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美文

《散文美文》

    收录163464

华表的沧桑

在北京住了那么些年,经常路过天安门,也就总见着竖在金水桥前的华表。可这华表到底是代表怎么回事呢?从来也没有想到过要打听。后来读《史记》,才终于晓得,这华表原来大有来历。 据说,在唐虞盛世,“圣君”们很重视接受群众的监督,注意听取各种意见。除了在朝廷...

谈串门

每逢节假周末,到邻居朋友家串串门,聊聊天,或谈古论今,或切磋学问,或相互砥砺、取长补短,实乃赏 心乐事。陶渊明的《移居》诗: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谈到了串门的好处。杜甫在回忆同诗友李白互相登门谈论诗文的情景时深情地写道:...

“叫”与“开”

还在六十年代,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家小杂货店,群众称之为“一叫开”。此店无论炎夏黎明,还是隆冬夜半,只要有顾客上门,不论生意大小,一叫就开,热情接待,受到了群众的称赞。 十年动乱,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下,“一叫开”被扣上了反对“突出...

有感于曹丕学驴叫

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是很为人称道的。建安是汉献帝年号,《三国演义》上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这个时代。当时,黄河流域成了血腥屠场,董卓、王允、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刘焉,后来还有曹操、孙权、刘备等等,连年混战,互相征伐,直闹得“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

长肉诗

作诗有以快手着称的,即所谓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者。清朝被称为随园先生的袁枚,年轻时候叔父命为诗,立即下笔千言,大为人赏叹,好象写诗可以不甚经意似的。 但一般人的印象却是: 作诗苦。诗人呢,“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似乎都是苦吟诗人似的。 王安石的 “春...

魂兮归来

二十四岁的女共产党员范熊熊,在同不正之风的顽强斗争中,以投海自杀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实践了她“用生命来维护党的威信”的入党誓言。她的死,令人惋惜,发人深思。 范熊熊采取这样的斗争方式,说明她还不够成熟,人们有充分理由批评她的这一行动。然而,人们也不能...

下蛋·唱鸡及其它

笼里养着两只母鸡,一只爱唱,另一只喜静。主人根据母鸡下蛋之后报唱的现象,以为所有的蛋都是那只唱 鸡产的,因此很偏爱它,捉得蟑螂也专是喂给它吃。但日子一久,秘密揭穿了: 原来那只唱鸡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只却一天一个,且蛋刚落地就一声不响地离开鸡窝,由那...

“捏碎”郝寿臣与引进汉堡包

说起中国京剧艺术,非要提郝寿臣不可,在他身上闪耀着一位非凡艺术家的传奇色彩,以及传授技艺的豁达胸襟。 郝寿臣生于1887年,父亲是木匠,小时候跟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先生学 “铜锤花脸” 。15岁时出演于天津会芳园。不久,便“倒仓”了(嗓音变哑)。不得不为他人充...

岳飞·汉文帝·裙带风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儿子岳云,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勇将。在对金兵的多次作战中,屡建大功,但岳飞都隐瞒不报。以后,朝廷知道了,要给岳云以最优奖赏,岳飞力辞不受; 皇上特旨提升岳云三级,岳飞又上表推辞说: “士卒冒矢石创立战功,才能升一级,我的儿子如越级提升,何...

春秋之笔

凡说话写文章,语句简单,而意义辛辣,往往比长篇大文还来得厉害,世称“春秋之笔”。 广东新会县的厓山,在大海中,本是南宋灭亡前的一个最后据点。1279年,幼帝赵昺被元将张弘范逼到无路可走,结局是投海。张弘范为异族卖力,立下平宋的大功,为了关心身后之名,就在...

“愚公移山”精神还要发扬

前些时,有人把我们工作中的某些“左”的错误,说成是受了北山愚公的影响,为了正本清源,还去“考之”《列子》,发现这位一直受人尊敬的老者,原来是一个头脑僵化、靠了“凭空的妄想”而“扭天行事”的人;还说他的热心肠,“只能算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小生产者的‘狂...

谈笑

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笑脸相迎”,“满面春风” ,“满脸堆下笑来” ,证明笑和脸的关系。“启颜” ,“霁颜” ,“笑逐颜开” ,文气了些,说的却是同样的关系。“笑面虎”,“笑在脸上,苦在心头”,情况不同了,“反映内心” 云云,要重新研究了,可是“面...

中国式好人

小孩子看电视,他对形形色色的剧中人,不太弄得清,因此他采用一种检定的标准—— “是好人? 还是坏人? ” 这种 “二分法” ,对他很方便,对被他追问得烦得要命的大人也很方便,大人只要说“是好人” 或 “是坏人” ,小孩就心满意足了,大人也觉得省事。 但是,在实...

面对一幅历史照片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室,我被一幅历史照片吸引住脚步。那是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时与会代表的合影。前排就座的是(从右至左): 刘少奇、陈云、王明、凯丰、项英; 后排站立的是(从右至左): 毛泽东、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张国焘、...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对于笑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笑,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对于健康是有益的。笑,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反射作用,当外界的一种笑料变成信号,通过感官传入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接到信号,就会立刻指挥肌肉或一部分肌肉动作起来。 小则嫣然一笑,笑容可掬,...

分清美与丑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然而,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美与丑的颠倒,却是常有的事。 希腊神话中的维纳斯,是人们理想中的美神、爱神。反映这位美神的杰出作品雕塑《维纳斯》,更是为人们熟知的古代最宝贵的艺术珍品之一,多少年来,它以那最纯洁的美和最神圣的爱陶冶...

这里的鹩哥会骂人

由于城市污染暂时还无法完全消除,市中心幽深、安宁、和谐的公园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人间佳境。这里自然是不会发生什么污染问题的。然而也不。 不久前,听说公园里有一只鹩哥很特别,群众争相去观看,出现了一时少有的“鹩哥热”。我当然要去。为了有点知识准备,...

沉樱译《同情的罪》跋

今天六十岁以下的人,很少知道活跃在1930年左右,具有独特风格的女小说家沉樱的了。可是当时是引起不少人注意的。今天六十岁以上的人,也很少知道沉樱1947年去台湾教书后,三十来年,除写了很少的几篇散文外,——少到连出个集子都凑不足,她却译了不少散文和小说,...

代拟重庆三大铭文

一、烈士群雕铭 斯烈士陵园,昔军统特务摧残革命志士之魔窟也。溯自抗战中期以迄解放,革命志士囚禁于此者逾千,而壮烈牺牲者累百。尤以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军统特务惨绝人寰之大屠杀,一夕之间,殉难烈士,竟达二百余人。解放后合葬于此,因建陵焉。伟哉...

农药与杏子

一听说开展文艺批评,有的同志就担惊害怕,也有的同志忧心忡忡地说: “唉,还搞那个批评呀! ” 甚至还有的同志说文艺批评是 “互相残杀” 。 这种状况使我联想起这样一件往事 几年前,我随支农工作团在某村工作。当时正是酸杏挂枝、园林正茂的季节。有一天,我漫...

瘦西湖的联想

假期过维扬,曾偷闲半日去逛瘦西湖,自然也爬上临湖挺立的小金山观赏扬州全貌。山不高,但城区可以一览无遗,脚下的湖光桥影更尽收眼底。这使我突然想起刚刚在路边凉亭里看到的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因景生情,又因辞生情,当时就有点感触,便向同行的朋友开玩笑,说...

花生米

食品店里,花生米又作为商品出售了; 靠近城郊的街头,卖花生米和葵瓜籽的更多了。 五十年代前期,花生米几乎随时随地都能买到。孩子们爱吃,不亚于冰琪淋。大约是进入以粮为纲、而纲举目并不张的时期,花生米就连同其它一些食品,从人们的生活里逐渐消失敛迹。 “...

有感于“梨园三怪”

清末民初,我国京剧界曾有三位誉满南北的名伶: 被时人称为 “梨园三怪” ,至今仍传为佳话。 一怪是跛子孟鸿寿。他自幼患了软骨病,身长腿短,头特别大,脚小而纤弱,行走不便。但他暗下决心,苦学二年,扬长避短,成为独树一帜的名丑,被戏班、戏园争相邀请。 二怪是...

名文未必无讹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全文不满百字,被历代文论家评为“千秋绝调”,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最近一期(1981年第五期)的《名作欣赏》上刊登了一位同志的赏析,也完全赞同这个传统的看法。我倒有点不同的意见,未必正确,提出来讨论讨论。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

造反世家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谈到嵇康,说: “他的态度是很骄傲的;有一次,他在家打铁,……钟会来看他了,他只打铁,不理钟会。钟会没有意味,只得走了。其时嵇康就问他: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答道: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

金钱难动赤子心

“财帛动人心”这句老话,又在一些人中活起来,并被热心地传播着。有人还加以印证: 就连极少数久经锻炼的“老革命”,也因 “动心” 而参与了经济犯罪活动,不就说明这句话是“毫无疑义” 的真理吗? 然而,以事证心,对此论还不能 “毫无疑义”。即使在那 “有钱能...

话说古今书生

观看了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的历史剧《大风歌》后,对编剧、导演、演员所付出的艰辛的精神劳动,我是一直感到很满足的。不过,由此也引起我经常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处于乱世之际,有一些书生,在政治上所可能起的作用问题。 刘邦生前,所以提出安刘问题,和所以把安...

拟叶公子张对话

叶公遇见了子张,有一场对话: 叶公: 你在鲁哀公面前讥诮我,有这回事吗? 张: 没有呀! 从何说起? 叶: 你虽然是孔门弟子,也算理论家,能言擅辩,却不列于仁义之行,自以为另有一套,却说些刻薄话,难怪孔门弟子都对你敬而远之。 张: 哟哟哟! 说到哪里去了? 我到底什么...

《魂兮归来》后记

这七十多篇杂文,大多数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用 “公今度”和“丁艾”的笔名,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的。 关于这些短文本身,似乎没有更多的话要说了; 它们犹如其中一篇的题目《“触景生情”……》那样,正是“触景生情”的产物。凡有歌颂、批评、议论、畅想、...

猫头鹰·圆舞曲

看南斯拉夫纪录短片《猫头鹰》,颇觉意外。起先,我曾望题生义地想道:猫头鹰者,益鸟也; 生态:头部如猫,喙粗短有力,目锐利; 习性:昼伏夜出,捕食田鼠,保护谷物而眼前的镜头却把我这套教科书式的概念全打破了:森林中,鸦巢边,小雏们嗷嗷待哺,母鸦在忙碌喂食,充满了...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有一天,我和一位新同事闲谈。我偶然问道:“你第一次上课,讲些什么?”他笑着答我:“我古今中外了一点钟...

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悼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运动的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关于后一方面,作者知道的比较多,现在且说个大概,来追悼这一位多年敬佩的老朋友。 大家都知道闻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红烛》...

朱自清《买书》

买书 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但这两件事我其实都不在行,尤其是买书。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碜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的故事,想来也无妨的。 在家乡中学时候,家里每月给零用一...

朱自清《儿女》

儿女 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

朱自清《关于散文写作答《文艺知识》编者问》

关于散文写作答《文艺知识》编者问 一 广义的散文,对韵文而言。狭义的散文似乎指带有文艺性的散文而言,那么,小说、小品文、杂文都是的。最狭义的散文是文艺的一部门,跟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批评并立着。小品文和杂文似乎都该包括在这一意义的散文里。...

朱自清《冬天》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

朱自清《初到清华记》

初到清华记 从前在北平读书的时候,老在城圈儿里呆着。四年中虽也游过三五回西山,却从没来过清华;说起清华,只觉得很远很远而已。那时也不认识清华人,有一回北大和清华学生在青年会举行英语辩论,我也去听。清华的英语确实流利得多,他们胜了。那回的题目...

朱自清《匆匆》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

朱自清《南京》

南京 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

朱自清《威尼斯》

威尼斯 威尼斯(Venice)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Gon-dol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

朱自清《很好》

很好 “很好”这两个字真是挂在我们嘴边儿上的。我们说:“你这个主意很好。”“你这篇文章很好。”“张三这个人很好。”“这东西很好。”人家问:“这件事如此这般的办,你看怎么样?”我们也常常答道:“很好。”有时顺口再加一个,说“很好很好”。或者不...

朱自清《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这半年来同事们和同学们常常谈到“清华精神”。自己虽然不是清华人,但是在校服务多年,对这个问题也感到很大的兴趣。有一回和一位同学谈话,曾经假定清华精神是“服务”。后来和钱伟长先生谈起,他似乎觉得清华精神是“独立的、批评的”,...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

我是扬州人 有些国语教科书里选得有我的文章,注解里或说我是浙江绍兴人,或说我是江苏江都人——就是扬州人。有人疑心江苏江都人是错了,特地老远的写信托人来问我。我说两个籍贯都不算错,但是若打官话,我得算浙江绍兴了。浙江绍兴是我的祖籍或原籍,我从...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夏日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

朱自清《春》

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

朱自清《松堂游记》

松堂游记 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有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923年8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园、颐...

朱自清《沉默》

沉默 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谁都知道口是用来吃饭的,有人却说是用来接吻的。我说满没有错儿;但是若统计起来,口的最多的(也许不是最大的)用处,还应该是说话,我相信。按照时下流行的议论,说话大约也算是一种“宣传”,自我的...

朱自清《滂卑故城》

滂卑故城 滂卑(Pompei)故城在奈波里之南,意大利半岛的西南角上。维苏威火山在它的正东,像一座围屏。纪元79年,维苏威初次喷火。喷出的熔岩倒没有什么;可是那崩裂的灰土,山一般压下来,到底将一座繁华的滂卑城活活地埋在底下,不透一丝风儿。那时是半夜...

朱自清《潭柘寺·戒坛寺》

潭柘寺·戒坛寺 早就知道潭柘寺,戒坛寺。在商务印书馆的《北平指南》上,见过潭柘的铜图,小小的一块,模模糊糊的,看了一点没有想去的意思。后来不断地听人说起这两座庙;有时候说路上不平静,有时候说路上红叶好。说红叶好的劝我秋天去;但也有人劝我夏天...

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白种人 ——上帝的骄子 去年暑假到上海,在一路电车的头等里,见一个大西洋人带着一个小西洋人,相并地坐着。我不能确说他俩是英国人或美国人;我只猜他们是父与子。那小西洋人,那白种的孩子,不过十一二岁光景,看去是个可爱的小孩,引我久长的注意。他戴...

朱自清《看花》

看花 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那儿的园林本是着名的,但近来却很少;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有些爱花的人,大都只是将花栽在盆里,一盆盆搁在架上;架子横放在院子里。院子照例是小小的,只够放下一个架子;架...

朱自清《给亡妇》

给亡妇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告诉你,我夏天回家来看:迈儿...

朱自清《绿》

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

朱自清《罗马》

罗马 罗马(Rome)是历史上大帝国的都城,想象起来,总是气象万千似的。现在它的光荣虽然早过去了,但是从七零八落的废墟里,后人还可仿佛于百一。这些废墟,旧有的加上新发掘的,几乎随处可见,像特意点缀这座古城的一般。这边几根石柱子,那边几段破墙,带...

朱自清《背影》

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

朱自清《荷兰》

荷兰 一个在欧洲没住过夏天的中国人,在初夏的时候,上北国的荷兰去,他简直觉得是新秋的样子。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车走着,像没人理会一般。天尽头处偶尔看见一架半架风车,动也不动的,像向天揸开的铁手。在瑞士走,有时也是这样一劲儿的静;可是这...

朱自清《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

朱自清《莱茵河》

莱茵河 莱茵河(The Rhine)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穿过德国东部,流入北海,长约二千五百里。分上中下三部分。从马恩斯(Mayence,Mains)到哥龙(Cologne)算是“中莱茵”;游莱茵河的都走这一段儿。天然风景并不异乎寻常地好;古迹可异乎寻常地多。尤其...

朱自清《论不满现状》

论不满现状 那一个时代事实上总有许许多多不满现状的人。现代以前,这些人怎样对付他们的“不满”呢?在老百姓是怨命,怨世道,怨年头。年头就是时代,世道由于气数,都是机械的必然;主要的还是命,自己的命不好,才生在这个世道里,这个年头上,怪谁呢!命...

朱自清《论且顾眼前》

论且顾眼前 俗语说,“火烧眉毛,且顾眼前。”这句话大概有了年代,我们可以说是人们向来如此。这一回抗战,火烧到了每人的眉毛,“且顾眼前”竟成了一般的守则,一时的风气,却是向来少有的。但是抗战时期大家还有个共同的“胜利”的远景,起初虽然朦胧,后...

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论书生的酸气 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但是正因为清高,和现实脱了节,所以书生也是嘲讽的对象。人们常说“书呆子”“迂夫子”“腐儒”“学究”等,都是嘲讽书生的。“呆”是不明利害...

朱自清《论做作》

论做作 做作就是“佯”,就是“乔”,也就是“装”。苏北方言有“装佯”的话,“乔装”更是人人皆知。旧小说里女扮男装是乔装,那需要许多做作。难在装得像。只看坤角儿扮须生的,像的有几个?何况做戏还只在戏台上装,一到后台就可以照自己的样儿,而女扮男...

朱自清《论别人》

论别人 有自己才有别人,也有别人才有自己。人人都懂这个道理,可是许多人不能行这个道理。本来自己以外都是别人,可是有相干的,有不相干的。可以说是“我的”那些,如我的父母妻子,我的朋友等,是相干的别人,其余的是不相干的别人。相干的别人和自己合成...

朱自清《论吃饭》

论吃饭 我们有自古流传的两句话:一是“衣食足则知荣辱”,见于《管子·牧民篇》,一是“民以食为天”,是汉朝郦食其说的。这些都是从实际政治上认出了民食的基本性,也就是说从人民方面看,吃饭第一。另一方面,告子说,“食色,性也”,是从人生哲学上肯定...

朱自清《论气节》

论气节 气节是我国固有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处世之道。但这似乎只在中年一代如此,青年代倒像不大理会这种传统的标准,他们在用着正在建立的新的标准,也可以叫做新的尺度。中年代一般的接受这传...

朱自清《论百读不厌》

论百读不厌 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讨论会,讨论赵树理先生的《李有才板话》。座中一位青年提出了一件事实:他读了这本书觉得好,可是不想重读一遍。大家费了一些时候讨论这件事实。有人表示意见,说不想重读一遍,未必减少这本书的好,未必减少它的价值。但是时...

朱自清《论自己》

论自己 翻开辞典,“自”字下排列着数目可观的成语,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这中间包括着一大堆哲学,一大堆道德,一大堆诗文和废话,一大堆人,一大堆我,一大堆悲喜剧。自己“真乃天下第一英雄好汉”,有这么些可说的,值得说值不得说的!难怪纽约电话...

朱自清《论诚意》

论诚意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

朱自清《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

朱自清《论青年读书风气》

论青年读书风气 《大公报》图书副刊的编者在“卷头语”里慨叹近二十几年来中国书籍出版之少。这是不错的。但他只就量说,没说到质上去。一般人所感到的怕倒是近些年来书籍出版之滥;有鉴别力的自然知所去取,苦的是寻常的大学生中学生,他们往往是并蓄兼收的...

朱自清《说话》

说话 谁能不说话,除了哑子?有人这个时候说,那个时候不说。有人这个地方说,那个地方不说。有人跟这些人说,不跟那些人说。有人多说,有人少说。有人爱说,有人不爱说。哑子虽然不说,却也有那伊伊呀呀的声音,指指点点的手势。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

朱自清《重庆行记》

重庆行记 这回暑假到成都看看家里人和一些朋友,路过陪都,停留了四日。每天真是东游西走,几乎车不停轮,脚不停步。重庆真忙,像我这个无事的过客,在那大热天里,也不由自主的好比在旋风里转,可见那忙的程度。这倒是现代生活现代都市该有的快拍子。忙中所...

七、工拙

“工”与“巧”同义。 “工巧”分二方面:一、字句;二、意义。 “工巧”有时是优点,有时是缺点。太重字句则意思方面不注意了。 “拙”是钝,缺,坏。“拙”亦分二:一是字句,一是意义。 但“拙”也是优点,如“古拙”,就是朴实;也是缺点,劣也(“拙劣”)...

六、难易

王充、葛洪都说古书难,因为文字关系。“贵难贱易”是时人之意见,但他们不主张如此。 沈约说,文章有“三易”:“易识字,易见事,易诵读。”主“易”。 从前文字与语言接近,即汉赋中文字亦与当时方言近。 “以难为贵”,扬雄如此。自汉辞赋发展以来,就以...

五、显晦

这里偏重于暗示方面。 “显”,明白;“晦”,含蓄。 讨论“显晦”之问题,一向都有。《左传》:“鲁人以为敏。”就说到此点。 又,杜预《左传·序》说《春秋》五例:“微而显(微,实即含蓄,晦)——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婉而...

四、繁简

最早,书写不易,故记载大抵不主繁。 孔子:“辞多则史,少则不达。”他不主多。向来以为话多了是空,啰嗦,故最早偏于简一方面。 《文赋》:“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于冗长。”虽然,陆机他自己还是不免啰嗦。他自辩说:“榛楛勿剪,蒙茸集翠。”这因为当时...

三、庄谐

“奇正”是说意思、词句方面,而“庄谐”则指态度上。 “庄谐”,特别是“庄”,是指做人态度。《论语》:“临之以庄则敬。”“庄”,严也,言统治者要“庄”。 《庄子》:“以为天下不可与庄语。”“庄”,正也。不说庄言而说荒唐(远大)之言,无端涯之词。...

二、奇正

这本是兵法里的字眼。“正”,“堂堂之阵”;“奇”,“出奇袭胜”,有“非常”、“意外”之意,诈也,异也。诡谲,亦“奇”。 “奇”亦可说到人的技能方面,所谓“奇技淫巧”。奇,与众不同者。 《论语》言“晋文公谲而不正”,说到人的性格。 “奇”有变化...

一、刚柔

“刚柔”最早有二义:1.《易·系辞》:“刚柔相推。”“阳”是“刚”;“阴”是“柔”。这是以“刚”“柔”表示宇宙之进行,乃哲学名词,但这并非“刚”“柔”之本义。2.《诗·蒸民》:“人亦有言:刚则吐之,柔则茹之。”坚强(硬)之物则吐之,柔软的则吞之。...

丁 辞情

“辞情”是说文章本身的表现关系。...

二、气

中国文学批评本从人物品评而来,故常以品评人体之辞语应用到文学批评上。 “气”常与“神”连在一起用,说“神气”。“神”是就其态度、表情方面而言,“气”则就其动作、语言而言。“气出口为言”,“气”就是呼息。 后来,有孟子之所谓“养气”,言人之修...

一、风神

“神”,《说文》:“引出万物者也。”《易·系辞》:“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上面这些话就是说,“神”的含义是变化,引申。 文学批评上,“神”之意念,乃从庄子之观念而来。《庄子》里关于“神”之意念,可分两方面说:1.“以神遇,不以目视”(《养生主...

丙 神气

“体用”说的是人生、社会与文学;“文质”说的是时代与文学;而这则是说个人与文学。...

四、华素

〔 * 朱先生审阅课堂听讲笔记时批示,前面“一,雕率”项下之“4,艳”、“5.野”二则,“当属华素目内”、“当入华素目内”。〕 《论语》:“绘事后素”,先有底子始有华,先素后华。孔子说,一切的礼(文明)都是在人的本质之后的。“绘事”比“素”好。这是...

三、新古

《文赋》:“或袭故而弥新”,就是说,虽用旧的,但有新的变化。由此可知,自晋以来,就重字句之新。 六朝有“新变”一语,可见重新。所以《文心雕龙》说:“宋初讹而新。”《文心》讲“通变”,以为不能只是大家互相学,只学当时。他渐有复古趋势。这种情形...

二、浑划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老子》)这“浑成”之物就是“道”,为宇宙之根本,也就是自然。 《庄子》里讲“混沌”,是就整个而言。 “刻画”,本来是说以刀刻画。它与“浑成”是相对的。“刻画”就要分出界线来,而“浑成”则是“整个”的。“混沌”也是“...

一、雕率

率,就是自然随便,无意为文,率意。雕,就是雕琢。 1.自然 这名词是从道家来的。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自己成功之谓也。道家以为天非人格化之主宰。自然就是原来如此的。 晋时,老庄思想风行。嵇康在生活方面主自然。他说自...

乙 文质

“文质”一词,见于《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就是底子,“文”是文采。如文太少,则似无文化;文太多,则近似史官说话,不切实际。统治者应兼二者而有之。 六朝文学批评就说到文、质之关系。...

八、深浅

《文赋》:“在有无而黾勉,当浅深而不让。”《诗·谷风》把“深浅”二字用来说生活情形:“就其浅矣,咏之游之;就其深矣,方之舟之。或有或无,黾勉求之。”陆机就说,无论深浅有无,都要布置得当。 “白公曰:然则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知言之谓者为可耳。...

七、大小

这也是关于作者其人、文章的内容及文章的作用的。 《论语》:“贤者识(志)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这里,“大”与“...

六、虚实

“虚”,空也。“虚”是无中生有,故又说“虚伪”。 《庄子·天下》篇:“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又,“以天下为沉溺不可与庄语,以巵言为曼衍,以重言(别人的话)为真(好),以寓言为广”。庄子以不是现实生活的话来说其哲学,这并不是伪,而是另...

五、厚薄

诗教“温柔敦厚”。“厚”,亦说人这方面,《论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也。”班固说歌谣“观风俗,知厚...

四、雅俗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大儒者”(《荀子·儒效》篇)。 雅,口头批评上多应用及之。 又,“雅文辩慧之君子”(《荀子·富国》篇)。 关于“雅”的意思,据余冠英先生说,有八:“雅”本“夏”,夏民族包括范围广,故有“大”之意。荀子所说的“雅”,就有范...

三、劝惩

诗有颂、讽两种作用。劝惩与颂讽都是在下的人对在上的人说,希望他改善。 春秋家之“褒贬”,诗家之“美刺”,亦与劝惩有关。所劝者,以“礼义”、“名分”(如君臣关系,上下关系)为标准。这二者是维持统治者地位和社会秩序的。及后,则变成以“道德”(人事...

二、诚伪

我们始见于《乐记》:“著诚去伪。” 孔子多说到“信”。《论语·颜渊》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信”重要。信,是人言。古代人言重要,而人言最重信。 《易传》说:“修辞立其诚。”修辞,一方面要对神负责,一方面对人。故曰:“有不祀,则...

一、顺逆

《说文》:“顺,理也。”从页,恐怕是说人脸上的理(页,人头)。说及“顺”的,先秦书很多。后来多用来说女子要有顺德。其实不一定说女子。阮元《研经堂集》有《释顺》一文。顺,不单是说顺从,而是说合理。又,古代是有顺天、顺神之意的,因为当时宗教势力...

甲 体用

我们所说的品目,乃是把历来用来表明文学价值之德性词,分类加以说明。 体用,是说及德性词中涉及文学之性质及其作用的。...

第四章 品目

...

歌谣

史书中有民谣童谣,但只当做政治之反映,而不当做文学来看待。 严格说,《诗经》亦歌谣,但人都视之为“经”。 《乐府诗集》亦歌谣收集而成的集子。但那是当做音乐来收集的,并非当做文字。 古代诗选中有收入古歌谣者,那是当做古时之诗而收入。收集当代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