧。尾联以《出师表》总结,表明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心志。上句赞颂诸葛亮的业绩。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率大军由汉中北伐曹魏,上《出师表》。这是举世闻名的一件大事。下句感叹,千载以来,没有人可以与诸葛亮相比。伯仲间,意即不相上下,可以相提并论。杜甫《咏怀古迹》之五咏诸葛亮有“伯仲之间见伊吕”句,谓诸葛亮可以比伊、吕。此则反其意而用之,谓无人可与诸葛亮相比。尽管如此,作者还是以诸葛亮为楷模,希望实现自己恢复中原的志愿。

诗篇剖露心迹,叙说情绪,既轰轰烈烈,又深切沉重,表面上看,作者在现实面前不断受挫折,似已灰心丧气,实际上其报国之心至死不变。诗篇充分体现了作者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诗歌·陆游诗《书愤》” 的相关文章

辞赋·九歌《山鬼》7个月前 (10-16)
韦庄词《思帝乡》7个月前 (10-16)
杜甫诗《望岳》7个月前 (10-16)
李商隐诗《无题》7个月前 (10-16)
尚书《无逸》7个月前 (10-16)
辞赋·九歌《湘君》7个月前 (10-16)
李商隐诗《隋宫》7个月前 (10-17)
庄子《养生主节录》7个月前 (10-17)
王绩诗《野望》7个月前 (10-17)
陶渊明诗《移居》7个月前 (10-17)
高适诗《燕歌行》7个月前 (10-17)
杨衒之文《永宁寺》7个月前 (10-17)
聂夷中诗《咏田家》7个月前 (10-17)
嵇康诗《幽愤诗》7个月前 (10-17)
元结文《右溪记》7个月前 (10-17)
词·醉落魄《咏鹰》7个月前 (10-17)
陶渊明诗《杂诗》7个月前 (10-17)
郭璞诗《游仙诗》7个月前 (10-17)
张志和词《渔歌子》7个月前 (10-17)
刘桢诗《赠从弟》7个月前 (10-17)
元稹诗《织妇词》7个月前 (10-17)
刘桢诗《赠徐幹》7个月前 (10-17)
李白诗《长干行》7个月前 (10-17)
白居易诗《长恨歌》7个月前 (10-17)
韩愈文《原道》7个月前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