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故大全 > 古代词语典故 > 火器

火器

        东魏太尉高岳等率步骑十万众攻颖川,杀伤甚众,岳又筑土山以临城,……思政射以火箭,烧其攻具。
        

《北史·王思政传》


        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拒循于石碕。……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燃。
        

《宋书·杜慧度传》


        开宝三年,……兵部令史冯继昇等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
        

《宋史·兵志》


        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
        

《宋史·兵志》


        放火药箭,则加桦皮羽,以火药五两贯镞后,燔而发之。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二


        金太宗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四月,梁王宗弼以舟师与宋韩世忠战于江中败之。……世忠以海舰进泊金山下,分两道出金兵背。……宗弼命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之。烟焰蔽天,宋军大溃。
        

《续文献通考》卷一三一《兵考》


        今静江见在铁火炮大小止有八十五只而已。如火箭则止有九十五只,火枪则止有一百五筒。……以此应敌,岂不寒心。
        

宋·李曾伯《可斋杂稿续稿后》卷五《条具广南备御事宜奏》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七月,宋张世杰等以舟师万艘驻焦山东。每十船为一舫,联以铁锁,以示必死。阿珠登石公山望之,曰:可烧而走也。遂选强健善射者千人,载以巨舰,分两翼夹射。阿珠居中,合势进击。继以火矢,烧其蓬樯,烟焰涨天。
        

《续文献通考》卷一三一《兵考》


        军中火器,古已有之。《周官》有火射枉矢之属,已肇其端。然燧象火牛,赤壁之烧,秭归之火,皆以草木苇荻束而灌脂,非火药制器也。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火炮火枪》


        【评】我国古代文献中所提到的火箭,大约有以下两种:一是在一般的弓箭上缚以燃烧物或爆炸物,依靠弓、弩的力量,射至敌方,以烧敌之车马战具及敌兵;一是无须借助弓弦的弹力而依靠火药爆炸喷射,推进火箭的飞行。前者实际上并不是火箭,而后者的真正的火箭是在火药发明并用于战争之后才出现的,时间较晚,约始于宋金元战争时期。
        忽作一声霹雳,谓之爆仗。……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


        【评】有霹雳声响的爆仗(非指爆竹),应是含有固体火药成分。此是以火药制造爆仗、烟火的早期记载,亦是中国火器的早期史料。
        火箭,用小竹杆长四尺二寸,铁镞长四寸五分,翎后钉铁坠长四分,前绑纸桶起火,放时有穿龙形,架或装竹木桶,取其便也。
        

明《火龙经》卷中


        单飞神火箭,用精铜熔铸,筒长三尺,容矢一枝,用法:药三钱,药发箭飞,势若火蛇,攻打二三百步,人马遇之,穿心透腹,可贯数人。
        

明《火龙经》卷中


        神枪箭,此即平安南之器也。箭下有木送子,并置铅弹等物,其妙处在用力,木重而有力,一发可以三百步。
        

明《火龙经》卷中


        [一窝蜂]木桶内贮神机箭三十二枝,名曰一窝蜂。……可射三百余步。……总线一燃,众矢齐发,势若雷霆之击,莫敢当其锋者。
        

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一二七


        [飞空击贼震天雷炮]其炮径三寸五分,状类球,篾编造。中间用纸捍一筒,长三寸,内装送药。筒上安发药神烟,药线接着送药。外以纸糊十数层,油红色,两旁安辖风翅两扇。如攻城,顺风点信,直飞入城。待送药尽燃,至发药碎爆,烟飞雾障,迷目钻孔。烧贼打阵,亦如前法。风大去之则远,风小去之则近。破阵攻城甚妙。
        

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一二三


        [神火飞鸦]用细竹篾为篓,细芦亦可。身如斤余鸡大,宜长不宜圆,用棉纸封固,内用明火炸药装满,又将棉纸封好,前后装头尾,又将裱纸裁成二翅,钉牢两旁,似鸦飞样。身下用大起火四枝斜钉,每翅下二枝,鸦背上钻眼一个,放进药线四根,长尺许,分开钉连四起火底内,起火药线头上,另装扭总一处。临用先燃起火,飞远百丈余。将坠地,方着鸦身,火光遍野。对敌用之,在陆烧营,在水烧船,战无不胜矣。
        

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一三一


        [飞空砂筒]飞空砂制度不一,用河内流出细砂;如无,将石捣为末,以细绢罗罗去面灰,次用粗罗落砂。每斗用药一升,炒过听用。铳用薄竹片为身,外起火二筒,交口颠倒缚之。……前筒口向后,后筒口向前,为来去之法。前用爆竹一个,长七寸,径七分,置前筒头上,药透于起火筒内。外用夹纸三五层作圈,连起火粘为一处。爆竹外圈装前制过砂,封糊严密。顶上用薄倒须枪。如在陆地不用。放时先点前起火,用大茅竹作溜子,照敌放去,刺彼篷上,彼必齐救。信至爆烈,砂落伤目无救。向后起火发动,退回本营,敌人莫识。
        

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一二九


        【评】此是二级回收火箭的始祖。其中起火即是火箭推进器,两个颠倒起火,便可使火箭一去一回。
        夜敌竹铳,以坚厚竹,小者佳,外用生牛皮条扎紧,晒干,钻火眼引线入用火弹二十四个,筑实火药,用板镶口。若寇入境,乘夜多遣健卒秘至贼营,燃筒炸火光耀,寇必惊乱。
        

明《火龙经》卷中


        古之砲用石,故砲字从石。至火炮盖始于宋绍兴间。虞允文用霹雳炮破金兵,然此非铁炮也。铁炮盖始于金元之间。金人守汴有铁炮,曰“震天雷”。元世祖破襄阳,人谓之“襄阳炮”。
        

清《增补则克录·张维屏序》


        正大九年[公元1232]……大兵(指元兵)……攻城,……以火炮击之,随即延��不可扑救。……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大兵又为牛皮洞,直至城下,掘城为龛,间可容人,则城上不可奈何矣。人有献策者,以铁绳悬“震天雷”者,顺城而下,至掘处火发,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又飞火枪,注药以火发之,辄前烧十余步,人亦不敢近。大兵惟畏此二物云。
        

《金史·赤盏合喜传》


        击贼砭铳,用铁打造,管长三尺,柄长二尺,步战用此,一发三百步远,弹能击贼,其铳又能打贼,其一器而两用,最利者也。
        神威烈火夜叉铳,铳与常铳相同,不必另造,惟用坚木车为法马,马上钉利镞,上蘸虎布裹神火,铁线缚紧镞上,遇人马钉入骨,则拔不出,器虽常制,而利害百倍。
        

明《火龙经》卷中


        飞天毒龙神火枪枪身长一尺五寸,或用铜铸,或用铁打,中空藏铅弹一枚,枪铸分两开,上二寸五分,两旁缚毒火二筒。与贼对,敌远则发铅弹击之,近则发毒火烧之,战则举枪锋刺之。一器而三用,神捷莫大焉。
        神机万胜火龙刀 身长一尺五寸,或铜铸,或铁打造,中空藏铅弹一枚,刀分两刃,长三寸,上蘸毒药,两旁亦缚毒火,用法与毒龙枪同。
        

明《火龙经》卷中


        洪武初,设军器鞍辔二局。永乐时,北京设局亦如之。……又曰:二局成造火器,三年一造。碗口铜铳三千个,手把铜铳三千把,铳箭头九万个,……兵仗局造火车、火伞、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一窝蜂、神机箭、铳箭、襄阳砲。……
        

《续文献通考》卷一三四引《明会典》


        佛狼机解 此器最利,且便速无比。但其体重,不宜行军,此无车营,只可边墙守城用之。今有车营,非有重器难以退敌冲突之势。其造法铜铁不拘,惟以坚厚为主,每铳贵长,七尺更妙,则子药皆不必筑矣。五尺为中,三尺则仅可耳,再短则不堪也。腹洞与子口同,乃出子有力。若子铳口大,母铳口小,必致损伤。子铳口小,母铳腹大,出则无力。子铳后尾须抵闩,前后紧逼无缝,乃不伤闩及他虞。其放法,先以子铳酌大小用药。旧用木马,又用铅子,以轻马推重子,每致铳损,又多迟滞。今用入药不必筑,不用木马,惟须铅子合口之半。旧以平顶送杆,将子打平,出则不利。今制铁凹心送一根,送子入口内陷八分,子体仍圆而出必利,可打一里有余,人马洞过。
        

明·戚继光《练兵杂记》卷五


        鸟铳解 此器中国原无,传自倭夷始得之。此与各色火器不同,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也。尤可中金钱眼,不独穿杨而已。夫透重铠之利在腹长。造时腹无孔,用钻钻虚,欲光直无碍,出口直,其射能命中在于火药之发,不能夺手,其不夺手者缘以一手拿在腹前其手所以拿在腹前者,以有木为托,即有腹炸不能伤手,方敢加手于木,……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后手执定,一目照直以指勾轨,则火自然入药而铳发矣,目照之法铳上后有一星目上有一星以目对后星,以后星对前星,以前星对所击之物,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火药用水春,如造墨法,春多为上,药如粒不尘,可以掌上燃之,皮不热,言其急也,精者可于单纸上燃去,而纸不燃。
        

明·戚继光《练兵杂纪》卷五


        保生牌,上列铅子小铳一十五个,一人左手执牌,右手执刀,内运某机,则铳齐发,发无不中,较之鸟铳嘴只伤一人者有间矣。此为冲锋第一神器也。
        百步火龙,内藏神器二十四件,诸般毒药飞沙发泄而凝聚不散,入目则目盲,入喉则喉哑,劫营破寨,势若燎毛,陆战水攻截杀用之无不取胜,此为破敌第一神器也。
        千子铳,即大将军也。以毒药法制生铁千斤藏于铳内,铳发则片如雨,虽万众莫能当也。一中其贼,顷失其命而不自知其终矣。宿火用铁片,炭基。
        水底雷,以大将军为之,埋伏于各港口,遇贼船相近,则动其机,铳发于水底,使贼莫测,舟楫破而贼无所逃矣。用大木作箱,油灰粘缝,内宿火上用绳绊下用三铁猫坠之。
        ……
        飞悬神铳,固守城池者也。埋伏于城下,每离十个垛口,只用一人守之。遇贼攻城,上动其机则铳发于城下,此为形而示之,以无形伏而疑之,以无伏兵不劳而城可守者也。
        迷眼火沙,以诸般毒药为之,置于长枪之首,占其上风,贼中火器气,则目即盲。
        

明·唐顺之《武编·前集》卷五《火器》


        混江龙乃大炮中一药炮名,炮内安火药,火药上安小铁弹子,上安混江龙,混江龙上安大铅子,此四物俱在炮筒中,炮筒底开二药孔,如铜炮,则以熟铜为卷筒如铁炮,则以熟铁为卷筒装药,线药插入炮筒内,筒首开横孔,孔中为机关,不用则锁定,雨不能湿。铸炮以铜为最,生铁次之。铜者可久,铁者不可久,其说如此。炮筒长六尺,厚三寸,口阔八寸,底狭十分之一,若生铁铸其筒,加厚一寸,计厚四寸。
        

明·唐顺之《武经·前集》卷六


        七星铳,净铁打造七铳,居中一大铳,围旋六铳,如快枪样,长一尺三寸,各铳底总合一处,外以厚铁包裹,铁箍三道,底钻一线眼,上安木柄,长五尺,下轮径一尺五寸,中轴锭铁橛,将木柄安上,杵入火药,多装铅子,随高随低,点火对打。
        

明《火龙经》卷中


        [车轮炮]每轮辐条十八根,长一尺四寸。每条左右傍铳二杆。……铳内装火药铅子。一骡驮架二轮。架中绽铁转柱。以皮条护铳口以固药子。连木架约重二百余斤。三军附之。如临敌,将架置地,先取一轮安架柱上,随其高低转打。二军可执七十二人之器也。
        

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一二三


        西洋炮,熟铜铸就,圆形若铜鼓。引放时,半里之内,人马受惊死(平地��引炮有关捩,前行遇坎方止。点引之人,反走坠入深坑内,炮声在高头,放者方不丧命)。红夷炮铸铁为之,身长丈许,用以守城。中藏铁弹并火药数斗,飞激二里,膺其锋者为齑粉。凡炮��引内灼时,先往后坐千钧力,其位须墙抵住,墙崩者其常。大将军、二将军(即红夷之次,在中国为巨物),佛朗机(水战舟头用)。三眼铳、百子连珠炮。……鸟铳:凡鸟铳长约三尺,铁管载药,嵌盛木棍之中,以便手握。凡锤鸟铳,先以铁捶一条大如箸者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无阻滞。其本近身处,管亦大于末,所以容受火药。每铳约载配消一钱二分,铅铁弹子二钱。发药不用信引(岭南制度,有用引者),孔口通内处露消分厘,捶熟苎麻点火。左手握铳对敌,右手发铁机逼苎火于消上,则一发而去。鸟雀遇于三十步内者,羽肉皆粉碎,五十步外方有完形,若百步则铳力竭矣。鸟枪行远过二百步,制方仿佛鸟铳,而身长药多,亦皆倍此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五


        凡铸炮,西羊[洋]、红夷、佛郎机等用熟铜造,信炮、短提铳等用生熟铜兼半造,襄阳、盏口、大将军、二将军等用铁造。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八


        古所谓砲,皆以机发石。元初得西域炮,攻金蔡州城,始用火。然造法不传,后亦罕用。至明成祖平交阯,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制用生、熟赤铜相间,其用铁者,建铁柔为最,西铁次之。大小不等,大者发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大利于守,小利于战,随宜而用,为行军要器。永乐十年诏自开平至怀来、宣府、万全、兴和诸山顶,皆置五炮架。二十年从张辅请,增置于山西大同、天城、阳和、朔州等卫以御敌。然利器不可示人,朝廷亦慎惜之。
        宜德五年敕宣府总兵官谭广:“神铳,国家所重,在边墩堡,量给以壮军威,勿轻给。”正统六年,边将黄真、杨洪立神铳局于宣府独石。帝以火器外造,恐传习漏泄,敕止之。
        正统末,边备日亟,御史杨善请铸两头铜铳。景泰元年,巡关侍郎江潮言:“真定藏都督平安火伞,上用铁枪头,环以响铃,置火药筒三,发之,可溃敌马。应州民师翱制铳,有机,顷刻三发,及三百步外。”俱试验之。天顺八年,延绥参将房能言麓川破贼,用九龙筒,一线然,则九箭齐发,请颁式各边。
        至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鋐言,造佛郎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佛郎机者,国名也。正德末,其国舶至广东。白沙巡检何儒得其制,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最利水战。驾以蜈蚣船,所击辄糜碎。二十五年,总督军务翁万达奏所造火器。兵部试之,言:“三出连珠、百出先锋、铁捧雷飞,俱便用。母子火兽、布地雷炮,止可夜劫营。”御史张铎亦进十眼铜炮,大弹发及七百步,小弹百步;四眼铁枪,弹四百步。诏工部造。
        万历中,通判华光大奏其父所制神异火器,命下兵部。其后,大西洋船至,复得巨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天启中,锡以大将军号,遣官祀之。
        崇祯时,大学士徐光启请令西洋人制造,发各镇。然将帅多不得人,城守不固,有委而去之者。及流寇犯阙,三大营兵不战而溃,枪炮皆为贼有,反用以攻城。城上亦发炮击贼。时中官已多异志,皆空器贮药,取声震而已。
        

《明史·兵志》


        明置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号将军者,自大至五。又有夺门将军大小二样、神机炮、襄阳炮、盏口炮、碗口炮、旋风炮、流星炮、虎尾炮、石榴炮、龙虎炮、毒火飞炮、连珠佛郎机炮、信炮、神炮、炮里炮、十眼铜炮、三出连珠炮、百出先锋炮、铁捧雷飞炮、火兽布地雷炮、碗口铜铁铳、手把铜铁铳、神铳、斩马铳、一窝神机箭铳、大中小佛郎机铜铳、佛郎机铁铳、木厢铜铳、筋缴桦皮铁铳、无敌手铳、鸟嘴铳、七眼铜铳、千里铳、四眼铁枪,各号双头铁枪、夹把铁手枪、快枪以及火车、火伞、九龙筒之属,凡数十种。正德、嘉靖间造最多。
        

《明史·兵志》


        火器 大者曰炮。其制或铁、或铜、或铁心铜体,或铜质木镶,或铁质金饰。重自五百六十斤至七千斤,轻自三百九十斤至二十七斤,长自一尺七寸七分至一丈二尺。其击远或宜铁弹,或宜铅子,均助以火药,引以烘药。铁弹自四十八两至四百八十两,铅子自二两至二十两,火药自一两三钱至八十两,烘药自三、四钱至二两。皆按炮尺高下度数以定所及之远近。铸炮时或命官监督,或由部委官,无常制。小者曰鸟枪,曰火砖,曰火球,曰火箭,曰弩箭,曰喷筒,曰铳,皆随时成造。
        

《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四《兵》十六


        [康熙]十五年[1676]造炮五十二位,钦定名为神威无敌大将军(即冲天炮)。内重二千二百七十四斤铜炮八位,各长七尺七寸,口径一尺,膛口三寸七分,底径一尺二寸;铁弹重八斤,用火药四斤。重一千六百十三斤铁炮二十四位,各长七尺六寸,口径八寸五分,膛子三寸三分,底径一尺一寸;铁弹重六斤,用火药三斤。木镶大炮二十位,各重八百十七斤。炮车均全。
        

《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四《兵》十六


        [康熙]二十六年[1687]造炮五位,钦定名为威远大将军。各长二尺一寸,重二百八十五斤至三百三十斤;生铁弹重二、三十斤,大如瓜,中虚,仰穴,两耳,铁环。……
        [康熙]二十八年[1689]造大炮六十一位,钦定名为武城永固大将军。重自三千六、七百斤至六、七千斤,长自九尺七寸五分至一丈二尺,膛口自三寸八分至四寸九分,用铁弹自十斤至二十斤,火药自五斤至十斤,铁轴炮车均全。
        [雍正]五年[1727]造威远将军铁炮十位,各长一尺七寸七分,重四十五斤,铅子重二十八两,用火药十四两。又镀金子母铁炮十七位,重四十八斤者六位,各长五尺二寸,铅子重四两,用火药二两。……
        

《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四《兵》十六


        【评】火炮火枪等火器的制造到清代已有相当大的规模,此是清中期以前的部分制造史料。
        火炮实起于南宋金元之间。《宋史》:虞允文采石之战,发霹雳炮,以纸为之,实以石灰、硫磺,投水中而火,自水跳出,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遂败之。又魏胜创炮车,施火石可二百步,其火药用硝石、硫磺、柳炭为之,此近代用火具之始。《续通鉴》:金人守汴,于城上悬风板之外,以牛皮为障,蒙古以火炮击之,随即延��。城中亦有火炮,名震天雷者,用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以上,铁甲皆透。蒙古为牛皮洞屋,直至城下掘城,城中以铁绳悬震天雷而下,至掘处火发,人与牛皮皆迸碎。又有飞火枪,注药以火发之,辄前烧十馀步,蒙古惟畏此二种。又《金史》及《续通考》:金哀宗时,蒲察官奴以火枪破敌,以纸十六重为筒,实以柳炭、铁屑、磁末、硫磺、砒硝,以绳系枪端,以铁罐藏火,临阵烧之,火出枪前丈馀,元兵不能支,遂溃。其后阿里海牙攻樊城,时元世祖得回回亦思马因所献新炮法(《元史》:世祖徵炮匠,西域阿老瓦丁与其徒亦思马因至,造大炮竖午门前,试之彻数十里),命送军前,乃进攻樊,樊破,移以向襄阳,一炮中谯楼,声如雷震,世所谓襄阳炮也。盖火炮之制,至是而益精,且来自西域,故世传为西洋炮。至如宋开宝中,张和仲所记岳义方火箭及曾公亮编《武经》有虎蹲旋风之炮、蒺藜霹雳之球,则固未如后世大火炮之用耳。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火炮火枪》


        明初有火车、火伞、大二三将军等炮,及碗口铜铳、手把铜铳、佛郎机等品。建文东昌之战,燕军为火器所乘,死者万余。征南时,张辅以神铳击破交趾象阵。也先围京城,于忠肃欲放大铜铳,掘土坑藏身,亲燃火于药线以击敌,是皆火器之试于用者。而鸟枪则起于嘉靖中。郎瑛《七修类稿》云:嘉靖间,倭入内地,有被擒者,并得其铳,遂令所擒之倭教演,中国遂传其法,今且遍天下云。按《续通考》所记,前明军器但有弓弩、灰甲、枪刀、铜铳之类,而铅弹则嘉靖四十三年始用。唐顺之《疏》云:国初止有神机火枪一种,而佛郎机、子母炮、鸟嘴铳皆后出。鸟嘴铳最猛利,以铜铁为管,木橐承之,中贮铅弹,其点放之法,两手握管,手不动而药线燃,其管背施二臬,以目对臬,以臬对所欲击之人,无不着者(此即今之鸟枪)。火技至此而极,是倭人用以肆其巧于中国,而中国习之者也,云云。据此,则鸟枪起于嘉靖中,传自倭人明矣。然《续通考》:参将戚继光云:昔署卫印时,于卫库见鸟嘴铳,乃倭变未作时所故有者,则又非起于嘉靖。按邱文庄云:神机火枪以永乐中平南交,交人所制者为尤巧,命内官如其法监造。王鏊《震泽纪闻》亦云:文皇北征时,初得安南神枪,虏一人直前,二人继之,皆中枪而毙。又明制,凡火器系内府兵仗局掌管,在外不许成造,然则前明征交后已有鸟枪。但明制禁外间习用最严,故承平日久,皆不知用之,直至嘉靖中倭入中国,又得其传耳。按:《明史》兵志火箭条内,永乐征交趾,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习之。大者用车,次及小者用架、用桩、用托。所谓用车者,即今之大炮也;用架、用桩者,盖即今之鸟机炮也;其用托者,盖即今之鸟枪也。是鸟枪之制,永乐中已有之,然不传于外。永乐二十年,虽从张辅请,置炮于大同等关,以御敌。然利器不示人,朝廷每慎惜之。宣德中,又敕宣府总兵谭广,谓神铳国家所重,以壮军威,勿轻给。正统六年,边将黄真立神铳局于宣府,帝犹以火器外造,恐传习漏泄,特敕止之。是正统以前,鸟枪未尝传习于外,直至嘉靖以后,始用之于营伍耳。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火炮火枪》


        【评】火炮发明于中国,蒙古军西征时,已传至阿拉伯和欧洲。经过他们的改进和再创造,产生了比中国原有火炮威力更猛的火炮,又返传到中国来,所谓“西洋炮”、“佛郎机”等等,均属此类。小型火器如鸟铳也是如此。倭铳为日本仿制欧洲或阿拉伯鸟铳而成。西方火器的传入,对中国火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地雷:埋伏土中,竹管通引,冲土起击,其身从其炸裂。所谓横击,用黄多者(引线用矾油,炮口覆以盆)。混江龙:漆固皮囊裹炮沉于水底,岸上带索引机。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一动,其中自发。敌舟行过,遇之则败。然此终痴物也。……万人敌:凡外郡小邑,乘城却敌,有炮力不具者,即有空悬火炮而痴重难使者,则万人敌近制随宜可用,不必拘执一方也。盖消黄火力所射,千军万马,立时糜烂。其法用宿干空中泥团,上留小眼,筑实消黄火药,参入毒火神火,由人变通增损。贯药安信而后,外以木架匡围,或有即用木桶而塑泥实其内郭者,其义亦同。若泥团必用木匡,所以妨[防]掷投先碎也。敌攻城时,燃灼引信,抛掷城下。火力出腾,八面旋转。旋向内时,则城墙抵住,不伤我兵;旋向外时,则敌人马皆无幸。此为守城第一器。而能通火药之性、火器之方者,聪明由人,作者不上十年,守土者留心可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五


        烟球 球内用火药三斤,外傅黄蒿一裹,约重一斤,上加火球,捣法涂傅之令厚,用时以锥烙透。
        毒药烟球 球重五斤,用硫黄一十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草乌头五两,芭头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捣合为球,贯之以麻绳一条,长一丈二尺,重半斤,为弦子,更以故纸一十二两半,麻皮十两,沥青二两半,黄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炭末半斤,捣合涂傅于外,若其气熏人,则口鼻血出,二物并以砲放之,害攻城者。凡燔积聚及应可燔之物并用火箭射之或弓或弩或床子弩度远近放之。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一


        弓射石榴箭,将后火药用棉纸二三层,中树箭杆,用药傍根包成柘榴样,外加麻布缚紧,以松脂熬化封固,燃药线发火,方可开弓放去。
        

明《火龙经》卷中


        绍兴辛巳[1161年],逆亮[完颜亮]至江北掠民船,指挥其众欲济。我舟[宋军]伏于七宝山后,……舟中忽发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而实之以石灰、硫磺。炮自空而下,落水中。硫磺得水而火作,自水跳出,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吾舟驰之压贼舟,人马皆溺,遂大败之云。
        

宋·杨万里《海鳅赋后序》(《诚斋集》卷四四)


        【评】此为火器史的早期文献,所记的是宋金采石之战的部分场面,霹雳炮系宋将虞允文所发。此炮究为何炮,学界尚有争论,一说为火炮,一说为火箭,一说为炸弹。或许后说为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炮祸

下一篇:石砲

“火器” 的相关文章

否泰2年前 (2022-09-22)
合同异、离坚白2年前 (2022-09-22)
知行合一2年前 (2022-09-22)
知易行难2年前 (2022-09-22)
五行相生2年前 (2022-09-22)
无极太极2年前 (2022-09-22)
2年前 (2022-09-22)
2年前 (2022-09-22)
有为2年前 (2022-09-22)
制天而用2年前 (2022-09-22)
天道、地道、人道2年前 (2022-09-22)
2年前 (2022-09-22)
独尊儒术2年前 (2022-09-22)
汉之诸子2年前 (2022-09-22)
出于王官之说2年前 (2022-09-22)
天时地利人和2年前 (2022-09-22)
性善2年前 (2022-09-22)
修齐治平2年前 (2022-09-22)
诗教2年前 (2022-09-22)
施政考绩2年前 (2022-09-22)
隋唐义疏之学2年前 (2022-09-22)
南北朝之经学2年前 (2022-09-22)
魏晋郑王之学2年前 (2022-09-22)
《诗经》2年前 (2022-09-22)
十四经2年前 (2022-09-22)
十二经2年前 (2022-09-22)
十经2年前 (2022-09-22)
七经2年前 (2022-09-22)
六经2年前 (2022-09-22)
今文学派之说2年前 (2022-09-22)
石砲2年前 (2022-09-22)
弓箭2年前 (2022-09-22)
刀剑2年前 (2022-09-22)
测量2年前 (2022-09-22)
起源2年前 (2022-09-22)
记里鼓车2年前 (2022-09-22)
取水2年前 (2022-09-22)
吸水器具2年前 (2022-09-22)
常平架2年前 (2022-09-22)
风力利用2年前 (2022-09-22)
弹簧2年前 (2022-09-22)
螺旋2年前 (2022-09-22)
起重2年前 (2022-09-22)
引重2年前 (2022-09-22)
转重2年前 (2022-09-22)
转碓2年前 (2022-09-22)
转磨2年前 (2022-09-22)
杠杆2年前 (2022-09-22)
总论2年前 (2022-09-22)
汉长安城2年前 (2022-09-22)
永宁寺2年前 (2022-09-22)
周代辟雍2年前 (2022-09-22)
布政之室2年前 (2022-09-22)
汉未央宫2年前 (2022-09-22)
汉昭阳殿2年前 (2022-09-22)
彩画作制度2年前 (2022-09-22)
文字2年前 (2022-09-22)
吉竿2年前 (2022-09-22)
倒镜2年前 (2022-09-22)
瓦将军2年前 (2022-09-22)
栏杆等2年前 (2022-09-22)
枪篱2年前 (2022-09-22)
剔地洼叶华2年前 (2022-09-22)
雕混制度2年前 (2022-09-22)
2年前 (2022-09-22)
定平2年前 (2022-09-22)
正七架三间格2年前 (2022-09-22)
总则2年前 (2022-09-22)
钟楼制度2年前 (2022-09-22)
象台制度2年前 (2022-09-22)
家庙制度2年前 (2022-09-22)
鎏金2年前 (2022-09-22)
2年前 (2022-09-22)
宣德炉2年前 (2022-09-22)
金属型2年前 (2022-09-22)
赵州桥2年前 (2022-09-22)
技术传播2年前 (2022-09-22)
2年前 (2022-09-22)
2年前 (2022-09-22)
温度2年前 (2022-09-22)
材料2年前 (2022-09-22)
泥范2年前 (2022-09-22)
陶铸2年前 (2022-09-22)
燃料2年前 (2022-09-22)
铜合金分类2年前 (2022-09-22)
朱砂银2年前 (2022-09-22)
锡分银铜2年前 (2022-09-22)
镍白铜2年前 (2022-09-22)
砷白铜2年前 (2022-09-22)
黄铜2年前 (2022-09-22)
鍮石2年前 (2022-09-22)
淋铜法2年前 (2022-09-22)
漫铜法2年前 (2022-09-22)
六齐2年前 (2022-09-22)
青铜2年前 (2022-09-22)
铁厂2年前 (2022-09-22)
分类2年前 (2022-09-22)
概论2年前 (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