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籍名著 > 高僧传

高僧传

        《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大明高僧传》是四部主要的综合性佛教史著作。
        《高僧传》,或作《梁高僧传》,14卷,梁释慧皎撰成于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左右。所有汉文大藏经均收入,另有金陵刻经处等所刊刻单行本。中华书局将出版点校本。
        慧皎(497—554),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出家后,学通内外,博训经律。住嘉祥寺,春夏传法,秋冬著述。因对宝唱所撰 《名僧传》不满,遂在参考前人众多僧传、史籍、杂记等基础上,撰成 《高僧传》。在撰写本书时,他曾请王曼颖为之审阅。以“高僧”为名,有超绝尘世之意,因当时僧众猥滥,徇俗者多。所创僧传体例,为后世所依。除 《高僧传》,另著有 《涅槃义疏》、《梵纲经疏》 等。
        本书14卷,分为10科,记载了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 (67) 到梁武帝天监十八年 (519) 间九朝 (汉、魏、吴、晋、北魏、后秦、宋、齐、梁)500余高僧的事迹,其中正传257人,附见274人。10科分别是:“译经” (第1至3卷),正传35人,附见30人; “义解” (第4至8卷),正传101人,附见170人; “神异” (第9至10卷),正传20人,附见12人; “习禅”、“明律”(第11卷),习禅正传21人,附见12人;明律正传13人; 附见8人; “亡身”、“诵经” (第12卷),亡身正传11人,附见4人;诵经正传21人,附见12人; “兴福”、“经师”、“唱导”(第13卷),兴福正传14人,附见3人; 经师正传11人,附见17人;唱导正传10人,附见6人。第14卷是 “序录”,包括著者序和全部目录,末附王曼颖 《致慧皎书》和慧皎答书各一通。序和两通书信申述了编写本书的意图,评价了前代有关僧传的著作。本书的重心在“译经”和“义解”两科,著录人物既多,内容也最丰富。有关翻译家的事迹、译经的过程、作品的优劣,以及义解高僧的识见、学说、著述、与当代名流的往来、对玄学的激扬,都有详尽记载。此外,对东来传法高僧卑摩罗叉、佛驮跋陀罗等为法忘躯的精神,以及西行求法高僧昙无竭,法显、智严、宝云、智猛等不避艰险的事迹,予以高度评价。又对高蹈离俗、遗弃名利、甘心枯槁的帛远、支孝龙、僧度、竺道一、道恒、道标、僧肇等高僧给予赞叹表彰。本书前8科之末有论有赞,但末两科有论无赞。作者说: “及夫讨复源流,商榷取舍,皆列诸赞论,备之后文。而论所著辞,微异恒体:始标大意,类犹前序;末辩时人,事同后议。若间施前后,如谓烦杂,故总布一科之末,通称为论”(见卷14)。所以,“论”实际概括了前序和后议,对一科的主旨源流加以阐明,对其中重要人物予以评价。
        本书是作者在对大量史实加以综合分析、缜密整理、细心剪裁的基础上完成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汉至梁初佛教发展的轮廓和不同德业人物的面貌,以及佛教思想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的影响。由于资料可靠,不仅佛教学者在撰写著作时必须参考,如唐道宣撰 《大唐内典录》、智升撰 《开元释教录》、道世撰 《法苑珠林》时均利用本书资料,而且还足资历史方面的考证。如书中所记中印文化交流以及中亚历史、地理以及南北朝历史事件,都可为治史者利用。清代学者孙星衍说,此书 “足资考史,地方古迹亦可借证,实为有用之书”(《善本书室藏书志》卷22)。在流传过程中,它曾受前代学者广泛好评。王曼颖说它是“不刊之笔。属辞比事,不文不质”( “致慧皎书”)。隋代费长房誉它“为时所轨”( 《历代三宝记》卷11)。道宣说它 “文义明约,即世崇重”( 《续高僧传》卷6)。现代学者苏晋仁指出,“它不但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研究哲学、历史、文学,也是重要的著作”( 《梁释慧皎及其 〈高僧传〉》)。
        《高僧传》之后有 《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大明诸高僧传》 等。
        《续高僧传》,或名 《唐高僧传》,30卷。唐释道宣撰成于贞观十九年(645),但在成书后20年间,又陆续有所增补,故所载实止于麟德二年 (662)。因是继彗皎 《高僧传》而作,故名 《续》。《旧唐书 ·经籍志》杂传类重出二部,一部作20卷; 《新唐书 ·艺文志》释氏类重书三部,两部作道宗传,均误。本书卷数,各藏不一。高丽藏本作30卷,宋、元藏本作31卷,明、清藏本作40卷。高丽藏较宋藏以下各本少传71篇,但该本已非原来30卷本,已比初稿多出83篇,并有所删节。因它在大藏经中历来就分成4帙,明、清藏本每帙又重分10卷,故成40卷。现通行的大正藏本为30卷,金陵刻经处本为40卷。中华书局将出版点校本。
        道宣 (596—667),俗姓钱,润州丹徒 (今属江苏)人,一说长城(治所在今浙江长兴) 人。16岁出家,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加玄奘译场,负责润文。学识渊博,著述颇丰,计有220余卷。除了本书外,还著有 《广弘明集》30卷,《大唐内典录》10卷,《集古今佛道论衡》4卷、《集神州三宝感通录》3卷、《释迦氏谱》1卷以及多种律学著作等。他是南山律宗的创始人。
        本书30卷,也分为10科,但改 《高僧传》 之“神异” 为 “感通”,“亡身” 为 “遗身”,“诵经” 为“读诵”,合 “经师”、“唱导”为 “杂科”,另增设 “护法”科。每科之后均有论而无赞。本书承接 《高僧传》,载录了从梁初开始,止于唐麟德二年 (665) 间高僧700余人,其中正传498人,附见229人。据自序称,正传为331人,附见160人,这是贞观十九年(645)时的数字。可见在尔后20年内,又陆续增加了十分之四的人物传。十科分别为: “译经” (第1至4卷),正传15人,附见36人; “义解” (第5至15卷),正传161人,附见85人; “习禅” (第16至20卷),正传98人,附见38人; “明律” (第21至22卷),正传29人,附见18人; “护法” (第23至24卷),正传18人,附见9人; “感通” (第25至26卷),正传118人,附见16人; “遗身”(第27卷),正传12人,附见6人; “读诵”(第28卷),正传14人,附见8人; “兴福”(第29卷),正传12人,附见5人;“杂科”(第30卷),正传12人,附见8人。本书重心在 “义解”和 “习禅”两科。“义解” 占11卷,共录246人,对各宗派、各学派高僧在教派组织和教义创立、传播上的贡献作了详尽介绍。“习禅”占5卷,共录136人,包括了禅宗、天台宗以及三阶教的开宗立派人物。此外,“译经”和 “感通”两科也占有一定地位。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已经进入繁荣,佛典翻译有了长足的进展,佛教学派相当发达,佛教宗派开始形成,尤其是禅学已崭露头角。
        本书资料,取材十分广泛,如作者自序中所说,“或博咨先达,或取讯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讨雠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举其器略”。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前代或同时代人的著述;二是碑铭;三是亲自采访所得。由于此书撰写于唐统一全国以后,所以其资料在地域上也十分广泛,弥补了慧皎《高僧传》仅限于南朝地区的缺陷。此外,《高僧传》没有著录在世人物,本书则把当时尚在世的一些高僧也加以著录,如慧净、慧休、法冲等。“法冲传”中载录了许多有关初期禅宗史的宝贵史实。
        《宋高僧传》,或作《大宋高僧传》,30卷,宋初释赞宁撰成于端拱元年 (988)。宋太宗令僧录司编入大藏。至至道二年 (996),又重治修理,补进去一些材料(见后序),始成定本。宋、元、明、清各藏皆著录,唯高丽藏缺。另有金陵刻经处、江北刻经处等单刻本。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范祥雍先生的点校本。
        赞宁 (919—1001),俗姓高,祖籍渤海,生于吴兴德清(今属浙江)。出家后,精通南山律,时人称之为 “律虎”。吴越王钱俶署为两浙僧统。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随钱俶到开封,宋太宗授予紫衣,赐 “通慧大师”号。曾任左街讲经首座、史馆编修,并掌洛京宗教诸事,后升任汴京右街僧录,不久任左街僧录。受诏撰 《大宋僧史略》3卷、《大宋高僧传》30卷、《三教圣贤事迹》 100卷,还撰有 《内典录》、《外学集》等。
        本书原名 《大宋高僧传》,后人去“大”存 “宋”,谓宋朝所修之《高僧传》,而非宋朝高僧之传。本书30卷,载录自刘宋至宋初10个朝代的高僧650余人,其中正传530人,附见125人。全书分10科,名目同《续高僧传》,即为:“译经”(第1至3卷),正传32人,附见12人; “义解”(第4至7卷),正传71人,附见22人; “习禅”(第8至13卷),正传103人,附见29人; “明律”(第14至16卷),正传58人,附见10人;“护法” (第17卷),正传18人,附见1人; “感通”(第18至22卷),正传89人,附见23人; “遗身”(第23卷),正传22人,附见2人; “读诵”(第24至25卷),正传42人,附见8人; “兴福”(第26至28卷),正传50人,附见6人; “杂科” (第29至30卷),正传45人,附见12人。《续高僧传》每科之后有论,此书则不仅同此,且在高僧传末又附以 “系曰”,以说明作者宗旨,或自为问答,解释某一疑难。本书重心在“习禅”科,所载均为禅宗著名人物,因为这一时期正是禅宗繁荣发达的时期,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本书资料来源也十分广泛。赞宁上太宗表文中说:“遐求事迹,博采碑文”;其自序也说:“或案诔铭,或征志记,或问輶轩之使者,或询耆旧之先民”。古人著书,除类书外,多不注出典。但此书所本,以碑文为主,故每传结束,通常说:“某某为立碑铭或塔铭”,此即本传所据。在大量原始资料基础上,取舍整理,然后成书,虽间有神奇怪诞方面的记载,但总的说来仍是十分重要的佛教史书。本书对禅宗研究更是不可或缺。自中唐以后,禅宗兴起,内部矛盾斗争相当激烈,一般禅宗史书往往避而不载。但本书有关禅宗派系之争(如南北顿渐斗争),并不为之隐讳,对禅宗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译经”部分所载有关译场的设官分职、译经过程等,则是译经史上的重要文献。
        《大明高僧传》,略称 《明高僧传》,8卷(清藏作6卷),明代释如惺编成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除清藏,大正藏、卍字续藏经也有收录,此外,嘉兴楞严寺、金陵刻经处等有单刻本。
        如惺,号幻为。通内外之学,能文章。天台宗真清的弟子;又曾从千松得禅师习禅。住天台山慈云寺、嘉兴楞严寺。除本书外,另著有 《得遇龙华修证忏仪》4卷。
        本书8卷,仅分3科,载录自北宋末至明万历间高僧180人,其中正传112人,附见68人。3科分别为: “译经” (第1卷),正传1人,附见2人; “义解” (第2至4卷),正传44人,附见36人; “习禅”(第5至8卷),正传67人,附见30人。书名 “大明”仍指编撰时代,而非内容范围。本书内容试图上继《宋高僧传》,但事实上《宋高僧传》止于北宋初年,故中间仍隔一百数十年未能弥补。宋以后其他各宗派大多趋于衰微,所以本书载录人物大部分仍是禅僧。
        本书资料来源,不少出自碑铭、塔铭,也有出自佛教史书或禅宗史书。据作者自述,“予于庚子校刻前代《金汤编》,今岁又辑国朝护法者以补其缺,间于史志文集往往有诸名僧载焉,因随喜录之,……以备后之修史者采摭”(见自叙)。因而严格说来,它只是一种资料汇编,不是一部有系统的,经过严肃加工整理的佛教史书,根本无法与前述三传相提并论。但它毕竟还是保存了部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资料,供佛教史研究者利用。
        《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日本学者牧田谛亮等人皆编有索引,读者可借此查找人名、僧名、寺名、官名、地名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温疫论

下一篇:阴持入经注

“高僧传” 的相关文章

杨辉算法8个月前 (08-29)
测圆海镜8个月前 (08-29)
缉古算经8个月前 (08-29)
诸家神品丹法8个月前 (08-29)
数书九章8个月前 (08-29)
梅氏丛书辑要8个月前 (08-29)
续古逸丛书8个月前 (08-29)
皕宋楼藏书志8个月前 (08-29)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8个月前 (08-29)
石氏星经8个月前 (08-29)
三统历8个月前 (08-29)
五星占8个月前 (08-29)
天文气象杂占8个月前 (08-29)
乾象历8个月前 (08-29)
惜阴轩丛书8个月前 (08-29)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8个月前 (08-29)
新仪象法要8个月前 (08-29)
粤雅堂丛书8个月前 (08-29)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8个月前 (08-29)
艺海珠尘8个月前 (08-29)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8个月前 (08-29)
四库全书8个月前 (08-29)
严州图经8个月前 (08-29)
水经注8个月前 (08-29)
知不足斋丛书8个月前 (08-29)
禹贡锥指8个月前 (08-29)
舆地图8个月前 (08-29)
汉魏遗书抄8个月前 (08-29)
皇舆全图8个月前 (08-29)
经训堂丛书8个月前 (08-29)
事物异名录8个月前 (08-29)
骈字类编8个月前 (08-29)
格致镜原8个月前 (08-29)
海潮辑说8个月前 (08-29)
昭代丛书8个月前 (08-29)
古今伪书考8个月前 (08-29)
绛云楼书目8个月前 (08-29)
竹谱8个月前 (08-29)
茶经8个月前 (08-29)
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8个月前 (08-29)
四民月令8个月前 (08-29)
氾胜之书8个月前 (08-29)
万姓统谱8个月前 (08-29)
范村梅谱8个月前 (08-29)
唐类函8个月前 (08-29)
芍药谱8个月前 (08-29)
救荒本草8个月前 (08-29)
古今事文类聚8个月前 (08-29)
儒学警悟8个月前 (08-29)
山堂考索8个月前 (08-29)
牡丹史8个月前 (08-29)
授时通考8个月前 (08-29)
初学记8个月前 (08-29)
元亨疗马集8个月前 (08-29)
朱砂鱼谱8个月前 (08-29)
锦绣万花谷8个月前 (08-29)
难经8个月前 (08-29)
太平御览8个月前 (08-29)
册府元龟8个月前 (08-29)
农学丛书8个月前 (08-29)
七略8个月前 (08-29)
汉书·艺文志8个月前 (08-29)
雷公炮炙论8个月前 (08-29)
针灸甲乙经8个月前 (08-29)
太平圣惠方8个月前 (08-30)
注解伤寒论8个月前 (08-30)
圣济总录8个月前 (08-30)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8个月前 (08-30)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8个月前 (08-30)
敕修百丈清规8个月前 (08-30)
四部医典8个月前 (08-30)
秘传眼科龙木论8个月前 (08-30)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8个月前 (08-30)
释迦方志8个月前 (08-30)
四明十义书8个月前 (08-30)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8个月前 (08-30)
十四经发挥8个月前 (08-30)
敖氏伤寒金镜录8个月前 (08-30)
法苑珠林8个月前 (08-30)
妇人大全良方8个月前 (08-30)
本草纲目8个月前 (08-30)
中论疏8个月前 (08-30)
名医类案8个月前 (08-30)
医学纲目8个月前 (08-30)
妙法莲华经文句8个月前 (08-30)
医学正传8个月前 (08-30)
维摩经注8个月前 (08-30)
寿世保元8个月前 (08-30)
洛阳伽蓝记8个月前 (08-30)
通关文8个月前 (08-30)
龙门心法8个月前 (08-30)
天仙正理8个月前 (08-30)
外科证治全生集8个月前 (08-30)
温病条辨8个月前 (08-30)
三丰全书8个月前 (08-30)
长春真人西游记8个月前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