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王维《山中送别》

王维《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山中送别》乍读会让人感到特别:题为《送别》,却不写送别,起首一句便是“山中相送罢”,说今天曾有过“送别”那么一回事,已经过去了。至于行者为谁,前往何处,离别情景,一概略去,仅以一个并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带而过,大有漫不经心的意味。次句接以“日暮掩柴扉”,柴扉,指山居常见的白板门。山中生活简静,既昏便息,“掩柴扉”是每天到日暮时分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这似乎也与白昼送别没有多少关联;而诗人却把这本不相关的两件事连在一起,真让人疑心这是不是在写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三、四句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来。《招隐士》两句原意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王维这两句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这是诗人“掩柴扉”以后的心理活动,正面抒惜别之情。经过后面这么一问,通首诗豁然开朗,变得神采飞动。“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按常情应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这说明它是诗人“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他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担心其久不归了。正是“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唐汝询《唐诗解》)。正因为日暮是离愁别绪最难排解的时刻,所以“掩柴扉”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就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被涂上浓重的感情色彩。读者不仅可以从中看到诗中人寂寞低回的神态,推想其怅然若失之情,进而还能设身处地地想象诗人在柴扉关闭后何以打发那漫漫长夜。至于到“春草明年绿”时,那又要费几多时日,何况“王孙归不归”还在未卜之中。

绕开相送直写送罢,由“相送罢”直接“日暮掩柴扉”,又从当天的“日暮”遥接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时间上连续跳跃,而离愁别绪也在这跳跃中被逐步加强。“以送罢始,以盼归终,抒别后相思之意,弥见当前惜别之情。”(刘拜山评语)语言朴素、自然,而感情深厚、真挚,可谓寄至味于平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王维《山中送别》”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韦庄《金陵图》7个月前 (10-06)
曹邺《老圃堂》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代赠二首》7个月前 (10-06)
许浑《谢亭送别》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李白》7个月前 (10-06)
高适《营州歌》7个月前 (10-06)
高鹗《古剑》7个月前 (10-06)
赵翼《论诗》7个月前 (10-06)
陆游《沈园二首》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苏轼《虔州八境图》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荆叔《题慈恩塔》7个月前 (10-06)
王安石《夜直》7个月前 (10-06)
张文姬《沙上鹭》7个月前 (10-06)
来鹄《云》7个月前 (10-06)
裴潾《白牡丹》7个月前 (10-06)
杜甫《漫成一绝》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常建《落第长安》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吴嘉纪《绝句》7个月前 (10-07)
李白《越中览古》7个月前 (10-07)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王禹偁《泛吴淞江》7个月前 (10-07)
葛鸦儿《怀良人》7个月前 (10-07)
高蟾《金陵晚望》7个月前 (10-07)
杜牧《兰溪》7个月前 (10-07)
裴迪《华子岗》7个月前 (10-07)
岑参《春梦》7个月前 (10-07)
刘方平《春怨》7个月前 (10-07)
蒲松龄《采莲曲》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