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李益《上汝州城楼》

李益《上汝州城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汝州”,治所在现在河南省临汝县。“安史之乱”中,这里曾是官军与叛军反复争夺的中心,其后又长期成为藩镇割据混战的地方。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有的研究者认为,其“必然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以后,因为在这年,诗人才七岁,而且汝州‘鼓角似边州’的情况还没有发生;也必然作于元和十四年(819)以前,因为在这年之后,汝州‘鼓角似边州’的情况已基本消灭了。”(《唐人七绝诗浅释》)这一时间界定无疑做到了万无一失,但又不免过于宽泛。如果我们将这首诗写作的最早时间推后40年,即定在公元795年,那么“三十年前上此楼”时的诗人也才只有17岁。因此,我以为将其确定在公元795—819年之间比较适宜。

诗的首句写时间、地点及其紧张气氛。“鼓角”,指战鼓和号角,其基本用途是用来传号令以壮军威的。“边州”,边塞州郡。一个“似”字,说明其地区不是边塞州郡,然而从其鼓角之声所造成的实际气氛看,又好像是边境州郡一样。从而逼真地写出了藩镇混战实情。这是从视觉和感觉的角度写。

次句抚今追昔,一个闪回,写其“三十年前”就曾登上过这座汝州城楼,眼见战乱,从而就在“三十年前”战乱和“三十年”后战乱之间画出一条长长的连结线,将这“三十年”来频仍的战争和诗人的忧虑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因此,第三句写其面对“山川”而“垂泪”就是必然的了。

结句承上文写其“垂泪”原由。“不独”二字设语独特,这就是说,诗人伤心垂泪,并非只有为了个人命运的不幸而对秋伤怀,当然这可算是一个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则还是因为,国家长期处在一种战乱之中,人民无法过上那怕是一天安定日子所致。至此,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形象便兀立在了我们面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李益《上汝州城楼》” 的相关文章

魏野《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子兰·《襄阳曲》7个月前 (10-06)
韦庄《金陵图》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代赠二首》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魏王堤》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贾岛《寻隐者不遇》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楚昭王庙》7个月前 (10-06)
韩愈《题临泷寺》7个月前 (10-06)
杜甫《八阵图》7个月前 (10-06)
杜甫《赠李白》7个月前 (10-06)
高适《别董大》7个月前 (10-06)
吴伟业《采石矶》7个月前 (10-06)
杨万里《初入淮河》7个月前 (10-06)
秦观《邗沟》7个月前 (10-06)
陆游《沈园二首》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吴隐之《酌贪泉诗》7个月前 (10-06)
钱珝《未展芭蕉》7个月前 (10-06)
韦庄《梦入关》7个月前 (10-06)
张籍《赠王建》7个月前 (10-06)
来鹄《云》7个月前 (10-06)
徐凝《忆扬州》7个月前 (10-06)
张籍《法雄寺东楼》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王勃《蜀中九日》7个月前 (10-06)
李白《越中览古》7个月前 (10-07)
李白《秋下荆门》7个月前 (10-07)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别老母》7个月前 (10-07)
周紫芝《题湖上壁》7个月前 (10-07)
陆龟蒙《雁》7个月前 (10-07)
许浑《紫藤》7个月前 (10-07)
郑谷《席上贻歌者》7个月前 (10-07)
薛涛《筹边楼》7个月前 (10-07)
杨敬之《赠项斯》7个月前 (10-07)
杜甫《少年行》7个月前 (10-07)
皇甫冉《送王司直》7个月前 (10-07)
徐兰《出居庸关》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