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籍名著 > 温疫论

温疫论

        《温疫论》是中医温病学专著。明吴有性撰,成书于崇祯十五年 (1642),为温病学说的奠基作。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其较详辑要,清代的 《结一庐书目》、《八千卷楼书目》、《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等均载其著录。历代版本很多,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初刻本、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葆真堂刻本、清康熙四十八年己丑 (1709) 积秀堂版、清光绪二十 二年丙申(1896) 令德堂刻本、《四库全书》本、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等。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温病学家,生年不详。明永乐六年(1408)至崇祯十六年(1643)先后发生瘟疫流行19次; 崇祯十四年(1641)南北直隶、山东、浙江等地大疫,阖门传染,道殣相藉。医者泥于伤寒证治,不效。吴有性积治温病之经验,提出温病系戾气传染而发,其病与伤寒相似而迥殊,认为 “守古法不合今病”,乃集 “平日所用历验方法”,撰为 《温疫论》 一书,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史载另著有 《伤寒实录》,已佚。
        《温疫论》2卷,4万余字,分列86个论题,末多诠次,似随笔札记。上卷论题50个,主要阐发温疫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并从这几个方面论述温疫与伤寒的区别。下卷论题36个,主要阐述温疫的各种兼挟证,其中有多篇关于温疫名实及疫疠证治的辩论。该书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主要是:
        1. 明确提出温疫与伤寒有霄壤之隔,推动温病学说从伤寒学说中分化出来,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创立了“戾气”学说,对温病病因作出新的解释。认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温,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他突破前人所持疫病病因是时气、伏气、瘴气及百病皆生于六气的观点,明确提出温疫生于“戾气”的学说,并对“戾气”的物质性、多样性、传染性、特异性等作了具体的说明。
        3. 对温病的流行规律和发病机制提出独到新见。明确地提出了“传染”概念,分析了温病传染的特点和途径,指出温疫不象伤寒是从皮毛始,而是“邪从口鼻而入”;病与不病,病之轻重,与“戾气”厚薄、患者多少、人身本气虚气如何直接相关。指出温病“邪伏膜原”、“其邪在不表不里之间”、“其传变有九”,并列举温疫与伤寒相反的十一种情况,大大深化了对温病病机的认识。
        4. 提出先里后表,里通表和的治疗原则,开后世治温疫一大法门。吴氏自创的方剂如疏通膜原的达原饮、表里分消的三消饮、升散温毒的举斑汤等,都切临床实用。
        《温疫论》把中医学对温病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为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吴有性创立的“戾气”学说,提出了中医学的传染病病因病机和诊治理论,它早于病原微生物发现二百年,在传染病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谓“温疫一证,始有绳墨之可守,变可谓有功于世矣。”唯因时代局限,对温疫所客部位、传变规律及治疗方法的论述,尚见详备,由后世温病学家补充发展之。
        《温疫论》成书不到两年,已有印本刊世。它在实践上推进了温病的诊治,研究疫病的学者接踵而来,形成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 在理论上推动了温病学说的研究和系统化,出现了叶桂的《温热论》、薛雪的《湿热条辩》、吴瑭的《温病条辩》、王士雄的 《温热经纬》等重要论著;注释和发挥《温疫论》成为温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后有戴天章的《广瘟疫论》(1675)、刘奎的《瘟疫论类编》 (1785)、郑重光的 《温疫论补注》(1710)、洪天锡的《补注温疫论》(1784),及今浙江省中医研究所的 《 〈温疫论〉 评注》 (1977) 等书问世。《温疫论》于康熙年间传入日本,现存有日天明八年(1788) 林权兵卫等刻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医门法律

下一篇:高僧传

“温疫论” 的相关文章

九章算术8个月前 (08-29)
四元玉鉴8个月前 (08-29)
庚道集8个月前 (08-29)
周易参同契8个月前 (08-29)
黄帝九鼎神丹经8个月前 (08-29)
益古演段8个月前 (08-29)
豫章丛书8个月前 (08-29)
四部丛刊8个月前 (08-29)
善本书室藏书志8个月前 (08-29)
衡斋算学遗书合刻8个月前 (08-29)
楹书隅录8个月前 (08-29)
金华丛书8个月前 (08-29)
书目答问8个月前 (08-29)
五星占8个月前 (08-29)
大衍历8个月前 (08-29)
授时历8个月前 (08-29)
乙巳占8个月前 (08-29)
岭南遗书8个月前 (08-29)
粤雅堂丛书8个月前 (08-29)
指海8个月前 (08-29)
晓庵遗书8个月前 (08-29)
平津馆丛书8个月前 (08-29)
四库全书总目8个月前 (08-29)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8个月前 (08-29)
天禄琳琅书目8个月前 (08-29)
禹贡锥指8个月前 (08-29)
舆地图8个月前 (08-29)
明史·艺文志8个月前 (08-29)
徐霞客游记8个月前 (08-29)
骈字类编8个月前 (08-29)
格致镜原8个月前 (08-29)
古事比8个月前 (08-29)
宝颜堂秘籍8个月前 (08-29)
茶经8个月前 (08-29)
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8个月前 (08-29)
经济类编8个月前 (08-29)
洛阳牡丹记8个月前 (08-29)
汉魏丛书8个月前 (08-29)
陈旉农书8个月前 (08-29)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8个月前 (08-29)
郡斋读书志8个月前 (08-29)
救荒本草8个月前 (08-29)
永乐大典8个月前 (08-29)
玉海8个月前 (08-29)
遂初堂书目8个月前 (08-29)
闽中海错疏8个月前 (08-29)
牡丹史8个月前 (08-29)
初学记8个月前 (08-29)
朱砂鱼谱8个月前 (08-29)
补农书8个月前 (08-29)
海录碎事8个月前 (08-29)
马王堆汉墓医书8个月前 (08-29)
难经8个月前 (08-29)
伤寒论8个月前 (08-29)
旧唐书·经籍志8个月前 (08-29)
农学丛书8个月前 (08-29)
木棉谱8个月前 (08-29)
七略8个月前 (08-29)
修文殿御览8个月前 (08-29)
千金翼方8个月前 (08-29)
皇览8个月前 (08-2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8个月前 (08-30)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8个月前 (08-30)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8个月前 (08-30)
备急灸法8个月前 (08-30)
十不二门指要钞8个月前 (08-30)
素问玄机原病式8个月前 (08-30)
珍珠囊药性赋8个月前 (08-30)
原人论8个月前 (08-30)
释迦方志8个月前 (08-30)
洗冤集录8个月前 (08-30)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8个月前 (08-30)
诊家枢要8个月前 (08-30)
坛经8个月前 (08-30)
格致余论8个月前 (08-30)
敖氏伤寒金镜录8个月前 (08-30)
卫生宝鉴8个月前 (08-30)
因明入正理论疏8个月前 (08-30)
辨正论8个月前 (08-30)
普济方8个月前 (08-30)
医学纲目8个月前 (08-30)
安乐集8个月前 (08-30)
濒湖脉学8个月前 (08-30)
高僧法显传8个月前 (08-30)
外科正宗8个月前 (08-30)
无量寿经义疏8个月前 (08-30)
景岳全书8个月前 (08-30)
医贯8个月前 (08-30)
道藏辑要8个月前 (08-30)
重阳立教十五论8个月前 (08-30)
串雅内外编8个月前 (08-30)
古今名医方论8个月前 (08-30)
医宗金鉴8个月前 (08-30)
温病条辨8个月前 (08-30)
太上感应篇8个月前 (08-30)
理虚元鉴8个月前 (08-30)
本草纲目拾遗8个月前 (08-30)
悟真篇8个月前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