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文知识

《古文知识》

    收录163464

曲园先生俞樾

俞樾,字荫甫,浙江德清县人,生于1821年,卒于1907年,享年86岁。 俞樾初从母姚夫人启蒙,受四书,过目不忘。据说他9岁时,常剪纸为书册之形,自为书而自注之,其后著述等身,殆亦天性使然。10岁,从表兄戴贻仲受学五载。16岁入县学,次年丁酉应乡试,仅中副...

避于风雨茅庐的郁达夫

郁达夫名文,达夫是他的字。古人说“文多为富”,“郁郁乎文哉”,与他的名字都契合。 1896年12月7日,郁达夫出生在浙江富阳城里的一个破落乡绅的家里。他3岁时,父亲即因病与世长辞了,家境更为贫困。他后来回忆儿时的生活时说:“我所经验的最初的感觉是饥...

蔡元培改心太平庵为知困斋

蔡元培小名阿培,入塾时,加昆弟行通用之“元”字,曰元培。其叔父为他起字曰鹤卿。他后来治小学,慕古人名字相关之习,且以鹤卿二字为庸俗,乃自字曰仲申,而号曰隺庼。及在爱国学社时,自号曰民友。至《警钟》时代,则曰:“吾亦一民耳,何谓民友”。乃...

二、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的主要史料 (1)天子诸侯封地。《国语·周语》中记晋文公请隧,周襄王不许,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左传·襄公...

观堂王国维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观礼,晚号观堂,亦曰永观。1877年,诞生于浙江海宁州城(今海宁县盐官镇)之双仁巷旧宅内。 他的家乡海宁有闻名于世的钱塘江潮,蔚为天下奇观。《海宁州志》描述钱塘江潮水“回薄激射,折而趋于两山之间,拗怒不息...

葵霜阁主梁鼎芬

梁鼎芬,谱名福承,字伯烈,一字星海,号节庵,又号藏山。广东番禺人。生于1859年。于1880年通过旧式科举考试,得到了进士头衔。然而,他的官职未及多高,曾做过湖北按察使。1898年戊戌变法之前,由于他直言不讳地批评某些皇族王公以及朝廷官员的过失,激怒了...

还我缘缘堂

1925年,由于丰子恺的专栏《子恺漫画》出现在上海《文学周报》上,中国才正式开始使用这一画种名称。俞平伯评价丰子恺:“是学西洋画的,然画格旁通于诗。所谓‘漫画’,其妙正在随意挥洒,譬如青天行白云,卷舒自如,不求工巧,而工巧自在。看!只是疏朗朗的...

观古堂主叶德辉

叶德辉,字奂份(一作焕彬),号直山,又号空灵渔隐,斋号郋园。同治三年(1864年),叶德辉出生于一个小商贩家庭。他自称:“余姓出于楚之叶公,世家南阳,自宋南渡,迁越迁吴,号为望族。”其实不然,当太平军推进至苏浙地区,其父叶雨村(字浚兰)带着家小...

陈垣的励耘书屋

陈垣字援庵,广东新会人,历史学家、教育家。历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所长、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与马相伯、英敛之创办辅仁大学,自1925年7月建校之始,即任校长,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等职...

汉阁主章太炎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一作梅叔,因仰慕顾炎武(原名绛)、黄宗羲(字太冲)的为人,改为绛,别号太炎。还有“西狩”、“菿汉阁主”等十余个名号。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余杭县东乡的一个书香门第。章家,在他曾祖父一辈,有资财百万,称巨富,到他的父辈...

邓散木的三长两短之斋

清光绪二十四年农历九月初二日(1898年10月16日),邓散木降生。据他的祖母说,他出世时,脐带盘绕在脖子上,差一点将他闷死在母亲的肚子里。全家着实受了一场惊吓。祖母为此常常念叨,这孩子是“和尚投胎”,长大以后说不定要出家做和尚,不然为啥在娘肚子里...

傅增湘的双鉴楼

傅增湘,字沅叔,或署书潜,晚号藏园居士,四川江安人,生于1872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进士。傅增湘是我国女子教育的开拓者。自光绪二十七年,他以翰林衔调至北洋,六年中在天津创办了三所女学、八所女子小学。由于傅增湘办学的成就,光绪三十四年六月,...

第一节 夏商时代思想的特点

中国社会到夏商时,出现了阶级,科学已萌芽,但是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还有很大势力。这时社会反映过渡的性质,政权与神权交织在一起,科学还与宗教紧密联系着。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母权制的残余 殷商王位继承多传弟,先儒说为“殷道亲亲”。显然,这是氏族...

第三节 《坤乾》

《坤乾》是商代传世的重要文献。《礼记·礼运》说:“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孔子把《坤乾》与《夏时》并提,认为“殷道”可根据...

一、井田制

1.井田制的重要史料 《孟子·滕文公上》(“滕文公问为国”)、《万章下》(“北宫锜问周室班爵禄”)、《左传·襄公十年》(“子驷为田洫”)、《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庐井有伍”)、《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一段)、《穀梁...

顾颉刚之晚成堂

顾颉刚的书斋称“晚成堂”。他如是说: 抗战前,我在燕大的宿舍里曾挂上一方“晚成堂”的匾额。这有两个意义。第一,许多人看研究学问工作太简单了,总以为什么问题只要一讨论就可得出结论的,所以一见我面,总会问道:“你讨论古史问题几时可以终了;《古史...

张大千的大风堂

张大千原名权,后来他的老师曾农髯为他取名为爰。爰者,猿也。 张大千生于1899年5月10日。据说大千之母曾友贞,在张大千快要降生时的一天晚上,突然梦见一仙翁,手捧一个圆形的大铜锣向她走来。铜锣金光闪闪。这位长者对她说:“这是给你的。”由于铜锣太耀眼...

盛宣怀的愚斋收藏

盛宣怀,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人。父亲盛康,道光甲辰(1844年)进士,1860年前后,以布政使衔任湖北盐法武昌道。由于父亲注重经世致用之学,盛宣怀从小也有致力于“有用之学”的志向。他“幼慧,有深沉之思” ① 。然而,他于科举并不顺利,他虽于1866年回常州...

量守庐主人黄侃

黄侃,湖北蕲春人。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更名侃,字季刚,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清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父黄云鹄,字翔云,咸丰癸丑进士,官至四川盐茶道、按察使。其为人执法严正,不畏强御,有“黄青天”之称,后因平反冤狱得...

第二节 《夏时》

《夏时》是夏代的重要文献,春秋末,孔子由杞国得到它。《礼运》说:“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 这个《夏时》的重要性如何?在上述引文结尾,曾说到:“《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这就是说根据这一作品,可以观夏道。 郑玄...

藏晖室主人胡适

胡适的《藏晖室日记》,起于1910年1月24日,讫于1910年3月23日,前后也就将将三个月的时间。 关于这本日记,胡适写道:“余自十月一日新中国公学沦亡以来,心绪灰冷,百无聊赖,凡诸前此所鄙夷不屑之事,皆一一为之,而吾日日之记载,乃至辍笔至七八十日之九...

第四节 《洪范》

《洪范》是殷旧臣箕子因周武王的访问而陈述的。它是中国历史上重要文献之一,对前代文化来说,它真是一个简单的全面的总结。 《洪范》的内容共分九部分,即所谓“九畴”。九畴目次:“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

第三节 魔术和魔法师

柯斯文说:“图腾主义以外,原始宗教的另一表现形式是魔术。魔术是一套歪曲的、虚妄的信念,相信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或可能存在着不可见的联系和影响;个别的自然现象可能对人发生不可见的影响,反过来人也可能对自然发生不可见的影响;最后,人对人也可能发生不可见...

四、《周易》一书所反映的思想

1.哲学思想 《庄子·天下》说:“易以道阴阳。”《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易以道化。”这两个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译成今天通用的话,“道阴阳”就是讲矛盾,“道化”就是讲发展规律。讲矛盾和讲发展规律,虽然说法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个道理今天学过辩证唯...

一、孟子

孟子名轲,邹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是孔子学说的坚定的捍卫者。在孟子生活的几十年间,不但“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① ,法家吴起、商鞅,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孙膑等也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大显身手。这时孟子独逆历史潮流而动,把许多的新生事物都作为邪说、跛行...

二、《周易》的内容

《周易》的内容包括蓍和卦两个组成部分。 蓍也叫策或荚,意思同筹码一样。初时用竹,后来改用蓍草。用蓍草的意思应如《论衡·卜筮》所说:“盍取其名也。夫蓍之为蓍也,龟之为旧也,明狐疑之事当问蓍旧也。”实际这样做,是又加上 一层神秘气氛。 筮法:用蓍草五十五...

一、孔子的哲学思想

谈孔子的哲学思想,我认为,第一应和《周易》哲学联系起来看;第二应对孔子所使用的天命和中庸这两个概念有正确的理解。 《论语·子罕》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又《公冶长》说:“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证明孔子...

二、荀子

荀子名况,赵国人。世又称为荀卿或孙卿。年辈后于孟子。曾历游燕、齐、秦、楚诸国。至齐,三为祭酒,仕楚,为兰陵令。晚废,家于兰陵,著书数万言。今存《荀子》三十二篇。 荀子认为人性恶,同孟子人性善的说法形成尖锐的对立。荀子的学识在并世诸子中最称广博。他对...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 《论语·为政》说:“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就是孔子主张德治的证明。 由于孔子主张德治,所以把礼让和正名作为实行德治的具...

四、孔子的道德观

道德是对于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根据长期的历史经验,应当肯定一个事实,就是要想维持一个社会的安宁秩序,光有行政和法律的强制作用是不够的。还要有 一种为大家所公认的,并且能够自觉遵守的道德。孔子是中国奴隶社会的思...

三、《周易》的应用

《周易》的应用,主要为明吉凶,明吉凶的目的是为把工作做好。 《易传》说:“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这里的“神物”是指《周易》而言。“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说作《易》的根据,译成今天的话,“天之道”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一、老子的时代

在老子的年代这一问题上,晚近学者有许多不同的见解,直到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为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论列,只就比较重要的略谈一谈。 首先,请把《史记·老子列传》录出,因为这是记述老子事迹的最重要的材料。全文如下: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

第一节 图腾主义

根据现代科学家关于原始社会的研究,我们知道:“早期的宗教意识实质上不过是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自然具有活力这样一个一般的并且是颇不明晰的概念。表现这种一般的概念的形式之一,也就是最早的宗教形式之一,是被人称为图腾主义的一种复杂的现象。图腾主义相信,...

一、时,中

孟子曾评论过几位享有盛名的历史人物。他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① 并举出“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②...

二、仁义,礼

我认为仁义也是孔子思想核心之一。但与“时”比较,则“时”是基本的,而“仁义”是从属的。这一点,从《易 ·说卦传》所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可以看得很清楚。因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

第三节 西周时期思想的特点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事鬼敬神而远之。”由这几句话也可以看出殷周二代思想的特点。 关于西周思想的特点,大体说可以举出下列几点: 一、尊礼,即特别重视等级制度。这个等级制度包括亲亲、尊尊两方面,反映当时政治...

第五节 春秋时期思想的特点

春秋是周室衰颓时期,也是历史上一个转变时期。这个转变过程实际到秦统一时才完结,战国不过是春秋的继续罢了。春秋思想如与西周思想相比,其特点如下: 一、礼已推动旧日的尊严,遭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践踏,最后还有人公然起来从理论上向它进攻 本来周人尊礼,最重亲...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 ⑥ 的口号。他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⑦ “束修”本义是一小捆干肉条,是古人见面所用的一种最薄的礼物。这就是说,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他认为“中...

导言

(一)思想史的对象和任务 思想史是专史的一种,它仅就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即思想方面加以阐述。主要是阐述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存在哪些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和关系等等...

三、“尊尊亲亲”的思想

以“尊尊亲亲”理论为天经地义是周代社会的正统思想。这个思想具体表现在当时的礼制里 ①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说是这个思想的典型代表。 王国维说:“古人言周制尚文者,盖兼综数义而不专主一义之谓。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迩尊卑之分,则于亲亲...

五、孔子的历史观

孔子的历史观是唯心的。这是没有疑义的。尽管他在“子张问十世可知也”时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① ,在“颜渊问为邦”时说过“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② ,但这只是指在一种...

第二节 周代思想的分期

周代所占历史时期很长,史学家叙述时通常分为三期:一、西周期;二、春秋期;三、战国期。这三期实代表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西周期,从武王灭殷到幽王被杀,周室东迁(公元前1027——前771年),共257年。这个时期,基本上是周室兴盛时期。孔子说:“我观周道,幽、厉伤...

第二节 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为了帮助读者对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两个概念有一般的了解,现在还从苏联柯斯文著《原始文化史纲》中摘录几段文字如下: ……宗教在其最早的形式中,特别是在魔术中,就已经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某种信念;其次是从这种信念生出并与之符合的动作。随着宗教的发展,这两...

第十节 《孙子》十三篇略说

孙子名武,春秋末齐国人。《史记》称孙武“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今传世的《孙子》十三篇,可能就是孙武持见吴王阖闾的《兵法》。孙武是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理论的建立者。在孙武前虽有《司马法》,但它属政书之类,不是军事...

一、《周易》的名称

《周易》一书,原来只单称《易》,“周”字是朝代冠词,称《周易》与称《周礼》、《周书》一样。例如上引《左传》、《庄子》、《史记》以及《论语》、《荀子》诸书,凡是提到《周易》时,都单称《易》,不加“周”字,独有《左传·襄公九年》说“是于《周易》”和《...

二、老子的思想

1.老子的世界观 老子是无神论者,在老子思想里,已经看不见一点鬼神术数之学的痕迹,确如夏曾佑所说:“至老子遂一洗古人之面目。” ① 老子思想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哲学已经从意识的宗教形态中解放出来。老子肯定是哲学家,不是...

一、兼爱

墨翟生当战国初期。他和其他诸子一样,希望能有一种办法使人们从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动乱中解脱出来。但是在寻找社会动乱的原因时,墨翟却只抓住了问题的表面,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他不了解战争与动乱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转变过程...

H8古代的节日

古代的节日不是一个时代而是许多时代积累下来的。一年中的主要节日有: 元旦,阴历正月初一,现在叫春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我国,这是最重大的节日。 上元,也叫元宵节,阴历的正月十五,按民俗在那天晚上要张灯为戏,所以又叫元宵灯节。 花朝,古...

五、非儒

儒、墨相非,由于两家所持的观点和方法不同。墨家反对儒家的厚葬久丧,应该说是对的。不过,在《非儒》篇里,夹杂着不少歪曲事实和人身攻击的成分,则不足为训。有人说,这是墨子后学所为,可能是事实。 墨子弟子甚多。其著者有禽滑釐和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

二、政治思想

首先谈尚贤。尚贤的基本思想可用《尚贤中》中数语来概括,即“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其目的是要求能达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种主张显然是对世官世禄制度的否定,是有进步意义...

一、哲学思想

庄周的时空观是正确的。他说:“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剽本亦作摽,末也。此处据陈寿昌《南华真经正义》认为“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九字为衍文,故删去)。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① 这就是说空间是无限的,时间也是...

二、孙膑

《吕氏春秋·不二》说:“孙膑贵势。”今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述孙膑败庞涓说:“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这个“因其势而利导之”可为孙膑贵势的证明。 《孙膑兵法·见威王》说:“战胜,则所以存亡国而...

H7古代记时方法

上古时,人们根据天色把一天分成若干时段。日出后的白天叫“日”、“昼”,日没以后的晚上叫“夕”、“夜”;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没时叫“夕”、“暮”、“昏”、“晚”。所以古文中常常“昼夜”、“昼夕”、“日夕”、“旦夕”、“旦...

H10科举制

科举制始于隋。隋文帝为了限制和打击世家大族的势力,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九品中正”制,实行以才取人,设进士、明经两科取士的制度。唐代科举盛行,举士授官,都重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为主。明经策试经义和时务,进士以考诗...

H5大臣的谥号

古代的许多大臣死后也有谥号,即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给予的一种称号。这些人有了谥号,就等于在姓名、字、别号、官职名号之外又多了一个别名。 汉代的张良,封爵是留侯,死后谥号是“文成”,所以又称他为文成侯。霍光死后谥号是宣成,所以又称宣成侯。三...

第八节 杂家

《汉书·艺文志》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今观《吕氏春秋》一书,不只儒、墨、名、法,兼存阴阳、道、兵、农数家之说。这是由于此书为秦相吕不韦宾客所作,成于众人之手,无怪其杂。然杂也有好处,有很多古人遗说,借此以传。对于我们研究古史,是有极其重要的参...

三、经济思想

墨翟的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就是节用。节葬、非乐都是从节用派生出来的。他的说法是“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从《鲁问》说“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来看,墨子提出节用的主张,也是有针对性的,它是为解决贫的问题而提出来...

H6纪日和纪年

(一)干支纪日、纪年 “干”的意思是树干,“支”的意思是树枝。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相配,如树干和树枝配合,单与单配,双与双配,可以出现六十种不同的组合: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

H3亲属称谓

古代亲属的称呼很复杂。如叔伯的儿子称为从兄弟(现称堂兄弟),姑母的子女称表兄弟、表姊妹,简称为“表”。母亲的兄弟为舅父,母亲的姊妹称为从母(现称姨母)。舅父和姨母的子女叫从母兄弟、从母姊妹,简称为“中”,凡有中表兄弟姊妹关系的就合称“中表”。...

H11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制

古文中常涉及到有关官名,因此了解一些有关知识,对学习古文是颇有裨益的。地方官吏的设置和行政区域的划分关系密切,需要把它们结合起来谈。 国、都、野、鄙 周代的国,往往指都,迁国即迁都。国和都均为城市,它们之外是农村,即“野”、“鄙”。国,有时...

四、哲学思想

墨翟的哲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天志》、《明鬼》、《非命》三篇的言论中。《天志》、《明鬼》两篇都是根据有用即真理的指导思想提出来的。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来说,不但是荒谬的,而且是肤浅的,没有深论的必要。至于“非命”则不然。到底应当怎么认识? 是正确的还是...

第五节 阴阳家——驺衍

阴阳家,《汉书·艺文志》说:“盖出于羲和之官。”司马谈《论六家要指》说:“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可见阴阳家原为礼家明堂月令之属,本意在观察天象,制定历书,以为施政的依据,但由于重视祭祀,里边也夹杂着宗教迷信...

H4帝王的谥号和庙号

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按照统治阶级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德行而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帝王有了谥号等于在姓名之外又多了一个别名。帝王的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而且这些字被赋于特定的涵义,含褒义的如“文”、“景”、“武”、“惠”、“昭”、“宣”、“...

一、吴起

《吴子·图国》说:“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这也和《孙子·计篇》一样,把政治问题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主要...

H9古代的货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统一币制,规定货币分上下两等:以黄金为上币,用镒(yì)为计算单位,一镒就是二十两;以铜为下币,用钱为计算单位,如“赐千钱”就赐给一百个铜钱。铜钱是圆形的中间有方孔,所以人们戏称“钱”为“孔方兄”。秦时一个铜钱重半两,叫十二...

第六节 名家——惠施、公孙龙

惠施、公孙龙等人所以称名家,由于他们以名辩见重于世。他们所争辩的,主要为“坚白”、“同异”,是名词概念上的问题,属于逻辑学范围。当时各家都注意名辩,但对于名家坚白同异的见解,则群起反对。例如《庄子·骈拇》说:“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

D14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

在古汉语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后,如果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他)怎么样”,“把它(他)当作……”的意思,就属于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基本结构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来概括: 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宾语=(以)+宾+(为)+ 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 如: 父异焉...

G1古代散文文体

(一)史传文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历史著作,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历史著作,创始人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我们通常说的二十四史都属于这种体裁,其中最著名的是前四史:《史记》(司马...

E4状语后置

古代汉语的状语常常发生位移,也就是说它本应该位于谓语之前却移到了谓语之后,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因此在古文今译时需要把这些状语移到谓语前翻译。 状语后置时需移到谓语前翻译的主要有: 1.由介词“以”构成的介词结构(用[ ]表示)。如: 屠惧,投[...

E11常用的固定结构

(一)表陈述的 1、无以(亡以) “无以”是“无所以”的省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可理解为“没有什么可用来……”,译作“不能”、“无法”、“没什么”、“没必要”等,如: 吾意其亦于竹之在江以南。《竹溪记》“无以甚异”即“没什么大不同”。 河曲智叟亡以...

E10复句

古代汉语的复句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值得注意的差别有二:一是古汉语所使用的关联词语同现代汉语不同;二是紧缩复句在古代汉语中是一种常见句式,内部关系多种多样,值得注意。 一、复句常用关联词语。 1、并列关系。常用“并”、“又”、“而”、“亦”、“...

E7被动句

在现代汉语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是在谓语前面加介词“被”,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则要复杂得多,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不用介词“被”。 (一)“为”字式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为之用”即“被他任用”。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为之...

E6判断句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极少使用判断词“是”,而是通过名词、名词性词组直接充当谓语,借助判断句型或兼表判断的副词对主语进行判断。 (一)常见的判断句型: 1、“主语+者,谓语+也。”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

E5补语位移

补语本应该位于谓语之后,但古代汉语中表示动量的补语却常常移到了谓语之前,这种语法现象称为补语位移。因此在古文今译时需要把这些补语移到谓语后翻译。如: 齐人三鼓。《曹刿论战》 三鼓:击了三次鼓。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击缶:...

F2委婉

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修辞上叫委婉。使用委婉的语句,单从字面上,难以把意思弄明白,必须在弄清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特别是对话人之间的关系,事件发生的场合及情势等),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委婉的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出于“谦虚...

E1主语谓语之间加“之”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在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直接组合就成了一个单句。如要使这个单句降格,让它成为某个句子成分或在复句中的一个分句,必须在这个单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上结构助词“之”,取消其独立性。如:“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

E8省略句

省略句是同完全句相对而言的。同完全句相比,略去一个或几个句子成分,甚至略去一个分句而又不影响语意表达,这种句子叫省略句。比起现代汉语来,文言的省略现象要多得多,复杂得多。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语言环境去推断;译成现代汉语时,需...

H2谦称和敬称

古人在对话、书信或奏议中,为了讲礼貌,常常用谦称来代替第一人称,用尊称来代替第二人称。古文中常见的谦称有: 臣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 愚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出师表》 孤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G2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要求做到正确和通顺。既要在准确理解全文的每个字每句话的基础上,把原文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语气准确地表达出来,没有偏差,又要符合现代汉语用词造句的规律,读起来顺口。 翻译的方法,一般应以直译为主,即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进行翻...

E2宾语前置

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一般放在动词之后。但在古代汉语中,在某种条件下却必须放在动词之前。除了动宾结构中的宾语可前置外,介宾结构中的宾语也可放在介词之前。 (一)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时,这个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如: 天...

44、互文

互文是古文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它能避免词语的板滞和单调,增强文章的气势,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互文分为三类;互释型、互补型、既互译又互补的综合型。 (一)互释型 互释的互文就是在单句内互为对应的词组中或并列复句(包括某些对偶句...

E9倒装句

为了修辞的需要,为了增强句子的表现力,把句子成分间的正常次序加以颠倒,这种倒装句古今汉语都有,只不过古代汉语比起现代汉语来要用得多一些,情况也复杂—些。如《愚公移山》中智叟对愚公的批评:“甚矣,汝之不惠”,按句子成分排列的正常顺序应是:“...

D13形容词用如使动词

在古汉语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后,如果对于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就属于使动用法。例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本是形容词,但在这里活作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应译为“使……变绿”。“春风又绿江南岸”即“春风又...

F1借代

借代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所谓借代就是借甲来代乙,条件是甲和乙没有类似点,但有相关点,也就是说甲和乙在某个方面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丝竹”分别借指弦乐器(琴瑟类)和管乐器(萧笙类),进而借具...

E3定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强调中心词所表事物的特殊性,或为了调整语序,加强语势,形成排比,使句子简洁流畅,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语法上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是有条件的。从类属上看,限制中心词的领属定语(如;“诸峰之顶”中的“诸峰”),及从另一个...

H1古人的名、字和别号

古代的读书人和做官的,除了“名”以外还有“字”,如黄庭坚,字鲁直,不像现在的人,只有个“名字”,不再分“名”和“字”了。古人一般在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jì簪)礼(结发加簪)时...

D6动词(或动宾词组)作状语

文言文里的动词可以充当状语直接与谓语动词连用,而不必像现代汉语那样在二者之间要加结构助词“着”。例如《过秦论》里说“从散约败”之后,六国“争割地而赂秦”。意思是争着割地去贿赂秦国。但是,状语“争”可与动词“割”直接结合,它们之间未使用结构...

D2动词用如名词

动词用如名词在古代汉语中常见。一种是把动词作为某种行为、动作、变化的名称来使用。如:“生,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生”在这里指“生命”,具有指称事物的意义。另一种是用动词来代表与它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D12形容词用如动词

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形容词充当句子的谓语并带宾语;2、形容词用作谓语,但不带宾语(一般都位于句末);3、形容词与“所”字构成“所”字结构。如: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低:降低。 《山市》 见贤思齐焉。 齐:看齐。 《论语》 瓜洲诸...

D5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谓语对宾语含有“为谁(或什么)怎样”的意思,叫为动用法。为动用法中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少数是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如“心乐之”中的“乐”就属于为动用法,应理解为:“为(之)而乐”,为(这)而快乐。 为动用法的基本结构方式可用如下...

C10连词“而”和“以”的用法

一、而 “而”是古汉语中使用最多而又十分灵活的连词。 1、表并列。如“敏而好学”的“敏”和“好学”,“学而不厌”的“学”和“不厌”都是并列的关系,通过“而”把两者连接起来。这里的“而”可译为“又”、“同时”、“而且”等。例: 劳苦而功高如此。...

C11介词“为”、“以”、“于”的用法

一、介词“为”的用法 1、介词“为”念wèi时,用法主要有四种: (1)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给”、“对”、“替”。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引进施加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由于”或“因为”。如: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C12结构助词“所”和“者”的用法

一、所 “所”在古汉语中作为结构助词时有两种用法: (一)与“为”配合,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这方面的例证,可参看“古文知识”有关被动句的部分。 (二)同及物动词、形容词组成“所”字结构。这时的“所”...

D4动词的意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动词谓语如果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他)怎么样”,“把它(他)当作……”的意思,就属于意动用法。由于意动词译成现代汉语时,其基本格式为“以……为……”(“认为……是……”、“把……当作……”),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以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

C13形容词词尾

古汉语形容词可以带词尾“然”、“焉”、“尔”、“乎”等,表示“……的样子。(这种词尾也可以加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和象声词的后面)。形容词词尾属于结构助词。 然 怡然称快。《童趣》 怡然:高兴的样子。 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庞然:庞大的样...

D9名词用如意动词

在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谓语后,如果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他)怎么样”,“把它(他)当作……”的意思,就属于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基本结构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来概括: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宾语=(以)+宾+(为)+ 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例如: 父利其然也...

D7名词活用如动词

判断一个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主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来确定,从句子的整个意思来考虑。例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很明显,这个“舍”是“筑舍定居”的意思,已活用为动词,而不是表示事物名称了。其次,还要看这个名词在句...

D3动词的使动用法

这种特殊用法的动词同宾语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而是对它所支配的宾语表示的人或事物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如“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中的“斗诸侯”,不是秦国去同诸侯斗,而是秦国“使诸侯相斗”。 使动用法实际上是用动宾式的句法结构表达...

D11形容词用如名词

形容词用如名词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很多,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当一个形容词被当作某种性质、状态的名词来使用时,它便具有指称事物的意义,用如名词。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句中的“乐”本是形容词,在句中用作某种状态的名称...

C14数词的用法

在现代汉语里,数词必须跟量词连用,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如“一个球”、“两匹马”、“三头猪”、“四尾鱼”等,这些表示事物数量的数量词都用在名词的前面。如果表示动作的数量,如“看两遍书”、“踢一场球”、“擂三通鼓”等,数量词都放在动词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