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名句 > 古籍名句

《古籍名句》

    收录163464

仁者不忧

(子罕) 有仁德心的人,因为禀赋良善,内心毫无私欲,而时时刻刻不忘圣贤教训,遵循天理伦常,是故行事不会有所愧疚,也不至于惶恐忧虑,患得患失了。...

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 对自己的言行要负一切责任,而且一言既出,务必谨守信用,所以仁者通常沉默寡言,绝不会不经考虑而轻率出口的。“讱”,忍也,难也。...

使民如承大祭。

(颜渊) 奉令负责主持国家祭典的时候,应该格外谨慎,并且把礼和敬随时摆放在心上。同理,使唤人民,运用民力也要像承奉重大的祭祀一样,处处以礼敬相待。...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先进) 天下所有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期待都很高,但不论子女是不是具有才识,或有没有成就,他们也不会改变对孩子的爱心和关怀,这就是洋溢着无比温馨的人间亲情。...

知者不惑。

(子罕) 有智慧的人,由于眼光深远,观察独到,常能辨别事物的真相,通晓人生各种精辟的道理,所以尽管遇到任何复杂的问题,也不会产生什么疑惑和困恼。...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当严冬的时节来临,万物都受到摧折而纷纷凋谢了,在这时候,唯有松柏非但坚挺不拔,反而愈加茁壮。人类的精神也有这种倾向,在艰巨困顿的环境之下,才愈能显示出一个人真正的决心和价值。 (后凋)即不凋萎的意思...

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 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而为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先进) 外貌并不足以代表那人的内在,对于一个言论笃实的人,除非认清他的本质,否则没有办法判断他是正人君子,抑或善于伪装的小人。 “色庄者”即外貌严肃庄重的人。...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颜渊) 自我省察,发现自己并没有犯过愧疚的错失,那还有什么可以忧愁害怕的呢!...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颜渊) 人间的生死或贫富贵贱,并非人为的力量可以获得的,大自然启示我们一切要听天由命,泰然处之,凡是个人力量无法改变的事实,就不要再强求了。...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泰伯) 天下平治,社会安定,君子就应该为民服务,有所表现,但是天下纲纪、社会道德都沦没湮灭的话,那么还是收敛才识,隐退到很远的地方去吧!...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 君子并不一定要多才多艺,他也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只不过能始终以道义为立身处世的基本信念,勇往迈进罢了。...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 年轻人的希望无穷尽,只要他们肯下功夫,一定会有一番成就。但是到了四、五十岁,仍然默默无闻的话,就没有值得另眼看待,和令人敬畏的地方了。人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更要加强充实自己,以免被时代所遗弃和淘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罕) 君子品格高超,不论他走到那里,那个地方一定会受到他气质的薰陶,不至于显得乌烟瘴气。...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罕) 有的幼苗虽然发芽了,但却不抽穗也不开花;有的穗虽然已经长出来,但并不结成果实。同理,一个幼年人人称其为神童的人,长大成人之后,可能变得平庸而无能。...

主忠信。

(子罕) 待人接物,要讲求忠实和信诺,才算是顶天立地的人。 “忠”即言行一致。“信”即毫无虚伪之意。...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泰伯) 制定法律,好好引导人民,使大家都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但教他们这样做那样做,却不必要让他们知道何以这样做那样做的道理。因为这是属于在上位者政务份内的事,倘若拿法律的理论直接去向民众公告阐释,百姓的知识浅陋,难免意见纷纭,扰乱人心,其...

死而后已。

(泰伯) 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和困难的环境搏斗,一直支持到死前才放下重荷,这才不愧是一个真正的人啊! (曾子的话)...

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子罕) 譬如要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就可以完成这份工作了,但你却半途而废,不肯再继续下去,这是你努力还不够的缘故,是你自愿放弃的啊! “篑”是土笼,盛土的工具。...

任重而道远。

(泰伯) 明士眼光深远,素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生的任务,他背负着沉重巨大的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途,一心一意希望实践道德,以拯救众民。(曾子的话)...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逝去的光阴就像流水一般,不分昼夜,永无止息。...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泰伯) 在一个丧失伦理道德的国家社会里,积蓄了一笔庞大的财富,并且身居高官,享尽荣华富贵,而无惭愧之心,这种人真是太可耻了!...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泰伯) 一个人的性命遭到严重的威胁、或面临生死关头之际,仍能坚守刚毅的信念,卓然的节操,绝不轻易就范,去屈从侍奉敌方的人,这就是君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社会组织有一定不变的秩序,也各有适当的人才专职,凡是不属于自己份内职务,绝对不可以超越职守去插手管理,致使社会结构动摇,纪律大乱,造成反效果。...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罕) 没有虚妄猜臆的心、没有怀着必然如此的意念、没有顽固的心、没有自以为是的心。...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不论地位如何低贱的人,只要他拥有不屈不挠的意志,那么邪恶的压力,也丝毫不能改变他的精神,摧毁他坚强的毅力。...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研究学问所抱持的态度,应该像正在追逐走在前方的人,你再接再励穷追不舍,唯恐粗心大意,让对方跑得不见踪影了,而使你前功尽弃。读书人若能怀着这种战战兢兢的心意来研究学问,才会有始料未及的收获。...

士不可以不弘毅。

(泰伯) 明智之士的气概,充满了弘大而坚毅的力量,他追随浩然的正道,打击邪恶淫秽之道!(曾子的话)...

后生可畏。

(子罕) 年轻人也能做到令人敬畏的地步,只要他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是无可限量! “后生”即后辈、读书人。...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

(泰伯) 当一个国家正有混乱的迹象时,你千万不要进入这个国境,当一个国家已经遭逢大祸大乱的时候,你也不必勉强逗留在那里,选择适合你实行仁道的地方吧!...

可以寄百里之命。

(泰伯) 作为一国的使者,由于他有良好的才德,别人非常放心地把国家政令交付给他,能够赢得别人这种信赖,实在是做人最大的荣誉,同时也是为人应有的道德理念。(曾子的话) 古代诸侯国的领土为百里平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述而) 和其他两个人一起行进、或共同采取行动的时候,其中必有可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长处加以模仿,他们的短处,则作为自我警诫的榜样。...

故旧不遣,则民不偷。

(泰伯) 在上位的人,能够不遗弃故交旧友的话,那么在下的百姓,也会群起效法,争相竞习,人情自然日趋笃实,民风也就敦厚而无浇薄之气了!...

正颜色,斯近信矣。

(泰伯) 一个人内心所想的事,会不知不觉表露在脸上,所以以自己在言行方面要端庄诚恳。如此,才能接近有信义的君子,排挤虚伪狡猾的小人。...

好古,敏以求之。

(述而) 日夜不怠地研究古代的文物制度,和传统思想,将有助于我分辨是非,了解万物的道理。...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泰伯) 尽管自己的学问才干都很丰富,但还是把这些才识隐藏起来,装作没有才识的样子。倘若别人毫不讲理地侵犯你,对待这种粗野肤浅的家伙,你大可不必和他计较,这是最好的办法。 “校”,即计较的意思。...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述而) 如果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变成善人,那么最低限度也应当变成一个有恒心的人。若大家的言行都不能互相吻合,只会虚张声势吓唬人,整天生活在充满欺骗、奢侈的气氛中,这样子想要达到有恒心的境界,实在太难了!...

可以托六尺之孤。

(泰伯) 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而完全信任你。...

勇而无礼则乱。

(泰伯) 有勇气固然重要,可是超过一定的程度,就变成粗暴鲁莽的野蛮人了。...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述而) 为人一旦骄傲自大,便把谦让的美德全部忘得一干二净,但太节俭又陷于固陋,所以与其失去谦让的精神而变成不逊的人,还不如变成固陋的好些。...

恭而无礼则劳。

(泰伯) 立身处事力求恭敬,才能算得上人格高尚。但谦恭要保持适当的节度,过于装腔作势,反而会损伤身心。...

以能问于不能。

(泰伯) 虽然自己很有才能,还谦逊地去求教没有才能的人,以使自己的学问、知识、经验、更加深刻、丰富。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应该时刻怀着更加上进的心意,和努力不懈的态度才对。...

君子不党。

(述而) 正人君子公平无私,绝不袒护任何一方。...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述而) 我绝不揭发别人过去的隐私,我只重视他现在的表现,假如现在他已经弃暗投明,一心向善,便可以宽赦他。如果他依旧为非作歹,恶性不改的话,就不值得原谅了。...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泰伯) 言谈举止要威严庄重,合乎礼法,这样那些野蛮、傲慢的人,就会远远地离开我。(曾子的话)...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泰伯) 言谈表示一个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因此讲话应当小心谨慎,小人就会远远离开你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君子的心境永远那么平静、沉着,悠然自得而问心无愧。小人则常常心事重重、不胜困扰的样子。这就是奉行自己所信任的常道,和经常产生不满、充满畏惧情绪两者之间的差别。...

乐以忘忧。

(述而) 人各有难言的苦衷和烦恼,然而在苦闷的生活中,应该寻求一点小小的情致,点缀人生。敞开海阔天空一般自由、欢乐的胸襟,忘却郁积在内心无谓的忧愁吧!...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 将要死了的鸟,它的啼声一定是悲凄的。临死的人所倾吐的话,当然都是真诚无欺的! (曾子的话)...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泰伯) 在上者宽厚地对待亲戚朋友,倡导仁爱的作风,在下者自然而然受到在上者的感化教导,也都能够身体力行地去发挥仁风。...

不愤不启。

(述而) 没有热忱的人,做事通常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若是对方一心求通的话,我便不会去启发他任何道理了。 “愤”意即心求通而未可得也,不愤不启和不悱不发两句,合用则表示“启发”的意味。...

述而不作。

(述而) 不要胡乱树立自己的学说,免得贻笑众人。应该秉着尊重先贤的敬意,传述正统的思想而不擅自创作。...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雍也) 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乃是道德最崇高的目标。...

诲人不倦。

(述而) 把一切学识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孜孜不倦地教导别人,直到他们融会贯通,能够学以致用为止。...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用一个四角形的东西作为譬喻,假如列举一个角,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甚至没有兴趣思索那三个角的意义的人,我也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默而识之。

(述而) 学习事情的态度,应当是默默牢记在心,切勿作出信口开河那样轻浮愚蠢的行为。能够将所学更加深入地钻研,使道理、知识铭刻在脑海之中,即使连孔子如此好学不倦的人,也认为这种求知的做法非常困难。...

临事而惧。

(述而) 遇到重要关键的事情,总是战战兢兢的,唯恐犯错。这种态度虽然戒惧小心,可不是胆怯的缘故啊!...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一个有仁德心的人,拥有悲天悯人的胸襟。他同情别人不幸的境遇,常常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并伸以援手,救助众人,这股体贴入微的精神加上仁慈的行动,具有感人的力量!...

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自己想行道于世,也想使他人行道于世,仁者先让别人获取利益,从来不与人相争相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因不义之财而变成富翁,借着诡诈的手段而谋得高位,这些虚荣的诱惑对我而言,彷佛是天空飘浮不定的云影,永远不能使我动心动容的。...

信而好古。

(述而) 不可怀疑古圣贤人流传下来的教训,要尊崇古人全力倡导的正道,深刻的检讨自己的言行,力求符合传统的规则,这是读书人应有的认识。...

己欲立而立人。

(雍也) 自己想立志求道,也希望别人能够立志求道。自己有意谋求职位时,应该先荐举别人,这便是仁者的雅量。...

学而不厌。

(述而) 再三反复学习,不能产生丝毫厌弃的想法。...

仁者乐山。

(雍也) 山岳屹立不移,象征仁者的心思,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是故仁者珍视万古坚固的山岳,更有甚于明洁轻盈的流水。...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述而) 赤手空拳和猛虎相搏斗,泅水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如果和他们取同一步骤,可真是危险的举动啊! “暴”为徒手格斗。“冯”即泅涉、凌越的意思。...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述而) 人家有求于你,想重用你的时候,就挺身而出,施展你的抱负。反之,人家忽视你,抛弃你的时候,也要有勇气即时隐退,待人处事进退的道理就全在这一念之间了。...

游于艺。

(述而) 做人不能一直置身在紧张的状态之中,这样精神容易崩溃。应当在学习道理之余,发掘个人的兴趣,游习六艺,以陶冶性情,充实个人的心灵活动,使视界更为开阔。...

志于道。

(述而) 首先应以立志修身养性,为人生最远大的目标。...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雍也) 君子要博览群籍典章,并以礼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他并不以此骄矜自满,他希望进一步用礼来贯彻所学习的知识。 “礼”即履行(实践)的意思,或做人应遵守的法则。...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述而) 伯夷和叔齐两兄弟在西山饿死,他们为了追寻仁道,才会遭此命运,一个人能够勇于殉道,纵死也无所悔恨了!...

朋友信之。

(公冶长) 我希望朋友之间都能以诚信相处。...

不迁怒,不贰过。

(雍也) 要控制自己的感情,不可为了不遂心意的事情,而把怒气发泄在别人身上,因为别人没有必要替你承受这股怨气。即使聪明的人,也难免犯错,但是应该随时提醒自己,千万不可以再犯第二次类似的过失了。人生苦短,怎经得起你三番两次地犯错?...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雍也) 对待自己宽宏大量,对待别人也以仁爱为怀,这种行为称为大简。然而待人处事的态度如果太过于简略,人人皆怠惰松弛,自我寻求安慰,个人、社会反受其害,不可不提高警觉。(仲弓的话)...

无伐善,无施劳。

(公冶长) 不仗势自己的才华而妄自尊大,或逢人夸耀。同时对于自己建立的功劳,也不吹嘘瞎捧,借此抬高身价。因为真正才德兼备的人,常常拥有最谦恭的品格。(颜渊的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雍也) 知道这一项道理固然可喜,但比不上了解这项道理而衷心喜爱的人,这种向往的精神,会汇集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成就伟大的事业。...

仁者静。

(雍也) 仁者喜欢沉静冥想,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

仁者寿。

(雍也) 仁者不会受到外物的影响,仍旧坚守立场,不屈不挠,他领悟了大自然的启示,得以安心立命,永保长寿。...

知者动。

(雍也) 有智慧的人,心思灵敏活泼,他认清时势,并权宜变通,以应付瞬息万变的世情。...

知者乐水。

(雍也) 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们的头脑就象流动的水波一样,清莹透澈,静静地流向每一个角落。...

行不由径。

(雍也) 光明磊落地行走于堂堂大道之上,也许这种走法看起来是绕道而行,然而毕竟还是平直坦荡的。反之,小径好象比较接近目的,而且也较曲折富有变化,但选择这一类捷径的人,最后往往因为操之过急,而走投无路。(子游的话)...

君子周急不继富。

(雍也) 通情达理的人,会出力周济窘迫的人,但他总是极力避免在物质方面支助富有的人。因为人情味之浓厚,贵在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君子的作风自应如此。...

知者乐。

(雍也) 知者在变化多端的世界上,洞察万机,绝不误入歧途,永远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 对中等资材的人大谈高级程度的理论,非但不能提高对方的水准,甚至因而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和信念。...

敬鬼神而远之。

(雍也) 专心致力于人所应当做的事,尊敬鬼神,但远远避开它,不被蛊惑,便可称为智者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爱好道理的人,毕竟还不如眷恋它,并深深沉醉在其中的人,好比以种花为乐事的人,比观赏花卉的人其境界更高超!...

谁能出不由户?

(雍也) 任何人出外一定要先开门。同理,生存于天地之间,不论何人,都要依循人生的大道理,作立身处世的准则。...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文彩乃是后天修养薰陶而成。而与生俱有的素质,是一种未经琢饰、朴素信实的东西,本质和文彩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居敬而行简。

(雍也) 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严格约束,考虑周密,严谨行事,并恪遵礼仪法度。反之,对待别人就不要作这么苛刻的要求了。别人不周到的地方,应该宽大通融,使对方有自新向上的机会。(仲弓的话)...

先难而后获。

(雍也) 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至于应得的利益,反而常常避居人后,从不斤斤计量,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少者怀之。

(公冶长) 我希望年幼的人都能得到抚爱和照顾。...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里仁) 不要烦恼得不到这个职位,你应该忧惧的是自己有没有充分的才德,担任这项职位。...

再,斯可矣!

(公冶长) 事情若只想一遍,往往容易出差错,反之,重复思考,踌躇不决的结果,也会导致判断力、实践力,因过度的磨损而迟钝不灵。所以每桩问题只需思考两遍,就能彻底掌握症结了,当然这时的思虑务必非常周详确实才行。...

老者安之。

(公冶长) 我祈愿老年人都能得到奉养,而安享余年。...

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早上悟得真理,即使那天黄昏死去,也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生存的意义和方法,再没有比这一点更明显的了。...

不耻下问。

(公冶长) 每遇有困惑难解的事情,就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贱的人,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所以能够置别人的讥笑于不顾,同时虚心求教的这种人,他的精神非常可嘉,值得赞扬。...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每逢处理事情的时候,君子和小人的态度必定迥然不同。首先浮现在君子脑海里的,是自己的言语举止有否违悖道义,且莫不因而谨慎戒惕。而小人最初顾及的,除了个人的方便和利益之外,什么也不会想了。...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 贤者纵使口才愚钝,然而在实际行动方面,却不会落于人后,说话敏捷灵活的人,行事反而常常迟缓不前。...

见不贤而内自省。

(里仁) 遇到不如自己的人,不应该把他愚蠢的行为拿来当笑话看待,人非圣贤,各有瑕疵。你要以他的行为作借镜,再三自我反省,使德行学业俱能日臻进步。若能象这样将别人的过失,借以自律自持,何愁仁道的旅程遥远无期呢?!...

久而敬之。

(公冶长) 与朋友交往,不要因为彼此太熟悉,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的,举止便愈来愈放肆无礼,如果有心维持长久的友谊,应当互相尊敬,互相照顾,使双方感情更加牢固。...

焉用佞?

(公冶长) 为什么一定非有三寸不烂之舌不可呢?作为一个贤能的人,第一条件并不是要口辞敏捷,而是要诚信实践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