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文知识

《古文知识》

    收录163464

15、情态副词

在古代汉语中情态副词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情态常用的有: 必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必:一定。 若士必怒……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 必:果真。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

C7语气副词

(一)表反问的语气副词 这类副词,可译为“难道”、“哪里”、“怎么”。如: 岂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其 尽吾志矣,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宁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独 相...

C9语气和语气助词

文言文和现代语一样,每句话都有一定的语气。如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等。表达语气,现代汉语还可借助于标点符号,如“!”、“?”等,文言文原来没有标点,所以需要较多地借助语气助词。 文言文常用的语气助词有“也”、“矣(已)”、“焉”...

D10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前,起到修饰或限制作用时的用法。在现代 汉语中,除某些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外,一般说来,在作状语的名词之后需用结构助词“地” 与谓语连接。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却可以不依靠介词的介引,直接修饰或限制后面的...

D1词类活用

我们知道,文言文和白话文一样,每一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如“日、月、江、河”是名词,“行、走、起、坐”是动词,“大、...

D8名词用如使动词

在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后,如果对于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就属于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实际上是用动宾式的句法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其基本结构方式可以概括为: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宾语=(使)+宾+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使动词的译法除...

C1人称代词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多,有些用法也较特殊。一般既可表单数,也可表复数;既可用做人称代词,也可用做物主代词,必须根据语言环境来判断它的单、复数和词性。 1.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予(余)”等。举例如下: 吾:斯是陋室,惟吾德...

A1通假字

古文里本有其字不用,却借用意义不同、只是音同或音近的文字来表示本字的意义,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的“蚤”明明是“早”,却写成“蚤”。这在今天叫做写别字,而在古文中却是常见的通假现象。这被借用的“蚤”字叫“通假字”,“通”...

C2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是用来指代人或事物的词。分类举例说明如下: ①表示近指,常用的有“此”、“是”、“斯”、“之”等,可译为“这”、“这个”、“这样”、 “这里”、“这些”等。如: 此 技止此耳。《黔之驴》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观潮》 见...

B4复词偏义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词(复词),在某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含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这种语言现象就叫复词偏义。如: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记》 “啸呼”:...

B8常见的古今异义双音词或词组

谤讥 今义:诽谤,讥讽。 古义: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委婉地批评。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低微而鄙俗。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奔驰 今义:奔跑驰骋。...

C3疑问代词

文言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曷”、“胡”、“安”、“焉”、“所”、“孰”等。现分别举例如下; 谁: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孰:谁,哪个。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

A3异读字

所谓异读字,是指在习惯上有两个以上读法的字。文言文中的异读字有三类: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古音异读。 (一)破音异读 一个字按不同的意义使用时,如果需要改变它的读音,在古代叫“破读”、也叫“读破”,可见破读是一种用改变词的基础读音来区别词义和词...

B1单音词和双音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单音词过多,一词多义的现象过滥,就会影响到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和交际功能。如“而”,就有“而今”、“而后”、“而且”、“而况”、“忽而”、“...

B9兼词

兼有两个词的词义和语法作用的虚词叫兼词。如“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 “诸”就是兼有“之”“乎”两个词的词义和语法作用的虚词。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它扔到渤海边上”。之:它。于:到。可见兼词不是一种独立的词类,需要拆开来理解。 兼词又分...

12.范围副词

(一)表仅限的副词 这类副词相当于“只是”、“只有”、“仅仅”、“只”。常用的有: 仅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观潮》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观潮》 惟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独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 直 虽千里不敢易...

B2连绵词

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也已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例如“从容”,是“很自在很得意”的意思,不能拆开来说“从”当什么讲,“容”当什...

C4程度副词

(一)表“稍微”的副词。如: 少:宾客意少舒。 《口技》 稍: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 廿二日天稍和。 《满井游记》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送东阳马生序》 微: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

B5词义辨析的重点

汉语历史悠久,古今词义有一定的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以《晏子使楚》为例,文中的“人”、“橘”、“酒”、“水土”、“南”、“北”、“一”、“二”、“笑”、“生长”等,从古到今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没有什么变化。这些词,我们称它们为“基本词汇...

B3常用的复式虚词

文言中的复式虚词,或由虚词与虚词结合而成,或由虚词与实词结合而成,或为虚词的连用形式。它的意义和用法通常同组成它的单音词有关,但又有变化,不能完全按组成它的单音词去理解。请看以下的例子: 不以(不可,不能)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古代“以...

B7常见的古今异义单音词

步 今义:迈一只脚的距离。 古义:双脚各迈一次的距离。 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汤 今义:煮东西的汁水。 热水,开水。 如: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 乃 今义:是,就是。 古义...

C6时间副词

(一)表过去的时间副词 古文中表过去的时间副词有四种: ①表示某一动作行为或发展变化是过去的事情,相当于“已经”、“……之后”。如; 已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隆中对》 既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B6本义和引申义

文言文里一个词有几个意义的现象很多。但不论一个词有多少意义,其中必有一个最初的意义,这个最初义就叫本义,由本义引申、发展起来的其他意义,叫引申义。学习文言词时,关键在于了解它的本义,抓住了本义,其他意义可以推想而知,从而对它了解得更透彻。...

A2古今字

上古时代字的数量远比后来要少,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丰富,要用原来有限的汉字表达越来越复杂的生活、社会、思想、行为,显然供不应求。于是就出现了有些字兼有几个意义的现象。后来为了使字义便于辨析,要求字形有所区别,于是另造了一个或几个字表示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