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文赏析 > 历代诗词绝句赏析 > 高适《咏史》

高适《咏史》

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这首诗所咏的史实,是战国时一个有名的故事。魏国人范雎,字叔,最初在魏中大夫须贾手下作事,跟须贾出使齐国时,被须贾认定有通齐的嫌疑,回国后魏国丞相魏齐为此将他笞辱几死。后来范叔随秦使王稽逃到秦国,改名张禄,被秦昭王起用为相。须贾出使秦国时,范叔故意穿着破衣去求见。须贾觉得可怜,送他一领绨袍御寒。不久得知范雎已任秦相,大惊请罪。范叔因须贾曾赠绨袍,尚有眷恋故人之意,便释放了他。

高适这首五绝,从字面看,似乎只是客观描写史事:须贾尚有绨袍赠给范雎,应是可怜范叔挨冻受寒。不知范雎早已为相,而天下之士却仍拿他当布衣看待。然而诗人特意截取赠袍的情节来歌咏,是包含很深用意的:须贾尚有眷恋故人之意,固然有可取之处,然而他的错误也正在于只有这点怜悯布衣之心,而毫无知人之明,以致于当他的故人已从布衣变成卿相时,他仍然不能识别。这是从这件史事本身所得出的感想。诗人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一步,接着又利用绝句诗意多在第三句转折的特点,由须贾的作法进一步推及天下士人之心:绨袍是一种质地粗厚,平滑而有光泽的丝织品,春秋战国时为鲁国和梁国士民所服。须贾以绨袍相赠,说明他认为这服装与范雎布衣的身份相符。这就很容易使诗人联想到许多同样遭际的布衣之士。联系他本人以功名自负而又半世落魄的境遇来看,诗中的感慨不难体味:那些对布衣尚有怜悯之心的人固然应当感激,但布衣所需要的不是绨袍之类的恩惠和怜悯,而是对自己抱负和才能的理解和支持。可惜天下之士,只能以平常的布衣相待,当面错过了多少英雄贤才!这层言外之意虽然并未明白说出,但诗人通过对史实的剪裁,用“布衣”点明“绨袍”的含意,使这件史事从更有说服力的角度证明了时人识贤之难:连已经显达的人才都会仍被故人当作布衣看待,更何况尚在贫贱之时呢?这就比直接评论更加含蓄,能使人从中寻味出多层意思。

从西晋左思的《咏史》诗开始,咏史诗就在评论历史之外又多了一种借史咏怀的传统。咏史诗的表现方法很多,一般都要以史事和诗人自己的寄托相互印证,最忌客观叙事而无寄托感慨。这首诗却通过“尚有”、“应怜”、“不知”、“犹作”这几层语气的转折,对史实稍作处理,使寄托在客观叙事中自然流露出来,从而使五绝这种短小的形式容纳了最大的意蕴。由此也可看出高适善于提炼诗歌内容的深厚功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古译文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给朋友:

“高适《咏史》” 的相关文章

李商隐《代赠二首》7个月前 (10-06)
李商隐《北齐二首》7个月前 (10-06)
李涉《竹枝词》7个月前 (10-06)
李约《观祈雨》7个月前 (10-06)
白居易《建昌江》7个月前 (10-06)
杜甫《三绝句》7个月前 (10-06)
赵翼《论诗》7个月前 (10-06)
王维《相思》7个月前 (10-06)
邓肃《花石诗四首》7个月前 (10-06)
陆游《沈园二首》7个月前 (10-06)
王维《杂诗三首》7个月前 (10-06)
陆游《示儿》7个月前 (10-06)
苏轼《虔州八境图》7个月前 (10-06)
狄归昌《题马嵬驿》7个月前 (10-06)
钱珝《未展芭蕉》7个月前 (10-06)
皮日休《汴河怀古》7个月前 (10-06)
张乔《宴边将》7个月前 (10-06)
张籍《赠王建》7个月前 (10-06)
韩氏《题红叶》7个月前 (10-06)
裴潾《白牡丹》7个月前 (10-06)
施肩吾《幼女词》7个月前 (10-06)
张籍《法雄寺东楼》7个月前 (10-06)
柳淡《征人怨》7个月前 (10-06)
孟云卿《寒食》7个月前 (10-06)
常建《落第长安》7个月前 (10-06)
韦应物《登楼》7个月前 (10-06)
李白《越中览古》7个月前 (10-07)
龚自珍《漫感》7个月前 (10-07)
李白《秋下荆门》7个月前 (10-07)
黄景仁《别老母》7个月前 (10-07)
王安石《北山》7个月前 (10-07)
郑谷《席上贻歌者》7个月前 (10-07)
唐彦谦《小院》7个月前 (10-07)
杨敬之《赠项斯》7个月前 (10-07)
杜牧《题齐安城楼》7个月前 (10-07)
岑参《春梦》7个月前 (10-07)
皇甫冉《送王司直》7个月前 (10-07)
马君武《岚山观樱》7个月前 (10-07)
屈大均《戴家二姬》7个月前 (10-07)
陈恭尹《读秦纪》7个月前 (10-07)
赵佶《在北题壁》7个月前 (10-07)
李群玉《黄陵庙》7个月前 (10-07)
李适之《罢相作》7个月前 (10-07)
陆龟蒙《白莲》7个月前 (10-07)
无名氏《哥舒歌》7个月前 (10-07)