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美文

《散文美文》

    收录163464

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赏析

冯牧《澜沧江边的蝴蝶会》原文 朋友,你到过澜沧江么?你看到过蝴蝶的盛会么?如果没有的话,就请读一读《澜沧江边的蝴蝶会》这篇优美的散文吧。这篇散文以洋溢着诗情的精美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次作者亲眼目睹的难逢难遇的蝴蝶盛会,赞颂了祖国江山的美...

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赏析

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原文 日常生活中,对于经常做的事和天天见到的东西,我们往往习以为常,所以不假思索地自动去做,所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惯性动作中失去了对事物的感受和知觉。(例如,窗子,就是被熟视无睹的。) 艺术的目的却恰恰相反。艺术之所...

朱自清《绿》赏析

朱自清《绿》原文 《绿》选自朱自清先生的记游散文集《踪迹》,是《温州的踪迹》之二,写于1924年。 对这样一篇游记散文,朱自清先生在写它的时候,显然有着浓厚的导游意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引领,让读者完成一次始终保持着勃勃兴致的秋游,对景观的美既有面...

王统照《烈风雷雨》赏析

王统照《烈风雷雨》原文 有两个散文名篇人们是很熟悉的,那就是高尔基的《海燕》和茅盾的《雷雨前》,都是写的雷雨到来之前大自然的种种征候。茅盾笔下的石桥、干涸的河床、蒲扇、梢头的蝉儿是典型的中国情调,文章的语言也全是中国式的。高尔基笔下的大海、...

茅盾《雷雨前》赏析

茅盾《雷雨前》原文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之间在形式结构上有一种巧妙的对应关系,外在世界的力影响主体内在世界的力,能激起人的相应的情感反应,这就为文艺作品的象征作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茅盾的《雷雨前》也许能为这一理论作一个极好的...

陆文夫《快乐的死亡》赏析

《快乐的死亡》原文 快乐,人皆渴望,而死亡,无论怎样说,都是不幸的,即使是新起的安乐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现在,陆文夫却把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端扯到一起,组成题目。这位新招迭出的著名小说家,难道又有了什么新发现不吐不快呢? 确实如此。这是...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原文

《口中剿匪记》原文 《口中剿匪记》 是丰子恺先生1947年在杭州时所作。大家知道丰先生在八年抗战中以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共存亡,曾颠沛流离,吃尽苦头。但是经过这段生活的磨炼,他早已不是远离尘世的缘缘堂隐士了。1945年抗战胜利局势形成,他原可及时返...

茅盾《叩门》赏析

茅盾《叩门》原文 《叩门》为茅盾流亡日本时所作,发表于1929年1月。 全篇不满千字,但内涵深沉隐晦,需联系作者所经历的实际革命活动和当时的处境方能索解。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曾积极参加党的筹备工作。其后又以文化活动作掩护为党的领导...

张洁《拣麦穗》赏析

张洁《拣麦穗》原文 尽管流年似水,岁月的风风雨雨会抹去记忆中的许多往事,但有关儿时的回忆却往往清晰如昨夫,因为长大了的人们,总是格外怀念人生中最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拣麦穗》便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小女孩,由于生活的贫困...

韩北屏《金字塔的启示》赏析

韩 北屏《金字塔的启示》原文 作为古代世界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其无限的魅力,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也诱导出无数描写它的文字。但中国作家在这方面的建树并不大,因此,韩北屏的《金字塔的启示》值得重视。 尽管题目业已标明,文章的重心将落在启示...

叶灵凤《家乡食品》赏析

叶灵凤《家乡食品》赏析 《家乡食品》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收在香港上海书局1971年版的《晚晴杂记》中。 叶灵凤抗战后不久即迁居香港,久别故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也就倍感亲切,所以一吃到家乡运来的香肚也就忍不住涉笔成文,夸夸家乡的食品,聊寄一下对故乡...

艾芜《江底之夜》赏析

艾芜《江底之夜》赏析 艾芜的《江底之夜》虽然是一篇散文,却更像是一篇短篇小 说。 青年时代的艾芜,为了探求人生解放的哲学,也为了寻找生活的出路,从1925年夏到1931年夏,曾经以整整六年的时间,徒步旅行,漂泊流浪。他从四川成都出发,经过云南,出境到...

朱湘《江行的晨暮》赏析

朱湘《江行的晨暮》 朱湘是个诗人,所以他的散文也像诗一样美。事实上,如果把《江行的晨暮》分一下行,那就近于诗了。在这里,作者用诗人的想象和眼光为我们描绘了江南小城码头的秋暮和清晨的美丽景色,是一篇风格独特、构思新颖的美文。 美在任何地方,即...

夏衍《甲子谈鼠》赏析

夏衍《甲子谈鼠》原文 夏衍是一个多产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他的散文也颇有特色。他是中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与曹禺、田汉同是三十年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他们的剧作分别代表了三十年代的三种不同的流派。他又是中国电影剧...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据说是六朝金粉之地,当年很是喧闹繁华过一阵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沿秦淮河两岸,重又渐次修筑起一座座民族风格的水榭楼台,虽然说不上是重振昔日的香风艳气,却也算得上是保留民族文化的遗产。商贾云集的南...

冰心《寄小读者(十)》赏析

冰心《寄小读者(十)》赏析 母爱确实是神圣的。但是将母爱看得神圣无边并且在著作中表述要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爱,这在中国文坛上要数著名作家冰心。本篇散文《寄小读者》(十)便以她细致委婉、自然流利的笔调,写出了她为什么要全力讴歌母爱的...

老舍《济南的秋天》赏析

老舍《济南的秋天》原文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一些印象》这组散文中的一篇。1924年老舍到英国任伦敦东方学院华语教员,业余时间从事小说创作。1930年回国,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任副教授,业余时间又继续写作。《一些印象》便是记述他回国后在济南的一...

丰子恺《渐》赏析

丰子恺《渐》原文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很早从事文学散文写作的一个先驱作家。他在二十年代初期即开始执笔译书、作画、写文章,《渐》则是他在1925年立达学园从事教育工作时写的第一篇散文。 子恺写《渐》时,刚从日本回国不久,他在浙江白...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原文 作家为了观察社会生活,当然可以无处不去。据一位老作家回忆,朱自清在妓院里打茶围的时候,显得很拘谨,话也不多。 无独有偶,文如其人。在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确是执着与拘...

陶然《回音壁》赏析

陶然《回音壁》原文 到过北京天坛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道环形的围墙,当你贴在围墙的这一边,另一个人傍着围墙的那一边,你们看不见对方的身影,但透过贴耳的墙,你们可以像打电话那样互相传递话语,这便是神奇的回音壁。这固然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但对于...

吴泰昌《红红的小辣椒》赏析

吴泰昌《红红的小辣椒》原文 有心种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有的人一辈子刻意写散文,也没留下几篇佳作,有的人出于偶然,随意地写起散文,却能在散文的园地里自成一家。吴泰昌便是这样。他以擅长写文坛故实、名人轶事而闻名。但他并不囿于这一类散文,而...

菡子《黄山小记》赏析

菡子《黄山小记》原文 黄山雄伟奇峻的风姿和压倒群山的磅礴气势,早已为历代的文人雅士所反复吟咏,要与这么多的佳作美文媲美,那就必须在构思、选材上辟新径、立新意、谋新篇。女作家菡子的《黄山小记》正是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它的独特之点。作者独具匠心,紧...

吴组缃《黄昏》赏析

吴组缃《黄昏》原文 人说吴组缃的散文多以描写人物为主,不太注重景物的渲染。开头我有点不信,因为读了他的散文名篇《黄昏》的开场那段文字,真感到有点以情景交融而出了名的孙犁的散文 《荷花淀》的情韵。你听,我的女人伶俐地笑着,叫小玉搬张竹榻放到院...

梁实秋《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赏析

梁实秋《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原文 梁实秋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由于在三十年代梁实秋和鲁迅之间发生过论战,几十年来,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对梁实秋的评价一直不公正。现在,终于到了实事求是地评价梁实秋的文学成就的时候。梁实秋是位...

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传世之作,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正陷于苦闷之中:既不满四一二政变造成的黑暗现状,又一下子看不到出路何在,心理失去了平衡,所以文章一开头便直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怎么办呢? 既然白天在尘世...

张抗抗《橄榄》赏析

张抗抗《橄榄》原文 一个似乎很平常的人说过的一句似乎很平常的话,常常会对一个人的一生发生不平常的影响,它留在记忆仓库的一角里多年,当你也面临一种相同的处境时,你才会真正理解它。《橄榄》是一篇回忆初恋生活的散文。一个女中学生初上台朗诵诗,由于...

萧乾《鼓声》赏析

萧乾《鼓声》原文 鼓是一种常见的乐器,人的一生中,总会听到那么几次鼓声。可是,除了鼓手,一般人同鼓的关系似乎并不密切,仅仅是听听鼓声而已。然而,对萧乾来说,鼓却同他的一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篇题为《鼓声》的散文,开宗明义地说明了这一点。读者不...

陆蠡《光阴》赏析

陆蠡《光阴》原文 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陆蠡有过独特的贡献。他作品的数量虽不多 (在他风华正茂之年,即被日寇杀害),但风格鲜明,佳作频频。他以写作抒情散文著称于当时的文坛。 这里赏析的《光阴》是陆蠡的又一篇散文佳作。古往今来,以珍惜光阴为题材...

许钦文《鬼的世界》赏析

许钦文《鬼的世界》原文 读过了这篇作品《鬼的世界》以后,我们就得掩卷深思:这所谓鬼的世界,究竟是否就是鬼的世界,抑还是人的世界,被说成是鬼的世界? 这就值得我们化心思去考虑。在我们的映象中,如果我们也根据作品中的人物,也即是乡下人阿羊的见解和...

郁达夫《故都的秋》赏析

郁达夫《故都的秋》原文 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由于它构思的新巧,意境的优美,韵味的隽永而获得广大读者的称赞。也由于作者以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反复吟唱北国之秋的特有的自然美,使这篇散文犹如一曲优美动听的咏叹调,令人神往。全篇文章,作者落墨的不...

袁鹰《筏子》赏析

袁鹰《筏子》原文 在 《散文求索小记》 中作者自述:我比较喜爱这种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人生真理于水光山色之中,寓哲学蕴味于诗意氛围之内的散文,我比较喜爱这种理在方寸、思隔山河、情思隽永、含意悠远的随笔。这一明确的艺术追求,决定了袁鹰散文中的...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翡冷翠山居闲话》 是徐志摩1925年在风景优美的意大利名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时所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这篇山居之作被称为闲话是很贴切的。作者既没有记山居时的生活,也没有具体描绘山中绮丽的风光,而是从眼前...

茅盾《风景谈》赏析

茅盾《风景谈》原文 《风景谈》是茅盾于1940年5月由新疆到延安,亲历了五个月不寻常的生活后不久写于重庆的。这篇散文,表面看似是描写塞上高原的自然风光,然其主旨则在讴歌大自然的主宰革命根据地的人。 唐代边塞诗描写塞上风物,往往以苍茫、悲凉的基调居...

曹靖华《洱海一枝春——云南抒情之二》赏析

曹靖华《洱海一枝春云南抒情之二》原文 1962年1月,作者访问了我国西南边陲,写下《云南抒情》一组三篇抒情散文。本篇为其中之二。 起首,便是一声喝彩大理好,突兀直捷,以造成强烈印象。同时,它又提示:文章的结构,是先总后分,即先抒总体情绪,再分层细...

韩少华《大弥撒之思》赏析

韩少华《大弥撒之思》原文 你去过教堂吗? 无论出于哪种动机,或者是出于对宗教的信仰,或者是出于观察体验生活的需要,或者仅仅想满足一下好奇心而已。当你步入那尖顶的屋穹下和重新返回太阳朗照的大地的时刻,你的脑海里涌现过怎样的感想? 内心产生过怎样的...

邵燕祥《大峡谷去来》赏析

邵燕祥《大峡谷去来》原文 随着中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远游异国他乡,在异域的土地上一留踪影。游记散文也就格外地繁荣。大部分的游记恰如旅游本身的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很快淹没在众多的出版物里。真有点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味道。而那些经...

余光中《登楼赋》赏析

余光中《登楼赋》原文 很少有这样的散文,能把要表现的客观物象的动态节奏如此强烈、如此准确地溶入文字节奏。余光中的笔不是摄影机,只把一切景物定格为一幅幅静态画面;他的笔是飞动的车轮,是流转的眼神,是疾追的步履,读他的《登楼赋》,会使读者对着纸...

柏杨汪曾祺《第一是保护自己》赏析

柏杨汪曾祺《第一是保护自己》原文 一本薄薄的杂文集《丑陋的中国人》,使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龙的传人深深震惊。在震惊中,我们认识了台湾作者柏杨,也认识了他那犀利得近乎咬牙切齿,恣狂到嬉笑怒骂的文风。这篇 《第一是保护自己》 的杂文,就具有柏杨...

黄秋耘《丁香花下》赏析

黄秋耘《丁香花下》原文 一个人某种习惯的形成往往和他生活中所经历的某件事有联系。一位步入黄昏的老人,常常坐在丁香花下沉思冥想。这种爱好当然不是偶然形成的,为什么他只爱丁香花而不是别的什么花,这里面肯定蕴含着个人的某些隐秘经历。这篇散文以给朋...

萧红《蹲在洋车上》赏析

萧红《蹲在洋车上》原文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它记叙了童年时的一个故事。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充满童趣的举动最终被大人伤害了的故事。 一个生活在有钱人家的小女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可以撒娇,故意把斗篷说成斗风,她可以要玩具,要根本不存在的...

靳以《大城颂》赏析

靳以《大城颂》原文 靳以是我国现代文学著名的编辑和作家之一。他曾在三、四十年代写过为数甚多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他的创作,评论界一致认为是文笔清新、明丽,情调忧郁和感伤,并且善于诉说故事,善于渲染气氛的。1946年他写的这篇散文《大城颂》就体现了这...

周瘦鹃《姑苏台畔秋光好》赏析

周瘦鹃《姑苏台畔秋光好》原文 读这篇名为《姑苏台畔秋光好》的散文,你不会像读其它常见的游记那样,在一片对山水景观、名胜古迹绘声绘色的具体描绘中,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你就仿佛和作者一起呆在小屋中闲谈,聆听他旁征博引、如数家珍地畅叙对家乡风光的整...

端木蕻良《有人问起我的家》赏析

点击进入: 端木蕻良《有人问起我的家》 陌生人见面,都会习惯性地问起:您是哪里人?为什么是哪里的人这个问题如此被重视呢?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知道对方的老家,才能快速把握对方的性情和品质。老家哪里有时,成了功利的现代人交往时的一个指南针。...

孙犁《老家》赏析

点击进入: 孙犁《老家》原文 孙犁早期的散文形式自由,笔触细腻、优美,呈清新自然之态。新时期以来, 孙犁散文在清新明丽之中又注入了深沉凝重,主观色彩加重。这一时期,孙犁散文多夹叙夹议, 议论的成分明显增多,充满睿智的见解、隽永的哲理、历史的思...

牛汉《离别故乡》赏析

点击进入: 牛汉《离别故乡》原文 散文与回忆似乎有着一种多情的联系。一些人是假借散文之体创造回忆,一些人则是借回忆的路子愚弄散文, 于是引来某些批评者对回忆本身、对回忆性散文、对散文中的回忆泛泛地说东道西。其实,不卖弄风情、 不故作多情、不虚...

茹志鹃《故乡情》赏析

点击进入: 茹志鹃《故乡情》原文 读《故乡情》,扑面而来的,是淡雅的画,是浓烈的情,是用诗情连接起来的重重画意。在女作家笔下, 这个对她并不熟稔,只是听说过的故乡的一切,包括那河、那船、那乡音、那门板、那女孩儿、那姑娘、那石板路、 那石拱桥、...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

点击进入: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原文 本文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余光中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散文都充满着浓郁的乡土观念, 精神上始终与祖国文化保持着血缘关系。本文即是一篇抒怀之作,以冷雨为中心,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对中国历史...

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赏析

点击进入: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原文  现代著名老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它记叙了作者1957年春天游览金华北山的经过。作者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把金华两个岩洞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叶圣陶《两法师》赏析

点击进入: 叶圣陶《两法师》原文 读叶圣陶的散文《两法师》,全然不如读那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恰似在观览一幅隽永、传神的佛图。这里洋溢着的不是肃穆的义理,这里飘传着的纯是自然之气,兼或夹杂着一股淡淡的神秘意味。 全文以一次会面作为框架,极细腻地描...

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赏析

点击进入: 叶圣陶《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原文 1925年5月30日,为抗议上海的日本纱厂资本家杀害工人领袖、共产党员顾正红,上海工人和学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在南京路遭到英国巡警的枪击,当场打死群众十余人,伤无数人,还有一、二百...

许地山《落花生》赏析

点击进入: 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 文章开头就说出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觉得让...

郭沫若《银杏》赏析

点击进入: 郭沫若《银杏》原文 托物喻志,是散文作品中常见的样式之一。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周敦颐的《爱莲说》、刘伯温的《卖柑者言》等,至于以松、柏以及梅、兰、竹、菊入诗明志,在古代作家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然而,以银杏为对象咏物寄兴,确如...

郭沫若《石榴》赏析

点击进入: 郭沫若《石榴》原文 〔描绘自然物的散文,有的有明显的象征或隐喻意味,有的则侧重于对自然物本身的生命力的赞颂,也寄托人的感情。郭沫若的这篇散文,短小精湛,仅五百字左右,却把石榴描绘得如此富有神韵和魅力,不愧为大手笔所出。〕 五月榴花...

胡适《我的母亲》赏析

孝顺母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一种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便是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 中的两句名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过《我的母亲》这一类的文章,记下了多少关于母亲的动人事例。胡适的这一篇《我的母亲》是同类题目中的一篇力作。这是一首...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赏析

点击进入: 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原文 李大钊的这篇短文,全文不满五百字,却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抒情散文诗,是革命进军的宣言书,鼓舞人生前进的进军号。文字虽短,却是作者革命人生观与整个人格的透露与体现。我们要一读再读、反复读它几遍,才...

周作人《乌篷船》赏析

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占有一席地位,并且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他在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中期写作的小品散文,曾引起过争议,时人有褒有贬。但周作人散文艺术的独创性,他特有的平和冲淡的风格,是评论者一致公认的。《乌篷船》这篇散文小品,...

周作人《鸟声》赏析

1935年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曾在他写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 里对周作人的散文作过这样的评论: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详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 至于周作人文章里的幽默味则是湛...

周作人《祖先崇拜》赏析

点击进入: 周作人《祖先崇拜》原文 周作人的《祖先崇拜》写于1919年,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热潮时期,当时的提倡者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对一切封建文化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猛烈地冲击。这篇散文也就是在这种思潮的支配下而写作的。《祖先崇拜》中...

鲁迅《幽默的叫卖声》赏析

点击进入: 鲁迅《幽默的叫卖声》原文 《幽默的叫卖声》,本身并非一篇轻巧调侃的幽默之作,而是充满着一种机智犀利的讽喻意味。 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是旧时都市中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作者没有以一种司空见惯的态度听而不闻,而是用独特的心灵感悟出其间特殊...

鲁迅《牺牲谟——“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赏析

点击进入: 鲁迅《牺牲谟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 本篇的副标题是鬼画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关于鬼画符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有一段引言,对此作了解释: 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 ① 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赏析

点击进入: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它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一期,后由作者编入《坟》。 鲁迅在这篇杂文里,表现了他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和敢于立异的反传统的美学观点。 在鲁迅看来,矗立在杭...

鲁迅《过客》赏析

点击进入: 鲁迅《过客》原文 鲁迅的《过客》写于1925年3月2日,收在散文诗集《野草》里。像《野草》中的其它各篇一样,《过客》不仅包孕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充满抒情诗的气氛,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作者用类似独幕剧的形式,从三个人物的对话中写出他们...

冰心《等待》赏析

点击进入: 冰心《等待》原文 冰心的散文《等待》是一篇短小精悍、独标真愫的艺术篇章。它是冬夜的葬歌,又是春天的序曲。它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1976年四五运动。四人帮准备在天安门广场血腥镇压悼念周恩来的人民群众,而人民不畏严寒,以战斗的姿态迎接新时...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赏析

点击进入: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原文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大家,然而他的游记散文却也写得清新秀美,曲尽其妙,倍称于世。郁达夫主张散文应写得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篇《钓台的春昼》,便是像他的主张一样的...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赏析

点击进入: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原文 读书这个题目,早已是老生常谈。书籍是人类通向知识殿堂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读书可以怡情养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读书还可以学而优则仕,但是,读书必须勤奋刻苦,读书人必须头悬...

蓝翎《残梦补记》赏析

《残梦补记》,如果光是把个人的几段残梦补记出来,于读者何益?只有以梦为议论点引发新颖、广泛的奇想,别开生面,以及阐发深刻独特的见解,震聋发愦,才能吸引读者,启动他们的社会思考力。这样的文章才称得上奇崛。 它抒奇想,恣肆汪洋,挥洒自如,且又幽...

苏叔阳《春天的梦》赏析

点击进入: 苏叔阳《春天的梦》原文 一年一度的春节,历来被中国人视为春天的开端而隆重庆祝着。在它到来的前夕,即使天色尚未放明,即使雪花飘飞,人们心中对春的憧憬仍然一触即发。作家苏叔阳正是情由景生而神游于春的梦幻世界的。闪亮的雪花,并无现实意...

林斤澜《春风》赏析

点击: 林斤澜《春风》原文 古往今来,描写春风的名篇佳作不可胜数。林斤澜知难而为,也写春风,能在文学史上站住脚吗? 读完全文,疑虑顿消,拍案叫绝:它有独特的风采,既能吸引读者,也无愧于古人。 文章构思巧妙:意在写春风,却并不急于单刀直入,而是从...

李君维《吃苦瓜》赏析

近年来常在《新民晚报》上读到李君维的散文,写的多数是解放后移居北京的上海人饮食起居。作者信笔写来,从从容容的,在一些看来平平淡淡的凡人琐事中,溶入作者对人生世相的感悟,文章是经得起咀嚼品味的。 《吃苦瓜》是一篇千字文。南方人爱吃苦瓜传到了北...

孙犁《采蒲台的苇》赏析

点 击进入: 孙犁《采蒲台的苇》原文 文章贵在出奇制胜,孙犁的《采蒲台的苇》便如此。初读它,感觉真是有点矛盾。一方面,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地方,文字质朴,明白如话;歌颂抗日军民英勇无畏的主题,也并不新鲜。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确实被打动了、...

沈从文《常德的船》赏析

点击进入: 沈从文《常德的船》 沈从文先生逝世后,在遗体告别仪式上,一位新华社记者找到我,希望我用最少的语言概括沈先生的一生。在那种场合下,不暇深思,我只说了两点。一是:沈先生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二是:他是我所认识的真正甘于淡泊的作家,这...

郑振铎《蝉与纺织娘》赏析

点击进入: 郑振铎《蝉与纺织娘》 原文 读完郑振铎的《蝉与纺织娘》,倘若你能再找来法国科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看一看里边的那篇《蝉》,那么你一定会产生莫大的兴趣,发现存在于这二者之间的微妙的差异。 的确,《蝉与纺织娘》不同于郑振铎另外一些散...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

鲁迅本质上是诗人,但是,时代却使他成了喜剧家。他的讽刺性的杂文,便是他的喜剧的表现形态。因为讽刺,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是喜剧变简的一支流(《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然而,鲁迅不但写讽刺性的杂文,也写散文,而现代中国的散文,是向旧文学示威的颇有成...

朱自清《背影》赏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不足一千五百个字,写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琐事,且无华赡的文字,然而它却具有极大的感动力,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效果呢? 可说的原因决非一二,但我以为最根本的是感情的真挚。 作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曾有过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