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古代诗文名篇 > 诗歌·严复诗《戊戌八月感事》

诗歌·严复诗《戊戌八月感事》

诗歌·严复诗《戊戌八月感事》

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来。临河鸣犊叹,莫遣寸心灰。

(据《瘉壄堂诗集》,下同)

严复(1853—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后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归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1894年中日战争后,他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反对顽固保守,主张维新变法;译《天演论》,号召人们起来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后又译《原富》、《群学肄言》等书。著有《瘉壄堂诗集》、《严几道诗文抄》等书。

《戊戌八月感事》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旋又捕杀执行维新变法新政的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即戊戌六君子;通缉康有为、梁启超;罢免维新派官员;废除光绪帝颁布的新政诏令,戊戌变法失败。这时,严复在天津的水师学堂,写了这首感事诗。

这首诗用八句话来概括戊戌政变,立场鲜明,写得极为精炼。首联“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求治”即指光绪帝在1895年中日战争失败后,加上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光绪帝接受康有为维新变法主张,要通过维新变法来治理好国家;更指康有为在中日战争失败后,在北京发动各省应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光绪帝,号召“变法图强”。1897年,康有为又上书请求变法。光绪帝接受变法主张,引用维新人士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参预新政,从6月到9月陆续颁发维新法令。这样求治,反而成为罪状,光绪帝被幽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明时”,指光绪帝实行维新变法时,光绪帝因爱护维新人才并加以引用,反而使他们被杀,成为“误爱才”。

次联“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戊戌六君子被杀,伏尸于刑场。戊戌六君子是当时名士,被顽固派所轻贱,加以杀害。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幽禁在瀛台,用光绪帝的名义下诏书说:“朕躬自四月以来,屡有不适,调治日久,尚无大效。”表示他不能亲理政治。这样被顽固派用“称疾”来掩饰被幽禁,是可哀的。

三联承上:“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来。”“燕市”指北京,当时是顽固派统治的黑暗时期,所以说“天如晦”。“宣南”,北京宣武门南。当时六君子被杀的刑场在宣武门南的菜市口。“雨又来”,指天也为六君子悲泣。

末联“临河鸣犊叹,莫遣寸心灰。”《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从卫国到赵国去,走到黄河边上,听说赵简子杀了贤人窦鸣犊,叹道:“美哉水洋洋乎! 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当时严复在天津,听到六君子被杀,北京处在顽固派的恐怖统治下,不能再到北京去了,所以有这样的感叹。但严复面对戊戌政变,对中国的前途并不灰心,他认为中国人前途还是会变好的,他还要继续努力,把西洋的资产阶级思想介绍到中国来,开启民智,所以说“莫遣寸心灰”,表示他的爱国并继续为国效力的精神。反用典故之意,益见其壮志豪情。

这首诗,作者的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求治”是好的,用“翻为罪”来指斥顽固派的罪恶。“明时”、“爱才”是好的,下一“误”字,再次指斥顽固派。对“名士”不加爱护,把他们杀害,用一“贱”字;对光绪帝的被幽禁说成“称疾”,用一“哀”;“对燕市”的“天”用一“晦”字,用“雨又来”,都表达对顽固派的指斥;用“鸣犊叹”的“叹”字,表达悲哀的感情。最后“莫遣寸心灰”一句,显示了作者的远见和深思,结得十分有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诗歌·严复诗《戊戌八月感事》” 的相关文章

韩愈文《师说》6个月前 (10-16)
尚书《无逸》6个月前 (10-16)
辞赋·九章《涉江》6个月前 (10-16)
李白诗《蜀道难》6个月前 (10-16)
乐府民歌《西洲曲》6个月前 (10-16)
左思诗《咏史》6个月前 (10-17)
张籍诗《野老歌》6个月前 (10-17)
庄子《逍遥游》6个月前 (10-17)
孔融诗《杂诗》6个月前 (10-17)
孟郊诗《游子吟》6个月前 (10-17)
陶渊明诗《杂诗》6个月前 (10-17)
郭璞诗《游仙诗》6个月前 (10-17)
杨素诗《赠薛播州》6个月前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