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64

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离娄下) 朋友之间互相勉励向善,互相切磋,是一种美德。不过父子之间流露着亲情,假使用善道互相谴责的话,那么它将是最伤害亲恩的。...

大孝终身慕父母。

(万章上) 行大孝的人一生都敬慕着父母。 有些人幼年时非常敬慕父母,长大之后,就仰慕女性,一旦成家,又仰慕妻子;任职于公司时,就仰慕该公司的董事长,或者仰慕富贵等等,每个人所仰慕的对象皆不相同。可是,舜不论年岁多大,仍然思念父母,使父母快乐,而...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万章上) 天的观察是由我人民来观察,天的听闻是由我人民来听闻。...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离娄下) 纵使有突如其来的祸患,君子也不畏惧,淡然处之。君子唯一担忧的只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尔为尔,我为我。

(万章上) 志节高超的人,不会被流俗所诱而动心,你是你;我是我。纵使你在我身旁表现非常不礼貌的态度,也不会污染我的清白。...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离娄下) 能爱护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护他;能敬重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敬重他。 根据朱注:爱人、敬人,乃仁、礼之施。爱之、敬人乃仁、礼之验。...

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万章上) 凡是听到伯夷那样高洁人士所说的话时,顽钝的贪夫也会变成廉洁,柔弱的懦夫也会立定志向。 “顽”无知而贪也。“懦”柔弱也。...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万章下) 做官是为了行道,并不是因为贫穷,但是有时却也因为贫穷,譬如为了维持生计。...

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

(万章上) 得不到父母欢心的人,像穷人无家可归一样的悲哀。...

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万章上) 君子可以拿合乎情理的事去欺骗他,却不可拿不合事理的事去欺骗他。...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离娄下) 从表面上看起来,觉得可以取这种利益;经再三考虑后,又觉得可以不取;如果取了,就会伤了自己的廉洁。从表面上看起来,觉得可以把这种利益给与人,而经考虑再三,又觉得可以不给;如果给了,就有损自己的仁恩。从表面上看起来,觉得可以为这件事牺牲...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离娄下) 一个人必须清廉自守,不可以做的事情,绝对不做,就是不陷于流俗,心存有正义感,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有不为”言介然自守,行己有耻,不为非礼非义之事也。...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离娄下) 那有根源的泉水,不断地涌出来,日夜不停地流着,而且一定要充满路上的坑坎才向前流,一直流到大海里去,那学有根本的君子,能自强不息,循序渐进,不达到至善的境界绝不中止,正像流水一样,就是遵循这一点罢了。 “原泉”朱注:“有原之水也”。...

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上) 一个人有遏制不住的快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脚合着节拍踏着,手合着节拍舞着了。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快乐之至的意思。...

取之左右逢其原。

(离娄下) 真正领悟道理的人,他的言行举止无论如何,都会和它的根本道理相一致。...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离娄下) 守中道的人须教养不守中道的人,有才能的人须教养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人都喜欢有守中道和有才能的贤父兄。...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离娄下) 如果美丽的西施,身上沾染了不清洁的东西,人们就要匆忙掩着鼻子避开她了。因此,得知外表的美丑根本无济于事,洁身自爱才最重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离娄上) 不孝的罪有三项,没有后嗣是最重的。 至于其他的两项到底指什么,不得而知,但根据先人的说法,乃是指过于奉承父亲而使其陷于不义,和图贫困拒绝仕禄以后,无以侍养父母的两种不孝。 “不孝有三”赵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执中,立贤无方。

(离娄下) 谨守中庸之道,举用贤才,不分亲苑、贵贱党派,唯贤者用之。...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离娄下) 无论是在前的圣人,还是在后的人,他们度量天下事物的标准,总是一样的。 “揆”度也,言圣人之度量同也。...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上) 一个人的大患,在于自鸣得意,喜欢当人家的老师。朱注:“王勉曰:学问有余,人资于己,不得已而应之可也;若好为人师,则自足而不复有进矣,此人之大患也。”...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离娄下) 拿自己的美德去制服别人的人,便是争胜,无法使人心服。必须拿自己的美德去教养人,这才能使天下人个个心服。 “善”仁义之美也。“养人”欲其同归于善。...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离娄下) 所谓成德的君子,就是能保持婴儿纯真无邪之心的人! “赤子”婴儿也,婴儿初生色赤,故言赤子。...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离娄下) 一个人若喜欢说别人的短处,对别人报复的后患,又该怎样去防止呢?所以,千万必须警惕自己,不要说别人的坏话,免得惹来灾祸。...

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离娄下) 说话没有真凭实据,是不吉祥的;而这种不吉祥的恶果,应该由那些言辞巧诈,隐蔽贤才的人来担当。 “当之”谓担当此不祥之恶果也,孟子之意,在深警蔽贤之人也。...

惠而不知为政。

(离娄下) 只知道施些小惠,却不明白行政的大体。从前子产主持郑国的政事,曾用自己坐的车子,在冬天载百姓渡过溱水和洧水,免得他们涉水受冻。孟子批评他说:“这只是一种小恩惠,为政者应当顾全大局,才是正确的施政方针。”...

闻过情,君子耻之。

(离娄下) 外面所传的虚名,如果超过了自己的实质君子就认为可耻了。没有真才实学而只博得虚名,至于这一点须谨慎方可。...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离娄上) 一个人随便乱说话,只因为没有责任心的缘故。...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离娄下) 学者之所以要广博地学习,并把所学的东西详细说明,是希望将来融会贯通以后,回过头来,用它说明那至精至简的原理。就是说不要夸耀自己的博学,必须使学问实际应用于社会上。 “约”谓简要之原理也。...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离娄下) 做国君的能依仁道做事,全国就没有人不依仁道做事的;做国君的能依义理做事,全国就没有人不依义理做事了。也就是说君主的德行直接影响老百姓。...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离娄上) 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论道理;自己遗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共同有所作为。一个人开口就非毁礼义,叫做“自暴”,以为自己不能处仁行义,叫做“自弃”。就是说不知自爱、自重而自暴自弃的人,是不能有所作为的。...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离娄上) 诚实无伪,原本是上天自然的法则;想要做到诚实无伪,原是做人应该实践的道理。...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离娄上) 堆高一定要利用本来就突起的丘陵,掘深一定要凭借本来就低陷的川泽,治理国事,如不凭借古代圣王的法度,能说得上明智吗?...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离娄上) 从前有个小孩子唱道:“沧浪的水这么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这么浑啊,可以洗我的脏脚。” 孔子听了,对他们学生们说:“你们听啊!水清就用它洗帽缨,水浑就要用它洗脏脚了。这不同的待遇,都是那水自找的啊!大凡一个普通的人,必定先自己轻...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离娄上) 在下位的人,不能得到长官的信任,就没办法治理人民了。...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离娄上) 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能得到天下,是由于禹、汤、文武诸王实施仁政的关系,而后来失去天下,也是由于桀、纣、幽、厉诸王没有实施仁政的缘故。诸侯之国的衰败和兴盛、存在和灭亡,原因也是这样。这么看来,天子没有仁德,就不能保全天下;诸侯没有仁德,...

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离娄上) 做人的道路只有两条,就是讲仁德和不讲仁德罢了。 “道二”根据朱熹的注解:“法尧舜,则尽君臣之道,而仁矣;不法尧舜,则慢君贼民而不仁矣。”...

有不虞之誉,而求全之毁。

(离娄上) 有本不该得,却意外得到的虚誉;有原想保全名节,反而招致的毁谤。...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离娄上) 倘若一个人诚实无伪到了极点,却还不能感动别人,是从来没有的事。相反的,如果不能诚实待人,也就绝没有能感动别人的道理。...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离娄上) 仁,是人类最安全的住宅;义,是人类最正大的道路。现在的人却空放着安全的住宅不去住,舍弃正大的道路不去走,真是可悲啊!...

恶醉而强酒。

(离娄上) 自己不喜欢喝酒致醉的人,偏偏又勉强别人喝酒,这是不合理的事情。不行仁道会使自己灭亡,但现在的人,一面厌恶死亡,一面却又喜欢做残暴不仁的事,其矛盾的心理不正好和“恶醉而强酒”一样吗? “强酒”乃指勉强饮酒之意。...

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离娄上) 不能保守自身的品德,而能善事父母的人,我却从来没有听说过。 “事亲”事之本也。朱注:“事亲孝,则忠可移于君、顺可移于长。身正,则家齐国治而天下平。”...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离娄上) 人有句常说的话,都是笼统地说“天下国家”,却未必知道这句话里包含着一个本末的顺序:天下的根本是诸侯的国,国的根本是卿大夫的家,家的根本是每一分子的自身。 “恒言”人之常语也。...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离娄上) 观察人的善恶,没有比察看他的眼神更好的了;因为眼神不能掩藏他心中的恶念。听他所说的话,再观察他的眼神,这人的用心,还能藏到那儿去呢?...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离娄上) 古时候的人,彼此交换着儿子教训;因为父子之间,直接教育相当不容易,父亲教训儿子行正道,如果儿子无法将正道行通,接着就要用怒言责备他了。教训儿子的本意是爱护他,接着用怒言责备,反而要伤他感情了。做儿子的假使反抗道:“您用正道教训我,...

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离娄上) 平天下的道理本来很近,偏要向远处去求。隐喻为做人的道理,乃应从尊敬自己的父母,长者这方面做起。处理道德之事,在一般人之常情,本是一件相当平易的事情,然而人们却从不易了解的理论中去求,这是错误的。...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离娄上) 要想做个好的国君,就要竭尽做国君的道理;要想做个好的臣子,就要竭尽做臣子的道理。...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离娄上) 我爱人家,而人家不肯亲近我时,我就该反省自己的仁德有没有缺陷;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管理,我就该反省自己的智能有没有缺陷;我礼待人家,人家却不回敬我,我就该反省自己的礼敬有没有缺陷。 “反”是反省的意思。...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离娄上) 依顺天理的才能存在,违反天理的就要灭亡。其意思是说人应该遵守自然之理则。...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离娄上) 凡是做一件事情,在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时,都要回头在自己的身上寻求原因;这样自己的身心自然会端正起来,天下的人自然都会来归服了。...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滕文公下) 国君厨房里有肥肉、马房里有肥马,人民却带有饥饿的脸色,野外有饿死的穷人。这简直是率领着野兽在吃人啊!...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离娄上) 即使有古人离娄那样明亮的眼力,公输子那样灵巧的技术,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还是不能制成方形和圆形的器具。就是尧、舜,如果不施行仁政,恐怕也无法统治天下,一切的事情都需要工具和方法。 “规”是画圆用的圆规。“矩”是画方形用的曲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滕文公下) 无论再多的财富和尊贵所带来的快乐,不能使他的精神萎靡不振而堕落下去。并且不管如何的贫穷和卑贱,也不能移转他的节操。再大的权势和武力,也不能屈挠他的志气。像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滕文公下) 一个男子汉,居心在仁道里,那是天下最广大的住宅;立身在礼法上,那是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依照义理去做事,那是天下最宽大的道路。这也是称赞大丈夫的生存方式。 宽大的房子是指仁道,人除了仁道之外,似乎没有更安泰的住所,而且它不会让人感到委...

教人以善,谓之忠。

(滕文公上) 教导人家何谓善?如何来实行善道,这样去教导人家,才是忠的表现,也是真心的行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滕文公上) 父子之间以亲爱的感情为基础,君臣以相敬的礼义为基本,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长幼要有大小的次序,朋友之间的关系,以信义为基本。 这五伦是圣王尧使契担任司徒的官职;教导老百姓做人的大道理。在前文中“教以人伦”,然后列出这五项,明代之后...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滕文公上) 假使在上的君子能阐明做人的大道理,如君臣、父子、夫妇、朋友、长幼等相处之道皆清楚而恪遵的话,在下的老百姓就自然能相亲相爱,而呈现一片和乐的景象。...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滕文公下) 奉守正义而有志气的人,总不忘记自己该安守贫困,预备死在田沟山涧里。有勇气的人,总不忘记自己该为国战斗,预备牺牲他的头颅。就是说纵使平日过着安逸的生活,也该时时警惕自己,而有必死的觉悟。...

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滕文公上) 春天时,黄莺从幽暗的山谷飞出来,迁移到靠近都市之高大的乔木上。这也可隐喻一个人由卑贱的地位而出人头地,有了高贵的地位。 “乔迁”是官吏考试及格的意思,就是出头。 原来的本意是说黄莺搬出到大树上之后,没有忘记昔日的朋友;人类也该如此...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滕文公下) 把顺从当作正道的,是做人妻妾的道理;换句话说,做为男子汉大丈夫的道理,仅仅只有顺从,是不可以的。孟子说:“男子到了成年举行加冕典礼的时候,父亲拿做大丈夫的道理教训他;女子到了嫁人的时候,母亲拿做妇人的道理教训她。”...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滕文公下) 枉屈正道而不正的人,绝没有纠正他人不正的情事出现。所以首先必须自己行得正才对。...

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离娄上) 君子不拿正道度量事理,臣下就没有法度可以遵守,这样一来,一个国家就无法好好的统治起来。 “揆”乃度也。...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离娄上) 仅有仁心而没有仁政,就不足以治理国家;空有仁政却没有仁心,仁政也不能自动施行。就是说实行政治应该要仿照先王之道,才不致于错失。...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滕文公下) 如果不合义理,即使是一小竹筒的饭也不能接受。 “一箪食”就是把饭装在小竹筒里面,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滕文公上) 一般人是必须保有永久的产业,才会有经常向善的心志;相反的,不能保有永久的产业,就没有经常向善的心志;如果没有经常向善的心志,种种放荡无礼,邪僻不正的坏事,就没有不敢做的了。所以,让老百姓拥有一定的产业,是安定民心的方法。...

不直,则道不见。

(滕文公上) 一个人在无意间犯了过错,如果不用言语尽量的去分析给他听时,其真理就被蒙蔽了。所以,一旦朋友犯错时,可以毫不考虑的以直言相劝。...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滕文公上) 替天下人求得一个圣明的领袖,才叫做仁。在人世间对老百姓最有恩惠的莫过于施行仁政了。...

不得志独行其道。

(滕文公下) 当不得志而自己的思想未被世人接纳时,就独自实行自己认定的正道,不会屈服于别人,这就是大丈夫的处世态度。...

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滕文公下) 仁者向东面征伐时,西方的夷人就抱怨;向南面征伐,北方的狄人也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留在后面呢?”因为他们平日在暴政统治下,感到痛苦的关系。 仁者的征伐,人人都喜欢。 古时候,殷汤初次征伐,就从葛国开始,前后出征十一次,天下就没有...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滕文公上) 尧把不能得到舜这样的人,当做自己的忧虑,舜把不能得到禹和皋陶当作自己的忧虑。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替天下求得一个圣明的领袖就困难了。孔子说:“天是伟大的,也只有尧能效法它,他的德行那么广大无私,人民竟摸不着边际,没有人能够称道...

遁辞,知其所穷。

(公孙丑上) 听到别人支吾闪烁的言辞,就知道他为什么会穷于应对。拿治理天下的君王、丞相来说,这种言辞在心里产生的话,就要危害到政教;既在政教上表露,就会危害到他的行政措施了。...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

(公孙丑下) 有官位职守的人,如果无法把他份内的事做好,就应该离职而去。...

志,气之帅也。

(公孙丑上) 志是气的统帅。只要确立思想,精神坚强的话,很自然地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及气力。 “志”是思想精神的产物,也是人心的趋向。“气”是充满在体内的精力及气力,也就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

彼一时,此一时也。

(公孙丑下) 那时是那时,现在是现在。人人应当顺从时势,去遵守最适当的正道。 这句话往往被人误解;其实,孟子所说的真正涵义,乃是教导人们遵循时势的变迁,进退之道自应有所分别。...

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滕文公上) 假使药力太小,吃下去不会使病人头昏眼花,他的病是不会好的。对人进谏忠言而并没有产生强烈的作用时,也是无济于事的。...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公孙丑下) 处事失去正道,帮助的人就少。到最后,就陷入连亲戚都背叛他的凄惨境地。 反之,凡事正道而行,帮助的人就多,到最后,普天下的人都来归顺他。...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公孙丑上) 处理事情,必先计划思考,不要预期、预测。必须专心一致,并且不可事先考虑其结果或利益。因为只一味地考虑结果或利益的话,反而有碍志气,所以切勿如此作为。 无论什么事,必须让它自然发展,是不能勉强的。 从前,宋国有个极其愚蠢的人,看到自...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公孙丑下) 对方以他们拥有众多的财富为耀,我则凭我的仁道去应付;又他们凭他们的爵位尊贵,我则凭我的义理,我心里为什么不满足呢? (曾子的话) “慊”就是心里感到不满足之意。...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滕文公上) 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他呢?无论什么人,正道只有一条,是大家必须遵循的。...

为天吏,则可以伐之。

(公孙丑下) 天吏就是奉行天意的人,这种人可以去讨伐无道者。换句话说,不是奉行天意,只因各人自己的利害关系,而去征伐别的国家,是应该禁止的。(这是沈同请教孟子“是不是应该去讨伐燕国”,孟子回答他的话。)...

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公孙丑下) 古时候的君子,当他犯错的时候,就像日蚀、月蚀一样,不会想办法来掩饰它,所以天下的人都看得见。然而等到他改正过失时,又像日蚀、月蚀发出亮光一样,受到人民的尊敬。其原因乃是他能很干脆的改正缺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公孙丑上) 凡是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体谅他人之心,这种忠恕之心,就是治国的根本。古代的帝王具有这种不忍人之心,于是就有不忍人之政,如此则可轻易地平治天下。...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公孙丑上) 上天造成灾祸,还可以设法逃避;但是如果是自己惹来的祸害,那就难以维持生路了。所以诗经上说:“永远配合着天命,自己去寻求各种幸福。”...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公孙丑上) 用武力做后盾,假借仁爱的名义,进行侵略的人,就能称霸于诸侯,也就是行霸者的作风。 “霸”的原义就是月亮借太阳的力来发光。按照朱熹的注解:“力乃土地甲兵之力。”用天赋的美德推行仁政的人,就能称王于天下,也可以说是真正的王者。拿武力...

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公孙丑上) 普天之下没有敌对的人,可以称为是奉行天命的官吏。换句话说,行为符合天意的人,就是在天底下没有敌手的王者。...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滕文公上) 舜是什么?是人,我是什么?是人,有作为的人,也应该像舜一样。言下之意,就是圣人舜和我难道不是一样的人吗?为何舜做得到的事情,而我做不到呢?...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公孙丑下) 做事情时,如果只得天时,未得到地利的话,是不能成功的。又虽然得到了地利而没有得到人和的话,也不会成功。其意就是说想做成一件事,人和比天时及地利更重要。 “天时”是可以完成某事之时机也,得之则成,失之则败。“地利”乃地理占形势之利...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公孙丑下) 进也好,退也好,是我的自由,我一点都不感觉到急迫。因为我既没有官位职守,也没有进言的责任。 一个遵守正道行事的人,其态度很宽裕,此时也可引用“吾进退,岂不绰绰有余裕哉。”这句话来形容。...

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公孙丑上) 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露臂赤身地站在我旁边,你那能沾污我呢?...

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公孙丑上) 做一件不义的事情,或者杀一个善良无辜的人,像这样而能得到天下,古圣贤中没有人这样做。...

量敌而后进。

(公孙丑上)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是说两国在交兵时,要能测知敌人的强弱,才采取行动。不然万一低估了敌方的实力,就会惨遭失败的厄运。...

罪人不孥。

(梁惠王下) 君王处罚犯人时,不要累及他的妻儿子女。 周文王就有这种体谅他人之心,正由于他善体民心,所以才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孥”就是妻子的意思。...

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梁惠王下) 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说它有高大以及年代久远的乔木就算了,而是说它拥有父祖累世立功的大臣。...

推恩,足以保四海。

(梁惠王上) 如果能够把对父母兄弟的恩情,推广出去,就能使天下安定。古代的圣王,能够异于常人,只是善于推广他依据仁心所做的善事罢了。...

无恒产,斯无恒心。

(梁惠王下) 一般人民没有恒产,也就是没有足以维持生活所需的收入和财产的话,就没有经常向善的心志。恒心就是经久不变的思想,持有不动摇的道义心,政治家最要紧的是要让人民保有恒产。所以贤明的君主,尽量设法使人民丰衣足食,然后督促他们向善,人民自然...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梁惠王上) 不喜欢杀戮的君主,可以统一天下。因为人民归服他,如同水往低处奔流一样,浩浩荡荡,任谁也阻止不了。...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公孙丑上) 有德者感化他人的速度,比用车马传递命令更快。人民就在这种情况下期待君主实行仁政。 “置、邮,皆设立驿站,疾传书命之称。...

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梁惠王下) 君子要养育爱护人民,不会做出伤害人的行为,土地是承受自先人的产业,世世守之,非己身所能任意处分,所以为了争夺土地而发生战争,是相当矛盾的理论。...

仁者无敌。

(梁惠王上) 仁者统治天下而没有敌人。梁惠王在位期间,受到许多侮辱,使他感到羞耻,希望替那些战死者好好雪耻,于是请教孟子,孟子回答说:王如果实施仁政,安定民心,这才是先决条件,所以就引用了这句古谚。...

盖亦反其本矣。

(梁惠王上) 为什么不推其根本的原则呢? 刑罚或法律,根本就是芝麻小事,道德才是治国的根本。就修身的工夫来说,与其经常责骂别人,倒不如检讨自己的缺失来得根本些。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盖”与“盍”的意思相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