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词语典故》

    收录163464

治河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

灌溉

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引泾水,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渭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因名曰白渠。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其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言...

运河

隋文帝开皇三年,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汾、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

水文测验

(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评】石人是见于记载的最早测量水位的水尺。表明战国时人们对一定过水断面上水位与流量相关关系的认识。 横道水则石碑,面横七道,道为一则。以下一则为...

水流运动规律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跃则倚,倚则环,环则中,中则涵,涵则塞,塞则移,移则控,控则水妄行。 《管子·度地》 【评】这里描述了多种水力现象:壅水、水跃、冲刷、回流,以及这些水力现象所导致的淤积、改...

水流输沙规律

大司马史张戎言:水性就下,行疾则自刮除,成空而稍深。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 《汉书·沟洫志》 【评】张戎首次定性叙述了含沙河流水沙运动特点,提出了水流速度与水流挟沙能力,水流与河床冲淤之间的相关关系。 河本 ① 泥沙,无不淤之理。淤淀之势,常先...

水土资源

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 ① 七尺。渎田 ② 悉徙,五种无不宜。其立后 ③ 而手 ④ 实,其木宜蚖菕 ⑤ 与杜松,其草宜楚棘。见是土也,命之曰五施,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其水仓,其民强。 赤垆历强肥,五种无不宜。其麻白,其布黄。其草宜白茅与雚,其木宜赤...

水利测量

玄扈先生量算河工及测验地势法。 一、量某河自某处起,至某处止,共实该应开河几何丈尺。每步五尺,每二十步立一木界桩,编定号数。自某处起天字一号,尽十号。又起地字一号,尽十号。直编至某处止。要见若干号数,若干丈尺。 一、量每号木界桩下,两岸准平,相距今阔...

沟洫

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 ① ,广尺深尺,谓之甽。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 ② ,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 《周礼·考工记·匠人》 [注]①...

地表水分类

水有大小,又有远近。水之出于山而流入于海者,命曰经水。水别于他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沟,一有水,一毋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 《管子·度地》 【评】这是我国对地面水分类的最早描述。...

贾让治河三策

治河有上中下策 ① 。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为污泽,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而塞其口,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故曰:“善为...

治黄

齐人延年上书言:“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是其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下也。可案图书,观地形,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出之胡中,东注之海。如此,关东长无水灾,北边不忧匈奴,可以省堤防备塞,士卒转输,胡寇侵盗,覆军杀将,暴骨原野之患。天下常备匈奴而不忧百越者,...

北方水利

今且不遐远论,即如都城之外,与畿辅诸郡邑,或支河所经,或涧泉所出,可皆引之成田。北人未习水利,惟苦水害,而水害之未除者,正以水利之未修也。盖水聚之则为害,而散之则为利。今顺天、真定、河间等处地方,桑麻之区,半为沮洳之...

海河防洪

自比定、冀(今河北中部及山东北部)水潦,无岁不饥;幽、瀛(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川河,频年泛溢。岂是阳九厄会,百六钟期,故以人事而然,非为运极。昔魏国咸舄,史起哂之;兹地荒芜,臣实为耻。不揆愚瞽,辄敢陈之。 计水之凑下,浸润无间,九河通塞,屡有变改,不可一...

用水五法

用水之术,不越五法。尽此五法,加以智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田之不得水者寡矣,水之不为田用者亦寡矣。用水而生谷多,谷多而以银钱为之权。当今之世,银方日增而不减,钱可日出而不穷。又以宋臣李纲所言节用、救弊、核实、开合、贸迁诸法,设诚而致行之,不加赋而国...

无坝取水

于蜀,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史记·河渠书》 岷江水发源处古导江,今为永康军,汉史所谓秦蜀守李冰始凿离堆,辟沫水之害是也。 沫水出蜀西徼外,今阳山江、大皂江皆为沫水,入于西川。始,嘉、眉、蜀...

有坝取水

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其川上源,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湖水分为二流,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水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魏望叹于此,故智氏用亡。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周园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晋...

水库

陂塘,《说文》曰:陂,野池也。塘,犹堰也。陂必有塘,故曰陂塘。《周礼》:以潴蓄水,以防止水。说者谓:潴者,蓄流水之陂也。防者,潴旁之堤也。今之陂塘,既与上同。考之书传,庐江有芍陂,颍川有鸿隙陂,广陵有雷陂、爱敬陂,阳平沛郡有钳庐陂,其各溉田,大则数千顷。后...

井,池穴出水也。《说文》曰:清也。故《易》曰:井冽寒泉食。甃之以石,则洁而不泥。汲之以器,则养而不穷。井之功大矣。按《周书》云:黄帝穿井。又《世本》云;伯益作井。尧民凿井而饮。汤旱,伊尹教民田头凿井以溉田,今之桔槔是也。此皆人力之井也。若夫岩穴泉窦...

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

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后人因其渠流以结陂田。城西陂谓之新陂,覆地数十顷。西北又为土门陂,从平路渠...

圩垸

江南应有圩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 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政府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 筑土作围,以绕田也。盖江淮之间,地多薮泽,或濒水不时淹没,妨于耕种。其有力之家,度...

井渠

其后[公元前117年以后]庄熊罴言:“临晋[指陕西大荔]民愿穿洛以溉重泉[地名,在大荔西北]以东万余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征[地名,指陕西澄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

渡槽

架槽,木架水槽也。间有聚落,去水既远,各家共力造木为槽,递相嵌接,不限高下,引水而至。如泉源颇高,水性趋下,则易引也。或在洼下,则当车水上槽,亦可远达。若遇高阜,不免避碍,或穿凿而通。若遇拗险,则置之叉木,驾空而过。若遇平地,则引渠相接,又左右可移。邻近...

于钟离 ① 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筑土,合脊于中流。……[天监]十五年(516年)四月,堰乃成。其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深十九丈五尺。夹之以堤,并树杞柳,军人安堵,列居其上。其水清洁,俯视居人坟墓,了然皆在其下。 《梁书·康绚传》 [注]①郡名...

水闸

水闸,开闭水门也。间有地形高下,水路不均,则必跨据津要,高筑堤坝汇水,前立斗门,甃石为壁,叠木作障,以备启闭。如遇旱涸,则撤水灌田,民赖其利。又得通济舟楫,转激碾 ,实水利之总揆也。 元《王祯农书·农器图谱》 可从淇口以东为石堤,多张水门。初元中,遮害亭下...

复闸

扬州扬子津斗门二所,宜于所管三府兵及轻疾内量差分番守当,随次开闭。 唐《水部式》(《鸣沙石室佚书》) [乔]维岳乃命创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二门相逾五十步,覆以厦屋,设悬门蓄水,俟故沙湖平,乃泄之。建横桥,于岸筑土累石以固其趾。自是,尽革其弊,而运舟往来无...

多级通航闸

渠水……深不数尺,广可二丈,足泛千斛之舟。渠内置斗门三十有六,每舟入一斗,则复闸之,俟水积而舟以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之舟楫。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 【评】灵渠斗门是中国古代多级通航闸中最著名的。这里所述为南宋灵渠状况。...

澳闸

易闸旁民田以浚两澳,环以堤,上澳九十八亩,下澳百三十二亩。水多则蓄于两澳,旱则决以注闸。 《咸淳临安志》卷三九 【评】澳闸是有澳的复闸。澳,人工水塘,用以调节船闸供水,以达节约用水的目的。...

堰埭

(赤乌)八年(245年)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入凿句容中道,自小其[今江苏句容东南]至云阳西城(今江苏丹阳延陵镇南),通会市,作邸阁。 《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 句容县,大皇时,使陈勋凿开水道,立十二埭,以通吴会诸郡,故船行不复由京口。 《太平御览》卷七...

堤防

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齐与赵魏以河为境,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

埽工

旧制,岁虞河决,有司常以孟秋预调塞治之物,梢芟、薪柴、楗橛、竹石、茭索、竹索凡千馀万,谓之春料。诏下濒河诸州所产之地,仍遣使会河渠官吏,乘农隙率丁夫水工,收采备用。凡伐芦荻谓之芟,伐山木榆柳枝叶谓之梢,辫竹纠芟为索。以竹为巨索,长十尺至百尺,有数等。...

护岸

石笼,又谓之卧牛。判竹或用藤萝,或木条,编作圈眼大笼,长可三二丈,高约四五尺,以签桩止之,就置田头内贮块石,以擗暴水。或相接连延,远至百步。若水势稍高,则垒作重笼,亦可遏止。如遇隈岸盘曲,尤宜周折,以御奔浪,并作洄流,不致冲荡埂岸。农家濒溪护田,多习此法,...

海塘

钱唐记曰: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一千。旬月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 于塘岸用长五尺,阔二尺,原一尺之大石,每...

堵口

汉兴三十九年(指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孝文时河决酸枣(在今河南延津县),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史记·河渠书》 今天子元光之中(公元前134~129年),而河决于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自河决瓠子后二十馀岁……天子乃...

翻车

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傅玄序之曰:……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三国志·杜夔传》注 【评】东汉毕岚发明翻车之后,经三国马钧的改进,日臻完善,以后广为使用,特别南方稻作区,更是处...

筒车

流水筒轮。凡制此车,先视岸之高下,可用轮之大小,须要轮高于岸,筒贮于槽,方为得法。其车之所在,自上流排作石仓,斜擗水势,急凑筒轮。其轮就轴作毂。轴之两旁,阁于桩柱山口之内。轮轴之间,除受木板外,又作木圈,缚绕轮上,就系竹筒或木筒于轮之一周。水激转轮,众...

水动碾磨

水磨,凡欲置此磨,必当选择用水地所,先尽并岸擗水激转。或别引沟渠,掘地栈木,栈上置磨,以轴转磨,中下彻栈底,就作卧轮,以水激之,磨随轮转。比之陆磨,功力数倍。此卧轮磨也。又有引水置闸,甃为峻槽,槽上两傍值木架,以承水激轮轴。轴要别作竖轮,用击在上卧轮一磨...

水碓

机碓,水捣器也。《通俗文》云:水碓曰翻车碓。杜预作连机碓。孔融论水碓之巧,胜于圣人斫木掘地。则翻车之类,愈出于后世之机巧。王隐《晋书》曰:石崇有水碓三十区。今人造作水轮,轮轴长可数尺,列贯横木,相交如滚抢之制。水激轮转,则轴间横木,间打所排碓梢。一...

水利行政

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 《尚书·舜典》 修堤渠,通沟浍,行水涝,安水藏,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 《荀子·王制》 【评】禹作司空,是我国最早的中央水利官员。 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请为置水官,...

工程修守

春三月,天地旱燥,水纠列之时也。山川涸落,天气下,地气上,万物交通。故事已,新事未起。草木荑,生可食。寒暑调,日夜分。分之后,夜日益短,昼日益长,利以作土功之事,土乃益刚。令甲土作堤大水之旁,大其下,小其上,随水而行。地有不生草者,必为之囊。大者为之堤;小...

水利法规

(倪)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 《汉书·倪宽传》 (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纷争。 《汉书·召信臣传》 【评】我国从汉代已开始制定水法,这是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水利法令。 泾渭白渠及诸大渠用水溉灌之处,皆安斗门 ① 并须累石及安木傍...

兔毛

扬州广陵郡土贡兔丝。 常州晋陵郡土贡兔褐。 宣州宣城郡土贡兔褐。 《唐书·地理志》 【评】兔毛纺织品能作为地方贡品,说明兔毛纺织工艺在唐代已达到很高水平。...

驼绒

会州会宁郡(今甘肃省境内)土贡驼毛褐。 《唐书·地理志》 丰州九原郡(今内蒙古境内)土贡驼毛褐、毡。 《新唐书·地理志》 【评】驼毛织物是由剔除粗毛后的剩余驼绒制成。上述贡品说明我国在唐以前就能分离出可供纺织用的驼绒纤维。...

苎麻

典枲。掌布、缌、缕、纻 ① 之麻、草之物。以待时颁功而授赍。 《周礼·天官冢宰下》 [注]①纻,苎,古通用。 ……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鲁仲连对曰:君之廊马百...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诗经·魏风·葛屦》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唯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 。 《诗经·周南·葛覃》 【评】《诗经》中有关葛的记载较多,这里仅摘引二段。这也是我国古代种植和使用葛纤维最早...

大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诗经·陈风·东门之粉》 【评】这是有关大麻种植和使用的最早记载之一。...

苘麻

[即苘麻]种与麻同法,但科行颇...

芭蕉

芭蕉、菹、或曰甘蕉。茎如荷芋,重皮相裹……。其茎解散如丝、织以为葛,谓之交葛,虽脆而好,色黄白不如葛色。出交址建安(广西境内)。 西晋·郭义恭《广志》(据《太平御览》卷九七五引) 芭蕉叶大如筵席,其茎如芋,取镬煮之,为丝可纺绩,女工以为絺绤,今交址葛也。...

黄麻

一说今人用胡麻,叶如荏而狭尖,茎方,高四、五尺,黄花,生子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叶可食,甚干滑,利大肠,皮亦可作布,类大麻,色黄而脆,俗谓之黄麻,其实黑色,如韭子而粒细,味苦如胆,杵末,略无膏油。 宋·苏颂《图经本草》(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卷二四引)...

鸟兽羽毛

织孔雀毛为裘,光彩金翠,过于雉头远矣。 《南齐书·文惠太子传》 又以百兽毛为鞯面 ① ,韦后则集鸟毛为之,皆具其鸟兽状,工费巨万。 《新唐书·五行志》 邕州右江产一等翡翠(鸟名),其背毛悉是翠茸。穷侈者用以拈织。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翡翠篇》 [注]①鞯...

山羊绒

一种矞芀羊(番语),唐末始自西域传来,外毛不甚蓑(音sai,塞)长,内毳细弱,取织绒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别于绵羊。此种先自西域传入临洮(今甘肃临洮县一带),今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番语谓之“孤古绒”,从其初号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剪羊毛

白羊三月得草力,毛床动则铰之。铰讫,于河水中洗净羊,则生白净毛也。五月毛床将落,又铰取之。铰讫,更洗如前。八月初,胡枲子 ① 未成时,又讫之。铰了亦洗如初。其八月半后铰者,勿洗,白露已降,寒气侵人,洗即不益。胡枲子成,然后铰者,非直著毛难治,又岁稍晚,比至...

棉花科属

木棉,吉贝之名。独昉于南史,相传至今,不知其义,意是海外方言也。小说家所谓木棉,其所为布曰“城”、曰“文缛”、曰“乌驎”、曰“斑布”、曰“白,白绁”、曰“屈眴’者皆此,故是草木。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 【评】这是明代人关于棉花属草本植物的考...

梧桐木

有梧桐 ① 木华(花),绩以为布。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梧桐有白者,剽国 ② 有白桐木,其叶有白毳,取其毳淹渍,缉织以为布也。 晋·郭义恭《广志》(据《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 永昌郡(今云南大理自治州及哀牢山以西地区),古哀牢国。……有梧桐木。其华(花)...

多年生棉花

闽岭以南多木绵,土人竞植之,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其华(花)成对(时)如鹅毳,抽其绪,纺之以作布,与苎不异。亦染成五色,织为斑布。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 吉贝木如低小桑,枝萼类芙蓉,花之心叶皆细,茸絮长半寸许,宛如柳绵,有黑子数十,南人取其茸絮,以铁箸碾...

白叠、布也,只合作此叠字。今字书又出一字为白也。木绵,亦布也,只合作此绵字,今字书又出一棉字为木棉也,二者皆非也,推其类而求之,字如此者甚多。《左氏传》正义云:“字者,孳乳而生”。既有此叠字,遂生此字,既有此绵字,遂生此棉字,其孳乳岂谓此耶。 宋·袁文...

棉与木棉

南中地暖,一种后,开花结实以数岁记,颇似木芙蓉,不若中土之岁一下种也。故曰十余年不换,明非木本矣。吉贝之称木,即《禹贡》之言卉,取别于蚕绵耳。闽广不称木棉者,彼中称攀枝花为木棉也。攀枝花中作裀褥;虽柔滑而不韧,绝不能牵引,岂堪作布?或疑木棉是此,谓可为...

野蚕

建武二年,野谷旅生,麻菽尤盛,野蚕成茧,被于山阜,人收其利焉。 《后汉书·光武帝纪》 【评】这是中国古代利用野蚕的最早记载。...

野蚕出口表

自中外通商之后,洋货之进口者,岁以三万万计,策富国者,思所以塞漏卮而保利源,亦惟有推广出口货物,以冀互相抵制而已。登莱之有野蚕,其利与家蚕等,特其始流行未广,故出口之数亦少,近年以来,已遍及辽东诸郡,出产之丰,反倍于登莱,工而缫之,商而通之,牟大利者,转毂...

定粒

锅煎极沸汤,丝粗细视投茧多寡。穷日之力,一人可取三十两。若包头 ① 丝则只取二十两,以其苗长 ② 也。凡绫罗丝,一起投茧二十枚,包头丝只投十馀枚。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注]①包头丝:织包头巾用的丝。②苗长:细长。 【评】宋应星对当时个人缫丝数...

索绪

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 《礼记·祭义》 三盆手者,三淹 ① 也。凡缫,每淹大总而手振之 ② ,以出绪也。 《礼记·祭义》郑玄注 [注]①淹:指蚕在热水中浸泡,使丝绪舒解的工序。②大总而手振之:是将许多已舒解的丝绪一起拉出。...

冷盆缫丝法

水丝者,乃冷盆所缫之丝也,精明光彩,坚韧有色,丝中上品,锦绣纱罗之所出也。虽曰“冷盆”,亦是热釜。提头摘去黄丝乱茸,单留清忽,送入温水盆中,以数忽相合成丝,自然光净匀细,胜于热釜。其法用小锅一口,径一尺馀者,用围用土墼泥成风灶,火门向上,柴往下烧,火焰绕...

热釜缫丝法

安锅如上法(冷盆法),亦作卧烟筒,使烟气远出,缫人自得安详。锅上横安丝车一个,其制亦如上法,锅右边安丝軠亦如上法。缫时将水烧令大热,(不可滚,滚则煮损丝性。)将茧投入锅内,以筋拨搅,提起丝头,用手捻住,穿过钱眼,(缫火丝,头不用在竹筒中穿过,只将丝车下桄前面...

速干缫丝法

丝美之法有六字:一曰“出口干”,即结茧时用炭火烘;一曰“出水干”,则治丝登车时,用炭火四、五两,盆盛,去车关 ① 五寸许。运转如风时,转转火意照干,是曰“出水干”也(若晴光又风色,则不用火)。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注]①车关:绕丝用的。 【评】明...

缫车

缫车之制:钱眼为版,长过鼎面,广三寸,厚九黍,中其厚插大钱一,出其端,横之鼎耳,后镇以石。锁星为三芦管,管长四寸,枢以圆木,建两竹夹鼎尔,缚枢于竹中。管之转以车下直钱眼,谓之锁星,星应车动,以过添梯。(《农桑直说》云:竹筒子宜细,铁条子串筒,两卷子亦须铁也。...

辗轴轧棉

吉贝木如低小桑枝,萼类芙蓉花之心,叶皆细茸,絮长半寸许,宛若柳绵,有黑子数十。南人取其茸絮,以铁箸碾去其子,即以手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最为坚善。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服用门》 用铁杖一条,长二尺,粗如指,两端渐细,如赶饼杖样。用梨木板,长三尺,...

棉纺

凡棉春种秋花,花先绽者逐日摘取,取不一时。其花粘于腹,登赶(擀)车而分之。去子取花,悬弓弹化(为挟纩温衾者,就此止功)。弹后以木板擦成长条,以登纺车,引绪纠成纱缕,然后绕篗牵经就织。凡访(纺)工能者一手握三管,纺于铤(锭)上(捷则不坚)。 明·宋应星《天工开...

纺山羊绒

山羊毳绒亦分两等:一曰“ 绒”,用梳栉 下,打线织帛,曰“褐子”、“把子”诸名色;一曰“拔绒”,乃毳毛精细者,以雨(两)指甲逐茎挦下,打线织绒褐。此褐织成,揩面如丝帛滑腻。每人穷日之力,打线只得一钱重,费半载工夫方成匹帛之料。若掐绒打线,日多拔绒数倍。凡...

纺绵张纱

临纺逐个揉扯(绵张),令薄如纸,张于绵竿上,左手执之,右手扯纺。 清·杨屾《豳风广义》卷下 【评】这是中国古代利用绵张纺纱的唯一记载,虽稍简略,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木棉搅车

昔用辗轴,今用搅车,尤便。夫搅车用四木作框,上立两小柱,高约尺五,上以方木管之。立柱各通一轴,轴端俱作掉拐,轴末柱窍不透。二人掉轴,一人喂上绵英。二轴相轧,则子落于内,绵出于外。比用辗轴,工利数倍。 元《王祯农书》卷二一 【评】有曲柄、辗轴、杠杆等机件...

弹椎

铁轴横中窍,檀椎 ① 用两头,倒看星象转,乱卷雪花...

弹弓

以竹为之,长可四尺许,上一截颇长而弯,下一截稍短而劲,控以绳弦,用弹棉英。如弹毡毛法,务使结者开,实者虚,假其功用、非弓不可。 元《王祯农书》卷二一 【评】不管是弹毛还是弹棉,其目地都是为了使纤维松散,去除部分杂质。因而弹毛弓和弹棉弓的结构相同,只是大...

纺坠

乃生之女,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乔之瓦 ① 。 《诗经·小雅·斯干》 乃生女子矣!则玩弄以纺砖,习其所有事也。 《诗经·小雅·斯干》孔颖达疏 [注]①瓦:纺坠,亦称纺砖。 【评】纺坠是极原始的纺纱工具,从原始社会起,一直有人使用。其结构虽然简单,但已具备后世...

手摇纺车

纬车。《方言》 ① 曰:赵魏之间谓之“历鹿车”,东齐海岱之间谓之“道轨”,今又谓“繀车”。《通俗文》 ② 曰:织纤谓之“繀”,受纬曰“莩”。其柎上立柱置轮,轮之上近似铁条,中贯细筒,仍周轮与筒缭环绳。右手掉轮,则简随轮转,左手引丝上筒,遂成丝繀,以充织纬...

三锭纺车

其制比麻苎纺车颇...

多锭纺车

纺车容三繀 ① ,今吴下犹用之,间有四繀者,江西乐安至容五繀。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 [注]①繀:锭子。 【评】中国古代多锭纺车的锭数,供棉纺使用的最多可达四锭,供麻纺使用的可达五锭,这段记载可能把二者混而为一了,但说明了古代此类纺车的最高锭数。...

“窍”式脚踏纺车

以木为之,有背有足。首置木铤三,形锐而长,刻木为承,其末以皮弦襻连一轮上。复以横木名踏条者,置轮之窍中,将两足抑扬运之,取向所成之条子,粘于旧缕,随手牵引,如缫茧丝,皆绕铤而积,是名棉纱。 清·诸华《木棉谱》 【评】这是关于踏杆采用“窍”式结构的脚踏纺...

脚踏纺车

缫軠纺车,乃织具之先,上缫軠已备,方可以言纺车矣。凡茧子头破者,缫丝不利者,并出蛾之空茧,俱宜制造上纺车成线,然后可授机杼。今西安近地亦有纺车,乃纺木棉之车,不可以纺丝绵也。盖木棉芒短易扯,故一手搅轮,一手扯棉筒(俗名拈子),便可成线。若茧绵力劲芒长,扯...

大纺车

其制长于二丈,阔约五尺。先造地柎,木框四角立柱,各高五尺,中穿横桄,上架枋木。其枋木两头山口,卧受卷 ,长铁軠轴,次于前,地柎上立长木座,座上立臼 ① ,以承 ② 底铁簨 ③ 。(其 用木车成桶子,长一尺二寸,围一尺二寸,计三十二枚,内受绩缠。) 上俱用杖头铁环,以...

水力大纺车

水转大纺车。此车之制,见麻苎门(大纺车),兹不具述,但加所转水轮,与水转辗磨之法俱同。中原麻苎之乡,凡临流处所多置之。今特图写,庶他方绩纺之家效此机械,比用陆车愈便且省,庶同获其利。 元《王祯农书·利用门》 【评】西方应用水利机械从事纺纱,是十八世纪后...

明清大纺车

纺丝之法,惟江浙四川为精。……若江浙纺法,则以一人摇车前扛,车之下籞子五十个,两边各用竹壳盛水,以一边二十五丝,各入水中,由水中圜转而上。初纺以二三缕合一缕,再纺以五六缕合一缕,三纺以七八缕合一缕。一人每车摇一周,可得五十缕,二周得一百缕,较之各省转...

卷筵

木绵卷筵:淮(江南地区)民用蜀黍稍茎,取其长而滑,今他处多用无节竹条代之。其法,先将绵毳条于几上,以此筵卷而捍之,遂成棉筒。随手抽筵,每筒牵纺,易为匀细,卷筵之效也。 元《王祯农书》卷二一 【评】卷筵的目的,是使呈筒条状棉卷中的纤维排列整齐,以便于纺纱时...

络车

络车,《方言》曰:河济之间,络谓之“给”。《说文》云:车柎为柅。《易》姤曰:“系于金柅”。《通俗文》曰:张丝曰“柅”,盖以脱軠之丝张于柅上,上作悬钩,引致绪端,逗于车上。其车之制,必以细轴穿篗,措于车座两柱之间(谓一柱独高,中为通槽,以贯其篗轴之首。一柱...

木棉线架

以木为之,下作方座,长阔尺余,卧列四繀。座上,凿置独柱,高可二尺余。柱下横木长可二尺,用竹篾均列四弯,内引下座四缕,纺于车上,即成绵线。旧法,先将此繀络于篗上,然后纺合。今得此制,甚为速妙。 元《王祯农书》卷二一 【评】使用这种工具并合棉纱,可以省去络篗...

牵经

凡丝既篗之后,牵经就织。以直竹竿穿眼三十余,透过篾圈,名曰溜眼 ① 。竿横架柱上,丝从圈透过掌扇 ② ,然后缠绕经耙 ③ 之上。度数既足,将印架捆卷。既捆,中以交竹二度,一上一下间丝,然后极于筘内(此筘非织筘)。极筘之后,以的扛 ④ 与印架相望,登开五、七丈。...

轴架整经

先排丝箄于下,上架横竹,列环以引众绪,总于架前经箄[牌],一人往来,挽而归之紖轴,然后授之机杼。 元《王祯农书》卷二一 【评】上文所记的整经方法,对于丝、毛、麻、棉等线均适用,流传也较广,在近代土布生产中仍可看到。这里是最早的文字记载。...

经架整经

丝已上篗,方可经缕,而经必有其具,先造经牙一副。(用方桩二根,长八尺,密锭 ① 二寸长木橛一行,相去寸余,每根可锭橛六七十。上下安撑桄二道,阔一丈。左边木桩外侧近顶五寸,锭一木橛,下去地五寸,亦锭一木橛。)用时倚墙斜立,经牙之下,近右桩一尺五六寸地上,置交...

结花本

凡工匠结花本 ① 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筭计分杪[秒]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 ② 之上,即织者不知成何花色,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注] ①结花本:根据图案用丝...

并纬

织必用纬,其法用细竹筒,壮如箸子,长三寸,贯在纬车铁锭之上。用丝篗两个,以水润湿,将两头提起,穿过竿上铁环。以右手搅轮,左手捻摇丝头,缠在纬筒上,约如大指壮,便可卸下。纬车之制,兹不详解,见图自明,但轮径一尺二寸为则。纬简已就,然后贯在铁梭内,穿经往来,自...

穿综

综俗呼为缯,综制用木五根,径六分,造成方架,阔长各二尺,中安一梁,二人对坐,以综线二环相套,缚于架上,或一千、或千五、或二千,足数而止。再用细竹竿两根,大如小指,长二尺二寸,将综线两边领起,卸去综架,挂在机顶罗面桄之上。每综一付,下用脚竿棍一根,安在机之中...

调丝

凡丝议织时,最先用调。透光檐端宇下,以木架铺地,植竹四根于上,名曰络笃。丝匡竹上,其傍倚柱高八尺处,钉具斜安小竹偃月挂钩,悬搭丝于钩内,手中执篗旋缠,以俟牵经织纬之用。小竹坠石为活头,接断之时,扳之即下。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评】这种方法由...

调浆

凡糊,用面筋 ① 内小粉 ② 为质,纱罗者所必用,绫绸或用或不用。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过糊》 浆必细白好面,调法不可太熟,熟则令纱色黑,不可太生,生则令纱不紧。 清·诸华《木棉谱》 [注] ①面筋:小麦粉中的胶质部分,主要成份是不溶性蛋白质。②小粉:...

上浆

南中用糊有两法:其一,先将绵繀作绞,糊盆度过,复于拨车转轮作繀;次用经车萦回成紝,吴语谓之浆纱。其一,先将绵繀入经车成紝,次用糊盆度过,竹木作架,两端用繂急维,竹帚痛刷,候干上机,吴语谓之刷纱。南布之佳者,皆刷纱也。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 【评】...

竹筘推移上浆

糊浆承于筘上,推移染 ① 透,推移就干。天气暗[晴]明,顷刻而燥,阴天必借风力之吹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过糊》 [注] ①染:沾。 【评】 因丝织物价格贵重,且蚕丝较细,易断,过浆时必须浆透,又不得浆得过重,更不能用刷子力刷,故以竹筘来回推移,使之浆...

动物胶浆纱

其染纱不存素质者,用牛胶水 ① 为之,名曰清胶纱。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过糊》 [注] ①牛胶水:用牛骨或牛皮熬成的胶水。 【评】 这是使用动物胶浆纱的唯一记载。...

湿度

近来北方多吉贝,而不便纺织者,以北土风气高燥,绵毳断续,不得成缕,纵能作布,亦虚疏不堪用耳。南人寓都下者,多朝夕就露下纺,日中阴雨亦纺。不则徙业矣。南方卑湿,故作缕紧细,布亦坚实。今肃宁人乃多穿地窖,深数尺,作屋其上,檐高于平地仅二尺许,作窗棂以通日光...

制丝绵

又煮成张绵,亦可干纺,其法将好蛾空子,温水浸湿,翻在箸头上,口小难翻者剪破。厚者二、三个一套,稍薄者三、四个一套,随翻随卸,浸温水盆中数日,换水数次,揉洗令净,每斤用蒲碱四两,滚水三、四升化开,煮之两钟茶时取出,再用清水淋去碱气,悬干收贮。 凡欲作绵 (装)...

制毡

凡绵羊剪毳,粗者为毡,细者为绒。毡皆剪烧沸汤,投于其中搓洗,俟其粘合,以木板定物式,铺绒(毛)其上,运轴赶(擀)成。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评】古代这种利用羊毛在湿、热、挤压等物理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制毡方法,仍为现代机器生产毛毡的基本工艺。...

纱罗织法

凡左右手各用一梭交互织者,曰绉纱。凡单经曰罗地,双经曰绢地,五经曰绫地。凡花分实地与绫地,绫地者光,实地者暗。先染丝而后织者曰缎(北土屯绢,亦先染丝)。就丝绸机上织时,两梭轻,一梭重,空出稀路者,名曰秋罗,此法亦起近代。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 【...

花机操作

花之式样,随人所便,乃江南织工以丝线盘结而成者,其价上好花样三两有余,其余小花不过一两有余。织时一人做在花楼之上,手提渠(衢)线,一人坐在卷幅之后,以脚次第蹑竿,旋提旋织,自然成花。 清·杨屾《豳风广义》卷下 经缕卷在(滕)(音 sheng,胜)子上,便可授之机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