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词语典故》

    收录163464

耕耙劳

耕荒毕,以铁齿楱再遍杷之,漫掷黍稷,劳亦再遍。明年乃中为谷田。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垎,数年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言无益而有损。湿耕者,白背速楱之,亦无伤,否则大...

锄锋耩

苗出垅则深锄,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锄者非止除草,乃地熟而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苗高一尺,锋之。三遍者皆佳。耩者,非不壅本苗深,杀草,益实,然令地坚硬,乏泽难耕。锄得五遍以上,不烦耩。必欲耩者,刈谷之后,即锋茇下令突...

种时

二月、三月种者为稙禾,四月、五月种者为徲禾。二月上旬及麻、菩、杨生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及清明节、始桃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叶生、桑花落为下时。岁道宜晚者,五月、六月初亦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评】我国古代播种期的确定,主要有节...

适时早播

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秽难治,其收任多少,从岁所宜,非关早晚。晚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种之早晚

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种法

熟耕、耧下以为良。泽多者,耧耩,漫掷而劳之,如种麻法。(未生白背,劳之极佳)。漫掷、犁,次之。 种为下。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小豆第七》...

笼子催芽

地若二月始解者,岁月稍晚,恐泽少,不时生,失岁计矣;便于暖处笼盛胡荽子,一日三度以水沃之,二三日则芽生,于旦暮时接润漫掷之,数日悉出矣。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胡荽第二十四》 【评】这是有关加温催芽的一条记载。催芽和贾氏所倡导的适时早播的思想是一...

温泉溉稻

桂阳郡西北接耒阳县,有温泉,其下流百里,恒资以灌溉,常十二月一日种,至明年三月,新谷便登。重种。一年三熟。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

耕耙耖

耕而后有爬,渠疏之义也,散坺去芟者焉。爬而后有砺焉,有磟碡焉。 唐·陆龟蒙《耒耜经》 耕地之法,未耕曰“生”,已耕曰“熟”,初耕曰“塌”,再耕曰“转”。生者欲深而猛,熟者欲浅而廉,此其略也。 元《王祯农书·农桑通诀·垦耕第四》 凡治田之法,犁耕既毕,则有...

音乐肥料

种木绵法:节进则谷雨前一二日种之,退则后十日内树之。大概必不违立夏之日。……又法:七月十五日,于木绵田四隅掴金铮,终日吹角,则青桃不殒。 唐·韩鄂《四时纂要·三月》 【评】音乐是一种能量,可以被作物吸收,是有音乐肥料的出现。这是古农书中音乐作用于作...

浙人治田

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大暑之时,决去其水,使日曝之,固其根,名曰“靠田”,根既固矣,复车水入田,名曰“还水”;其劳如此。还水之后,苗日以盛,虽遇旱暵,可保无忧。其熟也,上田一亩收五、六石...

冬耕春烧

山川原隰多寒,经冬深耕,放水干涸,雪霜冻沍,土壤苏碎;当始春,又遍布朽薙腐草败叶以烧治之,则土暖而苗易发作,寒泉虽冽,不能害也。若不能然,则寒泉常浸,土脉冷而苗稼薄矣。 宋《陈旉农书》卷上《耕耨之宜篇第三》 【评】这里提出了用深耕冻垡、熏土暖田改良冷浸...

秋耕和春耕

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先以铁齿纵横之,然后插犁细耕;随耕随。至地大白背时,更两遍。至来春,地气透时,待日高,复四五遍。其地爽润,上有油土四指许;春虽无雨,时至便可下种。秋耕之地,荒草自少,极省锄工。如牛力不及,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

芸苗之法

芸苗之法,其凡有四:第一次曰“撮苗 ”① ,第二次曰“布”,第三次曰“拥”,第四次曰“复”。俗曰“添功”。一功不至,则稂莠之害,秕糠之杂入之矣。 《种莳直说》(《农桑辑要》卷二) [注]①撮苗,即间苗;布,铺散,匀土;拥,即培土;复,即重复。 【评】这里总结了芸...

耙功

《种莳直说》:古农法云,犁一耙六,今日只知犁深为功,不知耙细为全功。耙功不到,则土粗不实,后虽见苗立根,根土不相著,不耐旱,有悬死、虫咬、干死等病;耙功到则土细又实,立根在细实土中,又碾过,根土相著,自然耐旱,不生诸...

再熟田法

高田早熟,八月燥耕而熯之,以种二麦。其法:起坺为疄,两疄之间,自成一畎,一段耕毕,以锄横截其疄,泄利其水,谓之腰沟。二麦既收,然后平沟畎,蓄水深耕,俗谓之再熟田也。 元《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之二》 【评】这里总结的开疄作沟、沟沟相通的整地排水技术,为解决...

北方耕田

北方农俗所传,春宜早晚耕,夏宜兼夜耕,秋宜日高耕。……(所耕地内,先并耕两犁,坺皆内向,合为一垅,谓之“浮疄 ”。自浮疄为始,向外缴耕;终此一段,谓之“一缴”。一缴之外,又间作一缴。耕毕,于三缴之间歇下一缴,却自外缴耕至中心,作一。盖三缴中成一也。其余欲...

下种三法

凡下种法,有漫种、耧种、瓠种、区种之别。漫种者,用斗盛谷种,挟左腋间,右手料取而撒之;随撒随行,约行三步许,即再料取;务要布种均匀,则苗生稀稠得所。秦晋之间,皆用此法。南方惟种大麦,则点种,其余粟、豆、麻、小麦之类,亦用漫种。北方多用耧种,其法甚备。《...

粪田之法

然粪田之法,得其中则可,若聚用生粪,又布粪过多,粪力峻热,即烧杀物,反为害矣。 元《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之三》 【评】此前多强调“多粪肥田”,这里首次提出了“得其中则可”的原则。...

垫底和接力

用粪时候,亦有不同,用之于未种之先,谓之垫底。用之于既种之后,谓之接力,垫底之粪在土下,根得之而愈深,接力之粪在土上,根见之而反上,故善稼者,皆于耕时下粪,种后不复下也。大都用粪者,要使化土,不徒滋苗。化土则用粪于先,而使瘠者以肥,滋苗则用粪于后,徒使苗...

花木施肥

诸花木芽时,下便行根,此时不宜浇粪。俟嫩条长成生头花时,可浇清清粪水,忌浓粪。花开时又不可浇粪,遇旱只浇清水。初结实,浇粪即落实,大则无妨。大约花木忌浓粪,须用停久人粪和水浇。新粪宜腊月施,亦必和水三之一。凡用肥须审时,如正月须水与粪等,二三月发嫩枝...

防止徒长

今有上农,土地饶,粪多而力勤,其苗勃然兴之矣,其后徒有美颖而无实粟,俗名肥。此正不知其抑损其过而精泆者耳。其法可以断其浮根,剪其附叶,去田中积污,以燥裂其肤理则抑矣。 明·马一龙《农说》(引自《农政全书》卷二《农本》) 【评】肥即今日所谓徒长。这里不...

深耕之度

农家栽禾启土,九寸为深,三寸为浅。 明·马一龙《农说》(引自《农政全书》卷二《农本》) 【评】中国传统农业一贯强调深耕,战国时就已提出“深殖之度阴土必得”,然而直到马一龙才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标准。...

亲田法

亲田云者,言将地偏爱偏重,一切俱偏,如人之有所私于彼,而比别人加倍相亲厚之至也。每有田百亩者,除将八十亩照常耕种外,拣出二十亩,比那八十亩,件件偏他些,其耕种、耙耢、上粪、俱加数倍,务要耙得土细如面,搏土块可以八日不干方妙,旱则用水浇灌,即无水亦胜似常...

垄畎

种田先察地势之高低。高乡之田,当畎阔于垄;低乡之田,当垄阔于畎。一行高,一行低,相间以治。垄畎之高低,量地势为之。田高者,宜种谷于低阔之畎;田低者,即种谷于高阔之垄。又当四周通沟以蓄水。或问其义,曰:所以分行者,隔垄间种也;年年易地者,蓄地力则物易发也;...

因地播种

布种必先识时,得时则禾益,失时则禾损。…… 三道五带之内,时各不同,当各随方土,因日道之进退而损益其布种之时。 清·杨屾《知本提纲》郑世铎注 【评】这里不仅提出播种识时的重要性,而且还提出了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

耕道

若能提纲挈要,通变达情,相土而因乎地利,观候而乘乎天时,虽云耕道之大,实有过半之思。 清·杨屾《知本提纲》郑世铎注 [注]郑世铎释:“变谓耕道之变;情谓物生之情也。相,视也。耕道虽大,不越因地、乘天二端。若能提纲挈要,通耕之变,达物之情,相土自然之种而因...

套耕

山原之田土燥阴少,而生气钟于其下,耕时必前用双牛大犁,后即加一牛独犁以重之,然后有以下接地阴,而生气始发矣。 清·杨屾《知本提纲》郑世铎注...

耕之深浅

初耕宜浅,破皮掩草,次耕渐深,见泥除根。耕之深浅,必循定序,然后暄照均匀,土性易变,故初耕宜浅,惟犁破地之肤皮,掩埋青草而已。二耕渐深,见泥而除其草根。谚曰:“头耕打破皮,二耕犁见泥。”盖言其浅深而有序也。 清·杨屾《知本提纲》郑世铎注 【评】这里提出...

施肥三宜

实有时宜、土宜、物宜之分。时宜者,寒热不同,各应其候。春宜人粪、牲畜粪;夏宜草粪、泥粪、苗粪;秋宜火粪;冬宜骨蛤,皮毛粪之类也。土宜者,气脉不一,美恶不同,随土用粪,如因病下药。即如阴湿之地,宜用火粪;黄壤宜用渣粪;沙土宜用草粪、泥粪;水田宜用皮毛蹄角...

泡田

严寒时,车水入田,一经冰冻,田泥加倍松碎,可省来春力耕。 清·潘曾沂《丰豫庄本书》 其源水浸获不绝者,放干刈稻,即起板(凡刈稻后耕过为起板)勿劳(劳谓耕过块大,以耗碎其块,使养根保泽。水田冬不种,劳即渗膏,故勿劳。)水弗令没块背,作田缺五寸,上令水流。(水浸...

冬月种谷法

冬至前一日拣谷种入瓮,麻布扎口,掘土穴,深四、五尺,瓮倒置穴中,土封固,满四十日(自冬至前一日算起)取出,大寒日种入熟地,春透苗生,较常谷早熟一月,约五月底,六月初即熟,盖受冬至子半元阳之气,虽种冰雪中亦生。 清·张起鹏《区田编》 【评】这是一种为了克服北...

螟螽

[经]九月……螟。 《左传·隐公五年》 [经]秋,螽。 《左传·桓公五年》 [注]螽,蝗虫。 【评】《春秋》所记载的这两次螟和蝗害,分别发生在公元前718年和707年,是关于害虫的最早记载。...

螟螣蟊贼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诗经·小雅·大田》 [注]《毛诗传》:“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 【评】这里把害虫分为螟、螣、蟊、贼四类,并且采用了火光诱杀的办法,这种分类方法和治虫方法一直为后世使用,尤其是火光...

蝗螟

匡章谓惠子于魏王之前曰:“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奚故?为其害稼也。” 《吕氏春秋·不屈》 【评】蝗螟是古代农业的两种主要的害虫。这段话可作为战国时代人们注意防治害虫的例子。...

索去霜露

稙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汉《氾胜之书》 【评】霜露属于冷害,利用两人对持绳索抖索去禾上的霜露可以减轻为害,此种方法在《氾胜之书》中还...

干艾藏种

(麦种)取干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 汉《氾胜之书》 【评】干艾具有一定的杀虫能力,汉时已用于防治种子害虫。 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蚄,厌虸蚄虫也。 汉《氾胜之书》 [注]虸蚄,即粘虫Cirphis unipuncta Hawarth。 【评】粘虫历...

蠹蝎

桂有蠹、桑有蝎,桂中药而桑给蚕,其用亦急,与谷无异。蠹蝎不为怪,独谓虫为灾,不通物类之实,暗于灾变之情也。 汉·王充《论衡·商虫》 [注]蝎,即桑天牛。 【评】这里记载了蠹和蝎两种害虫,其中蝎是关于桑天牛的最早记载。...

开沟除蝗

蝗虫时至,或飞或集,所集之地,谷草枯索,吏卒部民,堑道作塪。榜驱内于堑塪,杷蝗积聚以千斛数。 汉·王充《论衡·顺鼓篇》...

蚁治柑蠹

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于市者,其窠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窠而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树,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下 [注]蚁,黄猄蚁。 【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生物防治的记载。其较之于西方的生...

诱杀

有蚁者,以牛羊骨带髓者,置瓜科左右,待蚁附,将弃之,弃二、三,则无蚁矣。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瓜第十四》 【评】这里采用的是一种诱杀除虫的方法。其原理至今仍用于灭虫、灭鼠等。...

薰烟防霜

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栽树第三十二》 【评】熏烟防霜方法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不仅用于“五果”,而且用于其他一些农作物。...

益鸟

上虞县有雁为民田,春拔草根,秋啄除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有刑无赦。 后魏·阚骃《十三州志》 【评】益鸟可以治虫除草,古人很重视益鸟保护,这是有关保护益鸟法律的制定。...

姚崇治蝗

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诗》云:‘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诏曰:‘勉顺时政,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此除蝗谊也。且蝗畏人易驱,又田皆有主,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清夜没火,坎其旁,且焚且瘗,蝗乃可...

医花之法

花开渐小于旧者,盖有蠹虫损之。必寻其冗,以硫黄簪之。其旁又有小穴如针孔,乃虫所藏处,花工谓之气窗。以大针点硫黄末针之,虫既死,花复盛,此医花之法也。 宋·欧阳修《风俗记第三·洛阳牡丹记》 【评】宋人所作花卉谱录中说到治虫的仅是少数,此为少数之一。以...

金桑

桑叶生黄衣而皱者号曰“金桑”,非特蚕不食,而木亦将就稿矣。 宋·温革《琐碎录》 【评】 一般认为“金桑”,就是桑树患了赤锈...

掘蝗种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六月,开封府、淄州蝗。诸路募民掘蝗种万余石。 《宋史·五行志一下》 【评】这是最早有关掘蝗卵的记载,为治蝗技术上的一个重要进步。...

熙宁诏

臣谨按熙宁八年(1075年)八月诏,有蝗蝻处,委县令佐躬亲打扑。如地里广阔,分差通判、职官、监司、提举。仍募人得蝻五升,或蝗一斗,给细色谷一斗;蝗种一升,给粗色谷二升。给价钱者作中等实值。仍委官烧瘗,监司差官员覆按以闻。即因穿掘打扑损苗种者,除其税。仍计...

淳熙敕

淳熙敕:诸虫蝗初生若飞落。地主邻人隐蔽不言,耆保不即时申举扑除者,各杖一百。许人告。当职官承报不受理,及受理而不即亲临扑除,或扑除未尽而妄申尽净者,各加二等。诸官私荒田(牧地同)经飞蝗住落处,令佐应差募人取掘虫子,而取不尽,因致次年生发者,杖一百。诸...

捕蝗法

捕蝗法: 一、蝗在麦苗禾稼深草中者,每日侵晨,尽聚草梢食露,体重,不能飞跃。宜用筲箕栲栳之类,左右抄掠,倾入布袋。或蒸焙,或浇以沸汤,或掘坑焚火,倾入其中。若只瘗埋,隔宿多能穴地而出。不可不知。 一、蝗最难死。初生如蚁之时,用竹作搭,非惟击之不尽,且易损...

灯檠去虫

桃树生小虫满枝,黑如蚁,俗名蚜虫。虽用桐油洒之,亦不尽去。其法,乃用多年竹灯檠挂壁间者,挂之树间,则纷纷然坠下。此物理有不可晓者,戴祖禹得之老圃云。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灯檠去虫》 【评】这是一种奇特的去虫方法,也是有关桃蚜的最早记载。...

害桑虫蠹

害桑虫蠹不一:蛛、步屈、麻虫、桑狗为害者,当生发时,必须于桑根周围,封土作堆;或用苏子油于桑根周围涂扫,振打既下,令不得复上,即蹉扑之,或张布幅,下承以筛之。 《农桑要旨》(引自《农桑辑要》卷三) 【评】应该说这样捕杀害虫是很粗放的方法,但它却是古书中最...

天水牛

又有蠹根食皮而飞者,名曰天水牛,于盛夏时,率皆沿树身匝地生子。其子形类蛆,吮树膏脂,到秋冬渐大,蠹食树心,大如蛴螬。至三四月间,化成树蛹,却变天水牛。故其树方秋先发黄叶,经冬及春,必渐枯死,除之之法,当盛夏食树皮时,沿树身必有流出脂液,湿处离地都无三五寸...

备虫荒之法

备虫荒之法,惟捕之,乃不为灾。然蝗之所至,凡草木叶靡有遗者,独不食芋、桑与水中菱、芡。宜广种此。 元《王祯农书·百谷谱集之十一·备荒论》 【评】此段文字指出蝗虫所不食的植物,表明对蝗虫的习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观察。...

稻蹲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平湖、海盐大荒,五、六月,禾苗盛长,至七月,即蹲缩黄萎,粪多者尤甚。间有五月望后插秧者,获如平时。或谓禾苗久旱,失自然生意。烈日中车水,暑气薰蒸,粪多则泥浮根朽,故不可支。或谓历法渐差,时候稍迟,先种则禾欲实而时未至,及时至则禾老...

鸭除蟛蜞

香山、顺德、番禺、南海、新会、东莞之境,皆产一虫,曰“蟛蜞”,能食谷之芽,大为农害,惟鸭能啖食焉,故天下之鸭惟广南为盛。以有蟛蜞能食鸭也,亦以有鸭能啖蟛蜞,不能为农稻害也。 明·霍韬《霍文敏公文集》(《明经世文编》卷一八八) 【评】放鸭啖蟛蜞,一举两得...

地蚕

南土虚浮湿烝,翻耕首年十全无患,三年以后,土仍虚浮,复生地蚕。早种者,或遇梅雨,濯露其根,遂多萎坏。或遇地蚕,断根食叶,一虫之害,赤地步武。今请数翻耕。即不办,亦宜冬灌春耕,以实其田,杀其虫。又不办,亦宜穴种花,令根深不至濯露,可无死虑。虫伤者,耕地讫,将...

蝗之原本

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然而洞庭、彭蠡、具区之旁,终古无蝗也。必也骤盈骤涸之处,如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都郡之地,湖漅广衍,暵溢无常,谓之涸泽,蝗则生之,历稽前代,及耳目所睹记,大都若此。若他方被灾,皆所延及与其传生者耳。……故涸泽者,蝗...

砒霜拌种

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南方所用惟炊烬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乃粒》 【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用砒治虫的记载。...

迟播防螟

种田之法,不在乎早。本处土薄,早种每患生虫。若其年有水种田,则芒种前后插莳为上,若旱年车水种田,便到夏至也无妨,只要倒平田底,停当生活,以候雨到,雨不到则车种,须前一日车水,次日削平田底,第三日插秧,使土中热气散尽,后则无虫蛀之患矣。 明《沈氏农书》(清...

养鸭治蝗

蝗之为西北害久矣。历朝治法不同。予游学江湖,教人种薯,时蝗复起,遍嚼薯叶,后见飞鸟数十下而啄之,视之则鹭鸟也。……鹭性食鱼子,但去来无常,非可驯养,因想鸭亦陆居而水游,性喜食鱼子与鹭鸟同。窝畜数雏,爰从鹭鸟所在放之,于彼岸芦荻唼其种类,比鹭尤捷而多,盖...

梳虫

虫虽狠,犹有形可计,田家奋臂举梳行,累累就毙矣。虫当梳者,血肉俱糜梳齿上,稚子持以饲鸡。 清·刘应棠《梭山农谱·耘谱》 【评】这里的虫主要是指稻苞虫,利用虫梳梳虫,在没有农药的情况下,比人工拍杀,大大提高工效。...

霜冻屏障

桑芽已萌,最畏霜冻,倘春天陡寒,北风大作,皆伤桑枝,先于树北筑土墙,或编苇篱以避寒气。 清·卫杰《蚕桑萃编》 【评】筑编屏障,挡住寒冷的北风,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预防霜冻的好办法。...

烟梗治虫

翻稻……每亩所收不及秋熟之半,且善生虫,必以烟梗舂灰粪之,乃茂。 清·郭灿《瑞金县志·物产》 【评】清时,瑞金是重要的烟产区,以致于出现了烟争稻田的局面。利用烟茎治虫,以确保二季晚稻的丰收,则是烟对稻的贡献之一。...

治花木虫

治花木虫。去果木之蠹蝎蛣者,以杉木为针,关塞其气则自亡。或以硫黄末塞之,或以焰硝硫作纸线,紝穴中焚之,走其臭皆亡。或坌百部内穴中,亦然杀虫。或治鱼腥水洒蔬果等癞虫自消,海鱼尤胜池鱼。虫能飞动者,取江桔黐以胶焉。或种蚁以食柑虫。或顺风烧油篓以驱松虫...

棉虫治法

棉田以草壅过热,易生地蚕,断根食叶,一虫害及数株,治法:多下种子,一时不能食尽,候棉长成,则免此害。又宜数锄,将虫翻出土,令飞鸟食之,否则变为黑谷圆虫,匿于土中,黄昏始出,天明复入,啮根吮汁,尤能为害,亟于晚间食叶时,就田畔用柴草烧之,虫喜火光,飞投焚死。又...

预防麦病之法

川省农政总局,近因考得预防麦病之法,特通札各属,略谓:麦田中常杂有一种坏麦,穗色变黑,略振动之,即有无数微细黑色粉末飞散,倘不预行防治,则遗染种子,即足贻害来年。盖此粉末即是使麦生是病之霉色菌胞子,若种子染有此种粉末,发芽之时,粉即寄生其上,随麦茎长成,...

嘉种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 《诗经·大雅·生民》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诗经·豳风·七月》 黍稷重穋,植稚菽麦。 《诗经·鲁颂·閟宫》 [注]《毛诗传》:“秬,黑黍也;秠一稃二米也;穈,赤苗也;芑,白苗也。”“后熟曰重,先熟曰穋,先种曰稙,后种曰稚。”...

穗选

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斩,束立场中之高燥处,曝使极燥。无令有白鱼,有辄扬治之。取乾艾杂藏之,麦一石,艾一把。藏以瓦器、竹器。顺时种之,则收常倍。 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 汉《氾胜之书》 【评】这是关于穗选法的最早记载。穗...

嘉禾

生于常类之中而有诡异之性,则为瑞矣。……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试种嘉禾之实,不能得嘉禾,恒见粢粱之粟,茎穗怪奇。 汉·王充《论衡·讲瑞》 【评】这里对作物的变异和不遗传变异作了说明。...

压条

正月尽二月,可剥树枝。二月尽三月,可掩树枝。 汉·崔寔(引自《齐民要术·栽树》卷四) [注]贾思勰曰:“埋树枝土中,令生,二岁已上,可移种矣。” 【评】这表明东汉时期已出现了树木的压条繁殖技术。...

种子

凡五谷种子,浥郁则不生,生者亦寻死。种杂者,禾则早晚不均,舂复减而难熟,粜卖以杂糅见疵,炊爨失生熟之节。所以特宜存意,不可徒然。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收种第二》...

抗性选种

朱谷、高居黄、刘猪獬、道愍黄、聒谷黄、雀懊黄、续命黄、百日粮、有起妇黄、辱稻粮、奴子黄、 支谷、焦金黄、履苍——一名麦争场:此十四种,早熟,耐旱,熟早免虫。聒谷黄、辱稻粮二种,味美。 今堕车、下马看、百群羊、县蛇赤尾、罢虎黄、雀民泰、马曳缰、刘猪...

遗传变异

今并州无大蒜,朝歌取种,一岁之后,还成百子蒜矣,其瓣粗细,正与条中子同。芜菁根,其大如椀口,虽种他州子,一年亦变大。蒜瓣变小,芜菁根变大,二事相反,其理难推。又八月中方得熟,九月中始刈得花子。至于五谷蔬果,与余州早晚不殊,亦一异也。并州豌豆,度井陉以东,...

接博

凡桑果以接博为妙,一年后便可获利。昔人以之譬螟子者,取其速肖之义也。凡接枝条,必择其美,(宜用宿条向阳者,气壮而易茂;嫩条向阴者,气弱而难成。)根株各从其类。(然荆桑亦可接鲁桑,梅可接杏,桃可接李。)接工必有用具,细齿截锯一连,厚脊利刃小刀一枚。要当心手...

皮接

三曰皮接,用小刃刀子,于元树身八字斜 之,以小竹签测其浅深,以所接枝条皮肉相向插之,……俟接枝发茂以渐去其元树枝茎,使之茎茂耳。 元《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之五》 【评】这里所述是一种新的嫁接方法,相当今日的腹接。...

靥接

五曰“靥接”,小树为宜。先于元树横枝上截了,留一尺许,于所取接条树上眼外,方半寸,刀尖刻断皮肉至骨,并款揭皮肉一方片,须带芽心揭下,口噙少时取出,印湿痕于横枝上,以刀尖依痕刻断元树靥处,大小如之,以接按之,上下两头以桑皮封系,紧慢得所,仍用牛粪泥涂护之,...

搭接

六曰搭接。将已种出芽条,去地三寸许,向上削作马耳,将所接条并削马耳,相搭接之,封系粪壅如前法。 元《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之五》 【评】这里所述是一种新的嫁接方法,相当于现在的舌接。此法要求砧木、接穗粗细大体相同。...

种名果法

种名果法:三月上旬,斫取直好枝如大拇指,长五尺;(《类要》云:一尺五寸。)内著芋头中种之。无芋,大芜菁根亦可。(《类要》云:萝卜亦得。)胜种核;核三四年乃如此大耳。可得行种。 《食经》引自《农桑辑要》卷五《诸果》 【评】这是一种利用芋和芜菁作营养源进行...

接树三诀

接树有三诀,第一衬青,第二就节,第三对缝,依此三法,万不失一。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七《种植》 【评】这些说明古人已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到嫁接的奥秘,正确安排接穗与砧木之间的位置,以保证接树的成活。...

养种法

凡五谷、豆果、蔬菜之有种,犹人之有父也,地则母耳。母要肥,父要壮,必先仔细拣种,其法:量自己所种地,约用种若干石,其种约用地若干亩,即于所种地中,拣上好地若干亩。所种之物,或谷或豆等,即颗颗粒粒皆要仔细精拣肥实光润者,方堪作种用,此地比别地粪力耕锄俱加...

御稻米和白粟米

丰泽园中有水田数区,布玉田谷种,岁至九月,始刈获登...

母强子良

择种尤谨谋始,母强则子良,母弱则子...

产区

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巵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等。 《史记·货殖列传》...

稻田水温调节

始种稻欲温,温者缺其堘,令水道相直;夏至后太热,令水道错。 汉《氾胜之书》 【评】稻田里的水温因日光照射而提高。氾氏创造了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利用开缺口控制水流来调节水温的办法,是非常精采的。...

别稻及蓝

三月,可种粳稻。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五月,可别稻及蓝,尽夏至后二十日止。 汉·崔寔(引自《齐民要术·水稻》卷二) 【评】这是关于水稻移栽的最早记载,标志着水稻栽培技术的进步。...

水稻浸种

先放水,十日后,曳陆轴十遍。(遍数唯多为良。)地既熟,浄淘种子;(浮者不去,秋则生稗。)渍经三宿,漉出;内草篅中浥之。复经三宿,芽生,长二分。一亩三升掷。三日之中,令人驱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 【评】这是关于水稻浸种催芽的最早记载。浸...

耘田烤田

稻苗长七八寸,陈草复起,以镰侵水芟之,草悉脓死。稻苗渐长,复须薅。(拔草曰薅。虎高切。)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量时水旱而溉之。将熟,又去水。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 【评】烤田,后世又名晒田、靠田、搁田等。这是关于烤田技术的最早记载,证...

占城稻种法

遣使福建州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两浙三路转运使,并出种法。令择民田之高仰者,分给种之。其法曰:南方地暖,二月中下旬至三月上旬,用好竹笼,周以稻秆,置此稻于中,外及五斗以上,又以稻秆覆之,入池,浸三日,出置宇下,伺其微熟如甲拆状,则布于净地,俟其萌与...

善其根苗

欲根苗壮好,在夫种之以时,择地得宜,用粪得理,三者皆得,又从而勤勤顾省修治,俾无旱干、水潦、虫兽之害,则尽善矣。根苗既善,徙植得宜,终必结果丰阜。若初根苗不善,方且萎顇微弱,譬孩孺胎病,气血枯瘠,困苦不暇,虽日加拯救,仅延喘息,欲其充实,盖亦难矣。 宋《陈...

防止烂秧

又先看其年气候早晚寒暖之宜,乃下种,即万不失一。若气候尚有寒,当且从容熟治苗田,以待其暖,则力役宽裕,无窘迫减裂之患,得其时宜,即一月可胜两月,长茂且无疏失。多见人才暖便下种,不测其节候尚寒,忽为暴寒所折,芽蘖冻烂瓮臭,其苗田已不复可下种,乃始别择白田...

耘田之法

且耘田之法,必先审度形势,自下及上,旋干旋耘。先于最上处收滀水,勿致水走失。然后自下旋放,令干而旋耘。不问草之有无,必遍以手排摝,务令稻根之傍,液液然而后已。所耘之田,随于中间及四傍为深大之沟,俾水竭涸泥坼裂而极干。然后作起沟缺,次第灌溉。夫已干燥之...

插稻秧

芒种前后插之,拔秧时,轻手拔出,就水洗根去泥,约八、九十根作一小束,却于犁熟水田内插栽,每四、五根为一丛,约离五、六寸插一丛,脚不宜频那,舒手只插六丛却那一遍,再插六丛,再那一遍,逐旋插去,务要窠行整直。 元·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五月》 【评】 水稻插...

水稻用水

但自立秋以后,断断不可缺水,水少即车,直至斫稻方止。俗云:“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若值天气骤寒,霜早,凡田中有水,霜不损稻;无水之田,稻即秕矣。先农有言:“饱水足谷”,此之谓也。 明《沈氏农书》(清张履祥《补农书》卷上) 将刈之时,少水一升,谷数虽存,米...

水稻看苗施肥

下接力,须在处暑后,苗做胎时,在苗色正黄之时。如苗色不黄,断不可下接力;到底不黄,到底不可下也。若苗茂密,度其力短,俟抽穗之后,每亩下饼三斗,自足接其力。切不可未黄先下,致好苗而无好稻。盖田上生活,百凡容易,只有接力一壅,须相其时候,察其颜色,为农家最要...

种麦

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 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 当种麦,若天旱无雨泽,则薄渍麦种以酢浆并蚕矢,夜半渍,向晨速投之,令与白露俱下。酢浆令麦耐旱,蚕矢令麦忍寒。 麦生黄色,...

麦的收治

五、六月麦熟,带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若过熟,则抛费。每日至晚,即便载麦上场堆积,用苫缴覆,以防雨作。如搬载不及,即于地内苫积。天晴,乘夜载上场,即摊一二车;薄则易干,碾过一遍,翻过,又碾一遍。起秸下场,扬子收起。虽未净,直待所收麦都碾尽,然后将未净秸秆...

晒大小麦

晒大小麦:今年收者,于六月扫庭除,候地毒热,众手出麦薄摊。取苍耳碎价剉,拌晒之。至未时,及热收,可以二年不蛀。若有陈麦,亦须依此法更晒。须在立秋前。秋后,则已有虫生,恐无益矣。 《四时类要》(引自元《农桑辑要》卷二) 【评】古人多以为种子生虫原因在于种...

小麦移栽

若八月初先下麦种,候冬垦田移种,每颗十五、六根,照式浇两次,又撒牛壅,锹沟盖之,则秆壮麦粗,倍获厚收。 《沈氏农书》(清·张履祥《补农书》上卷) 【评】这是已知小麦移栽的最早记载。...

黍穄栽培

凡黍、穄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谷底为下。地必欲熟。(再转乃佳。若春夏耕者,下种后,再劳为良。)一亩,用子四升。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夏种黍、穄,与植谷同时;非夏者,大率以椹赤为候。(谚曰:“椹厘厘,种黍时。”)燥湿候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