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经典文言文翻译 > 三藏法师传

三藏法师传

《三藏法师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时高昌王麴文泰使人先在伊吾,是日欲还,适逢法师,归告其王。王闻,即日发使,敕伊吾王遣法师来,仍简上马数十匹,遣贵臣驰驱,设顿迎候。
    法师入城,王与侍人前后列烛,自出宫迎法师入后院,坐一重阁宝帐中,拜问甚厚,云:“弟子自闻师名,喜忘寝食,量准突路,知师今夜必至,与妻子皆未眠,读经敬待。”须臾,王妃共数十侍又来礼拜。是时渐欲将晓,言久疲惫欲眠,王始还宫。方旦,法师未起,王已至门,率妃已下俱来问礼。王云:“弟子思量碛路艰阻,师能独来,甚为奇也。”流泪称叹不能已。命国统王法师,年逾八十,共法师同处,仍遣劝住,勿往西方,法师不许。
    停十余日,欲辞行,王曰:“已令统师咨请,师意何如?”师报曰:“留住实是王恩,但于来心不可。”王曰:“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可转,此意无移。乞信愚诚,勿疑不实。”法师报曰:“王之深心岂待屡言然后知也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辞愿王相体。又大王曩修胜福,位为人主,非唯苍生恃,固亦释教悠凭,理在助扬,岂宜为碍。”王曰:“弟子亦不敢障碍,直以国无导师,故屈留法师以引迷愚耳!”法师皆辞不许。王乃动色,攘袂大言曰:“弟子有异途处师,师安能自去,或定相留,或送师还国,请自思之,相顺犹胜。”法师曰:“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神识未必留也!”因呜咽不能复言。王亦不纳,更使增加供养,每日进食,王躬捧盘。
    法师既被停留,违阻先志,遂誓不食以感其心,于是端坐,水浆不涉于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觉法师气息渐辍,深生愧惧,乃稽首礼谢云:“任法师西行,乞垂早食。”法师恐其不实,要王指日为言。王曰:“若须尔者,请共对佛更结因缘。”遂共入道场礼佛,对母妃张太妃共法师约为兄弟,任师求法,还日请住此国三年,受弟子供养;仍屈停一月讲《仁王般若经》,中间为师营造行服。”法师皆许,太妃甚欢,愿与师长为眷属,代代相度。于是方食,其节坚贞如此。
(选自《三藏法师传》,有删节)

译文
    当时高昌王麴文泰的使者已先来伊吾,这天准备回国,正好遇上法师,回国后就报告给国王。国王得知后当天就派出使者,命令伊吾国王送法师前来,并挑选好吗几十匹,派贵臣赶到路上,设站迎候。
    法师入城,王与侍从们先后举烛,亲自出宫把法师迎入后院,坐进一座重阁宝帐里,殷勤问候,说道:“弟子自从听到法师大名,高兴得废寝忘食,计算路程,知道法师今夜必到,和妻子都没有睡觉,诵经敬待。”片刻间,王妃和几十名侍女又前来礼拜。这时天将拂晓,谈久了疲惫欲眠,王才回宫。(第二天)天刚亮,法师尚未起身,王已来到门外,率领王妃以下都来礼拜问安。王说:“弟子寻思碛路艰险,法师能独自前来,实在令人惊异。”流着泪赞叹不已。叫年过八十的国统王法师,与法师共处,还让他劝说法师留在这里,不要去西方,法师没有允许。
    住了十多天,法师要向王辞行,王说:“已令国统王法师请法师留下,不知法师尊意如何?”法师回答道:“留住实在是王的恩德,但自问西来的心愿,不能遵从。”王说:“弟子仰慕敬爱法师,定要留下法师供养,即使葱山可转,弟子这片心意绝不能改变,乞求法师鉴察我的诚意,不要有什么怀疑。”法师回答道:“王的诚意,难到还需要一再申说我才明白吗?只是玄奘西来是为求法,法尚未得,不可中止,因此我敬辞,愿王体察。再说王过去广修福业,得以位至人君,不仅为百姓所仰慕,也是佛门的依靠,理应宣扬佛法,怎么能横加阻碍?”王说:“弟子也不敢阻碍,只是因为国中没有导师,所以委屈法师留下引导愚迷啊!”法师都推辞不允。王勃然变色,挽起袖子大声说道:“弟子有别的方式来处置法师,法师怎能前去,或者强行留下,或者送回大唐,请认真考虑,怕还是顺从为好。”法师回答道:“玄奘前来是为了求得大法,如今遇到阻碍,大王最多只能留下我的骸骨,却留不住我的神识啊!”于是呜咽得话都讲不出来。王仍不听,只是增加供养,每天送饭时,王都亲自捧食盘呈进。
    法师既被阻留,有违初衷,就立誓以不食来感化王心,正襟危坐,三天不进水浆。到第四天,王发觉法师气息将绝,深感惭愧恐惧,就向法师稽首致歉说:“听任法师西行,请法师早进斋食。”法师惟恐不是出于真心,要王指日为誓,王说:“如果必须如此,请到佛前缔结因缘。”于是同进道场礼佛,对着王母张太妃和法师结为兄弟,听任法师前去求法,回国时到高昌留住三年,受弟子供养;请法师目前再屈尊停留一个月讲授《仁王般若经》,在这期间为法师制作远行所需衣物。”法师一一应允。张太妃也十分欣喜,愿与法师结为亲戚,请法师对麴家代代引度,这样法师才进食,法师的意志就是如此坚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三藏法师传” 的相关文章

魏书·王烈传12个月前 (05-15)
梁书·孙谦传12个月前 (05-15)
新唐书·王勃传12个月前 (05-15)
贤士隐居者(洪迈)12个月前 (05-15)
东野稷败马(庄子)12个月前 (05-15)
邹与鲁閧(孟子)12个月前 (05-15)
宋史·侯可,字无可12个月前 (05-16)
自题小像|鲁迅12个月前 (05-16)
高凤专心致志|后汉书12个月前 (05-16)
沧浪亭记|苏舜钦12个月前 (05-16)
晋书·刘殷传12个月前 (05-16)
阿留传|陆容12个月前 (05-17)
义田记(钱公辅)12个月前 (05-17)
曹马能收人心|洪迈12个月前 (05-17)
宋史·刘汲传12个月前 (05-17)
明史·秦良玉传12个月前 (05-17)
史记·聂政传12个月前 (05-17)
南宫生传(高启)12个月前 (05-17)
吾庐记(魏禧)12个月前 (05-17)
新唐书·徐旷传12个月前 (05-17)
新唐书·李愬传12个月前 (05-17)
宋史·徐鹿卿传12个月前 (05-17)
厓门吊古记(方良永)12个月前 (05-17)
清史稿·汤斌传12个月前 (05-17)
明史·顾佐传12个月前 (05-17)
宋史·吴猎传12个月前 (05-17)
一壶先生传(戴名世)12个月前 (05-17)
宋史·赵上交传12个月前 (05-18)
明史·冯恩传12个月前 (05-18)
宋史·沈括传12个月前 (05-18)
后汉书·朱祐传12个月前 (05-18)
宋太祖怕史官12个月前 (05-18)
宋史·张克戬传12个月前 (05-18)
送陈庭学序(宋濂)12个月前 (05-18)
战国策·骥遇伯乐12个月前 (05-18)
金圣叹先生传12个月前 (05-18)
陈谨斋家传(姚鼐)12个月前 (05-19)
典论·论文(曹丕)12个月前 (05-19)
清史稿·张伯行传12个月前 (05-19)
一瓢道人(袁中道)12个月前 (05-19)
宋史·刘黻传11个月前 (05-19)
明史·叶向高传11个月前 (05-19)
后汉书·董宣传11个月前 (05-19)
明史·赵豫传11个月前 (05-19)
梁书·萧琛传11个月前 (05-19)
答崔立之书(韩愈)11个月前 (05-19)
史记·蔡泽传11个月前 (05-19)
宋史·刘综传11个月前 (05-19)
明史·尤世威传11个月前 (05-19)
明史·陈敬宗传11个月前 (05-19)
旧唐书·宋庆礼传11个月前 (05-19)
韩非子·晋文公攻原11个月前 (05-20)
南齐书·明僧绍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姚镆传11个月前 (05-20)
史记·郭解传11个月前 (05-20)
宋史·程大昌传11个月前 (05-20)
后汉书·袁安传11个月前 (05-20)
宋史·卢多逊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周瑄传11个月前 (05-20)
明史·张问达传11个月前 (05-20)
宋史·边光范传11个月前 (05-20)
旧唐书·韦伦传11个月前 (05-21)
唐河店妪传(王禹偁)11个月前 (05-21)
新唐书·刘子玄传11个月前 (05-21)
梁书·夏侯详传11个月前 (05-21)
陈公神道碑铭(曾巩)11个月前 (05-21)
新唐书·舒元舆传11个月前 (05-21)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11个月前 (05-21)
宋史·苏易简传11个月前 (05-21)
后汉书·杨琁传11个月前 (05-21)
隋书·杨尚希传11个月前 (05-21)
明史·贺逢圣传11个月前 (05-21)
曾巩《秃秃记》11个月前 (05-22)
明史·孙振基传11个月前 (05-22)
李渔《高低抑扬》11个月前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