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明史·刘观传

明史·刘观传

《明史·刘观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以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
    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为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其繁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
    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之,今为甚耳。”荣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赇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肃。” 选自《明史》

译文:
    刘观是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官太谷县丞,因受到推荐升任监察御史。洪武三十年升任代理左佥都御史。后因事获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出任嘉兴知府,因父亲去世,守丧去职。
    永乐元年,刘观升任云南按察使,还没赴任,又拜官户部右侍郎。永乐二年,调任左副都御史。当时左都御史陈瑛为人凶暴狠毒,右都御史吴中为人宽和,刘观在二人之间周旋逢迎,务求让他们双方都满意。永乐四年,在北京营造宫殿,刘观奉命到浙江督办采木,不久还京。第二年冬天,成祖因山西发生旱灾,命刘观火速前往,遣散了采木的军士和民夫。永乐六年,礼部尚书郑赐病逝,于是升刘观为礼部尚书。同年十二月,又与刑部尚书吕震互换官职。刘观曾因有过失而遭到监国的皇太子谴责。成祖在北京听到这情况,认为大臣有小的过失,不应马上打击侮辱,特地发诏书告诫皇太子。永乐八年,都督佥事费瓛率师征讨凉州叛乱的羌人,命刘观参赞军事。班师回京后,因事获罪,刘观又被谪贬为本部(刑部)的吏员。永乐十三年,他官复原职,又改任左都御史。永乐十五年他奉命督办通浚漕河。十九年又受命巡抚陕西,考察官吏。
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给两份俸禄。当时大理寺少卿弋谦多次上书议论政事,仁宗对其奏章絮叨感到厌烦。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迎合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判定弋谦所言欺诳失实,刘观因此被士大夫舆论所鄙视。
    当时没有禁用官妓的规定。宣德初年,官员们宴会聚乐,争相推崇奢侈,歌妓挤满宴席之中。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那些御史们也都贪污放纵无所顾忌。宣德三年六月一天罢朝后,宣宗将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召到文华门,对他们说道:“祖宗那时,朝臣们都谨慎自守,近来却贪浊成风,这是为什么呢?”杨士奇回答道:“永乐末年已经有这种情况了,只是如今更为严重而已。”杨荣说道:“永乐时,在奢侈排场方面没有超过方宾的。”宣宗问道:“今天谁是最严重的?”杨荣回答说:“刘观。”宣宗又问:“谁可以替换刘观的职务?”杨士奇、杨荣推荐了通政使顾佐。宣宗于是将刘观外派去巡视河道,任用顾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史张循理等人纷纷上奏章弹劾刘观,连带涉及刘观之子刘辐许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宣宗发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他们的奏章给他们看。刘观上疏为自己辩解。宣宗更加恼怒,又出示廷臣们先后送上的密奏,其中有告他们违法受贿赂达千金的事。刘观这才认罪,皇帝于是将他发落到锦衣卫监禁审理。次年将要处以重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宽恕刘观死罪。皇帝于是贬谪刘辐戍守辽东,又下令刘观随同前往。刘观最终客死在辽东。宣德七年,杨士奇奏请皇帝下令,让掌管法纪的官员们考察弹劾罢免贪污的官吏。宣宪说道:“可以这样办。当初如若不罢免刘观,风纪宪纲又怎能得以整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明史·刘观传” 的相关文章

书田生诗文后(徐渭)12个月前 (05-15)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12个月前 (05-15)
乌古孙泽(元史)12个月前 (05-15)
旧唐书·张允济传12个月前 (05-16)
黄生借书说(袁枚)12个月前 (05-16)
三国志·许褚传12个月前 (05-16)
明史·郑赐传12个月前 (05-16)
送穷文|韩愈12个月前 (05-16)
鲁有恶者12个月前 (05-16)
传是楼记12个月前 (05-16)
周郑交质(左传)12个月前 (05-16)
三国志·黄盖传12个月前 (05-16)
戒子书12个月前 (05-16)
北史·源贺传12个月前 (05-16)
张复斋传|刘大櫆12个月前 (05-17)
晋书·何攀传12个月前 (05-17)
谨饬12个月前 (05-17)
隋书·李景传12个月前 (05-17)
新唐书·裴谞传12个月前 (05-17)
邵道人传(李梦阳)12个月前 (05-17)
新唐书·郭子仪传12个月前 (05-17)
白居易传(辛文房)12个月前 (05-17)
旧唐书·薛仁贵传12个月前 (05-17)
梁书·刘勰传12个月前 (05-17)
高先生轶事12个月前 (05-17)
游武夷山记(袁枚)12个月前 (05-18)
旧唐书·颜杲卿传12个月前 (05-18)
外戚传序(汉书)12个月前 (05-18)
卢充(搜神记)12个月前 (05-18)
西湖游记11个月前 (05-18)
旧五代史·张全义传11个月前 (05-19)
宋史·吕诲传11个月前 (05-19)
宋书·傅亮传11个月前 (05-19)
智囊(冯梦龙)11个月前 (05-19)
旧唐书·李憕传11个月前 (05-19)
周书·于谨传11个月前 (05-19)
燕将录(杜牧)11个月前 (05-19)
芋园张君传(刘大櫆)11个月前 (05-19)
清史稿·杨雍建传11个月前 (05-19)
晋书·温峤传11个月前 (05-19)
明史·陈敬宗传11个月前 (05-19)
三国志·蒋琬传11个月前 (05-19)
辽史·顺宗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陈镒传11个月前 (05-20)
梁书·刘孺传11个月前 (05-20)
三国志·吴书·是仪传11个月前 (05-20)
新唐书·独孤及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胡惟庸传11个月前 (05-20)
登徒子·好色赋11个月前 (05-20)
新唐书·张行成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韩文传11个月前 (05-20)
隋书﹒元岩传11个月前 (05-20)
宋史·章频传11个月前 (05-20)
宋史·牟子才传11个月前 (05-20)
真义堂记(归有光)11个月前 (05-21)
后汉书·任文公传11个月前 (05-21)
列子·天瑞11个月前 (05-21)
元史·王结传11个月前 (05-21)
宋史·尹焞传11个月前 (05-21)
旧唐书·李峤传11个月前 (05-22)
后汉书·耿秉传11个月前 (05-22)
新唐书·高崇文传11个月前 (05-22)
三国志·魏书·牵招传11个月前 (05-22)
元史·林兴祖传11个月前 (05-22)
新唐书·董晋传11个月前 (05-22)
明史·陈有年传11个月前 (05-22)
旧唐书·郑善果传11个月前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