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古文 > 古代小品文 > 《子余造舟》 - 〔明〕刘基

《子余造舟》 - 〔明〕刘基

〔明〕刘基

越王使其大夫子余造舟。舟成,有贾人求掌为工,子余弗用。贾人去,之吴;因王孙率以见吴王,且言越大夫之不能用人也。

他日,王孙率与之观于江。飓作,江中之舟扰;则收指以示王孙率曰:“某且覆,某不覆。”无不如其言。王孙率大奇之,举于吴王,以为舟正。

越人闻之,尤子余。子余曰:“吾非不知也。吾尝与之处矣;是好夸,是谓越国之人无己若者。吾闻好夸者,恒是己以来多谀;谓人莫己若者,必精于察人,而暗于自察也。今吴用之,偾其事者,必是夫也!”越人未之信。

未几,吴伐楚。王使操余皇。浮五湖而出三江,迫于扶胥之口,没焉。越人乃服子余之明,且曰:“使斯人勿试而死,则大夫受遗才之谤,虽咎繇不能直之矣。”

——《郁离子》

这是刘基又一篇谈用才之道的小品。用才之道,几千年来从来是“热门话题”,而《子余造舟》的独到之处在于谈的是由于荐选人才标准的不同引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贾人才能如何?越大夫子余因为此人好夸,好虚荣,不肯引见;而吴大夫王孙率则相反,他喜欢贾人的“高论卓见”,特别在江上亲见贾人“某不覆,某且覆”的判断“皆如其言”,王孙率把贾人作为真才推荐,似乎也不错。假如没有吴楚之战,吴兵在贾人指挥下的全军覆没,越大夫子余的确难免“遗才之谤”;如果说子余不能识人、用人,大概也不会有人持异议。

问题在于贾人打败仗,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在子余意料之中还是偶然言中?从子余事先的观察分析来看,那个好吹牛的贾人“精于察人,暗于自察”,这个致命毛病,肯定会给吴国带来不幸。子余同贾人相交很久,知之甚深,对贾人的论断有科学根据,因此,子余不肯推荐贾人,恰恰是出自对越国的负责态度。对比之下,王孙率略逊一筹了。当然他也在江上经过一番考察,贾人是得个满分的,可是,江上看翻船,仅仅说明他“精于察人”,可不能说明他精于察己,贸贸然受命去指挥水上战斗,不打败仗才是怪事!

由此看来,选才用才之标准确实不易掌握。敢于抵制不合格的人,不怕人说“遗才”,同敢于在众议纷纷之际选用真才,都是需要勇气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唐代魏征说得好:“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陟,察其善恶。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甚多。”魏征这番话,似可与这篇小品同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子余造舟》 - 〔明〕刘基” 的相关文章

《石》 - 〔清〕郑燮8个月前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