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红楼梦诗词鉴赏 > 《“有凤来仪”等四首(宝玉)》

《“有凤来仪”等四首(宝玉)》

《 “有凤来仪”等四首(宝玉)》其一:有凤来仪

其一:有凤来仪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1)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2)

迸砌防阶水(3),穿帘碍鼎香(4)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5)



【注释】

(1) “秀玉”二句:秀玉,翠秀的寒玉,指竹。王禹偁《竹?》诗:“秋筠折寒玉。”实,指竹子结的果实,称“竹米”,形似麦子。堪宜,适宜,适合。

(2) “竿竿”二句:青欲滴,形容竹子青翠碧绿。个个,指竹子结的一颗颗果实。竹子一年四季常青,故在结果时仍“竿竿青欲滴”;果实碧绿似散发凉气。

(3) “迸砌”句:阻挡台阶下的泉水喷涌到台阶上面来。迸,泉水喷出。砌,台阶。李煜《虞美人》词:“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防,阻挡。第十七回中实景描写:“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院中)竹(丛)下而出。”宝玉题“有凤来仪”,元妃改名“潇湘馆”,后为黛玉居住处。

(4) “穿帘”句:(竹林)阻挡穿越垂帘飘到院中来的大香炉的香烟。碍,阻挡。鼎,三足大香炉。第十七回中宝玉题“有凤来仪”时,还题了一副对子:“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5) “莫摇”二句:清碎影,竹叶映在地上的清淡细碎的影子。昼初长,指新春白天开始转长。

【译文】

院中那片竹林才结出嫩绿的果实,非常适合招待神鸟凤凰来栖息。竿竿竹子青翠欲滴,颗颗果实嫩绿生凉。檐下台阶阻挡着下面流经的泉水,让它迂回到竹林下涌出;竹林也阻挡了穿越垂帘的屋内大香炉焚烧的香烟,让香气萦绕在庭院中久久不散。这景致多么清幽宜人,风儿啊,不要摇动翠竹弄碎了她映在地上的淡雅细影,白天刚刚转长,让屋内的主人美美地睡上一觉,做个好梦!

其二:蘅芷清芬(1)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2)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3)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4)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5)



【注释】

(1) 蘅芷清芬:杜蘅、白芷清香芬芳。蘅(héng),杜蘅(衡),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紫色小花,根茎中医入药。芷(zhǐ),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花,根中医入药。宝玉题的又一处景点,元妃改名“蘅芜苑”,后为宝钗居住处。

(2) “蘅芜”二句:蘅芜,香草名。王嘉《拾遗记·前汉上》:“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萝,藤萝,紫藤的通称。薜,薜荔,又名木莲,常绿藤本植物,夏秋开花,果实可制食用凉粉,并可中医入药。第十七回中实景描写:蘅芜苑内栽有藤萝薜荔、杜若蘅芜、香兰、清葛、金簦草、紫芸、菁芷……

(3) “软衬”二句:软,指蘅芜、萝薜的枝叶细软。柔,指蘅芜、萝薜的花朵柔嫩。第十七回中实景描写:蘅芜苑内许多异草,牵藤的、引蔓的,垂檐绕柱、萦砌盘阶,如翠带飘摇、金绳盘屈,花如金桂、实如丹砂,味芬气馥。

(4) “轻烟”二句:轻烟,轻漫的雾气。烟,雾气、水气。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冷翠滴回廊,雾气在青翠的藤萝等花木上凝成水滴,滴到回廊上(藤本植物攀缘到回廊上,景观树木靠近回廊所致)。植物上有露水,天气较冷,露水欲滴,给人寒冷的感觉,故称“冷翠”。

(5) “谁谓”二句:典出谢灵运“梦中得佳句”故事。谢灵运,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移籍会稽(治今浙江绍兴市)。其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谢家有池塘名谢公池,风景极优,谢灵运常在池边赋诗,有一次竟日不成,后在梦中得佳句“池塘生春草”。宝玉引用该典故,意谓自己面对蘅芜苑如此美景,做的梦更长,得到的佳句更多。

【译文】

蘅芜香草长满了幽静的庭院,常青常绿的藤萝、薜荔更使庭院增添了芬芳的气息。每到三春季节,藤萝、薜荔枝叶新发,柔软细弱,好在有连片芳草衬托;新绽的花朵虽柔嫩,但散发着一缕缕幽香,绵延不绝。曲径小路被轻漫的雾气笼罩而若隐若现,藤萝等花木上的露珠滴落在檐下回廊。谁说只有谢家的池塘幽寂,谢公的佳句借梦而得?大观园的一角已远胜于谢家的池塘,我的梦儿更长更美更甜蜜,触发的诗兴像永不枯竭的喷泉!

其三:怡红快绿(1)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2)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3)

凭栏垂绛袖(4),倚石护青烟(5)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6)



【注释】

(1) 怡红快绿:怡然快乐的“红”(海棠)与“绿”(芭蕉)。大观园又一处景点,宝玉题“红香绿玉”,元妃改名“怡红快绿”,这一改由实写平淡变为虚写奇巧,由冷冰冰的客观描述转为有情有意的主观感受记述。元妃又赐名“怡红院”,后为宝玉居住处。

(2) “深庭”二句:长日,指傍晚斜阳落在地上的长长的光柱。两两,两两相对,指怡红院中两边的芭蕉与海棠。第十七回中实景描写:“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婵娟,有形容姿容美好、美人、情意缠绵、月亮等多种解释,这里喻指芭蕉与海棠如美人。

(3) “绿蜡”二句:绿蜡,绿色蜡烛,喻指未展开的芭蕉。唐钱翊《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扎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卷,指芭蕉收拢未展开。红妆,女子盛妆,也用以指美女。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这里以美女比喻海棠花。

(4) “凭栏”句:凭栏,指海棠靠着栏杆。绛(jiàng)袖,深红色衣袖,喻指海棠花朵。

(5) “倚石”句:倚石,指芭蕉靠着假山石。此句词序:青烟—护—倚石—(芭蕉)。青烟,芭蕉绿色,芭蕉周围的雾气泛着绿色。

(6) “对立”二句:对立,指相对而立的芭蕉与海棠。主人,指日后居住在怡红院的主人。应解怜,应该理解芭蕉与海棠两位“美人”的心思,加以怜惜。

【译文】

落日的长长光柱投影在幽深静谧的庭院,庭院两旁高高地透出海棠和芭蕉,如两个美人相对而视。东风传达春消息,可芭蕉还卷曲着,似未燃的绿蜡怯怕春寒,依旧把芳心收紧;一身红妆的海棠姑娘,却已芳心躁动,在这闹人的春夜无意入眠。开满红花的海棠软枝靠着护栏下垂,仿佛红妆姑娘拖了红袖;绿蜡芭蕉傍倚着山石,被泛着淡绿色的薄雾围护。芭蕉和海棠两位相对而站的美人,日夜守候在料峭的春风里,庭院的主人应该懂得她们的心思,给予温暖和爱怜。

其四:杏帘在望(1)(黛玉代作)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2)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3)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4)

盛世无饥馁(5),何须耕织忙。



【注释】

(1) 杏帘在望:大观园又一处景点,此处竹篱茅屋、桑榆田畦,果蔬菜花,漫然无际,一派田园风光。贾政提议作一面杏花旗,用竹竿挑在树梢,贾珍并说此处不养鸟雀,只养鹅鸭鸡,使乡村味更浓。宝玉题“杏帘在望”,景点取“稻香村”之名,元妃改名“浣葛山庄”,后为李纨居住处。黛玉见宝玉一人作四首诗,大费精神,代其作了这一首《杏帘在望》。朴实清雅的诗意与景点的田园风光十分相符,但结尾两句未免嫌得雕琢。

(2) “杏帘”二句:杏帘,酒家门前的酒旗。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伯虎《杏林春燕》诗:“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在望,可以望见。

(3) “菱荇”二句:荇(xìng),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池塘里,根在水底,叶子浮在水面上,嫩叶可食。《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鹅儿水,鹅群在池塘中嬉水。儿,嬉戏。桑榆燕子梁,燕子在桑树、榆树间飞翔,在屋梁上栖息。

(4) “一畦”二句:一畦(qí),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庄稼、蔬菜地,一块称“一畦”。这里一畦、十里都不是确数。

(5) 饥馁(něi):饥饿。

【译文】

远远望去,前面有山庄、有酒家,那面挑起的杏花旗,就是招引顾客进去歇脚饮酒的。山庄景色怡然宜人:池塘里长着菱角、荇菜,鹅群在水面上嬉戏;燕子呢喃,在桑树榆树间来回穿梭,又飞回筑在农家屋梁上的暖巢;初春,一畦畦韭菜嫩绿可爱;初秋,谷稻开花了,到处都可闻到阵阵清香。在太平盛世里,没有受冻挨饿的人,农家有什么必要十分辛苦忙碌地耕田、织布?

【鉴赏】

曹雪芹对大观园,对大观园第一次诗会,为什么要着力进行描绘,其中蕴藏着什么样的内涵?

大观园建成,并举行了第一次诗会,曹雪芹都作了着力描绘。为什么?

《红楼梦》的思想主题是,曹雪芹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观察与自己的切身经历,揭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规律,而这一规律是通过全景式描绘贾府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来反映的。元春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又加封为贤德妃,贾府在此前后处于全盛时期。秦可卿的丧事,大观园建成并接待元妃省亲,集中地反映出贾府的全盛、显赫。秦可卿丧事排场之大,费用之多,正宗的亲王死了也不过如此,贾珍所担心的是银子花得少了,而不是担心花得多了。去贾府吊丧的大小官员们门庭若市,连皇宫里的内相都带了庞大的队伍亲往上祭,并当场拍板突击提升贾珍的儿子贾蓉为“龙禁尉”,出殡时一路上都有一个接一个的亲王、公侯设坛祭奠……真是好不威风、显赫!建造大观园,接待元妃省亲,其规格之高、排场之大、费用之奢华,乃是贾府盛衰史上空前绝后的盛举。建成的大观园不啻蓬莱仙境,在大观园中接待元妃的盛况,以及元妃率领宝玉、迎春等人举行大观园诗会的盛况,都表明贾府处在全盛时期的巅峰状态。曹雪芹不是为反映巅峰状态而反映巅峰状态,而是有深意的。宝玉、迎春等年龄尚小,只是着迷于大观园的美景、迎亲的热闹,沉浸在对亲人大姐由衷的爱戴和佩服的心情中。元春已是过来人,见多识广,对人生、世事、荣华富贵已有所反思,有所领悟。她在游园赏玩时“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又劝父母“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在赋诗时写进了“多少工夫筑始成”这样的感叹诗句。这是曹雪芹借元春在作某种暗示:贾府的兴盛已经走到尽头了,照此“奢华过费”下去,步入下坡路将是不可避免的!

曹雪芹对大观园、第一次诗会进行着力描绘,还有内涵。这座芳园是曹雪芹寄以强烈感情和深刻爱的地方。大观园景致美丽,无与伦比,是人间的蓬莱仙境。诗会上所有的诗,除了元春的带有沧桑感外,其余的主要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绘大观园景点景物千般万般的杰出、锦绣、奇巧、精妙。诗与大观园相匹配,换句话说,诗也是美丽的、优雅的,诗中也有蓬莱仙境。诗中还有对元妃的歌颂,弟妹们的歌颂出于对亲人大姐由衷的爱戴和佩服,因而表达的感情是纯真美好的。大观园的美、诗的美、诗作者心灵的美和谐一致,给读者以强烈的美学意义上的享受。但是,这些美丽的女子,还有一名风流的男子贾宝玉,还有众多未参加这次诗会的会作诗、不会作诗的女子(她们同样有着美丽的心灵),居然就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各自演绎着自己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对于读者就具有了强烈的震撼力。鲁迅先生曾说过,“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又说过,什么叫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们看。如此看来,曹雪芹不愧为一位空前的天才艺术大师,他熟谙小说的真谛与写法,因此能指挥手中的鬼斧神工之笔,创作出无与伦比的经典悲剧故事,魅力永恒的不朽之作《红楼梦》!

当然诗会的诗全由曹雪芹“代笔”,如何代得天衣无缝,切合所代之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这里又有内涵可挖。两个人的诗讲到人工物力,一个是元妃,一个是小妹妹惜春。元春的一句“多少工夫筑始成”,那是带惊叹号的感叹句,流露出内心的沧桑和不安,这样的诗句完全符合曹雪芹对元春形象塑造定下的基调。她见多识广,对人生、世事、荣华富贵已进行了二十年的反思,已有了深刻的领悟,当她省亲看到父母竟是如此的“奢华过费”,就很自然地产生远虑、矛盾、不安的心情,因而发出了感叹声。而小妹妹惜春则完全是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人工物力,她虽然年龄尚小,但是她会画画,当然知道自然山水的美丽,知道大观园是由许许多多的工匠师傅建造出来的。作为一个孩子挤在接待大姐的人群中,身处在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无法形容的“天仙宝境”之中,她自然地产生比较和联想:人造的要比自然的美丽多了!于是就在诗里表达这种比较:“景夺文章造化功”。整首诗,前三句都是对大观园的直观白描(写法符合孩子身份),最后一句“景夺文章造化功”点出主题,不但使诗意的逻辑性自然紧密,而且使该首七言绝句显得特别的朴实优雅,折射出这位小妹妹的内心世界与她的诗一样美丽无瑕。这就使读者在以后读到她竟然也是悲剧命运,不能享受美丽的人生而黯然出家,在心灵上就会产生一种震撼力。迎春的诗表现出一种受宠若惊,向往太平和美、快乐生活的境界,因为她从小没娘又缺少父爱而养成了懦弱怕事的性格特点。宝钗和黛玉的诗也十分切合各自的身份和思想性格。宝钗的志向是候选进宫,当她设身处地体验元妃省亲的尊贵、荣耀、豪华排场时,自然会触景生情,潜意识使她强烈地心向往之,所以她的诗第一句就联想到帝城、皇宫,整首诗的诗意透露出对元妃的艳羡心情,诗的最后一句不是谦虚,而是艳羡之后的无奈。黛玉,曹雪芹把她作为仙女下凡的形象来塑造,她的性格的基本特征是超凡脱俗,所以她的题匾就是仙界,题诗开头想到的又是仙境;她理想的生活也是超凡脱俗的,不求玉堂高第,但求宁静真实。所以她对元春“何幸邀恩宠”表示惊诧,对“宫车过往频”的显赫声势表示冷眼旁观,而在替宝玉代作的《杏帘在望》诗中更是表现了那种宁静真实的世外桃源式境界。宝玉是个多情公子,他文气十足,内心充满了美好的遐想、真挚的情爱,所以他的三首诗的意境,特别善用美丽典雅的典故,无不表现了他真实美好的内心世界。

《红楼梦》有多种版本。大观园首次诗会,其中探春所作《万象争辉》、李纨所作《文采风流》,在不同的版本中出现互换现象。有专家评说,按她们两人的才情、性格来看,将《文采风流》归在探春名下,将《万象争辉》指为李纨所作比较准确。这种见解有一定道理。小说第四回中李纨出场时说到她虽为金陵名宦之女,但其父亲信奉“女子无才便有德”,不许她多读诗书,所以她的文才平平。从两首诗的构思、遣词造句的水平、表达的诗意来看,《文采风流》胜过《万象争辉》许多,李纨作不出这样的好诗,是说得通的。但是就此将《文采风流》归在探春名下,似乎也说不过去。探春诚然是个才女,但这时候尚是个十来岁的孩子,而《文采风流》太老练,所表达的意思世故味太重,诗中称元妃为敬畏的神仙,颂扬元妃的诗文为“珠玉”,将传之后世,特别是敬畏虔诚地称元妃省亲赏玩大观园后,大观园就成了神圣之地,凡人不许也不敢到,这些似乎都不符合小妹妹身份的探春的口气,倒是十分符合像李纨这样的成年妇女的口气。相反的,《万象争辉》倒是符合探春的口气:第二句“奉命何惭学浅微”,符合探春爽直的性格;第三句“精妙一时言不出”,句意幼嫩,符合孩子腔;第四句“果然万物生光辉”,又符合对元春大姐的由衷的爱戴和佩服。因此,作这样的判断似乎会显得更准确一些:《文采风流》是后人假托李纨所作,《万象争辉》确实是出自探春的笔下。

曹雪芹用两回篇幅着力描绘大观园,第一次诗会也主要是以大观园为题材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描绘,且不说大观园作为宝玉和众多女子生活、活动的地方,是他们悲剧命运演绎的地方,自然有它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单说大观园本身在曹雪芹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也许这座芳园(当然小说把它更美化了)就是他小时候生活、活动的地方,待到长大成人后成为他魂牵梦萦的一个情结,有如鲁迅先生小时候生活、活动的百草园,长大成人后依旧对它念念不忘,专门以它为题材写了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61年冬,《文汇报》发表长篇通讯《京华何处大观园》,引起巨大反响。该通讯记述一群专家学者踏遍北京所有的地方,寻找《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踪迹,以挖掘曹雪芹蕴藏在大观园中的更多更深的内涵。今天我在这里对《红楼梦》诗词进行鉴赏,特别挖掘了大观园以上的内涵。一部《红楼梦》号称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一座挖掘不完的宝藏;一座大观园所蕴藏的内涵,也是挖掘不完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有凤来仪”等四首(宝玉)》” 的相关文章

《贾迎春》7个月前 (10-14)
《西江月二首》7个月前 (10-14)
《贾元春》7个月前 (10-14)
《古偈二则》7个月前 (10-14)
《王熙凤》7个月前 (10-14)
《文章造化(惜春)》7个月前 (10-14)
《妙玉》7个月前 (10-14)
《悼晴雯词(宝玉)》7个月前 (10-14)
《唱曲(宝玉)》7个月前 (10-14)
《英莲》7个月前 (10-14)
《晴雯;袭人》7个月前 (10-14)
《虚花悟》7个月前 (10-14)
《史湘云》7个月前 (10-14)
《飞鸟各投林》7个月前 (10-14)
《聪明累》7个月前 (10-14)
《留余庆》7个月前 (10-14)
《咏黛玉哭花魂》7个月前 (10-14)
《喜冤家》7个月前 (10-14)
《五美吟(黛玉)》7个月前 (10-14)
《悟禅偈(惜春)》7个月前 (10-14)
《芦雪庭即景联句》7个月前 (10-14)
《题大观园(元妃)》7个月前 (10-14)
《自解偈(宝玉)》7个月前 (10-14)
《无才石头偈》7个月前 (10-14)
《访妙玉乞红梅》7个月前 (10-14)
《咏菊诗十二首》7个月前 (10-14)
《薄命司对联》7个月前 (10-14)
《歌谣》7个月前 (10-14)
《好了歌》7个月前 (10-14)
《送白海棠帖》7个月前 (10-14)
《酒令》7个月前 (10-14)
《贾祠联额三副》7个月前 (10-14)
《酒令三首(其一)》7个月前 (10-14)
《嘲顽石幻相》7个月前 (10-14)
《贾探春房内对联》7个月前 (10-14)
《荣禧堂对联》7个月前 (10-14)
《芦雪庵即景联句》7个月前 (10-14)
《宁府上房内对联》7个月前 (10-14)
《寄生草·解偈》7个月前 (10-14)
《叹林黛玉病》7个月前 (10-14)
《赞林黛玉》7个月前 (10-14)
《骰子酒令四首》7个月前 (10-14)
《咏林黛玉》7个月前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