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赵希桐《涌月僧楼》

赵希桐《涌月僧楼》

赵希桐

百尺栏干古栎林,乱山如浪翠痕深。

冰轮飞上光犹湿,照破西来一片心。

涌月僧楼,不详何在。湖北汉阳县北,凤栖山上有宋黄清老所建“涌月亭”,诗或指此。

起笔一句为实写,楼阁雕栏在百尺高台之上,或是楼梯扶栏曲折而达百尺之高,将涌月楼写得拔地而起、凌空欲飞,这是下文远眺、俯视、仰观的立足点。“古栎林”,楼被年深月久的柞枥林环抱,“古”字可引动读者心目中老树虬枝、藤绕苔铺的图示组合;同时,老林蔽日,滞雨含云,为下文“湿”字留地步。

第二句,纵目远眺群山。“乱”字写出群山层嶂叠巘、峻极巍峨。“乱山如浪”,一个明喻,将读者的联想从眼前物象,强制地引向另一端事物:绵延层叠、峭立坚挺的山峰,忽然幻化作起伏涨落、波动不息的海浪。纵目久望,物象线条会呈模糊的跃动感。山、浪,比喻雨造之间,本来有着质地、形态、动静的极大不同,但又都有连续不断、起伏不一的形体上,及浩大、远阔的气势上的相同,一经明喻的强合,山便兼具浪的特点,遂分外生动。乱山如浪,远景,虚景,极阔大。接下去,痕,迹之深处;“翠痕深”,谓林木茂密处青黑幽深,三字实写近前,是近景,实景,极工细。一句中,远近、大小、虚实谐合,意象富厚,显出诗人视觉的移动。

全诗最为警动之处是第三句。冰轮,“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苏轼《宿九仙山》),诗家常用为明月的代称。涌,出现,满溢。诗并不描写月从山梁缺处升起,银辉涌溢山谷、泻满楼台的情状,而是着重写诗人对月光的感觉,见出诗人察物敏细与表达传神。山中望月,岭障林遮,一旦月从缺处露脸,便好似跃出一般,着一“飞”字,传出了月上于忽然之间的特殊感受,也侧面写出诗人远眺时意远神驰,忽被月光唤回的惊悟之态。“光犹湿”三字甚精妙。光线作用于视觉,一般只描述为明、暗、柔和、刺目等。湿,一般用于描述固态物质,它有时为视觉感受到,不少情况下是为肤觉感知。现在诗人用不常作用于光线视觉的湿度,来形容举目所见的月光,是由肤觉沟通视觉,是由此视觉联系彼视觉的写法,显得新鲜而又切实,陌生而又多义。“犹”字应“飞”字,似乎是说:月儿刚从林间升起,还带着从草木苔衣袭染来的潮湿,一个虚字生出句外揣度,凭添一层想象。

末句承接“光”字,说月亮照彻诗中人西来领略山光月色的心怀,人与月的情感得到交流,全诗在触物而感、应感生情的淋漓兴会中结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赵希桐《涌月僧楼》”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曹邺《老圃堂》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魏王堤》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北齐二首》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华州西》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建昌江》7个月前 (10-06)
李白《苏台览古》7个月前 (10-06)
杜甫《八阵图》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花卿》7个月前 (10-06)
高适《别董大》7个月前 (10-06)
薛道衡《人日思归》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姜夔《绿萼梅》7个月前 (10-06)
高鹗《古剑》7个月前 (10-06)
祖咏《终南望余雪》7个月前 (10-06)
荆叔《题慈恩塔》7个月前 (10-06)
王安石《夜直》7个月前 (10-06)
张文姬《沙上鹭》7个月前 (10-06)
韦庄《梦入关》7个月前 (10-06)
张籍《秋思》7个月前 (10-06)
韩氏《题红叶》7个月前 (10-06)
来鹄《云》7个月前 (10-06)
裴潾《白牡丹》7个月前 (10-06)
施肩吾《幼女词》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吴嘉纪《绝句》7个月前 (10-07)
王士禛《江上》7个月前 (10-07)
李白《越中览古》7个月前 (10-07)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吴伟业《伍员》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怀家三首》7个月前 (10-07)
于谦《石灰吟》7个月前 (10-07)
汤显祖《冯头滩》7个月前 (10-07)
汪藻《即事》7个月前 (10-07)
司马扎《宫怨》7个月前 (10-07)
张文姬《溪口云》7个月前 (10-07)
郑谷《席上贻歌者》7个月前 (10-07)
杜牧《兰溪》7个月前 (10-07)
张籍《泾州塞》7个月前 (10-07)
许浑《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薛涛《筹边楼》7个月前 (10-07)
杨敬之《赠项斯》7个月前 (10-07)
李益《从军北征》7个月前 (10-07)
李益《塞下曲》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