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阮元《雨后泛舟登汇波楼(二首)》

阮元《雨后泛舟登汇波楼(二首)》

阮元

急雨才过水上楼,门前齐解木兰舟。

垂杨小屋菰蒲岸,不听凉蝉已觉秋。

湖里荷花百顷田,湿香如雾绿如天。

会须尽剪青芦叶,顿放花光到客船。

汇波楼在山东历城县大明湖畔。这两首诗以汇波楼为活动中心写大明湖夏末秋初的雨后风光,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和强烈的感染力。

第一首,写雨后泛舟。首句入题,一开始就说“急雨才过”,给画面抹上了清新、明净的色彩,以下的描写都在这个特定的色调中展开。首先出现在画面上的是一座宛如水上楼阁的汇波楼。从活动的地点看,楼阁门前是泛舟的起点,楼上是远眺赏荷的立足点。从结构上看,汇波楼在两首诗中一首明写,一首暗写,是连接两首诗的枢纽。第二句,描述汇波楼门前的景象,交代泛舟的出发点。诗句用一个“齐”字说明游客之多,门前若市,用一个“解”字不仅使我们联想到游客们避雨的神态,而且还仿佛看见了他们急雨之后纷纷解索出发的喜悦。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简直可以呼之欲出了。第三句,写泛舟所见。诗人写岸上秋色只选了三种景物:垂杨、小屋、菰蒲岸。垂杨袅袅,菰蒲葱绿,足以显示秋的韵味,小屋在二者之间,自然要受到秋色浸染。全句写景只用了三个名词性的词语,但使人如临其境,尽睹了初秋的风采。末句写泛舟所闻、所感。当岸上传来凉蝉的鸣叫时,诗人却说“不听凉蝉已觉秋”,以否定听蝉的方式进一步强调秋色的魅力。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

第二首,写登楼眺望。这首诗写登楼眺望荷湖秋色的所见、所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荷花有独到之处,他没有写荷花的姿态、颜色,而是用“湿香如雾”描写它在雨后散发出来的馨香,表现出来的神韵。不仅让人闻到它的芳香,感到它的湿润,而且能看到它雾一般轻柔飘渺的身影。写荷叶,诗人除用古乐府中“莲叶何田田”的“田”字表现荷叶相连的样子之外,还用了“百顷”、“绿如天”进行夸张比喻,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意异曲同工。末两句,即景生情。诗人登高望远,当水边芦苇挡住视线,影响到赏荷时,诗人忽发奇想“应当把‘青芦叶’统统剪去”,表现了诗人对荷花的热烈感情。诗人想象,在剪尽青芦叶以后,荷花必然将变得分外光华灿烂,美艳动人。

这两首诗情景交融,语言通俗流畅、构思精巧、风格自然,确有“着手成春”的功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阮元《雨后泛舟登汇波楼(二首)》”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罗隐《炀帝陵》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代赠二首》7个月前 (10-06)
于武陵《高楼》7个月前 (10-06)
李华《春行寄兴》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薛道衡《人日思归》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吴伟业《采石矶》7个月前 (10-06)
赵翼《论诗》7个月前 (10-06)
杨万里《初入淮河》7个月前 (10-06)
秦观《邗沟》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陆游《示儿》7个月前 (10-06)
祖咏《终南望余雪》7个月前 (10-06)
苏轼《虔州八境图》7个月前 (10-06)
吴隐之《酌贪泉诗》7个月前 (10-06)
狄归昌《题马嵬驿》7个月前 (10-06)
张籍《赠王建》7个月前 (10-06)
张籍《秋思》7个月前 (10-06)
施肩吾《幼女词》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王勃《蜀中九日》7个月前 (10-06)
王士禛《江上》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别老母》7个月前 (10-07)
吴伟业《伍员》7个月前 (10-07)
周紫芝《题湖上壁》7个月前 (10-07)
陆龟蒙《雁》7个月前 (10-07)
司马扎《宫怨》7个月前 (10-07)
高蟾《金陵晚望》7个月前 (10-07)
唐彦谦《小院》7个月前 (10-07)
张仲素《春闺思》7个月前 (10-07)
杨敬之《赠项斯》7个月前 (10-07)
李端《拜新月》7个月前 (10-07)
李益《塞下曲》7个月前 (10-07)
岑参《春梦》7个月前 (10-07)
皇甫冉《送王司直》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厉鹗《春寒》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吕本中《木芙蓉》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