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名言》

    收录163464

欲事之合理诚难,但细微处一一能谨,或少过举矣。

想要把事情办得合乎情理确实很难, 但如果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上都能做到谨慎小心, 或许可以减少有过失的举动。...

百家之说,粗有闚 (kui亏)于古人;一卷之文,思有裨于后代,此则区区自失而不敢惰偷者也。

学习百家之说, 应对古人的思想有粗略的了解; 每写一篇文章,应该想着对后代有所裨益。如果这样做了, 那么在任何小事上都能端正自己的言行而不敢懒惰苟且地生活。...

谨言是处世第一法

说话谨慎小心是为人处世的首要准则。...

当至忙促时, 要越加检点; 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chi斥守; 当至快意时, 要越加谨慎。

当非常忙乱的时候, 对自己要更加检查约束; 当非常急迫的时候, 对自己要更加整饬戒勉; 当非常快意的时候, 对自己要更加谨慎小心。...

处天下事, 只消得 “安详” 二字。 虽兵贵神速, 也须从此 二字做起。 然安详, 非迟缓之谓也。 从容详审, 养奋发于凝定之中耳。

处理天下之事, 只需要 “安详” 二字。 虽说兵贵神速, 但也必须从这两个字做起。 然而安详, 并不是迟缓的意思。 从容考虑反复思索, 在安定之中培养和积蓄振作奋发的精神。...

知彼知我,不独是兵法,处人处事,一些少不得底。

知己知彼, 不单单是兵法上的要求, 处人处事, 也是一点少不得的。...

修辞之功, 全在未言之前,但得先一思方出口,便得力矣。

修饰辞句的功力, 全在没有开口之前, 只要先思考一下再说出口, 就能得到助力。...

行事不可任心, 说话不可任口。

做事不能随心所欲, 说话不能信口雌黄。...

口如扃(jiong窘阴平),言有恒; 口如注,言无据。

口如门窗上的插销, 说话有根据; 口如流水滔滔不绝, 说话没有根据。...

学必求益。凡举步,觉无益就莫行;凡启口,觉无益就莫言;凡起念, 觉无益就莫思。

学习一定要求得益处。凡举步, 觉得没有益处就不要走; 凡开口, 觉得没有益处就不要说; 凡生起一个念头, 觉得没有益处就不要去想。...

率真者无心过, 殊多躁言轻举之失。 慎密者无口过, 不免厚貌深情之累。 心事如青天白日, 言动如履薄临深, 其惟君子乎。

坦率爽直的人没有心里的过错, 但有很多说话急躁做事随便的过失。 谨慎小心的人没有言语上的过错, 但免不了外貌亲厚内情深藏的麻烦。 内心如青天白日那样清明, 言行如走在薄冰上那样谨慎、 如面临深渊那样小心, 大概就是君子了。...

言动文雅, 须要自然, 若过作身分, 妄自矜庄, 反不如本色家常。

言语行动温文尔雅, 必须自然, 如果身体过分做作, 故意摆出端庄严肃的姿态, 反而不如平常本色。...

热闹场中,人向前, 我向后, 退让一步, 缓缓再行, 则身无倾覆, 安乐甚多; 是非窝里, 人用口, 我用耳, 忍耐几分, 想想再说, 则事无差谬, 祸患不及。

名利场中, 别人向前,我向后, 退让一步,停一停再作行动,那么自己就没有危险, 而会有许多安乐; 是非窝里, 别人用嘴去说, 我只用耳去听, 忍耐一下, 想想再说, 那么事情就不会有差错, 灾难就不会降临到我头上。...

事到面前,须先论个是非,随论个利害。知是非则不屑妄为,知利害则不敢妄为,行无不得矣。

事到眼前, 应当先论清是非,接着论清利害关系。知道是非就不屑于去乱搞, 知道利害关系就不敢胡作非为, 这样, 做事就会有收益。...

言之不祥者有五:扬人失者,鸱鸮(chi xiao吃消)之言乎;搆(构)人衅者, 风波之言乎;成人过者, 毒酖(zhen鸩)之言乎;证人隐者, 鬼贼之言乎;伤人心者,兵刃之言

说话不吉利的有五种情况:传播别人过失的,是奸邪之言;造成双方争端的, 是挑拨之言; 引诱他人犯错的, 是恶毒之言; 揭露别人隐私的, 是鬼贼之言; 刺伤别人内心的, 是刀枪之言。...

多言,浮也; 谑言,淫也;辩言,愎也;巧言,佞也。

说话大多了, 是虚浮; 说话乱开玩笑, 是过分;说话与人争辩, 是执拗; 说话花言巧语, 是谄媚。...

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

锅里头的饭好吃, 过了头的话不宜说。...

悔前莫如慎始,悔后莫如改图,徒悔无益也。

对以前所做的后悔,不如一开始就谨慎;对以后所做的后悔,不如及早改变计划, 只是后悔没有什么益处。...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预);后面常余出一分, 此之谓裕。 如此则事无不济, 而心有余乐。 若尽分, 必有后悔, 处人亦然。

处理所有的事情, 前面常常要留出一些时间, 这叫事先有所准备; 后面也常常留出一些时间, 这叫做留有余地。 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没有不成功的, 而且从容不迫, 心里存有许多的快乐。 如果前后卡得很死, 一定会有后悔的时候。 与人相处也是这样, 不要尽其所有, 而要...

学者自欺之患,莫大于以能言者为己得。

学者自己欺骗自己的危害,最大的就是把能说会道当作自己的成就。...

交财一事最难, 虽至亲好友, 亦须明白, 宁可后来相让, 不可起初含糊。俗语云:“先明后不争。”至言也。

与财物打交道这件事是最难的, 即使是至亲好友, 也要算得清清楚楚, 宁可后来相让, 不可开始时含糊不清。俗话说:“先讲明白后才不会争执。”这是深切中肯的言论。...

欲知后日因, 当前作者是。

想要知道以后生活遭遇的原因, 必须看眼前的所作所为。...

口无非义之言,身无非义之行,心无非义之念,斯所谓无口过,无身过,无心过也。

嘴里不说不合乎道义的话语,自身不做不合乎道义的事情,心里不生不合乎道义的念头,这就是所谓没有口头上的过错, 没有身体上的过错, 没有内心上的过错。...

事纵放得心下,再慎何妨。

做事纵然可以放心,再谨慎一些又有什么妨碍呢?...

何事不因忙错, 故急迫中益要安详。 此心多由乐放, 故快适处更要收敛。

什么事不是因忙乱而错? 所以急迫的时候更要从容不迫。 人心多因快乐而放纵, 所以快乐舒适的时候更要收心敛神。...

话虽来到口边,三思更好。

话虽然来到嘴边, 反复思考之后再说更好。...

以简傲为高,以谄谀为礼,以刻薄为聪明,以阘(ta踏)茸为宽大, 胥失之矣。

以傲慢为崇高, 以谄媚为礼貌, 以刻薄为聪明, 以谦退为宽大, 都是过错。...

长堤溃蚁穴, 君子慎其微。

长长的堤坝溃倒于蚁穴,所以君子在细微之处也要特别谨慎。...

君子不以己之长露人之短。 天地间长短不齐, 物之情也。 必欲炫己之长露人之短, 跬步成仇矣。

君子不拿自己的长处去显露别人的短处。天地间长短不齐,是事物本来的情况。如果一定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去显露别人的短处,那么未走出半步就会形成对立面。...

怒时易激, 虽义愤亦当裁抑; 喜时易狂, 即微言亦须谨慎。

发怒时容易激动,即使是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也应当削减抑制;高兴时容易发狂,即使是含义深远精微的言辞,也应当谨慎小心。...

事前加慎, 事后不悔。

事前特别地慎重, 事后没有悔恨。...

小心多, 失足少

多一分小心, 就会少一分过失。...

凡作事须从容细密, 事事有条理; 勿卤莽粗疏, 有初鲜终。

凡是做事都应当从容不迫, 认真仔细, 事事有条理; 不要卤莽粗疏, 有开始很少有结尾。...

舌尖飞, 泄心机。

如果说话不慎重, 随着舌尖的飞动, 内心的机密就完全泄露了。...

事到得意处,便可转思退步,此是留余以养福;言到快意处,便当敛气凝神, 此是留余以蓄德。

事情到了得意的时候, 就可以转而思考退路, 这是留有余地以修养福气;说话到了畅快的时候,就应当收缩气息集中精神,这是留有余地以积蓄德行。...

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乎微,所造自即于大。

一个慈善的念头, 就足以造就幸福; 一句暴戾的言语, 就足以伤害和气。居心不忽视微小的事情,所达到的自然接近于大功。...

语言切勿刺人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说话千万不要刺激人的要害之处, 开玩笑千万不要揭人的短处。...

谨言而后知谨言之难,不谨言者,不知也,谨言不独清心省事, 亦可为进道蓄德之助。

说话谨慎之后才知道说话谨慎很难, 说话不谨慎的人是难以体会的。 说话谨慎的好处不只是内心安定, 不惹事非, 还可以帮助人们增进、 积蓄道德。...

言语必谨:致详审,重然诺,肃声气,毋轻毋诞,毋戏谑喧哗,毋及乡里人物长短,及市井鄙俚无益之谈。

说话一定要小心谨慎: 达到详细周密, 严肃说话态度, 不要轻浮虚妄,不要乱开玩笑、嘻戏喧闹,不要论及乡里人物长短,不要与市井小人作无益的交谈。...

乘兴说话,最难检点,或夸己长,或诉人短,或嘲笑同座,纵无正人相绳,得一不合之人,从中打截,扫其兴趣,使不得尽言,亦是益友。

趁着高兴说话,最难检查约束自己,或者吹嘘自己的长处,或者诉说别人的短处, 或者嘲笑在座的朋友, 纵然没有正直的人来纠正自己, 遇到一位与自己合不来的人, 从中打断, 扫除自己的兴趣, 使自己不能都说完, 这也算是益友。...

言行者, 立身之基。

言语行动, 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

守口如瓶, 防意如城。

说话十分谨慎, 就像守住瓶口, 轻易不肯往外倒一样; 内心想法不要轻易泄露, 就像建起一座城墙, 有人严加防守一样。...

射有似乎君子, 失诸正鹄, 反求诸其身。

射手射箭好像君子修身,偏离了箭靶子的中心,就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胜人者力, 自胜者强。

了解别人的人叫做有智慧, 认识自己的人才算聪明。 胜过别人的人真有能力, 能克服自身缺点的人才叫强盛。...

日出万言, 必有一伤。

每天说话说的太多了, 一定会有伤害他人的时候。...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材经墨线划过, 用斧锯一加工就直了, 金属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省察自己, 就能智慧明达, 行为没有过错了。...

物类之起, 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 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 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 祸灾乃作。

事物聚集成类,一定从开始就有原因;荣誉与耻辱的到来,一定很符合他的品德行为。 肉腐烂了会爬出虫子, 鱼干枯了会生出蛀虫; 松懈懒散, 忘掉了自身应守的规范, 灾祸就要发生了。...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之其所贱恶而辟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所谓治理家庭全在于修养自身的说法, 是说一个人到他感到亲爱的人那里, 应比照着思考一下自己值不值得被人亲爱; 到他所轻视厌恶的人那里, 应思考自己有没有被人看不起的地方; 到了他所敬畏的人那里, 应思考自己是不是使人敬畏; 到了他所哀怜的人那里, 应思考...

君子耻不修, 不耻见污; 耻不信, 不耻不见信; 耻不能, 不耻不见用。

君子以品德不好为耻, 不把别人的污蔑看作耻辱; 以不守信用为耻, 不把别人的不信任看作耻辱; 以没有才能为耻, 不把不被任用看作耻辱。...

于安思危, 于达思穷, 于得思丧。

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危难, 在显贵的时候要想到穷困, 在得到的时候要想到丧失。...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诸己。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爱别人而别人却不亲近自己, 应反省自己是否对别人仁爱还不够: 管治别人但管治不了, 就应当反省自己是否有不够明智的地方; 以礼待人, 但人家却不以礼回报, 就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尊敬得还不够。行动凡是没有得到预期结果的时候,都要反省自责。但人的行为端正, 天...

玉在山而草木润, 渊生珠而崖不枯。 为善不积邪, 安有不闻者乎?

玉石藏在山中, 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润泽茂盛; 深渊里生有珍珠, 渊边的山崖上也不会荒芜。 多做善事而不积有邪恶之事, 怎么会有不为人们所知道的道理呢?...

君子以反身修德。

君子用反省自身的方式修养品德。...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有贤德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 看到不贤德的人就自我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

轻言则纳侮。

说话轻率不加考虑, 就会招来侮辱。...

当着矮人, 别说矮话。

当着矮人的面, 不要说与 “矮”有关的话。...

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以为知。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是最高明的。 有过失的人的大患, 在于并不知道而认为自己知道。...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不善在身,菑(缁)然必以自恶也。

看到好的品行,就一定端端正正地学习;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要心里感到忧惧并省察自己; 身上有好的德行, 自己一定要保持下去,倍加珍视; 身上有不好的行为, 一定要感到像是受了玷污而十分厌恶它。...

年四十而见恶焉, 其终也已。

一个人到了四十岁还被人厌恶,他这一生也就算完了。...

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

话说得多但不恰当, 还不如少说一些; 学问广博但不能反省自己的行为, 一定会做出不正当的事。...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为人家谋事有不忠心的地方吗? 与朋友交往, 有不守信用的地方吗?老师所传授的学业, 复习了没有呢?...

行之失于前者, 可以改之于后: 事之失于今者, 可以修之于来。

在行动之前造成了失误的人, 还可以在后边改正; 做事情失误在今天的人, 还可以到来日改正。...

人有过失, 己必知之; 己有过失, 岂不自知?

别人有了过错, 自己必定知道, 自己有了过错, 怎么能不知道呢?...

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

看到有利可图时应想到会招来侮辱, 看到恶行时就想到加以斥责, 嗜好欲望滋长时要想到可耻, 忿怒不平时要想到会因此发生灾祸。...

知过而能改, 闻善而能用, 克己以从义,其刚明者乎!

知道了过错能够改正, 听到好的建议能够采纳, 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以遵从义理, 这才是坚强、 聪明的人啊!...

见贤而思齐,有为者亦若是;见不贤而内自省,盖莫不在己。

看到有贤德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有作为的人也要像这样;看到不贤德的人就自我反省, 看来没有不在于自身的。...

君子战战栗栗, 日慎一日,克己三省,不见是图。

君子心里非常畏惧, 一天比一天谨慎, 克制自己, 不断地反省, 在缺点错误还未出现的时候就考虑着消除掉它。...

事到全美处, 怨我者不能开指摘之端; 行到至污处, 爱我者不能施掩护之法

事情到了十全十美的地步, 即使怨恨我的人也不能挑出毛病来; 行为到了极端卑污的地步, 喜欢我的人也没有办法掩护我。...

人之过也, 各于其类, 君子常失于厚, 小人常失于薄, 君子过于爱, 小人过于忍。

人们的过错,各有各的类型,君子常常由于敦厚而产生过失,小人常常由于刻薄而产生过失, 君子对人过于仁爱, 小人对人过于残忍了。...

人心至灵,一萌于思,善与不善,莫不知之。

人心非常灵巧,一概萌生于思考, 什么是善的,什么是不善的, 没有不知道的。...

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发拙于自理,必假栉以修束;心暗于自照, 则假言以策行。 面之所以形, 明镜之力也; 发之所以理, 玄栉之功也; 行之所以策, 善

人在自己看自己的时候, 目光就显得短浅, 因此要借助镜子来看看自己的形象。 自己整理头发很笨拙, 一定要借梳子来整理梳扎起来; 思想上的问题自己照看不清楚、 就借别人的劝说来鞭策自己的行动。 面容所以能表现出来, 是明镜的作用; 头发所以整理起来, 是黑梳...

人之省过,不可激烈,激烈者必非深至,多是虚作一场节目,殊无长味, 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久后看来, 当亦自知其未始有异于初,徒自生枝节耳。若是平淡中实

人在省察过失时, 不要只是在表面上轰轰烈烈, 表面上很激烈的人肯定做不到深刻, 大多是虚心假意地做一番表演, 非常无味,正所谓不但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对自己十分有害。久后看来,自己也应当知道这么做跟开始省察时没有什么不同, 是白白地横生枝节而已。 如果是...

闻善而慕,知过而惧,皆君子之徒也。

听说别人有好的言行, 顿生仰慕之情; 知道自己有过错因而担心害怕, 这样的人都是君子一类的人。...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 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

假如有人毁谤自己,应当退下来想想,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如果自己有可毁谤的行为, 那么人家说的就是恰当的; 如果自己没有可毁谤的行为, 那么人家的话才是荒诞无稽的。 恰当的话就不要抱怨人家, 荒诞的话对自身也没有什么害处, 又何必反过来报复别人呢? 再说那...

过、 不及, 有两种人。 胸中无他, 只一味懈怠沉埋的人, 一向昏俗去,若起得他却好,只是难起,此属不及。若好妄作人,一切隔了,此校不好,此属过。人凝重阔

做事过头或达不到要求, 这两种人生活中都有。 心里不考虑别的, 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懒散之中, 这种人一向糊涂、 庸俗, 如果能启发启发他也好, 只是难于启发, 这种人属于达不到要求的一类。 如果是一个喜欢妄为的人, 做什么事都不合乎规律, 这样的人改也改不好,...

未知道者如醉人, 方其醉时, 无所不至, 及其醒也, 莫不愧耻。人之未知学者,自视以为无缺,及既知学,反思前日所为,则骇且惧矣。

不懂道理的人就像喝醉酒的人一样, 当他醉的时候, 没有不到的地方, 等到他醒来后, 没有不感到惭愧羞耻的。 人当中那些不知道学习的,自己看自己总感到完美无缺,等到知道学习了,反思过去的所作所为, 就感到害怕恐惧了。...

行事在审己, 不必恤浮议,恤浮议而忘审己,其心驰矣。

做事情在于自己慎重, 不必顾虑那些没有根据的议论。顾虑那些言论,忘掉了自己慎重从事,心思就不专一,精力就分散了。...

君子之遇艰阻,必思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 无歉于心则加勉, 乃自修其德也。

君子遇到了艰难险阻, 一定会想到自身反省, 是自己有所失误造成这样的吗? 有不好的地方就改掉它, 心里感到没有什么不安的就更加自勉, 这便是自己修养自己的德行。...

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

把反过来要求于自己作为根本的准则, 把说别人的坏话作为最大的警戒。...

二十已后,大过稀焉; 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天, 自怜无教, 以至于斯。 追思平昔之指, 铭肌镂骨, 非徒古书之诫, 经目过耳也。

人到了二十岁以后, 大的过错就很少了; 因为经常有这样的情况: 嘴上轻易说的心里马上就制止住了, 由着性子来的, 在情理上争不过去了; 夜晚睡下考虑到白天的不足, 今天做事能追悔昨天的过失, 自重自爱无需别人教导,以至于这种地步。追思往日的指教, 牢牢地记在...

面一日不修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

容貌一天不洗理修饰一下就会被尘垢弄脏, 心里一天不考虑做好事, 邪念恶欲就要进来了。...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 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 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静坐下来之后, 才知道平时的气性轻...

自视之则见, 借人视之则不见。 自视, 明也; 视于无形, 至明也。 自听之则闻,借人听之则不闻。 自听,聪也;听于无声,至聪也。

对事物, 亲自去察看, 就能看清, 依靠别人去看则是看不见的。 亲自察看, 眼睛也显得明亮; 能看到相类似的东西, 就是最明亮的。 亲自听到的才算是听清楚了, 借助别人听到的, 则听不清楚。 亲自去听, 听觉也感到很灵敏; 能在没有声音的地方听出什么来, 就是最灵...

心如镜,敬如磨镜。镜才磨,则尘垢去,而光彩发;心才敬,则人欲消, 而天理明。

人心好比一面镜子,恭敬严肃就像打磨镜子。镜子一打磨,尘土污垢就马上去除, 镜面光彩焕发。 心刚一肃敬, 人的欲望嗜好就立即消除, 而大道理也就明白了。...

士君子之偶聚也, 不言身心性命, 则言天下国家; 不言物理人情,则言风俗世道;不规目前过失,则问平生德业。若一相逢,不是亵狎, 便是乱讲,此与仆隶下人何异

士人君子偶尔相聚, 不是谈修身养性的道理, 就是谈天下国家的大事; 不是谈谈事理人情, 就是谈谈风俗世道; 不是规劝一下目前的过失, 就是询问一下平生如何进德修业。 假如一遇到一起, 不是举止不严肃, 就是胡说八道, 这样与奴仆下人有什么不同呢?...

人一生大罪过, 只在自是自私四字。

人一生当中最大的罪过,只在“自是自私”这四个字。...

人不自知其过者,不明也。

人不能知道自己过错的, 便是不明智。...

懈意一生, 即为自弃。

懈怠的意念一产生, 也就是不求上进了。...

一毫省察之不至,即处事失宜,而悔吝随之,不可不慎。

如果有一点点省察不到的地方,就不会适当地待人处事了,而紧接着的, 便只有悔恨, 看来不可不慎重啊!...

见面前之千里, 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 而反观为难; 见见非难, 而见不见为难。

看到面前千里远的地方, 不如看到背后一寸近的地方。 所以说,要做到通观不难,而从反面观看是很难的; 看到能见到的不难, 而看到见不到的是很难的。...

喜来时一点检, 怒来时一点检, 怠惰时一点检, 放肆时一点检。

欢喜的时候要注意检点一下,发怒的时候也注意检点一下,怠惰时要注意检点一下, 放肆时也注意检点一下。...

世人厌平常而喜新奇,不知言天下之至新奇,莫过于平常也。日月常而千古常新,布帛菽粟常而寒能暖,饥能饱,又何其新也!是新奇正在于平常, 世人不察, 反于平常

世上人厌恶平常而喜欢新奇, 不知道有这样的说法, 凡是天下最新奇的东西, 没有能超出平常的。 日月很平常, 但世世代代又使人感到那么新鲜; 棉布丝绸、 五谷杂粮很平常, 但寒冷时能取暖, 饥饿时能饱肚, 又多么新奇啊! 这就是说新奇正体现于平常之中,世上人觉察...

乘舟而遇逆风,见扬帆者不无妒念。彼自处顺,于我何关?我自处逆,于彼何与?究竟思之,都是自生烦恼。天下事大率类此。

乘船时遇到逆风,看见那个扬帆顺行的人心里不是不妒嫉。人家自己处在顺风的时候, 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我自己处于逆风之中, 对人家又有何干? 到头来想一想, 都是自生烦恼罢了。 天下的事情大概都与此类似。...

余少时曾泄当密之语,先君责之,对曰:“己戒闻者使勿泄矣。”先君曰:“子不能必子之口,而能必人之口乎?且戒人与戒己孰难?”

我小时候曾经泄漏过应当保密的话,已故的父亲当时责备我,我回答说: “我已经告诫那个听说的人, 让他不要再泄漏了。” 父亲说:“你不能坚决做到封住自己的嘴,怎么能让人家守口如瓶呢?再说告诫别人与告诫自己哪个更难呢?”...

读书不见圣贤, 为铅椠 (qian欠)佣。 居官不爱子民, 为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 为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 为眼前花。

读书而不能领会圣贤著书立说的真正意思所在, 便是书籍的奴隶。 做官不能象爱护子女一样爱护老百姓, 就是穿着官服的盗贼。 讲学但不注重身体力行, 是没有实际作用的口头禅。 建立功业只是为了自身的名利, 而不考虑给后世留下德泽, 是眼前很快就凋谢的花朵。...

终身不照镜,终身不认得自家, 乍照镜,犹疑我是别人, 常磨常照,才认得本来面目。故君子不可以无友。

终身不照镜子, 终身也不认得自己的模样, 乍一照镜子, 还会怀疑自己是别人, 经常打磨镜子照照自己, 才认得自己本来的面目。 所以君子不可以没有朋友。...

且莫论身体力行, 只听随在聚谈间, 曾几个说天下国家、 身心性命、 正经道理? 终日哓晓刺刺, 满口都是闲谈乱谈。 吾辈试一猛省,士君子在天地间,可否如此度日

且不要说去亲身体验, 努力实践, 只听凭他们在一起聚谈的时候, 曾有几个谈论天下与国家大事、 身心修养、 生存前途、 正经道理的? 整天争吵不休, 絮絮叨叨, 满嘴都是闲谈乱扯。 试让我们这辈人猛然醒悟吧, 士君子身处天地之间, 能否像这样虚度日月呢?...

气忌盛, 心忌满, 才忌露。

气,应禁忌太强盛;心,应禁忌太自满; 才,应禁忌太外露。...

自知难于知人, 自信难于信人。

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难, 相信自己比相信别人更难。...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听到别人的优点就尽力掩盖,或者玩弄法律条文陷人于罪,冤屈了别人的好心; 听到别人的过错就大肆宣扬, 或者添枝加叶地加重别人的罪过: 这些都是连鬼神都能得罪的做法, 我们朋友之间一定要防备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