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美文

《散文美文》

    收录163464

诗礼乐一体

春秋以前及春秋时代用诗有四种方法:①典礼;②讽谏;③赋诗;④言语。 汉朝则不用在讽谏与言语方面,而用在典礼与赋诗方面,而且用在实际应用方面。至于理论,则用孔子教诗明志之传统。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汉仍沿此传统。要明所谓温柔敦厚的...

2.著述引诗

...

讽诵

汉以《诗》、《易》为最完全,《诗》因讽诵而流行广,而且诗句有弹性,可断章取义。...

三科

《春秋繁露·玉杯》篇分为三科,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三科中,以诗书一科影响最大。礼乐则注重实行。易、春秋通行甚晚。董仲舒时,有阴阳学,注意灾异,讲天人之关系,行于实际政治,三科仍与儒家相通。...

六学

六学皆大,汉人又有六科之称。...

1.六艺之教

眼光远大——书 视事深——易 刻苦、节——礼 诗如注重感情过分之喜乐,均失之愚。 《淮南子·泰族篇》:“温惠柔良者,诗之风也。”又说:“六艺异科而皆用道。”又说:“六艺异同而皆通。”这是因为有共同的理,即教化。六艺,汉人又称之为六学。...

三、诗教

“诗教”二字始见于《礼记·经解》:“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元白诗论

自唐以来,比兴一直是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后世所谓比兴虽与毛、郑不尽同,可是论诗的人所重的不是比兴本身,而是诗的作用。白居易是这种诗论最重要的代表。 白居易的影响大于元稹,所以我们这里只讨论白。他有《山中与元九书》,内容大约是: (1)六义衰微 从...

怀疑论

“兴”的意义从来不清楚,而《毛传》中多有穿凿附会、支离破碎的解释。到六朝,人们发现文学有其自身的价值,不一定要依附于政教。因此会有怀疑论起来。钟嵘《诗品·序》:“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他是从作诗的角度来怀疑比兴,是第一个怀...

4.风雅比兴

...

兴变义

郑玄《周礼注》:“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这是说直接赞美不好意思,故用比喻来赞美。“兴”对后来的诗影响不大,因人们根本不懂。 “兴”之变义的应用,后来有两种:一是形容气象(气象即印象,是一个人受环境、教养而得到并由别人感知的一...

比类

《周礼》《郑注》说:“比见今之失。”不敢直说,故用比类来说。《诗经》哪些是“比”,毛、郑都未明说。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说,“比”是“如”字句。不过,除掉他所谓“如”字句(共一百四十余句)以外,我们发现无“如”字又不是“兴”句而有比喻作用的,...

铺陈善恶

《周礼》郑《注》说,赋就是铺。他说“铺”,是铺陈以教善恶之意。这话见于《周礼·大师》《注》:“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这话是有其来源的。诗里面有“赋命”、“赋政”字样,见于《大雅·烝民》。郑玄对“赋”之解释由此而来。 以口宣布其心所记者,曰赋...

乐意

(指音乐方面。)...

3.赋比兴通释

...

诗重义

从孔子的“思无邪”、孟子的“知人论世”到以诗证史、诗宾史主,变成宾主倒置了。然而孟子说“知人论世”,主要说的是“尚友古人”,而并非在谈读诗书。不过后人强调其“知人论世”罢了。郑玄《毛诗正义·诗谱》就是以诗证史,把诗的时代先后分出来。不过他...

兴于诗(《论语·泰伯》)

孔门以为诗对人的修养重要。孔子说:“颂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何为?”他以为诗能教人说话的本领。“不学诗,无以言”;“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就是“喻”,不懂得喻,就不会说话。孔子注重广义的比喻方面,这对《毛传》影响大。又,...

赋诗与引诗

赋诗与引诗两种情形,与“兴”的意义很有关系。因为赋诗、引诗是断章取义地借用原诗的。这种情形,在赋诗、引诗时是不会误会其意义的。但在解释诗时,断章取义地把它放在政教的立场来解释,就未免牵强附会太过了。陈诗观风的观念恐怕晚于《毛传》,《毛传》...

2.“兴”义溯源

我们讨论一下从意义上说“兴”的意义之来源:...

《郑笺》“兴”义

《郑笺》释“兴”与《毛传》大致相同,不过是更加详密。因此,在《郑笺》中“兴”诗比在《毛传》中增加了,而且相当系统化。此外,在用词去解释方面更系统化,常用“兴者喻”来解释。这就是说,“兴”乃发端之比喻。《正义》:“《笺》言‘兴者喻’,言《传...

《毛传》“兴”义

《大雅·大明》篇:“维予侯兴”,《毛传》:“兴,起也”。我们发现,注明“兴也”的诗,常常用“若”、“如”、“喻”、“犹”等比词来解释它。因此,历来对“比”、“兴”就弄不清。 〔 * 《毛传》“兴也”的“兴”,其实有两个意义:一是发端,一是譬喻...

“兴也”用例

与《诗》有关系的“兴”,从《毛传》可见解释。《毛传》只注“兴”,而不见有注“赋”、“比”的。朱先生著有《赋比兴说》。 诗三百零五首中,《毛传》注曰“兴也”的有一百一十六首。大约“国风”与“小雅”里占最多。“国风”一百六十首,注曰“兴也”的有...

六诗与六义

《周礼·太师》有所谓六诗:风、赋、比、兴、雅、颂。后《诗大序》举列诗六义也是这六项。《周礼》大概是战国的东西,而《诗大序》代表汉人意见。从“六诗”到“六义”,名称虽是一字之差,却表示诗与乐之分合情况。“六诗”是注重音乐方面的;到“六义”时代...

1.毛诗郑笺释兴

“诗言志”从作诗之立场解释诗的作用,“比兴”从解释诗的立场来说明诗之政教作用。...

二、比兴

...

4.作诗言志

诗之有作者,是很晚的事,三百篇无一定作者而为民众之产物。诗之有作者,起于战国时。荀子之《佹》诗是第一篇有作者的。此诗是献诗陈志的体裁。与荀子同时的屈原亦露面。子书大抵是学生的记录,而《佹》诗大抵是荀子自己写下来的。屈原所作的《离骚》、《九...

3.教诗明志

孔子时代,诗与音乐分开了。春秋末,社会变更,生活紧张起来,礼乐等对生活之装饰不注意了,礼崩乐坏,君主权旁落于大夫,新兴阶层抬头。老的歌没有谁爱唱了。孔子起来,收集旧歌,以为是古时很重要的有关教化的歌。同时,这些歌虽不为人所唱,但仍为人嘴上...

2.赋诗言志

赋者,铺陈也。春秋时各国交往,使臣常赋诗。赋诗有两种,一是唱现成的诗,一是唱自己作的。在外交上多赋现成的诗。所以说“赋”,就是预先铺陈好唱哪一套诗。唱诗是外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见晋赵文子,在唱歌中就表现自己...

1.献诗陈志

古代因音乐可表示意思,臣对君有所劝谏,常会编一首歌,使歌者歌于君前,以表白自己的意思,或使歌流行而闻于君主。大概高官如大夫等用前一方法,而地位卑微者则用后一法。这就是所谓“献诗陈志”,陈己之志也。《诗·卷阿》篇《毛传》:“王使公卿献诗以陈...

一、诗言志

此项目可参考《语言与文学》中朱先生一文。 “诗言志”这一语,见于今文《尚书·尧典》及《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后者文曰:“诗以言志”。《尧典》,据考证是战国时人作的。《左传》亦战国时人作。《尧典》与《左传》大概同时,故可说“诗言志”之观念生于...

甲 诗言志

近来文学批评里常把言志与载道对言,以为言志是个人的抒情,而载道是文以载道。载道,为“五四”以来所反对。但最近又主载道,不过所载之道不同。但是,言志实即载道,二者不应对立。 现代文学中,文学批评不很发展。现在讨论的问题亦多有与传统有关,所以我...

王统照《芦沟晓月》赏析

王统照《芦沟晓月》原文 这是一篇向少年读者介绍芦沟桥的散文名篇。 文章开头,作者以清代诗人咏芦沟桥的两句诗为引子,让读者对芦沟桥产生伟大与美丽的印象。 作者由桥而水,以缜密的文字详细说明芦沟桥下的永定河的几个别名以及它的发源地与流向,富于知识...

茅盾《雷雨前》赏析二

茅盾《雷雨前》原文 茅盾《雷雨前》赏析一 《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这三篇作品的中心的思想还是一样(茅盾语),整组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坚信革命必定胜利。 当时是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帝国主义实行残酷统治的黑暗年...

许地山《落花生》赏析二

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许地山《落花生》赏析一 本篇虽然篇幅简短,但却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许地山早期的散文创作,除了表现出世的宗教思想之外,也反映了他入世的平民思想和不求闻达、切实益世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的笔名也叫落花生,可见他对落花生的喜...

西西《看画——《胡子有脸》代序》赏析

西西《看画《胡子有脸》代序》原文 西西是香港一位实验型的作家,她的创作以其变化瑰奇、思路卓异而引人注目。 这篇《看画》是西西短篇小说集《胡子有脸》的代序,充分体现了西西散文感觉化情绪化的特点。文章从我喜欢看画起篇,由画而文学而哲学,由整体而...

宗璞《哭小弟》赏析

宗璞《哭小弟》原文 我的小弟冯钟越去了,摆放在面前的名片依然清晰,但物是而人非,才五十岁,正是精力充沛、大有作为的时候啊,可是他去了。作为小姊的宗璞,痛失最年幼的小弟,痛失奔波三十年的小弟,痛失全家人依靠的小弟,怎能让她不焦急悲痛,不泪下如...

邓拓《可贵的山茶花》赏析

邓拓《可贵的山茶花》原文 作为著名报人,邓拓的古文功底深厚,观察人生细致,他的文章平易浅近,明白晓畅,文风清新,知识性、可读性兼备。这篇《可贵的山茶花》便较好地体现了这方面的特点。 文章开篇,作者写自己久居病榻,山茶花以不畏严寒的个性和顽强...

徐蔚南《快阁的紫藤花》赏析

徐蔚南《快阁的紫藤花》原文 这篇散文,由吟味快阁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的两架紫藤花,抒写作者如丝如缕的情思。 作者由夹在书页里的一朵小花引出文章。文章开头说,他从书页里翻出一朵褪色消香的紫藤花,然后用抒情笔调抒发他怀念紫藤花的深情。 文章层次清...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赏析二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原文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赏析一 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概念:语言的陌生化(又译作奇异化)。他认为,诗歌史其实就是诗歌语言不断陌生化的历史。语言的陌生化的好处在于它提供给读者新鲜的感觉,于是翻新出奇...

周作人《苦雨》赏析

周作人《苦雨》原文 刚看到这苦雨两字,人们也许以为作者是要讲述绵绵阴雨给人带来的苦楚或恶劣的心境。其实不然。这封信一开始就点出雨中的佳趣,而且全文似乎就落在这两个字上。请看,苦雨竟然化作了诗境,而且还不是单一的诗境: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

贾平凹《静虚村记》赏析

贾平凹《静虚村记》原文 乍看这篇散文写得很平实。 西安近郊的一个村子。村子并不大,绿树环抱,两条巷道,鸡犬之声相闻。树是槐树。槐花开时,一片嫩白。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好吃。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村子,被贾平凹描绘成了如画一般美丽...

张洁《拣麦穗》赏析二

张洁《拣麦穗》原文 张洁《拣麦穗》赏析一 流年似水,在岁月的风尘中我们的幻想、我们的依托似乎都如泡沫一般不堪一击。但谁又能否定,我们心灵中所承载的理想,哪怕是极其脆弱的理想,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依然有它的美丽。在张洁的《拣麦穗》中我们仿佛又看...

洛夫《寄鞋》赏析

洛夫《寄鞋》原文 《读鞋》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那双寄自海峡彼岸的鞋子对作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缝制这双鞋子的是张拓芜十二岁即分离的未婚妻莲子表妹。张拓芜一生饱尝忧患,经历坎坷,且晚景凄凉,以残疾之身守着儿子相依为命。那双以心裁量,以童年/以...

岑桑《京口漫笔》赏析

《京口漫笔》是一篇借景抒情、寓意深刻的游记散文。江苏镇江的北固山、金山和焦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吟诗作画,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传说,铭记着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忧喜。本文作者以镇江一日在北固山、金山和焦山三个景点的游历起笔...

王元化《京剧札记》赏析

王元化《京剧札记》原文 王元化是著名学者,可是他的著作往往以读书札记的形式来表述,让人读起来感到亲切,仿佛在听他说话一般。这一篇《京剧札记》也是一篇艺术随笔,里面有知识,有理论,有见解,有建议,更有他对这一门艺术的浓厚的爱好和真挚的期望。...

琦君《髻》赏析

琦君《髻》原文 台湾女散文家琦君被称为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家的圣手,题材在许多方面与五四时期的冰心相似,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但是琦君却写出了新水平,她在一个新的散文水准线上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楼肇明语)。 在《髻》中,作者如一...

傅雷《家书一则》赏析

傅雷《家书一则》原文 雷是一位严肃的人,他对待艺术和人生都十分严肃,既严格要求别人,更严格要求自己。他的严格并不使人厌恶,因为他是真诚的、坦白的。他以真诚坦白的心地从事他的文学翻译事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的杰出使者。同样,他也以严格的态度对待...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赏析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原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1961年春节,吴伯箫把自己的思念集中于一辆小小的纺车,写下了如下动人的文字: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没有疑问,《记一辆纺车》是一首对纺车即对劳动的颂歌,一首对当...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二

朱湘《江行的晨暮》原文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一 大凡以诗人的感悟与细心去切入散文世界,往往能创作出不同凡响的作品。朱湘的《江行的晨暮》正是印证了这一点。遥远的星辰,浩淼的江水,渡船,江火;刚刚浮出地平线的太阳,山岭,跃动的鸥鸟所有的景观都显...

周作人《结缘豆》赏析

周作人《结缘豆》原文 《结缘豆》,犹如剥豆,一层层地剥开,方显出内核。 照例地谈风俗,照例地作文抄公,而且一气连抄三条,从南方的《越谚》,到北方的《燕京岁时记》,以至于《常谈》的综述,自会给读者以强烈印象:这结缘的风俗在南北都有。然后用小时...

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赏析

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原文 林徽因,一代才女,文笔清新优美,著有诗歌、散文、小说;徐志摩,文坛璀璨之星,诗文兼具唯美浪漫之风,感情之真挚、深沉,每每读来总回荡胸中。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浪漫故事,已是文坛佳话,广为流传。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特...

夏衍《甲子谈鼠》赏析二

夏衍《甲子谈鼠》原文 夏衍《甲子谈鼠》赏析一 夏衍属鼠,写作此文时正值他的本命年,这篇文章由谈鼠而生发开去,文思活泼,蕴含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文章由对鼠的原产地的考证起笔,谈鼠在漫长的岁月中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又从鼠的数量不断增加,引出物...

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

老舍《济南的冬天》原文 这是一篇极其精致的短小散文,文章不足千字,由于作者用辞遣句和构思立意的深厚功力,它既像是一首声情并茂的抒情诗、又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读后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冬天,尤其是北中国的冬天,在一般人特别是像我们这些...

丰子恺《渐》赏析二

丰子恺《渐》原文 丰子恺《渐》赏析一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丰子恺的为人,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活在日常生活里的智者。而《渐》这篇散文,即是他个性的一个典型展示。 智者的含义比较容易明了,即喜欢思考的人,善于感悟的人,富有智慧的人。活在日常生活里则...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二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原文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二 1923年8月,朱自清、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后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各撰文一篇。朱自清在这篇散文里,着意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并且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绪,...

陈源《菊子》赏析

陈源《菊子》原文 记人的散文一向没有抒情、写景的散文讨俏假如写作的对象没有奇闻逸事的话。陈源的《菊子》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一个长相平庸的日本女人,一份平淡得如同白开水的婚姻生活,一个始乱终弃的感情结局一切的一切实在没有大书特书的必要,再加上...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赏析二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原文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赏析一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被人称作名篇,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这篇散文里几乎没有形容词和比喻句,也缺少抒情与警句,它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平实、从容。平实的语言,从容的叙述,是一种风格,也显...

史铁生《合欢树》赏析

史铁生《合欢树》原文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压迫着人们的心灵,改变着人生的轨迹。爱,特别是母爱,对于史铁生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份沉甸甸的记忆卵石,它无时无刻不在,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生活、他对人生的感悟,乃...

许达然《回家》赏析

许达然《回家》原文 家是什么?是茫茫无尽黑暗中一烛不灭的灯火,是寒冷凄清时的一杯热茶。家是父母殷殷的叮嘱、疼惜的呵护,是夫妻温柔的对视,是孩子天真灿烂的笑靥。远游的旅人如高空飘飞的风筝,风筝的轴端,紧紧系着的就是游子魂萦梦绕的家。 热土难离、...

菡子《黄山小记》赏析二

菡子《黄山小记》原文 菡子《黄山小记》赏析一 这是一篇热情洋溢、充满诗意的游记,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生命的赞颂和对大自然的爱慕,娓娓道出最现实而童话诞生的地方黄山的神韵,给人以美的享受,读来倍觉轻松愉悦。 《黄山小记》用第一人...

方纪《挥手之间》赏析

方纪《挥手之间》原文 历来对于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或鸟瞰全局,尽力勾勒事件的来龙去脉;或浓墨重彩,于危急处、关键处不惜工夫,尽力渲染方纪的《挥手之间》面对国共重庆谈判的重大历史题材,却不落俗套,匠心独用,给了我们全新的艺术享受。 这篇散文之新...

思果《惑》赏析

思果《惑》原文 正如台湾学者李丰楙在评析《惑》时所指出,这篇散文旨在议论人性中最为困惑的特性之一:迷惑。这是抽象而且普遍存在的,俗夫才子皆未能免。一旦迷惑,即入大沼泽,难以脱身。多数身陷其中尚顾自把玩沼泽泥水,却未意识到往往灭顶而没,甚至悲...

徐迟《黄山记》赏析

黄山太美了,它以云海、奇松、怪石、温泉这四绝驰名海内,人们爱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要想成功地为黄山写照传神,非有一副大手笔不可,任何一般、平庸之作都会有愧于它,有愧于无数热爱、向往黄山的游客和读者。 徐迟是著名诗人和报告文学作...

陈荒煤《怀念》赏析

提起春天,人们的眼前往往就会浮现出一幅幅阳光明媚的图景:小草破土而出,花儿吞吐芳香,鸟儿在枝头喳喳叫春春天无疑是生机勃勃的。但是,读陈荒煤以春天为书写对象的《怀念》,你会发现,以往对于春天的美好印象一概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类似于冬天...

何其芳《黄昏》赏析

何其芳《黄昏》原文 《黄昏》这篇散文很短,仅几百个字,但是何其芳早期散文的基本风格已由此展露无遗:伤感忧郁的情调,孤独寂寞的主题,还有绚丽曼妙的文采。 题名是黄昏,题眼却是这句:黄昏的猎人,你寻找着什么?其实文中并没有真正的猎人存在,这里的猎...

季羡林《黄昏》赏析

季羡林《黄昏》原文 当我们读这篇《黄昏》时,千万不要想到作者季羡林先生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篇文章是1934年写的,那时作者只有二十三岁。他是以一个青年人的心情来体味暮色黄昏的。 文笔用得极精巧华美,观察得十分细密,结构也十分严整,波澜起伏...

李长之《孩子的礼赞——赠组缃女孩小鸠子》赏析

李长之《孩子的礼赞赠组缃女孩小鸠子》原文 五四时代有很多赞美孩子的文学作品,有散文,也有小说,其中以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最为出名。李长之的这一篇《孩子的礼赞》同样把孩子作为赞美的对象,赞美他们的爱美的天性,纯洁的童心,甚至不惜用了大量的溢美的...

林清玄《光之四书》赏析

林清玄《林清玄》原文 林清玄出生于台湾高雄农村,长年乡村生活耳濡目染,使他与大自然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在他笔下,自然万物都具有生命和感情,正如《光之四书》中的阳光,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可以触摸。 电灯、烘干机等现代发明,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

萧乾《鼓声》赏析二

萧乾《鼓声》原文 萧乾《鼓声》赏析一 人老了,总会想起许多往事,而往事总是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如果能有一根线索把它们串连起来,就能串成一篇文章。《鼓声》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这是萧乾七十岁以后写的,文章里的有些材料后来又收进他的回忆录《未带地...

张中行《怀疑与信仰》赏析

张中行《怀疑与信仰》原文 除了记人的文章以外,张中行还以说理文见长。他这个人其实是相当理性的,受过相当严格的逻辑思维训练。所以他的学术著作如《顺生论》、《禅外说禅》、《文言和白话》等都条理井然,自成体系。即使是一般的说理性质的随笔,也相当严...

储安平《豁蒙楼暮色》赏析

储安平《豁蒙楼暮色》原文 储安平写《豁蒙楼暮色》时才二十余岁,但心态已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人,年华似水,羁旅穷愁,他的人生感受就像一条河流般的忧郁,在暮春时节连绵不绝的雨季里无边无际地浸润着苍茫悲凉、无可排遣的感受。 作者是那种对于排遣寂寞熟...

吴组缃《黄昏》赏析二

吴组缃《黄昏》原文 吴组缃《黄昏》赏析一 吴组缃在《谈散文》中曾说:其实散文何止抒情?它也叙述,也说理,也描写。古代散文名篇是如此,看《古文观止》就知道。《黄昏》就是这样一篇有叙述、有说理,也有描写的小说化了的散文。 在这篇小说化了的散文中,...

巴金《怀念萧珊》赏析

巴金《怀念萧珊》原文 巴金和夫人萧珊三十余年来风雨同舟,忧乐与共,结成了深厚的爱情。不料文革风暴骤起,先是巴金被打为牛鬼,接着萧珊又被无情地夺去了生命。长夜漫漫,万马齐喑,作者在萧珊逝世后几天里竟然面壁枯坐,却写不出一句话。直到粉碎四人帮以...

朱湘《胡同》赏析

朱湘《胡同》原文 本文写胡同,却先从词写起。词起源于民间,是配合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唐代以后逐渐演变为文人雅士抒写性情的一种艺术载体,两宋三百年,词更成了诗人骚客文学创作的重要艺术形式。今天所能看到的标示词的音调格律的数百种词牌名称,可以说...

郑振铎《黄昏的观前街》赏析

郑振铎《黄昏的观前街》原文 《黄昏的观前街》主要笔墨是描写景物。作者采用印象的抒写方法,并融合着浓厚的感情,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当然,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中,作者又不时恰到好处地夹杂议论,即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文章开头,叙写某...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二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二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但是,在那诗情画意里,却是蕴涵着作者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荷塘就在清华园里,是作者日日走过的,可谓平常身历...

傅东华《杭江之秋》赏析

傅东华《杭江之秋》原文 谢灵运式的伐木取径、策杖独步漫游山川,固然有野趣、有韵味,然而,现代人坐在火车上看风景,却也独创一格,别有风味。本文描述的正是作者乘坐在疾驶的列车上所见到的杭江铁路沿线的自然风光。 计划从浙江杭州建造到江西玉山的杭江...

周作人《喝茶》赏析

周作人《喝茶》原文 读《雨天的书》,有一个感慨:一些平平常常、琐琐屑屑的事,诸如野菜、鸟声、苦雨、喝茶乃至苍蝇等等,到作者笔下皆可妙笔生花、点铁成金。就以喝茶而言,这是平常人天天少不了的最平常不过的事,当然,喝茶有学问,甚至有大学问,所以也...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赏析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原文 思乡之情,人皆有之。可作者偏要说故乡对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这乡情似乎淡得不能再淡。读者对此如果信以为真,恐怕要上当。试想,连故乡的几种野菜,都念念不忘,不但入文,写得还那样富于情趣,其情又何其深也。浓郁的乡情偏...

师陀《谷之夜》赏析

师陀《谷之夜》原文 师陀的《谷之夜》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神秘的世界: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沿着自己仿佛亘古不变的惯性前进,然而它毕竟已遭到外力的侵蚀,正在发生这种种说不清,道不明,令人困惑的改变。 散文的开头是以外来者的视角来...

陆蠡《光阴》赏析二

陆蠡《光阴》原文 陆蠡《光阴》赏析一 古往今来,描写光阴的散文、诗歌很多,如朱自清的《匆匆》描写光阴的易逝,教导人们不要把光阴虚度,向为人们所熟知。陆蠡的《光阴》,主题与《匆匆》一样,但在表现手法上又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 光阴意味着生命,...

缪崇群《归牧》赏析

缪崇群《归牧》原文 《归牧》似乎是一首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情与景的契合和谐是作者所孜孜追求的境界。如果说绘画是通过色彩与线条来表现画境,那么,这篇《归牧》则在平实和精密的文字中,蕴藏着一种令人回味的情致。(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 这...

鲁彦《故乡的杨梅》赏析

鲁彦《故乡的杨梅》原文 这是一篇怀念故乡的真挚散文。 远在西北异地的作者,经过长期的蛰伏生活,正想在春光明媚的时光亲近大自然,但因病而不能如愿。于是,作者拖着有病的躯体和病着的心,不禁回忆起故乡江南的春雨、江南的山水风光,还有那撩人乡思的杨...

冰心《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赏析

冰心《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原文 冰心的散文向以文笔清丽、意蕴隽永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篇《观舞记》,描摹舞姿,抒写观感,将优美的造型和真挚的情感熔于一炉,可以使我们进一步领略到冰心那颗广博而清醇的爱心。 文章没有按照观舞的过程来...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赏析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赏析 用当下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词来说,这篇散文是一次父亲与自己儿女的对话,有着受话的具体对象,即作者的孩子们瞻瞻、阿宝、软软。然而,这又是一次推延至未来的对话。由于孩子们年龄太小,不仅无法读懂文字,更谈不上理解对话的内...

朱自清《给亡妇》赏析

朱自清《给亡妇》原文 《给亡妇》是一篇悼念亡妻的抒情性散文,作品第一个字谦,是作者对亡妻武钟谦的爱称。作者与武钟谦于1917年结婚,1929年11月她不幸病逝于扬州家中。三年之后,作者怀着悲痛心情写了这篇文章,尽情地抒发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 抒情之文...

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二

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 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一 以秋为题目来写的文章,古往今来,多得是不可胜数,真可算得上车载斗量,但是能以短短二千来字把秋的意境写得这样引人入胜,把秋的情调写得如此入木三分,并且还能写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浓郁的地方色彩,令...

夏丏尊《钢铁假山》赏析

夏丏尊《钢铁假山》赏析 夏先生青年时代曾留学日本,对日本的文学艺术,以至生活习俗,有深刻的理解和广泛的兴趣;但是他极其憎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以及残忍的武士道精神。抗日战争的八年,夏先生因年老体弱,困守在上海。1943年,他曾被日本宪兵司令部逮...

余秋雨《废墟》赏析

余秋雨《废墟》原文 说实在的,本篇并不是余秋雨上乘的作品,本辞典所以要选它,可能因为它的独特。这样的主题,不但对于一般的读者的欣赏力,是一种挑战,而且对于一些评论家,也是一种挑战。事实上已经有一些不识货的评论家对之发表了叽叽喳喳的外行议论。...

琦君《方寸田园》赏析

琦君《方寸田园》原文 尽管构筑一个灵台之间的方寸田园能否与生活和解,了却现代都市人的俗愿,这在作者的内心还是一个疑问,一个矛盾,但她还是试图以一种淡泊、宽容的心态化解矛盾,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 文章的开篇,作者以一位文友先忘情于幽雅的...

巴金《废园外》赏析

巴金《废园外》原文 《废园外》记述的是抗战时期昆明的百姓生活,也是作者于1941年在昆明期间听到、看到、感受到的一段真实故事。一次,昆明遭到日本飞机轰炸,一座精致的小楼被毁,一个长期居住在小楼内的美丽少女被炸死。文章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同...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赏析

丁玲《风雨中忆萧红》赏析 《风雨中忆萧红》是一篇悼念文章,写于萧红在香港去世三个月之后。丁玲怀着痛惜之情追忆自己与萧红的一段短暂的交往。 丁玲与萧红相识于抗战烽火四起的1938年春天。这是两位活跃在三十年代文坛女作家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当...

倪贻德《佛国巡礼》赏析

倪贻德《佛国巡礼》原文 本文属游记散文,记叙的是作者1933年春天游览佛教名山普陀的经历。 本文与一般的游记的写法有所不同。它不像一般游记那样,移步换景,随空间转换而结构全篇,而是以情感变化作为线索,将游历普陀的经历一一串起。文章以对普陀风光的...

余光中《登楼赋》赏析二

余光中《登楼赋》原文 余光中《登楼赋》赏析一 20世纪60年代,在强劲的欧风美雨的侵蚀和熏染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开始全面登陆台湾文坛。以现代诗为发端的台湾现代主义文艺运动,由现代派小说的发生发展将其推向高潮。现代主义对于散文的影响,相对要微...

艾芜《冬夜》赏析

艾芜《冬夜》原文 《冬夜》记述的是作者在1925年夏到1931年夏整整六年的时间里,从四川经云南出境到缅甸、新加坡再回到上海的生活经历与人生阅历。《冬夜》只有短短几分钟的一个镜头(乞丐老人的一段话),但道出一个深沉的话题,也是一个至今仍然喋喋不休的话...

王了一《灯》赏析

王了一《灯》原文 本文以《灯》为题,用意却不全在于灯,而是为了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日常生活,以及作者自己在那一时期的特殊心态。 虽说用意不全在灯,但是文章写的事却都和灯有关:先是叙述自己出生以来的用灯经历从点菜油灯到煤油灯,再到电灯;接着描写自...

郑振铎《访笺杂记》赏析

郑振铎《访笺杂记》原文 1933年,北平荣宝斋以木板彩色水印印刷了鲁迅、西谛(郑振铎)合编、自费刊行的画册《北平笺谱》。这是一套诗笺图谱选集,共六册,内收人物、山水、花鸟笺332幅。 本篇即具体、详细地叙写了为与鲁迅合编《北平笺谱》而在北平琉璃厂一带...

茅盾《风景谈》赏析二

茅盾《风景谈》原文 茅盾《风景谈》赏析二 《风景谈》设题新颖,寄托深远,在结构的安排、画面的组接以及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等方面颇费匠心,不愧为茅盾写于抗战时期的一篇散文佳作。 茅盾1938年赴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主持新疆各族文协联合会工作,并在新疆学院...

曹靖华《洱海一枝春——云南抒情之二》赏析二

曹靖华《洱海一枝春云南抒情之二》原文 曹靖华《洱海一枝春云南抒情之二》赏析 一 1962年1月,我国北方还是天寒地冻,风雪交加,而南方的云南省却早已春意盎然,百花争艳。长期在北方工作的作者到云南访问,怀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接连写了《云南抒情》一组...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二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原文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一 徐志摩于1925年3月10日第二次出国,经苏联西伯利亚抵达德国,开始了他长达五个月的欧洲漫游,其间他曾到达莫斯科、巴黎、柏林、罗马、翡冷翠(佛罗伦萨)、日内瓦等地,并在漫游的同时,先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