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张籍《蛮中》

张籍《蛮中》

张籍

铜柱南边毒草春,行人几日到金潾?

玉环穿耳谁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前面一首《蛮州》从地域风貌、住宅形式着笔,不见人的姿影;这首《蛮中》,从人物着笔,写出当地居民的风尚习俗的一个片断。二诗描写内容各有分工,合读更能看出其地居民特有的生存方式。这首诗写出了唐人绝句的新境界。

作者是从京师出门远行之人,要到金潾(古地名,在今越南境内)去,途中经过这蛮人居住的地区。这里已是马援树立铜柱的南边。汉建武十七年(41),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建武十九年(43),马援在象林县南树立了两根铜柱以表功。作为一个自北方南去的行人,到这里自然要想到七百多年前故实。春天来到了这瘴气熏蒸、毒草丛生的荒远之地。一开篇即点题,写地域方位和季节特征。面对此时此地,想到目的地尚未到达,不禁感叹:还要走多少天呢?一、二句写出北客投荒、旅途叹远之情,为后面写出所见人物出场预先设置了一个特定的观察和心理感受角度。

就在作者感到离家千里、旅途遥遥、精神疲倦的时候,忽然眼前出现了一个新的场面:当地人在迎海神。李白有“海神来过恶风回”的诗句。迎海神是载歌载舞的群众场面,作者避开了容易写得一般化的群体活动场面,选了一个个体形象。先把对象最有特征的部位推成特写镜头:一对大白玉制耳环穿在耳坠上。然后镜头拉开,显出全身,她怀抱琵琶,不停弹奏,正在迎接海神哩。因为女子的装饰、风态最为鲜明,怀抱的乐器又是作者最为熟悉的,所以就把她摄入了镜头,作为重点描写对象,以概括群众场面。“谁家女”的发问,表现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受和情绪的高涨,把人物烘托得更为活泼生动。

本诗前半部分写行旅之情,后半部分写旅途所见之人物活动。居人迎神之状从投荒北客眼中显出,耳目一新,所以写得新奇鲜明,清晰感特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论作者这几首描写南方风土人情的作品说:“说出南方风土,使人如履其地。就事直书,布置得法,自有情景,真高手也。凡登临风土之作,当如此写得明净。”写景写人“明净”,确是这些诗篇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风俗各异,各民族的生存方式、文化现象,都应在文学艺术中得到审美反映。我国西南边陲,江山秀丽,人物风流,风俗特异,写入诗中,为之留下动态与生命,自然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张籍的《蛮州》、《蛮中》所描写的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画面,在民俗学上亦有重要价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张籍《蛮中》” 的相关文章

子兰《长安早秋》7个月前 (10-06)
曹邺《老圃堂》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代赠二首》7个月前 (10-06)
杜牧《读韩杜集》7个月前 (10-06)
李涉《竹枝词》7个月前 (10-06)
司空曙《金陵怀古》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寒闺怨》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张说《送梁六》7个月前 (10-06)
李白《苏台览古》7个月前 (10-06)
李白《长门怨二首》7个月前 (10-06)
高适《别董大》7个月前 (10-06)
姜夔《绿萼梅》7个月前 (10-06)
吴伟业《采石矶》7个月前 (10-06)
秦观《邗沟》7个月前 (10-06)
邓肃《花石诗四首》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苏轼《虔州八境图》7个月前 (10-06)
苏轼《望海楼晚景》7个月前 (10-06)
狄归昌《题马嵬驿》7个月前 (10-06)
钱珝《未展芭蕉》7个月前 (10-06)
唐彦谦《文惠宫人》7个月前 (10-06)
王安石《夜直》7个月前 (10-06)
皮日休《汴河怀古》7个月前 (10-06)
张籍《秋思》7个月前 (10-06)
韩氏《题红叶》7个月前 (10-06)
张籍《法雄寺东楼》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戴叔伦《过三闾庙》7个月前 (10-06)
王士禛《江上》7个月前 (10-07)
李白《秋下荆门》7个月前 (10-07)
塞尔赫《白芍药》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别老母》7个月前 (10-07)
戴复古《怀家三首》7个月前 (10-07)
周紫芝《题湖上壁》7个月前 (10-07)
汤显祖《冯头滩》7个月前 (10-07)
王安石《北山》7个月前 (10-07)
高蟾《金陵晚望》7个月前 (10-07)
张文姬《溪口云》7个月前 (10-07)
郑谷《席上贻歌者》7个月前 (10-07)
李端《拜新月》7个月前 (10-07)
厉鹗《春寒》7个月前 (10-07)
马君武《岚山观樱》7个月前 (10-07)
惟则《湖村庵即事》7个月前 (10-07)
谢枋得《武夷山中》7个月前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