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古代诗文名篇 > 散文·王安石文《答司马谏议书》

散文·王安石文《答司马谏议书》

散文·王安石文《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於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於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即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副相)。为了挽救北宋政治经济危机,富国强兵,开始大规模的变法运动,推行青苗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等等。由于牵涉到地方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利害关系,遭到激烈反对,并形成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集团。司马光除了与变法派分子吕惠卿进行理论争辩,还于熙宁三年二月坚辞枢密副使的重要职位,以表明不与王安石合作,同时还亲自写三千余字长的信给王安石,全面攻击新法。为了表示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心,王安石写此复信,理直气壮地给司马光以回击。本文以书信形式出现,实际是一篇政论文,风格劲遒洗练,措辞恭和而论驳锐利有力,是传诵一时的典范之作。

王安石与司马光是北宋中期政治舞台上的两位著名人物,原是好友,在宋仁宗嘉祐年间,与吕公著、韩绛一起,被称为“嘉祐四友”。二人不但经常讨论经学,而且还进行诗歌唱和,关系十分融洽。如王安石撰写《明妃曲》,司马光就有和作。司马光和王安石对于现实政治,在持批判态度上也有相通的一面。但随着王安石变法,二人政策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司马光成为反对派领袖、王安石的政敌。

给成为政敌的好友写回信,王安石不得不采取相当的对策。第一是态度,第二是方法,第三是论据。总的来讲,王安石采取恭和的态度,说理的方法,以有力的论据全面驳斥对方的进攻,为新法的推行扫除思想障碍。

王安石在第一段第一句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昨日蒙教”是礼貌性套语;第二层提到与司马光“游处相好之日久”,感情色彩很浓,使司马光很是舒服;第三层急速转到“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这三层意思集中在一句话里显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不伤感情,态度坦率。第二句又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 司马光见解坚定,并不肯轻易改变,所以“虽欲强聒”多讲几句,一定得不到见察;对于洋洋洒洒三千余字的来信,只作简单答复,不再一一自辨。第二层是: 经过仔细考虑,司马光很是看重自己,书信往来,不宜鲁莽,所以要做详细解释,希望司马光能够宽恕。这里说明了自己的态度和方法,又显示出冷静沉着。

王安石在第二段对司马光进行全面回击。他所采取的战术是,首先提出理论总纲——名实问题。指出“盖儒者所争,尤指于名实”,因为大家都信奉儒家思想,自己接受,司马光也接受,为立论和下文的批驳创造了条件。接着便水到渠成地说“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进一步把大前提确定,为自己战胜对方提供逻辑依据。在这种思想逻辑指导之下,对司马光指斥新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和天下怨谤五条罪状一一展开凌厉的攻势,进行有力的批驳,说明变法是合理的,所有问题都是名实相符的。这实际上是指斥了司马光的攻击是不符名实的,而以曲折语出之,但形式上分外委婉有力。在批驳时,王安石论据严实,使自己一直处于克敌必胜的地位。对于反对派的种种怨怒诽谤,王安石用“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一语,回答得十分轻松自在。意谓早在意料之中,表现了对敌论的轻蔑。接着便进行申述:“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这便是产生怨谤的原因,而又正是“上乃欲变此”,也即新法所欲革除的对象。其怨其谤,毫无奇怪。王安石作为副相,不去考虑“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寥寥几字说得理直气壮,暗呼上文“名实”二字,更显出千钧之力。接着还采取以古喻今的手法列举盘庚迁都的波折,进一步进行说理,并表明自己决不动摇,暗示了保守派的反对不能得逞。最后以两个假设句作正反说明,进一步昭示了自己的坚定立场,说得恳切、在理而坚决,令对方无言以对。王安石处处从正面说理进行批驳,从“名实”高度,横扫一切敌论,具有高层建瓴之势,气度非凡,锐不可挡,收到了克敌制胜之效。

通观全文,王安石以五百字的短文反驳司马光三千余字的长文,反映出高度的概括力和所向披靡的战斗力。全文在态度、方法和论述三者关系上达到完美统一,反映了王安石思想的成熟和文化素养的深厚,能攻能退,能回旋于疆场制敌于死命。全文理直气壮,势如破竹,得力于居高临下的战术的选择,而不是就事论事的还击,致使对方无法招架而落得惨败的境地。前人评论此文曰“劲悍廉厉无枝叶”(吴汝纶《古文辞类纂评点》),真是一语中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散文·王安石文《答司马谏议书》” 的相关文章

无名氏词《望江南》7个月前 (10-16)
李商隐诗《无题》7个月前 (10-16)
辞赋·九章《涉江》7个月前 (10-16)
辞赋·九歌《湘君》7个月前 (10-16)
李白诗《蜀道难》7个月前 (10-16)
乐府民歌《西洲曲》7个月前 (10-16)
庄子《养生主节录》7个月前 (10-17)
李白词《忆秦娥》7个月前 (10-17)
庾信赋《小园赋》7个月前 (10-17)
高适诗《燕歌行》7个月前 (10-17)
高适诗《营州歌》7个月前 (10-17)
词·醉落魄《咏鹰》7个月前 (10-17)
孟郊诗《游终南山》7个月前 (10-17)
刘琨诗《重赠卢谌》7个月前 (10-17)
李白诗《长干行》7个月前 (10-17)
李白诗《远别离》7个月前 (10-17)
谢脁诗《玉阶怨》7个月前 (10-17)
诗歌·杨亿诗《泪》7个月前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